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星河。
不得不说,Cursor团队真的是肝啊!进入2025年以来,就在以一个月一个小版本的速度进行更新,转眼就已经从0.45.x更新到了0.50。甚至中间有几个版本刚刚适应了新的功能命令界面,结果马上就又有了变化,星河都有点不好评价这种更新是好还是不好了。不管怎么说,0.4到0.5也算是个大版本更新了,让我们来看看这次都有哪些新内容吧。
一、定价模型简化:透明与灵活
Cursor 0.50 简化了计费逻辑:
-
普通模式:按请求计费,一次对话消耗一次请求。无论上下文多大,成本一目了然。
-
Max模式:按实际Token计费,专为复杂场景而生。比如处理百万行代码的架构设计,成本灵活可控。
-
免费额度保留:Pro用户每月500次免费请求,日常小任务无需担忧额度消耗。
根据新的计费规则,我们可以日常开发用普通模式,但在进行重构、重要 bug 修复等关键任务时切换到Max模式,既省心又省钱。
二、Max模式:解锁AI的“全力模式”
Cursor现在对所有的高级模型都适配了Max模式,启用方法是在聊天对话框中选择模型,打开“Max Mode”开关即可。
相较于普通模式,Max模式可谓是将大模型的能力拉满了:
1. 更大的上下文窗口:
-
200K Token窗口:完整覆盖Express.js、Tokio运行时等中型框架的核心代码。
-
1M Token极限:轻松解析Django这类大型框架的核心模块。
-
实际参考:1M Token约等于3万-5万行代码(按每行80字符估算)。
2. 工具调用自由:
-
单次任务支持200次工具调用,无需中断即可完成复杂分析。
-
文件读取能力提升至750行代码,跨文件修改更高效。
3. 适用场景:
-
10K Token:Utility库(如Underscore.js)的快速迭代。
-
200K Token:Web框架级别的架构设计与重构。
-
1M Token:超大型项目(如数据库内核)的全局分析。
4. 成本透明化:
-
按API实际用量计费(类似自带密钥模式),输入、输出Token分开统计。
-
输入缓存优化:重复上下文可复用缓存Token,降低高频任务成本。
我们可以在初次分析大型项目时,用Max模式建立全局理解;同时在关键重构或复杂Bug修复时切换Max模式,避免反复重试。这样更经济实惠哦。
三、后台代理:让AI在“幕后”替你打工
想象一下:你正专注写核心逻辑,AI却在后台默默帮你修复小问题、生成文档——这就是后台代理的魅力。放一个官方的演示视频大家感受一下:
bg
-
异步任务执行:支持远程虚拟机并行处理任务,不占用主线程。
-
自动化提交:任务完成后自动生成PR,省去手动操作。
-
典型场景:修复边界问题、生成单元测试、优化重复代码……琐事交给AI,你只管创造。
不过现在后台代理功能只是一个预览版本,且只能在Linux/MacOS上使用。官方计划后续将后台代理发展为“自主开发者团队”,支持分布式任务分配与持续协作。且未来可能开放API,让企业定制专属AI开发流水线。这个功能还是可以期待一下的。
四、代码库上下文增强:@folders 回归
root
-
全库上下文:通过 @folders 命令将整个项目代码纳入 AI 理解范围,显著提升跨文件协作效率。
-
智能提示:文件过大时,状态图标实时提醒,避免遗漏关键内容。
星河记得之前版本是有这个功能的,但后来不知道为什么取消了,当时还默默吐槽过Cursor瞎更新版本。这次回归这个功能,可能也是听到了像星河这样用户的心声吧。
、编辑体验:流畅到像在“敲自己的代码”
五、编辑体验:流畅到像在“敲自己的代码”
Cursor这次在编辑体验提升上也是下了一定的功夫,主要包括:
-
整文件编辑:快捷键一键修改整个文件,告别频繁切换界面。
-
长文件提速:新增搜索替换工具,编辑Postgres这类大型代码库,效率直接翻倍。
-
多代码库支持:前后端项目同屏管理,微服务架构开发更丝滑。
六、聊天功能:记录灵感,复
六、聊天功能:记录灵感,复用智慧
对于聊天功能Cursor这次也做了增强:
-
导出对话:将讨论的技术方案保存为Markdown,方便复盘或分享。
-
对话复制:保留原会话的同时探索新思路,灵感不中断。
export-chat
这两个功能更新星河还是挺喜欢的,毕竟经历过在茫茫多的聊天历史里找信息的痛苦。
写在最后
Cursor 0.50 的更新,感觉还是用心了的,对于功能性、易用性都有了不少提升。新版本能让星河感受到“AI搭档”的进化——它更懂你的代码,更懂你的需求。赶快下载最新的Cursor来体验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