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前转行RPA:昨天看了一下时间发现,从事RPA这个行当刚好一年整了,一年前决定转行,本来自学了一个月的python和powerbi,但学的都不精通,并且没有实战经验,虽然在简历上写了几个项目,也是临时抱佛脚跟着网上项目敲敲代码,对工作中的业务场景并不是很熟悉,在面试过程中难免受到无限暴击,找工作说不着急那是假的,空闲了一段时间没有人不着急,同学都已经在路上,裸辞的人还在寻找新的起点,那可不焦虑吗?
众多面试当中,一家公司老板(也就是我现在的老板)说起了RPA这个概念,当时他用按键精灵打比方,其实我当时按键精灵是什么都不清楚,疯狂点头,但是给我的印象就是RPA能实现自动化,能够做有规则重现性的工作,在老板的“诱导”之下,我觉得这个R-P-A还是很有发展的,而且对代码能力要求并不是很高,转念想,这不就是我想学的技术吗?不用整天敲代码,还是一门技术,在行业内感觉要火的样子。如今想,我身处行业内好像有点幸存者偏差了。
入职后,老板发给我几个学习视频,我就开始了对UIPath的学习,就是跟着视频进行操作软件,逻辑上并没有什么难度,在我印象里好像刚开始学MATLAB一样,研究研究没啥难度,过几天来了项目,老板把需求文件发给我,让Q哥给我讲解一下,当时他用序列开始了一系列的操作,调用了很多我还没接触过的控件,感觉还是很厉害的样子的,这里有必要说一下,那个需求文档是个坑,为后面我顿悟UIPath做了铺垫,Q哥按需求文档一边做一边讲解,虽然Q哥言语少,看得出来给我说的都是他的干货;由于需求文档写的很简单,他做完我修改修改功能也就实现了,我就跟着去了别的项目上进行学习去了,这个项目也就搁置了,突然年后有一天,那是周四,客户说要看成果,我就录个流程跑的视频,登录、筛选条件、抓数据、写入Excel;结果就是客户说这不是我要的,和客户对接后,说周一咱们再看成果;对接需求后发现:遇到了数据量大的问题,数据处理的大难题,我赶紧求教各位大哥,结果就是大哥们说这种数据处理RPA实现不了,然后周五我就和公司JAVA人员对接,数据处理有人做了,但是RPA的流程急需要改,而且数据量增加了很多,用序列根本跑不通,公司大佬B哥说,这得用状态机,要有错误处理机制,当时已经周五下午,眼看就要下班,给我讲解一番状态机后,若有顿悟,回到家后,又在网上翻看了几个资料,原来序列真的是不能作为整个项目依托的,我开始建立企业级框架,但并不是很懂,我将没用到的流程删除掉,把我之前的序列拖进去,也不知道B站哪位老师教的,在状态机里的连接线里写活动、写很固定的状态(现在看来很不赞成、会误人子弟)我周六周天除了吃饭睡觉就坐在电脑前,终于在周天下午,状态机正常运转了,实现了我想要的,也是客户想要的,当然那时我看来那流程写的虽然冗长,但已经不错了,现在看,哈哈,一拖四,很多能重复用的小流程没有复用,没有设置参数。。。后来能达到效果,完善之后,客户也就验收了,这是第一个项目的血泪:需求、技术。
聊聊RPA: 第一个项目做完,已经对UiPath这个软件有了很直观的认识了,到第二第三个项目,当然得心应手了,也就是技术上的实现问问百度或社区就可以了;但是完全掌握了这个技术后,会觉得在做重复性工作,技术性也就那样,比起JAVA、Python大佬差的不是一点半点,当然我说是薪资上,虽然我也看到RPA能给到20K的岗位,但是都要求至少会一门语言和其他的数据要求,或者有开发经验,一般这种岗位是开发RPA产品的,并不是RPA的实施,据我所知,RPA实施人员,也就是我这样使用RPA产品做项目的,工资应该都在15K以下,所以我觉得把RPA技术作为自己的主流技术好像是没有优势的,倒不如把其他开发语言作为主流技术,把RPA技术作为辅助技术,这也是我最近的想法。准备7月初去考个UiPath认证,毕竟从事了这一行,拿个证还是有些优势的。前两天创建了个认证交流群,有技术问题或者项目方案问题都可以交流。QQ:671615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