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互联网的人口流量红利造就了一批消费互联网巨头——百度的搜索、阿里的电商、腾讯的社交,分别在各自领域极速前进。自去年四季度以来,以BAT为代表的中国互联网巨头们纷纷宣布以流量红利为主的互联网上半场已经进入收尾阶段,互联网进入下半场。
百度、阿里的、腾讯是中国消费互联网三大巨头,而李彦宏、马云、马化腾是浪尖人物。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中国商务部本月10日发布的春节消费数据显示,中国消费升级之势仍在持续,网络消费、定制消费、体验消费、智能消费等新兴消费成亮点。
过去的一二十年,消费互联网的人口流量红利造就了一批消费互联网巨头——百度的搜索、阿里的电商、腾讯的社交,分别在各自领域极速前进。现在互联网走到了一个关口期:人口红利逐渐消失。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中国的人口出生数自1987年后即进入下降周期(当年出生人口数约为2590万人),2018年全年出生人口仅1523万人,比2017年减少200万人,人口出生率为10.94‰。中国人口将于2024-2031年前后见顶,具体时间取决于未来鼓励生育政策力度。人口红利的消失也意味着以流量为主的生意遇到天花板。
而自去年四季度以来,以BAT为代表的中国互联网巨头们纷纷宣布以流量红利为主的互联网上半场已经进入收尾阶段,互联网进入下半场。那么,下半场互联网增长动力靠什么?
BAT等一众互联网巨头开启了关于下半场的互联网求解之路——腾讯进行了第三次组织架构调整,转身拥抱产业互联网;阿里巴巴推出“商业操作系统”战略,阿里云工程师下车间写代码赋能新制造;百度李彦宏则将互联网的下一幕押宝在AI上,百度也从“All in AI”进一步明确到“AI to B”战略。
波士顿咨询公司(BBG)、阿里研究院和百度发展研究中心今年1月联合发布的《中国经济白皮书2.0》中指出,现阶段,中国消费呈现出线上与线下消费多渠道全面融合,消费行为高度数字化,创新模式不断涌现的特点。在此背景下,消费互联网的前端应用及商业模式的创新正沿着价值链牵引后端生产等环节进行数字化协同。而在前端积累的海量消费数据以及自身开发的数字化工具应用将使互联网企业更好地赋能传统垂直产业,推动产业互联网的发展。
“产业互联网”成为一众互联网大佬口中的高频词,迅速成为业界“新网红”。关于产业互联网、工业互联网等等概念的关系业界存在不同看法,但国际通用的英文是Industrial Internet,更准确的翻译应为产业互联网,即互联网为包括制造业或工业、金融、零售、医疗、交通、城市管理、政府服务等等在内的各行各业服务。简单来说,如果消费互联网的着力点在C端的话,那么产业互联网则是瞄准B端。
随着消费互联网趋于“钱紧”,BAT们寄厚望于“新网红”的下一波“钱景”。
阿里巴巴集团CEO张勇认为,下半场的比拼则要全面融合到互联网、数字世界中,关键在于如何通过消费者端更好地推动供给侧改革。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从新零售到新制造
阿里不想只靠“剁手”赚钱
阿里在2019年之初推出“商业操作系统”。其背后的逻辑很清楚:就是过去靠“剁手”赚钱的模式已远远不够了,未来增长点应在企业级市场。
“阿里巴巴集团经过20年发展,沉淀出一个全方位的数字化商业系统,能够支持商家建立系统的数字化商业能力,全面走向新零售。”阿里巴巴集团CEO张勇过去一年中在很多场合提到,数字经济正在开启一个前所未有的大时代,并将是驱动企业转型、变革业务的关键性解决方案。
张勇认为,过去十年他们与互联网的拥抱“仅仅是物理接触”,因为绝大多数对于互联网和数字技术的应用,都发生在销售端、营销端和消费者端,下半场的比拼则要全面融合到互联网、数字世界中,关键在于如何通过消费者端更好地推动供给侧改革。而阿里接下去想要做的,是利用其推出的阿里巴巴商业系统能力、阿里巴巴技术系统能力、阿里巴巴组织系统能力,帮助企业一起走向全方位的供需两端,实现在组织支撑、技术支撑上的全面融合。
基于商业操作系统,阿里巴巴还公布了跨越阿里多生态、帮助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的“A100计划”。包括品牌、商品、销售、营销、渠道、制造、服务、金融、物流供应链、组织、信息管理系统等企业运营中的11大商业要素,将通过阿里巴巴商业操作系统实现首先能够在线化,进而全面数字化。比如去年8月,星巴克与阿里巴巴的战略合作就是A100计划的首次积极尝试。
向产业链后端延伸的数字赋能更体现在生产制造领域。以天猫新品创新中心为例,该中心通过分析其前端积累的6亿消费者的全渠道消费数据以及运用数字化调研工具,为合作厂商的后端生产进行数字化赋能,使得后端生产企业能更精准地设计及孵化新产品并缩短上市周期,同时更高效地通过柔性供应链加快产品的迭代速度。
与此同时,阿里云的工程师甚至成为了第一批下工厂车间的互联网工程师。为了看明白每一道工艺流程,他们走入生产车间了解真实的工业生产制造场景,和工人师傅面对面交流,在车间里写代码,为工厂装上数据大脑,用云和智能技术为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添一把火”。近年来,阿里云也依靠公有云领域的品牌势能和强大的商业推广能力,推出了ET工业大脑、ET城市大脑、ET医疗大脑等一系列人工智能方案,帮助政府、企业进行转型升级。
面向腾讯的下一个20年,马化腾表示,市场机会正在向产业互联网转移。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腾讯的“B计划”
“鹅厂”掌门人马化腾近半年来的出场几乎言必谈产业互联网。去年10月23日,马化腾在知乎上提了一个问题:“未来十年哪些基础科学突破会影响互联网科技产业?产业互联网和消费互联网融合创新,会带来哪些改变?”短短几天,即吸引3000多个回答,近10万人关注。
马化腾的知乎问答截屏,曾引发业内热议。
大约一周后,马化腾写了一封公开信,宣布腾讯要从消费互联网切换到和产业互联网并轨。马化腾在信中指出,自1998年成立腾讯以来,已有二十个年头,而互联网产业则走到了一个关卡期——流量红利进入尾声,爆炸性的用户增长放缓,“互联网+”正在进入“下半场”。面向腾讯的下一个20年,马化腾表示,市场机会正在向产业互联网转移,“没有产业互联网支撑的消费互联网,只会是一个空中楼阁。”
而在此之前,腾讯就已进行了自成立以来的第三次重大业务架构调整:在原有七大事业群的基础上进行重组整合,成立2大事业群、撤销3大事业群,变为新六大事业群。保留了原有的企业发展事业群(CDG)、互动娱乐事业群(IEG)、技术工程事业群(TEG)和微信事业群(WXG)四大事业群,并正式成立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CSIG)以及平台与内容事业群(PCG)两大新事业群。
腾讯切入产业互联网采取的是从C端到B端自下而上的模式,它想要依托微信及其生态上的小程序、公众号等工具,帮助实体经济进行数字化升级。对腾讯来说,它有最多的C端用户,选择优势最大化的路径理所当然,这也与马化腾本人“产品经理”的风格分不开。
其中,腾讯云作为腾讯技术能力的出口,也是整个腾讯公司在过去20年的技术积累。据腾讯云副总裁王龙此前在首届“腾讯云+社区开发者大会”上的介绍,腾讯云将整合自身技术和生态资源,构筑全链路的开发者服务体系,帮助AI、IoT、小程序、云原生领域开发者快速成长。
继高调喊出“All in AI”全面进军人工智能后,百度下一步的计划则是“AI to B”。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百度:All in AI 到AI to B
去年12月18日,继腾讯、阿里相继宣布调整企业架构后,百度也紧随其步发出架构调整,宣布技术体系架构整合,涉及两大变动:智能云事业部升级为智能云事业群组(ACG),同时承载人工智能to B业务和云业务;搜索公司及各事业群组的运维、基础架构和集团级共享平台整合至基础技术体系(TG)。
继高调喊出“All in AI”全面进军人工智能后,百度下一步的计划则是“AI to B”。百度的To B业务与人工智能息息相关。对此,百度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彦宏表示,架构调整是为了加快AI与产业结合,推动产业智能化。利用百度在AI、大数据及云计算上的技术优势,聚焦关键赛道,为百度打造新的增长引擎。
李彦宏此前曾公开表示,作为互联网第二幕的移动互联网这一幕的时间比很多人想象的都要短,只有短短五六年,未来靠移动互联网再诞生新的商业模式或催生创新型互联网公司的可能性越来越小了。他认为互联网的下一幕是人工智能时代,而To B的能力是获得市场的关键。
目前,百度的AI战略已形成百度云、自动驾驶平台Apollo、语音交互平台Dueros 为主的“三驾马车”战略。其实百度更早就已表现出对产业互联网的兴趣,并率先发布AI to B平台,百度希望借AI打一个翻身仗。
以Apollo 为例,在今年1月的美国CES展上,百度首次发布智能驾驶商业化解决方案Apollo Enterprise(Apollo 企业版),同时宣布已与福特,威马,长城等厂商达成合作。百度云业务也在朝着垂直化、落地化的方向进行。为了拿下B 端客户,百度接连推出更容易交付的ABC-STACK、ABC一体机,以及更完整的“端云一体化”的解决方案。
互联网下半场序幕拉开,BAT纷纷开启新十年跨越发展的布局,产业互联网是否是下一个风口或许还需时间验证。但是,在商业价值链上,互联网有其独特的价值,但也有其不可避免的局限性,这一点毋庸置疑。而消费互联网的“上帝之手”可以颠覆一切行业的魔力也渐趋减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