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计算演义(8)巨头鏖战,格局已定?创业创新投资的机会是否还在?

版权声明:任何转载需全文转载并保留来源(微信公众号鸣北林techculture)和该声明,并同时转载文中的二维码,否则视作侵权;如有文字或图片不全,请移步公众号鸣北林techculture

 

云计算格局虽未完全确定,但巨头混战之下,各种云服务都在巨头的阴影之下,以致有人认为创新和投资的机会已经消失,甚至已经一脚踏进云计算的初创企业感觉被巨头步步紧逼,情况到底如何?

 

1

   

云计算市场大好,好得不得了


       几乎没有人否认云计算是行业趋势。从厂商,到媒体,到独立调研分析公司,谁都认为云计算是未来的方向。

       从互联网巨头,到传统IT巨头,从创业公司,到电信运营商,从国外,到国内,无数的公司在云计算浪潮里扑腾。

       哪里有人气,哪里肯定有利益。

 

       市场调研公司IDC20162月的一份调查数据显示,58%的受调查企业计划使用基于网络的云计算服务,比例远远超出2014年年底的24%

       Gartner预计,云计算产业规模在2019年将达到3150亿美元,远远超过2015年的1750亿美元,平均年增长超过30%。其中IaaS的市场规模到2019年将达到近500亿美元。。

       根据WikibonResearch.数据显示,PaaS(Platform as a Service)将从2014年的17亿美元增长至2026年的683亿美元,预计复合年均增长率将达36%

       高盛集团预计云基础设施和平台市场从2015年至2018年的复合年均增长率将达到19.62% ,届时总市值将达到430亿美元。

 

       亚马逊AWS2015年营收超70亿美元,微软云计算2015年营收增速达124%Google云斩获苹果、Shopify等大客户。

       分析人士,则认为云计算将侵蚀万亿美元的企业IT市场。

 

       但并不是所有的服务商都换新鼓舞,一旁发愁的首先是私有云服务商。

 

2

   

私有云的危机


在公有云刚刚兴起的头两三年,普遍认为公有云是给企业塞塞牙缝的,当然,现在也有很多人这么认为。而私有云才是企业级方案的主流,那时VMWare绝对是云计算的王者。

 

       但是VMWare的股价在20124月达到高点后113美元后,再也没有超过。虽然在2014年上半年又一次行情,但随后一直下跌,在20158月后跌幅已超过60%,目前的市值为53亿美元。

 

       VMware发布2015财报的同时同时宣布重组和对800个工作岗位进行调整,也就是裁员。

       私有云老大VMware如此,其他小弟当然也不好过。Citrix卖出了CloudStack及相关产品,基本退出虚拟化软件市场。

      

开源虚拟化管理市场也安静了许多,最开始几年,数十个开源项目争奇斗艳。前几年是几个老牌的开源项目在撑场面,包括EucalyptusCloudStackOpenStack。现在基本是OpenStack一枝独秀,高处不胜寒的感觉并不那么好。

      

       这是私有云软件和解决方案供应侧,从需求侧-企业数据中心来看,情况也不妙。

 

企业数据中心和第三方数据中心在走下坡路。Verizon正在寻求将旗下的数据中心资产以25亿美元卖出。美国最大的IDC RackSpace和中国最大的IDC 世纪互联,目前业务均发展不佳。

 

Capital One正在关闭8座数据中心中的5座。Yamaha America关闭了其所有的额数据中心。Netflix计划2015年夏天关闭了其最后一个数据中心,完成其从2008年左右开始的云端化进程。20161月,Juniper关闭了公司的第17座数据中心后,只剩下一座尚在投入使用的数据中心。GECIO Jamie Miller2014年就表示,将在5年内关闭其32座数据中心的绝大部分,并在2015年表示将关闭34座数据中心中的30座。

 

这些企业以及更多的企业,而不仅仅是创业公司和中小企业,打算将业务全部押在公有云上,就是所谓的“All in Cloud “。

 

2015年,VMware的营收为65.7亿美元,较上年同期增长9%。如果一个行业的绝对龙头老大的年营收增长率已经走到个位数,那么这个行业可以认为已经走过了它最辉煌的时期。

 

       至少,对于虚拟化和私有云软件产厂商来说,是如此。因为尽管私有云上运转的负载会持续增加,这在绝大部分IT资源被虚拟化之前,都会持续。但用户花在私有云软件上的支出却不会同比增长,一方面这是因为这类软件的价格将在公有云的压力下持续下滑。用户保有私有云一方面是想保有控制权,另一方面就是希望获得更高的性价比,而公有云服务价值一直下降,而私有云软件从来都不便宜,特别是VMWare,这是私有云软件会面临极大的价格压力。另一方面,则是开源和免费虚拟化软件的愈加成熟,可能没有开源软件能够比拟商业虚拟化和私有云软件,但经过多年发展,已经有不少开源和免费虚拟化软件能够满足客户需求。

 

根据IT公司的预测,全球IT支出在2020年之前将几乎没有增长。

 

所以,云化的IT基础设施与传统IT基础设施就是零和游戏,而公有云和非公有云,包括私有云和传统IT之间,也是零和游戏。

 

本来按照传统的IT技术周期,虚拟化在2008年之后,还能有510年的快速增长期,但公有云横刀夺爱,硬是将企业IT的芳心吸引过来。虚拟化和私有云便迅速从可能的高增长进入温和增长。这直接导致VMware2007年,上市第一年的10月,股价上了125美元之后,在之后的9年里,再也没能突破2007年的高点125美元。营收同比增速从2012年的2224%下滑到2015年的10.14%,而净利润最近两年已经在下滑。

 

私有云和虚拟化市场,已鲜有新进入者,是另一个私有云市场走过巅峰的证明。除了华为,这个善于后发制人的中国公司,其他公司已经早早在私有云和虚拟化软件市场偃旗息鼓。

 

  私有云的迷失,到私有云的窘境,到私有云的被宣判死刑,你可能没听到过没看到过,这这种声音在2015年可以说不绝于耳。他们也许言过其实,也许只看结果不看过程,也许只看后天不看明天,但私有云的巅峰已过,毫无悬念。

 

3

   

中型云服务商的头顶是一片乌云


一些传统IT、电信运营商出身的云服务商,通常称自己为企业级云计算服务,大致意思是这样:我采用商业软件,我有大量的售前售后。谁真的在意这些?除了增加成本,能给客户带来什么呢?

 

实情是,如果没有经过消费级云计算阶段,自己命名的企业级云计算,除了自己一厢情愿,谁信?所以,世上根本没有所谓企业级云计算服务。

 

而那些自命为企业及云计算服务的,都是云计算市场的后入者,和中型,第二梯队的云服务商。

 

在最早期的时候,第一梯队只有亚马逊AWS2015年,Azure加入第一梯队。2016年,Google有可能加入第一梯队。

 

第三梯队,几乎包括所有不太知名的、规模较小的、本地化的云服务商。

 

第二梯队,也就是中型云服务商,是变动最大的,也是商业风险最大的。除了Azure基本已经进入第一梯队,Google可能在今后两年加入第一梯队外,目前第二梯队由IBMOracle领衔,包括Rackspace、阿里云等。

 

早在几年前,rackspace是最有可能进入第一梯队,并挑战AWS的服务商。但随着巨头的加入,rackspace早在2014年就放弃了直接挑战AWS,无缘第一梯队。

 

惠普的公有云服务Helion20145月发布,在2016年初关闭,同时转向私有和混合云服务。惠普的对手,DELL,则在公有云服务没有发布之时,在20135月,就终止了公有云项目,解散300多人的公有云团队。

 

Verizon,美国最大的运营商,在2016年初宣布关闭公有云计算服务。

 

第三梯队云服务商可以凭借较好的差异化、本地化、细分市场,获得增长或维持规模,取得盈利或者生存下去。

 

IaaSPaaS只是一个看上去很美的生意。即使要挤入第二梯队,那也需要每年数亿美元的基础设施投入,每年数亿美元的研发运营市场投入。然而这只是入门费,这入门费也不是很多企业负担得起的。

 

夹在中间的第二梯队,基本都不是甘心落入第三梯队的企业,他们期待成为第一梯队一员,能够享有云计算大市场的发展红利。

 

要向向第一梯队发起冲刺,每年基础设施投入10亿美元计,研发运营市场投入也是10亿美元计。

 

不看别人,就看gogole和微软、IBM2014年,亚马逊AWS投入13亿美元在基础设施上,IBM投入12亿美元在基础设施上,微软和谷歌投入了34亿美元在基础设施上。如果只算公有云,IBM、微软、谷歌都是接近10亿美元的投入。2016年,预计AWS基础设施投入30亿美元,非基础设施投入30-40亿美元,IBM、微软、谷歌每家预计有10亿美元基础设施投入,8-15亿美元的非基础设施投入。

 

2016年,除了亚马逊AWS盈利,微软AzureIBM、谷歌均可能在公有云业务上亏损或净投入10-15亿美元,对应总投入15-30亿美元。因为每家公司的云计算业务起始时间、现有规模、盈利能力不同,所以看起来当年的净亏损和总投入不一样。

 

唯有这种级别的总投入和净投入(每年15-30亿美元),才可能踏入并维持在第二梯队。连续三年甚至五年以上,保持这种级别总投入,甚至更大(20亿美元以上),才有可能向第一梯队发起冲击。进入时间越晚,当前规模越小,需要的净投入和总投入越大。

 

比如今年进入,或者多年前进入,今年的营收是5亿美元,而第一梯队的末位或第二梯队的头位今年的营收是10亿美元总投入是20亿美元,那么这5亿美元的营收差距至少需要用10亿美元的额外净投入才能弥补,也就是追赶而第一梯队的末位或第二梯队的头位的投入门槛是30亿美元。

 

更大的问题是,资金实力只是必要而不是充分条件,资金之外还有有耐心、视野、战略,以及制定和落实战略的人才。或许人才比资金更为宝贵,人才在哪里都能发挥作用,平台大小成绩大小的问题,而资金遇到不匹配的人才,除了打水漂不会留下任何东西。

 

即使这些条件都具备,团队执行力也很好,也只是获得一个机会和可能性而已。有几个公司有实力和魄力,用5年时间,用150亿美元甚至更多资金,在一个已有领先者的市场上,赌一个机会和可能性?

 

这也是全球托管头牌Rackspace、服务器头牌HP、运营商头牌Verizon放弃大型公有云平台的原因。

 

Rackspace是上市公司,但账面上只有1-2亿美元的现金,真心投不起。原HP在分拆前,全年净利润不到50亿美元,Verizon全年净利润也有100多亿美元,但是他们有多少主营业务需要投入?考虑到自己的技术、市场、客户、人才储备,花几十亿上百亿美元打造公有云业务,打入第一第二梯队可能性有几分?

 

至于中国BAT3年或5年,60亿或100亿人民币,即使落实,平均到每年是三四亿美元的投入,这在中国当然能秒杀一众小跟班。但是如果要进入全球第二阵营或者冲刺第一阵营,这些投入能否在云计算大潮里翻起几多浪花都很难说。


 

2015年,腾讯净利润44.36亿美元,百度净利润51.97亿美元,阿里净利润87.29亿美元,但从账面上看,他们有资金潜力一搏。但考虑到他们自身主营业务面临的压力,其他众多在哺育期的新业务,以及更广泛的投资性战略性业务,特别是竞争激烈、机会转瞬即逝、见效快的消费者和SaaS业务,他们是否有把大半甚至全部利润投到云计算上来的可能性?是否有连续5年大手笔投入的魄力和耐力?历史沉淀和人才结构是否匹配这一持久战?                                     


       有人浅尝辄止,有人无奈屈服,有人官网跟随。同时,有人志在必得,有人不让他人专美,有人背水一战,有人曲径通幽。有人说2016是公有云领导型力量浮现的一年,也有人说公有云格局已定,但更接近事实的是,五到十年后,通用公有云平台的整体格局才会稳定。

      

通用公有云平台的激烈竞争是IT行业的世纪大战,即使身处第一阵营的公司也不敢大意,这是一场资金、视野、魄力、耐力、人才的全面较量,它关系到谁是未来企业IT和社会IT基础设施领域的统治性力量。


4

   

世上不只是有万众瞩目的几朵云


本文是这个公众号第29篇文章,也是云计算演义系列的第八篇。很多人有疑问,批评了,既然云计算是新浪潮,胜利者只有一个吗?或者每个细分市场只有一个吗?玩家只能是那几家财大气粗的公司吗?

 

同一个问题的另一面是:大就是好大就是强?

 

这两个问题我们都不用在此讨论,我们用实际情况给出答案。这里,我们不理会如亚马逊微软谷歌那些巨头,也不理会那些被资本和媒体捧为未来巨头的Docker等公司。

 

Rackspace

       Rackspace被世人所熟知,皆是因为其在数年前作为AWS最有力的竞争对手。

 

作为最早开始云计算服务实践并快速实现10万用户的公司,以及作为OpenStack的创始机构之一,Rackspace那时的梦想是“成为与亚马逊AWS并肩而立的人”。

 

2014年,随着诸多巨头几乎不计投入得进入公有云,Rackspace承受不住如此的投入,在收购谈判失败后,放弃发展全面的基础设施公有云平台的路径。

       其实在做云服务之前,rackspace已经是全球数一数二的基础设施和应用托管商。其对基础设施的管理、对客户应用的管理,特备是其标志性的支援服务“Fanatical Support",皆来源于其丰富的IT管理人才。

 

       研发和IT服务化毕竟不是其强项,资本运作失败后,rackspace回归IT管理服务的核心能力,发展跨云管理平台和云服务支持专家服务,包括私有云托管服务,将支援服务“Fanatical Support"扩展到AWSAzure,这可能就是该公司的使命,更符合企业自身的文化、资源、人才储备,而这个路径也绝对能让很多想使用IT和云服务却缺乏专业人才的公司受益。

      

在于201510月与AWS签署合作后到2016年的1月,Rackspace就与100个新客户签下了订单。Rackspace作为全面基础设施服务平台的努力已经落幕,屈服于巨额投入和资本运作,但其作为跨云管理和混合云管理的路才刚刚开始。

 

国内的IDC公司,被Rackspace甩几条街,无论是战略视野、研发能力,还是技术支持专家储备。唯一可能步Rackspace后尘的世纪互联云快线,即cloudex平台的开发运营者,随着其在云计算市场黎明前的解散,基本让中国的广义IDC企业失去了在云计算领域占据一席之地的机会。

 

RightScale

       熟悉云的历史,皆知Rightscale,即使它在10年历程后仍然无望成为巨头。

 

       RightScaleIaaS管理服务的开创者,也是目前该市场的领导者和最大市场份额的拥有者,到20013年底为止通过RightScale平台启动的虚拟机超过600万。

 

RightScale曾经有力地冲击了独立IaaS服务商初期的市场:RightScale提供的管理功能吸引了众多的企业级用户,IaaS服务商包括Amazon AWS都步其后尘提供管理服务,这反过来又促使RightScale这样的IaaS管理服务商提供更多的管理功能。这反映了IaaS管理服务和独立IaaS服务商之间的混乱关系:既是上下游关系,又是重叠市场的竞争关系。

 

RightScale提供如下服务:多云管理平台、配置框架、多云交易市场、自动化引擎、治理控制。此外还提供ChefPuppet管理工具,以及安全、SqlNoSql数据库、windows镜像服务。


RightScale云服务器模板

在最近的几年里,rightscale的云管理平台从AWSAzureGCPIBM SoftlayerRackspace这些公有云的跨云管理服务,发展到支持OpenstackCloudstackVMware vShpere这些私有云的混合云管理。

 

国内的公有云发展阶段,服务商的能力输出,比如API不够强大和灵活倒是次要因素,而重要的是,客户的部署需求,跨云管理和混合云管理目前并未形成规模需求。

 

       RightScale从来没有想过自建公有云,但它开创了云管理、跨云管理,现在是,将来可能一直是混合云管理的领导者。

 

Joyent

JoyentIaaS市场确实只拥有少量的市场份额,但却拥有令人尊敬的营销和创新能力。据估计,2009年其IaaS市场份额为4.02%,当时其人手不超过100人。其产品主要是网络应用服务器和虚拟数据中心租用、存储服务MantaIaaS解决方案SmartOS、应用架构解决方案。

 

Joyent是主要IaaS服务商中唯一一家帮助其他服务商构建IaaS服务的厂家,这在2011年前是独一无二的。后来,rackspace提供openstack,而微软在提供Azure Pack

 

由于Solaris Os本身已经退出主流服务器操作系统,其虚拟化技术Zones技术生产的客户机都是OpenSolaris操作系统,因此Joyent尽量弱化和OS有关的信息,强调提供一个应用运行的平台,不过还是一个定制的虚拟机,不是通常意义上的PaaS

 

Joyent由于在Ruby开发上有较多积累,同时Ruby也成为了快速网络应用开发的主要平台。因此,Joyent利用其基础设施架构和Ruby架构能力,为客户提供应用扩展和性能提升等专业服务。甚至帮助客户设计应用的架构。这与Joyent本身在Ruby应用开发上的经验有关。

 

Joyent主要客户是Web2.0网站和社交应用开发者。大约四分之一的Facebook应用运行在Joyent平台,Joyent针对facebook应用开发者提供了特别的免费服务。Twiter在早期也是在Joyent上发展的。据测算,2013Joyent的客户在2万到3万之间,这里面包括部分免费用户。这与Joyent积极拥抱新的快速开发语言和框架,包括rubynodejs,有很大的关系。拥抱新的技术的同事,Joyent对于opensolaris情有独钟,其SmartOS及支持操作系统虚拟化技术Zone也支持硬件辅助虚拟化技术KVM,但是却基于OpenSolaris分支illumos

 

Joyent大概是除了AWS干公有云最早的了,可能比RackSpace还早点,而且技术是基于solaris zone容器的(以前的容器甚至硬件虚拟化都叫VPS)。它比另一个PaaS服务Heroku还要早,Heroku早期可能基于LXC后来改为docker了。

 

Joyent的技术骨干是从SUN出来的,精通solaris,他们联合其他几个公司整了一个基于opensolaris的分支illumosJoyent基于illumos,移植了KVM,包括了ZFSDTraceZones,发布了专门针对云环境的 smartOSCoreOSRancherOS都是后来的事),基于这个做出了私有云软件SmartDataCenter。说这些可能没几个人知道,但是鼎鼎大名的node.js很多人熟悉,就是Joyent开发维护的。

 

当然,Joyent不是顽固的老古董,它们除了利用好opensolaris zones,移植了KVMsolaris,如今也提供物理机上的兼容主流docker镜像的容器主机,以及基于ZFS的对象存储。

 

容器云主机、虚拟化数据中心、NODEJS环境,哪一个不是独特的创新前瞻的理念?

 

国内能出现这样技术和运营结合得如此好,还能活得这么长的企业吗?国内的用户环境,似乎还不允许这样的企业发展。

 

除了其创始人来自于SUN,这种对旧技术的坚持和新技术的拥抱其实来自同一个理念:用最好的技术。Solaris无疑是最好技术的代表。

 

BareMetalcloud

如果说,Joyent虽然不是大部分IT人士所知道的服务商,但是对于熟知云计算历史的人来说多少听说过的话,BareMetalcloud即使是对研究云计算和IaaS市场的专业人士来说也是相当陌生的。尽管BareMetalCloud在市场上没有知名度,业务规模也算不上庞大,但是它却是一个典型:证明虚拟化不等于云计算、虚拟化知识云计算服务和IaaS服务采用的技术之一,这个理念的典型和实际代表。

 

BareMetalcloud成立于2009年初,SoftLayer 2009年下半年推出了类似的服务“Bare Metal Cloud”,而Rackspace2016年初推出了类似的Bare metal cloud

      

对于很多人来说,PaaSSaaS可以不采用虚拟化是显而易见的,而IaaS,无论是公有云还是私有云,不采用某种虚拟化是不可想象的。更有很多人认为采用了虚拟化技术,就是用上了云计算。

 

事实不是这么简单和绝对,BareMetalCloud就用实际的业务向我们证明,技术和业务不是一对一的关系,不用典型的虚拟化技术也可以提供云计算服务。BareMetalCloud提供的是云主机服务,具备云主机的快速部署、按需计费、在线管理等特点,但是其云主机是物理主机。

 

       BareMetalCloud如今支持小时、月、年付的云主机,支持docker集群管理,以及对象和块存储服务。

      

       不要看到虚拟化就是云,不要看到物理机就嗤之以鼻。

 

       在我做linkcloud,也就是第二次启动IaaS项目满一年后,准备将物理机的按需服务付诸实践,但因为母公司投资重心的原因,未能实施。彼时阿里云羽翼未丰,其他创业公司尚在尘土之下。

 

       如果物理主机是传统的IT堆栈的代表的话,BareMetalCloud阐释了云的服务化理念,赋予了物理主机新的内涵,将云的性能利用推到了新的高度。

 

DigitalOcean

       DigitalOcean2011年成立,至今只有一款产品,而且是云主机。

 

DigitalOcean2014年营收增长193%超过1.8亿美元,2013年增长6000%

 

2014年底,DigitalOcean声称拥有70万虚拟机,其中面向互联网有124000 虚拟服务器,托管2百万网站;有360000 注册用户,每月新增2万;2012年底拥有10,978台虚拟机,138 台面向互联网虚拟机。下图是其发展轨迹。


DigitalOcean201420155月成为全球第二大托管公司;其web server增长速度超过亚马逊AWS,但web server总量163,000,还只有aws一半。

 

       如同国内的PPPCloud箭头云主机一样,DigitalOcean以其全SSD硬盘、便宜的价格、简洁的体验为特色。PPPCloud在最近的一份SSD云主机评测中,性价比令人印象深刻。

 

       RightScale发布的公有云报告中,DigitalOcean因为其维医产品云主机产品的良好发展,DigitalOcean成为最大黑马,位列中小企业公有云服务商第5位,位于亚马逊AWS、微软Azure IaaS、微软Azure PaaSGoogle App Engine之后,力压知名巨头IBM softlayerGoogle IaaSVMwarevcloud airOracle Cloud


 

现在,没人认为DigitalOcean能发展成为比肩那些巨头的通用云计算基础设施服务平台。但这并不妨碍其俘获大量用户的芳心,并成长为全球第二大云主机公司。

 

Proxmox

       在虚拟化管理领域,参与的公司很多,有巨头,有创业公司,有国外的,有国内的。国内的比如方物软件。大如vmware vshpere、微软SystemCenterredhat rhev,开源的openstackcloudstackCitrix Xenserver,开源的软件中,Proxmox VE值得一提。

 

       Proxmox成立于2005年,位于奥地利首都维也纳。原来是从事邮件网关开发的软件公司,帮助客户阻止垃圾邮件和恶意邮件,算是属于安全领域的公司。他们在2007年整合其邮件网关与VirtuozzoOpenVZ的时候,基础到了虚拟化。200810月,Proxmox推出了Proxmox Virtual Environment (VE) 1.020123月发布PVE2.0,并开始提供商业支持,就是客户可以付费获取支持了,当然,一直是开源的。

 

       现在Proxmox VE版本是4.1,提供硬件虚拟化KVM和容器LXC支持,支持SPICESPICEterm,支持ceph整合、openvswitch、防火墙、双因素认证、ZFS插件、HTML5控制台、移动设备,支持集中式管理、备份恢复、快照、HA、实时迁移、模板。即将支持drbd9lxc实时迁移。

      

       市场分析公司Technavio在“虚拟化与云管理软件市场2015-2019”报告中,提到了五个关键供应商:亚马逊AWSCitrix、微软、RedhatVMware。随后列出了几个杰出服务商:GoogleHPIBMOracleParrallesProxmoxSAP

      

       除了巨头,Parralles入围并不奇怪,对很多IDC圈的人来说也不陌生,旗下的Pleskvirtuozzo已经有十多年的历史,颇受传统IDC服务商欢迎。而Proxmox对很多人来说则是黑马,当然,在部分IDC圈内,Proxmox也早已耳闻。

      

       显然,在功能完备性上,PVE无法与主流的商业软件相比,与同为开源的openstack也有差距。但是,绝大部分常用功能都有,重要的是,安装、使用体验,可能是所有同等功能量级中做的最好的,比更重量级的所有知名软件更是好得不是一点半点。

 

5

   

云计算服务将从创新变成创新的平台


       云计算基础设施服务,包括IaaSPaaS,本身就是过去十年和今后十年创新的机会所在。即使10年后这个领域的创新趋缓,SaaS也将会接过创新的活力之棒。

 

       也许10多年后,SaaS创新也趋缓,但所有这些服务,将成为全社会创新的基础和平台。届时,我们可以说云计算本身的创新高潮已经结束,但云计算服务作为平台的使命,才刚刚开始。

      

       这个趋势现在已经开始展开,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大数据、机器学习、人工智能,都在云计算浪潮的助力下,从理论变成现实,从昂贵变为平价,从高大上的花瓶并未实用的技术与组件。

      

       如果说传统IT是马车走在泥土路上,那云计算时代,就是赛车跑在高速路上。云计算正在推动信息行业和整个社会,在信息高速公路上,加速前进。


6

   

变量和机会


无意罗列一些有价值的或无意义的概念,无意判断有前景的或转瞬即逝的概念,但可以毫无保留得介绍可能的变量、潜在的机会。虽然细致的分析,也非本文所能容纳,但我的读者不能不知晓潜在的潜在的趋势,这个公众号的读者也必须帮助订阅者梳理可能的颠覆性力量。

 

无论公有云的巨头还是创业公司,在IPaaS产品层面是越来越趋同,妄图在IPaaS产品上按行业、细分客户群来制定公司战略、产品战略,是徒劳或无知的。IPaaS的差异很多时候只是体验、细节、运营,这是实话,但对客户、投资者当然不能这么说。

 

IPaaS移动开发产品就是个例子。云计算很火,移动互联网更火,怎么办?借个火呗。你非要说APP升级、APP兼容性测试跟桌面软件的升级、兼容性测试有区别,那肯定是能找出区别的,这个区别可能就百分之十还是二十的问题。当然,APP也有全新的开发框架。这些差别能否形成一个IPaaS品牌和另一个品牌的差异,不好说,但既然要借火儿,服务商就要整出几个独立产品出来。

 

数据分析、机器学习、人工智能相比移动开发而言,目前的竞争更为激烈。这是大数据的后半场,前半场是数据存储,这个已经很标准化了,后半场是关于数据的分析和利用。这个方向也是IBM和谷歌云试图确立的与第一阵营最重要的差异化。所有的第一和第二梯队的云计算服务商,都不敢在这个阵地上懈怠。IBM自不必说,通过Watson的历史和运营,甚至20亿美元收购一个握有健康数据的公司,试图将自己打造成数据分析的第一平台。谷歌岂能同意,分布式存储、计算的几篇鼻祖论文都出自它手,借AlphaGo与顶级围棋选手的系列站,试图将自己打造成深度学习的高手。而微软和亚马逊,虽然在这方面的市场运作上稍逊,但产品该有都有。

 

物联网出场了。如果说移动开发是过去几年的焦点,数据分析、机器学习、人工智能是现在的焦点,那物联网决定是将来的焦点。而且,第一阵营的微软和亚马逊已经开始实质性布局。这个战场,第二阵营的厂商还没有回过神来,或者暂时无暇顾及。

 

DevOps工具、ChatOps将有机会进一步改变企业内部IT的运作,而安全和认证是永恒的话题,不一定能有机会成为主角,但在心理和实际上都很重要。当然,这几项同其他小的趋势一样,只能是锦上添花的

 

不要迷恋SDNNFV,那只是个传说。SDNNFV只是某个IPaaS产品的功能,最多是一个独立的产品,而且,对大多数中小企业而言,并没有强需求。

 

同样不要纠结于OpenStackDocker,更不必恐慌。OpenStack火的不行,我用的这个虚拟化工具是不是过时了?没有,OpenStack只是作为一个开源社区火,作为产品和工具,在我眼里还不如proxmoxDocker亦如是,很火,可以去学习,如果感觉用上能解决几个小问题,带来的新问题可以接受,那就用上。

 

私有云是用OpenStack还是其他开源软件还是商业软件?没有答案,看你的具体条件和兴趣。DockerDocker编排以及Docker编排的扩展和外延工具,能否具备大的创业机会,成就软件巨头或独角兽?问这个问题时,先回答:你所说的docker产品跟现在主流的IT工具是替代还是协作关系还是兼而有之?能否有计划让自己的产品活到10年。

 

Hypervisor之后,容器和docker正当时,unikernalsserverless将成为重量级技术和产品?还是成为隐藏在PaaS之后的垫脚石?如同openstackdockerunikernalsserverless产品和公司,绝大部分,最后最好的结果基本都是被收购。但在中国,此路不通。

 

       微服务,虽然可能成为架构潮流之一,也可能产生一些好的项目、工具、公司,但可能专注于此的公司很难长大。微服务虽不同于SOA,但精髓一脉相承,你可以找出他们一堆的区别。微服务如同SOA、敏捷开发,虽然可能成为更主流的思维和架构,却难有独立的商业机会,但这不妨碍这些思维结合其它产品,碰撞出火花。

 

       终于到裸机云了。数年前,当我写云计算时代一书时,裸机云的案例还相当少,基本仅有baremetalcloud一例,而现在,softlayerIBM)和rackspace都将裸机云作为自己的特色和差异化。当然,第一梯队的云服务商还没有加入这个潮流,或许有悖于他们的某些理念吧。

 

       超融合?虽然也很火,却很虚。虚拟化的升级版,软件定义数据中心的一种实现。还记得做openstack一体机的Nebula吗?20154月倒闭的。超容易只是一个更大更全的一体机,这是传统IT公司的新把戏,当然是创新,但与创业公司无关。超融合当然是传统IT在新时代的重要创新和趋势,但从更大角度看,这只是传统IT和私有云玩家之间的互掐,基本不会影响IT发展的大局。

 

       区块链服务,微软和IBM均在2015年底作为云服务提供出来,这一方面是因为他们处于挑战者位置,需要抓住一切可以抓住的热门点,另一方面是两者是第一第二梯队中传统IT的代表,有金融客户的背景。当然,区块链服务需要找到数字货币之外的新场景,比如金融机构交互、去中心化存储等场景。

 

       现在跨云管理、混合云有融合的趋势。以前跨云管理基本上是纯互联网服务商的事情,而且只针对公有云。现在两者的功能界限已经模糊,但阵营还是两个。跨云管理服务商基本来自创业公司,完全基于互联网,比如rightscaleScalr等,他们基本支持所有主流公有云。而混合云主要是传统IT厂商在做,且主要是以软件形式为主,他们主要是为了管理私有云环境,顺带管理自家的或者有合作关系的公有云。虽然是顺带,但这在营销上确实着力点。现如今,原来的跨云管理已经开始管理私有云,而混合云管理也开始支持更多的公有云。

 

       就混合云展开而言,有人提出了混合IT的管理问题。因为目前并非所有公司都已经实现了云化,大部分都是传统IT与私有云、公有云并存,这被称之为混合IT。如果说混合云是私有云的发展方向,那混合IT就是传统IT厂商的发展方向。但因为混合IT不带“云”字儿,这个单词并不太受待见,但混合IT和其管理需求却是存在的事实。

 

       这就把IT全管理好了吗?还不够。在IT预算紧张、信息治理和安全管控严格的企业IT环境中,业务部门总是感觉IT部门不能提供及时有效的支持,于是”影子IT“小分队开始大行其道,他们的行为和结果都脱离了公司IT部门的掌控。信息周刊的Rajan Chandras认为影子IT有利有弊,影子IT让业务部门在部分IT需求上自给自足,有较强的控制权和灵活性。对于小公司而言,管理不是最重要,效率最重要,因此影子IT不是问题,甚至是效率的而体现,而对于有规模的企业,这就是风险之源了。公有云出现之后,影子IT的问题你更为普遍和严重。影子IT可以被管理吗?不能说绝对不可以,但很难。

 

       中国和全球的ToB SaaS开始异动。有人说2015年是企业服务元年,中国SaaS潜行多年之后,终于有了爆发的迹象。这对云计算和IPaaS来说是利好,但对很多ToB创业公司来说却未必是好事。

 

7

   

把眼睛从她身上挪开


如果你的眼睛只盯着几个巨头,心里想的还是复制几个巨头,除非你手里拿着跟那些巨头手里一样的钱,否则还是闭上眼睛睡觉吧。

      

       如果你的眼睛里只有模仿所谓的巨头,心里想的还是别人有我也要全有、别人没的我也要有,除非手里拿着比巨头手里还多的钱,而且不是自己的,否则还是把钱送给别人吧。

 

       大不一定是强,大一定不是好,多更不一定是好。视野和创新,依然需要专注、细节、工匠,唯有这样,才可能强大。

 

       不要指望一个新功能,一个附属产品,一个项目,就能改变改变行业格局和一个公司的命运,那仍然需要靠持续创新、耐力、魄力、视野。

 

       公有云市场,特别是IPaaS市场,要形成稳定格局,还需要五到十年,过去十年只是上半场,起步,和热身。真正的鏖战,定格局,在下半场,下一个十年。

 

       世界很大,不是每个公司都要做巨头;成功很多种,不是每种成功都要创业走过上市然后发财或不发财;成就很多种,不是每种成就都要追逐热点站在聚光灯下。

 

       时间很长,但仍然有人晚了510年。机会很多,但仍然有人眼里只看到过去和现在。变量很多,但仍然有人只看到拦路虎。空间很大,但仍然有人把它当成快消品,打一枪,没看到鸟就跑。

 

       你看到的都是你想看到的,这里让大家看到你不想看到的,和你没有想到的。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