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于唐老师课程
同步整流和非同步区别
在于续流二极管,如果是二极管,那么是非同步降压
如果是mos管,那么是同步降压
优缺点
同步降压中的mos在续流二极管的功耗消耗要比二极管消耗低,以10A为例,见上图对比
二极管选择
只能用肖特基或者快恢复,不能使用普通整流二极管比如IN4007 1N5104等
高压选择 快恢复
低压选择 肖特基
同步整流
MOS内置或者外置
当电流<5-8A,可以选择NMOS内置,否则使用MOS外置。
如果需要外置NMOS,那么需要保证 di/dt回路最小,即 ci与两个mos之间的回路最小
EG1163数控改装思路
补偿电路含义???
QFN封装的NMOS 的VGS比较小,但是开关频率低·
boost电路
拓扑类型选择
反激式开关电源< 150W
反激式开关电源
调压
常见buck-boost电路
BUCK电路
TL494 TL594
594(300khz)比494(200khz)开关频率高,基准精度1%比5%高
494内部有两个误差放大器,
- 可以接成比较器,用来做过流过压保护
- 或者接成误差放大器。
弃用内置运放方式
运放+级接GND,-级接5V,那么OUT为0V,后方二极管截至,该运放失效
过流保护
Io*R13>运放+级输入(15脚,为1V电压)时运放输出正极,二极管导通,关闭芯片输出(在哪里关闭?)
误差放大器(电压输出控制)
R5和Rf必须形成同向放大关系,放大倍数必须为101倍,对应途中1+Rf/R5 = 101,
删掉R3,R4,将单片机DAC接到R3和R4中间。Vo输出对应关系式为:Vo x R9/R9+R8 = DAC,那么利用单片机DAC输出变化即可控制Vo输出。
R8 R9取值计算方式:首先确定输出Vo范围和DAC输出范围,假设Vo为0-60V,DAC输出范围为0-2.4V,然后先确定R9的值,假设为1K,然后再利用关系式计算R8,一定要确保同向放大倍数为101倍。
电流控制:使用R13配合另外一路单片机DAC和另一路运放控制
另外在输出侧用单片机ADC采集输出电压,采用PID算法控制DAC输出。
参考电路
引脚描述
4脚DTC
引脚控制死区时间,当为0V时死区时间为3%,当为3.3V时,死去时间为100%,即整个芯片关闭输出,整个引脚可以控制软起动。
死区时间T = 1/Fsw
TL494芯片最大占空比为97%
简易软起动,当启动一瞬间,DTC为5V,当电容充电时,4脚电压逐渐降低,494逐渐开启工作,电容越大,充电时间越长,软起动时间越长,可以使用10uF配合4.7k电阻
电容随时间关系
为什么需要软起动呢?
因为上电瞬间,Co输出电容相当于短路,Io非常大,
5脚CT6脚RT
5脚6脚分别接电阻电容到低,控制芯片开关频率.开关频率Fsw = 1/rc,每家厂商都有细微差别,ti分子是1,安美森是1.1
经验取值:3300pF搭配820欧姆,占空比范围为9%-92.5%,
13脚OutCtrl
当接地时,内置三极管基级B为并联,当接14脚REF时,内置三极管为互补。
当并联时,需要手动连接C和E,也就是8和11在一起,9和10在一起
如上图连接,Vi和Vo可为同向,即输入为1,输出也为逻辑1,下拉电阻经验取值为10k、2k、1k。
也可以是反向的,如下图,但这样是反向,唐老师说不好,暂时不明白为什么。唐老师建议使用同向!
14REF
参考电压
12脚Vcc 7脚Gnd
vcc最大可接入41V,待确认。
供电
栅极驱动器
推荐使用EG2104S和EG2104M,EG5620,PT5620,FD2105M LM5106,不推荐IR2104,因为太贵了!EG2104也不推荐,有问题,容易穿MOS.
辅助电源
当输入电压太大,需要给MCU3.3v,TL49412V供电时,可以使用EG1192等芯片
EG2104
下管建议并联SS34管子,为什么?
升降压电路
LM5175
LTC3780
可用于太阳能充电mptt芯片
EG1151
6块钱,内部集成MCU + 栅极驱动器+ 运放
SC8701
6.8一片
PCB布局-MOS
PCB布局-电容
PCB布局-FB连线
可以把不重要的电阻往左边挪,让FB最短
PCB布局-回路面积
回路面积越小越好
参数
改数控
SC8801 SC8802
有特点,有个dir能控制双向
改双向数控
电流检测
唐老师说低端电流检测会造成纹波大,建议使用高端电流检测,但是为什么低端纹波大呢???
SC8701J就是高端电流检测
电容
PCB布局时CI电容可以顶层底层上下堆成放置,这样能防止啸叫
布局特点
- 四层板最好
- 电感使用一体式屏蔽电感,
- 电容上下对称放置,
- 环路需要最小,
- 电感下方需要挖空,不能覆铜Gnd,否则容易电感变小,磁力线容易在gnd产生感应电动势,产生emi干容
- 下管并联肖特基二极管,这样死区时间,可以通过此二极管续流,提高效率,如下图,唐老师说可提高1%效率
- 下管也要接rc吸收电路,如上图 c12和R8,具体还不太清楚。下一步搜索唐老师RC吸收电路看
- 输出接共模电感,可使得输出纹波变小
电感
DCR越小越好,当然越小越贵
如何取值
最小电感计算:其中得他L是纹波系数,一般取值0.1-0.2,得到最小电感后再向上取比他大的一个电感型号。
MOS
四开关管多用NMOS,因为NMOS偏移,PMOS贵,但是Nmos需要自举
模型
Cgs会造成关断过慢,以图右侧mos开关led为例,当按键T按下,mos导通,led灯亮,当按键抬起,led没有立即熄灭,就是因为Cgs太大的原因。
重要参数指标
1. Vds
2.Id
3.Rdson
4。Qg 此参数可通过外围电路覆盖,
Nmos驱动电路
基本原则,MOS管满开快关!
当用作同步buck时,一定要有死区时间,否则上下管同时导通,会造成mos短路击穿。
下图是一个电动车驱动,左侧分立元件组成可以替代IR2104,
注意:C28并联作用,之前提到Cgs讨厌,为什么这里还要并联一个电容呢,这里的作用就是为了实现上管mos管慢开,因为下管没有加此电容 ,而要关断时可以通过T17快速放电。D20看样子是一个稳压二极管,应该时为了稳住Vgs,保证导通电压相同。
下图放电回路为:R26和Q3
即使用了IR2104栅极驱动器,也要加上一个PNP三极管,加快Vgs放电速度,就不用到Ir2104内部释放了。
Rg作用
Rg为保护电阻,一般取值100R-1K。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km4y1D7oU
PMOS驱动电路
封装选型
建议从TO247 TO220转向QFN封装,晶圆倒装技术,寄生电感小,因此纹波小,电流要求大,可以选择两片并联。
TO220封装缺点,寄生电感L和寄生电容Cgs大,不好。优点是:方便辅助散热,可利用空位外接散热片
这种比较好
mos管开启电压与mos管内阻的关系
Vgs越大,Rds越小,当然Vgs有上限,见数据手册,下图是辅组电源升压到15V
MOS栅极驱动器
注意母线电压的区别 ,母线电压不同于VCC,他们都是pin2pin可替换的
DT为死区时间,单位为纳秒
他们共同特点是灌电流大于拉电流
当驱动氮化镓时建议选用PT5620,因为氮化镓VCC范围是5.5v-6.2V,建议在氮化镓上并联一个6.2V的二极管
单片机可以控制栅极驱动器的SD脚,为1输出,为0芯片关闭,
RC吸收电路
降低振铃信号,可以接入c吸收或者rc吸收电路
电气面朝上会造成振铃(金属线的电感和电容震荡),朝下的不会
计算方式
辅助电源可选型号
图中电压为最大允许输入电压
其中eg1192 唐老师有开源,可下载
通信电路
Π122u31是国产隔离芯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