为什么你的代码总是写不完?
作为程序员,你是否经历过这些崩溃瞬间?
• 需求分析阶段:产品经理的需求文档像天书,看不懂也不敢问
• 编码阶段:写代码半小时,查文档两小时,debug到天明
• 测试阶段:测试用例写到手软,覆盖率永远差一点
• 维护阶段:重构代码像拆炸弹,改一行崩一片
今天,我将揭秘两个“外挂级工具”——Cursor编辑器与MCP协议,帮你从需求到维护全流程提效,避开开发路上的“深坑”。
一、Cursor:贯穿开发全周期的“AI搭档”
Cursor不仅仅是代码编辑器,更是覆盖软件生命周期的智能助手。以下是它的“四阶段生存指南”:
1. 需求分析阶段:从“需求天书”到技术方案
• 痛点:产品经理的“用户想要个微信”式需求描述
• 解法:用自然语言向Cursor提问,例如:
“如何设计一个支持千人同时在线的即时通讯系统?需要包含消息加密、离线存储、消息同步功能。”
Cursor会生成技术架构图(如WebSocket+Redis+RSA加密),并推荐技术栈(如Node.js/Socket.io)。
• 避坑:生成的方案需结合业务场景调整。例如,高并发场景下需补充负载均衡方案。
2. 编码阶段:代码生成+智能纠错
• 核心功能:
• 代码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