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stall:foo
install -m 644 foo /usr/bin
.PHONY: install
看以上makefile的片段,使用了.PHONY这个目标,下面详细介绍她的用法.
来源:点击打开链接
.PHONY是一个特殊工作目标(special target)
它用来指定一个假想的工作目标,也就是说它后面的并不是一个实际文件,而且肯定要视为未更新(也就是说条件总是满足,需要处理)
PHONY 目标并非实际的文件名:只是在显式请求时执行命令的名字。有两种理由需要使用PHONY 目标:避免和同名文件冲突(防止存在和PHONY执行目标的名称相同的文件,虽然在写比较小的makefile工程的时候看不出来.PHONY的好处,但是当面对一些大工程的时候,.PHONY则显得相当有用),改善性能。
如果编写一个规则,并不产生目标文件,则其命令在每次make 该目标时都执行。
例如:
clean:
rm *.o temp
因为"rm"命令并不产生"clean"文件,则每次执行"make clean"的时候,该命令都会执行。如果目录中出现了"clean"文件,则规则失效了:没有
依赖文件,文件"clean"始终是最新的,命令永远不会执行;为避免这个问题,可使用".PHONY"指明该目标。如:
.PHONY : clean
这样执行"make clean"会无视"clean"文件存在与否。
已知phony 目标并非是由其它文件生成的实际文件,make 会跳过隐含规则搜索。这就是声明phony 目标会改善性能的原因,即使你并不担心实际文件存在与否。
完整的例子如下:
.PHONY : clean
clean :
rm *.o temp
phony 目标不应是真正目标文件的依赖。如果这样,每次make 在更新此文件时,命令都会执行。只要phony 目标不是真正目标的依赖,规则的命令只有在指定此目标时才执行。
phony 目标可以有依赖关系。当一个目录中有多个程序,将其放在一个makefile 中会更方便。因为缺省目标是makefile 中的第一个目标,通常将这个phony 目标叫做"all",其依赖文件为各个程序:
all : prog1 prog2 prog3
.PHONY : all
prog1 : prog1.o utils.o
cc -o prog1 prog1.o utils.o
prog2 : prog2.o
cc -o prog2 prog2.o
prog3 : prog3.o sort.o utils.occ -o prog3 prog3.o sort.o utils.o
==========================================================================
# The "tools" are needed early, so put this first
# Don't include stuff already done in $(LIBS)
SUBDIRS = tools \
post \
post/cpu
.PHONY : $(SUBDIRS)===========================================================
上面这段makefile,声明SUBDIRS为一个假象目标,那么当Makefile中调用到SUBDIRS的时候,每次都要更新这个SUBDIRS,也就是每次make都会重新读取这个SUBDIRS。
代码中中还有:
.PHONY : $(LIBS)
# Make links to executive here so that the .c files are in place before dependency generation
.PHONY: links
links:
make -C lib_mips -f links.mk links
makfile中.PHONY的认识
最新推荐文章于 2024-04-05 11:43:51 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