趋势线画法到底哪种更准?20年老股民总结的实战修正技巧
趋势线画错了比不画更危险
我见过太多新手画趋势线就像小学生描红,随便连两个点就敢叫"支撑位"。结果市场一个回撤直接打脸。最可怕的是,他们还死守着错误划线不肯认错,最后亏得裤衩都不剩。
记住:趋势线不是算命工具,而是动态跟踪器。就像钓鱼时收线放线,得跟着鱼的力道走。
两种主流画法实战对比
收盘价连线派喜欢用K线实体顶点连线,理由是"影线都是市场噪音"。但去年创业板那波急跌,用收盘价画线的人全被上下影线打穿止损,疼得嗷嗷叫。
极点连线派主张连接最高最低点,认为"市场情绪都在影线里"。可今年上证50的假突破,让这批人频繁止损,手续费都亏掉大半。
我的解决方案是:主趋势用极点,次级波动看收盘。就像看人先看骨架再看肌肉,大级别用极点定方向,小级别用收盘价找买卖点。
老司机都在用的三点验证法
画完线别急着用,先问三个问题:
- 第三个接触点是否精准落在线上?(误差超过1%就要警惕)
- 斜率是否在30-60度之间?(太陡容易假突破,太平没参考价值)
- 最近两次反弹是否呈现"高点递减/低点递减"?(这是趋势延续的关键信号)
# 简易趋势线验证代码示例
def validate_trendline(points):
x = [p[0] for p in points] # 时间序列
y = [p[1] for p in points] # 价格序列
slope = (y[-1]-y[0])/(x[-1]-x[0])
angle = math.degrees(math.atan(slope))
return 30 <= angle <= 60 # 返回斜率是否合理
盘中修正的魔鬼细节
当价格逼近趋势线时,我总会打开分时图做三件事:
- 观察量能变化(突破时缩量要警惕)
- 检查MACD是否背离(特别是15分钟级别)
- 盯着买卖盘挂单(大单堵路可能是假突破)
上周五半导体板块的假突破,就是靠这个方法识破的。当时看似要突破下降趋势线,但发现:
- 量能比前三天均值低20%
- MACD红柱还在缩短
- 卖一档突然出现500手压单 果断把突破单撤掉,躲过了当天3%的跳水。
特殊行情下的变形技巧
遇到极端行情,我的趋势线会"变异":
- 暴涨暴跌时改用对数坐标(算术坐标下45度角在对数里可能变成70度)
- 震荡市画通道线(上下轨距离要大于ATR的1.5倍)
- 重大事件前转用虚线标记(提醒自己这可能是个"易碎支撑")
去年原油负油价事件,就是靠及时切换对数坐标,提前在20美元画出了最终防线。虽然当时被群嘲"画得太低",结果证明市场永远比我们想象的更疯狂。
最重要的心法
所有技术分析老手最后都会明白:没有完美的趋势线,只有不断修正的眼睛。我的交易日志里记着2015年股灾时的教训——连续7天修正同一条趋势线,最终放弃划线直接看盘口才活下来。
现在每次画线前,我都会默念:"这线明天就可能作废"。保持这种警惕,反而能让趋势线真正发挥作用。记住,我们不是在寻找必胜法宝,而是在训练应对市场变化的肌肉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