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理解容器技术的实现原理

本文从容器技术的演变历程出发,解释为何需要容器,并详细介绍了实现容器技术的三个关键 Linux 命令:chroot、unshare 和 cgroups,通过实例演示如何使用这些命令实现进程组隔离和资源限制,从而理解容器如何提供轻量级的隔离环境。
摘要由CSDN通过智能技术生成

Photo by Elaine Casap on Unsplash

本文核心内容整理自 Brian Holt 的 workshop 《Complete-Intro-Containers》 。

与 Docker 类似的容器技术并不是操作系统与生俱来的能力,而是通过组合一些 Linux 特性,实现进程组隔离的一种技术。

本篇文章将从介绍容器技术的发展开始,进而说明哪些 Linux 特性组成了容器技术的核心部分。希望您能够借由阅读本篇文章,对 Docker 等容器技术有更深刻的认识。

1. 为什么我们需要容器

容器技术并不是凭空出现的,它来源自时代发展中人们对于如何更高效地利用计算机资源的思考和工程实践,在本章中,我将遍历容器技术出现之前的各时代,帮助您理解容器技术究竟解决了什么样的问题。

1.1 裸机时代

互联网服务早期,想要架设 Web 服务器,就需要租用某个地方的服务器设备,运行程序代码。只要有充足且称职的人员维护,就能最大限度的发挥服务器性能。

裸机时代的问题在于扩展服务极度缺乏灵活性:如果想要添加设备,就需要找服务器供应商(Dell 或 IBM)购买新的物理设备,并指派专业人员进行安装,调试,启动,这大概需要一两个月的时间。

并且,当部署好一个服务器集群,操作系统与驱动的升级,硬件的替换与维修,网络问题的修复,线材的整理,机房管理权限的设置,数据中心温度的控制以及电费与 IPS 费用的支付…等等这些都需要专业的团队去处理。

1.2 虚拟机时代

于是我们进入了虚拟机时代,虚拟机是介于用户与硬件设备之间的一层抽象。一开始,相较于裸机时代,一台计算机服务于单一的用户主体,现在一台计算机允许多个用户主体登录,使用计算资源运行彼此的服务。只要设备性能充足,用户便可以在需要时快速添加新服务。这使得我们获得了一些服务扩展的灵活性。

但在这种模式下存在着一些问题:

  1. 任何用户都有权限获取其他用户服务存储的数据;
  2. 用户可以通过投放 Fork Bomb(见下方说明) 的方式,掠夺服务器资源;
  3. 一台物理设备上的任何租户都可能无意间使整个服务器崩溃;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出现了虚拟机技术:即

评论 2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