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和一位政治老师有了一些聊天和沟通,这位老师绝对是一个负责任、有点情怀和理想的人,她每天都会在微信上写一些文字,她说有些想法不写下来就会忘记,写下了一能够留存,二便于以后反思。然后我看了她的微信,有一些是个人生活方面的感受,一些是生活的琐事,我有时候会感觉她只是需要听众,并不全是只是因为那两个原因。就是说,她写的一个原因是她知道有很多她的学生是“读者”,她写了会被看到、被评论、被点赞,这样有成就感,所以每天都会写很多。
其实哪个人不是这样的呢,人活着都是为了“认同感”,有钱是为了让别人认为成功,有事业亦是如此,写东西被点赞心情就很好。我也一样。
但是,中庸之道告诉人过犹不及,如果我老了,本身的身份(比如老师、比如高官、比如专家、家长)会被人尊重,但是我不能因为这个,就放肆的发表自己的观点,观点一定要写、要表达,但是要把握度,过犹不及,每天写太多无意义的就不好了。写到这里我不是说那个老师不好,我非常尊敬她,只是觉得人会容易陷入一种“自满”,我也会老,也会有那一天,到了那一天,我还能不能有现在的这个“赤子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