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被称为“最博学的皇帝”,他博览群书,学识渊博,不仅谙熟儒家典籍,而且通晓音律、自然、天文、地理。即使按现在的标准,他也称得上是奇才。
今天的中小学生学数学解方程时,总会碰到“元”、“次”、“根(解)”这些术语,可这些术语(当然是指汉语译名)是谁创造的?就是康熙皇帝。
康熙皇帝拜比利时的传教士南怀仁为师,学习数学。他虽然聪颖,但是听南怀仁讲课并不轻松,因为老师的汉语和满语水平有限,日常会话还能够勉强对付,而要将严谨而高深的科学知识表达清楚往往就力不从心了。南怀仁在讲方程时句子冗长,吐音又很不清楚,康熙常常被搞得晕头转向。
怎样才能让老师讲得好懂呢?经过冥思苦想,学生向老师建议,将未知数翻译为“元”,最高次数翻译为“次”(限整式方程),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翻译为“根”或“解”……
南怀仁用笔认真地记下来,他发现,用这些新创术语换下自己原先使用的繁琐词语来表达,果然清晰多了。这使他大为惊异。
康熙创造的这几个数学术语科学而简洁,便于理解和记忆,因此一直沿用到今天。
康熙与数学术语
最新推荐文章于 2025-04-02 15:40:44 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