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为什么要进行视频编码
未经压缩的视频的数据量巨大,录制一分钟视频, 需要多大的空间来保存了?
1> 为了不让用户感受到卡顿效果, 1秒钟之内至少需要16帧画面(正常开发通常会采集30帧),也就是编码设置的fps参数
2> 假如该视频是一个1280*720分辨率的视频(正常情况下会比这个大很多)
结果:128072016*60≈843.75M
一分钟的视频843M,如果保证播放不卡顿,则需要15M/S 的下载速度,如果使用蜂窝网络...
结论:1.如此大的传输数据量,现行带宽压力巨大,流量资费大,且存储数据量也极大,所以导致编码技术的产生
2.视频采集完成后,需要先编码,再传输,在解码,再播放(重现)
二、为什么视频可以压缩编码?
采集到的视频源存在冗余信息,冗余信息分为以下三类:
1.空间冗余:图像相邻像素之间有较强的相关性
2.时间冗余:视频序列的相邻图像之间内容相似
3.视觉冗余:人的视觉系统对某些细节不敏感
4.其他冗余
空间冗余
空间冗余是指在同一张图像中,有很多像素点表示的信息是完全一样的,如果对每一个像素进行单独的存储,必然会非常浪费空间,也完全没有必要,此处部分存储的颜色色值相同,仅仅对应空间位置不同。
时间冗余
时间冗余是指多张图像之间,有非常多的相关性,由于一些小运动造成了细小差别。
我们可以看到两张图片相隔很近,彼此之间很多元素相同,如果对相同部分多次存储,则形成了冗余
如图:
视觉冗余
1.人类视觉系统HVS
2.对高频信息不敏感
3.对高对比度更敏感
4.对亮度信息比色度信息更敏感
5.对运动的信息更敏感
数字视频系统的设计应该考虑HVS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