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北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坪石)调研之一

  2021年度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的复原工作重点集中在乐昌市坪石镇,之前通过南粤古驿道网站、媒体报道、相关的资料等对研学基地有了粗略的了解,对这段历史也非常向往,一直想亲自到坪石的各个遗址去看看,到了3月底终于得以成行。

第一站 清洞村 中大文学院

  3月26日,我们一行4人前往乐昌市坪石镇调研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早上8点半从广州市环市东路468大院出发,到达乐广高速的坪石出口,已将近12点。离出口不远处是考察的第一站清洞村。清洞村就在高速出入口不远处的斜坡上,在村的入口处,开车的支师傅猛打方向几乎是360度掉头的同时,爬上了一个小山坡,清洞村村委会就在道路的左侧。我们都没来过清洞村,也不知道当年的中山大学在村的哪个位置办学,于是走进村委会对面的一户人家里打听。屋里两位老人家正带着小孙子吃中午饭,我们说明来意,老奶奶说她知道位置,马上放下碗主动带我们过去。
  这位老人家身材微胖,脸色红润,走起路来虎虎生风,一点都不输于年轻人。一路走着一边跟老人家闲聊,得知她今年已经69岁了,光从外表判断,顶多60岁的样子。老人家解释说,农村人闲不住,经常劳动,吃的都是自己种的,空气也好,生活环境可比大城市强,身体自然健康。
  走了一段路,老人家指着不远处一栋贴了蓝色瓷砖的房子说,这个房子前面的一片空地就是当年办学的旧址了。估摸着还有几百米远,我们谢过老人家,驱车继续前往。走了几分钟,就到了蓝色瓷砖的房子那,只见一片长满杂草和灌木的空地,在空地的前面有几间破损的房子,房顶都已倒塌。
  刚好屋里走出一位大叔,我们说明来意,大叔很热情地给我们介绍情况。原来这栋蓝色瓷砖的房子是他哥哥的,这个房子的围墙下面的空地就是当年文学院的办学地点,据说学校搬走后,因村委要建房子,就把学校的拆了,砖头都拿去建村委办公楼了,再后来这个村委的楼也倒塌了,目前的办学旧址只剩下一些当年的石头石板,散乱地堆在那里。大叔对于学校的破坏颇为可惜,对于乐广高速的开通、村居环境的改善非常满意。从大叔的言谈之间,我们也深深地感受到这些年来粤北华南教育历史基地的挖掘带给村民的影响,正是由于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的建设为村民重新唤起了那段烽火岁月的回忆,也为广大的村庄播下爱护文物、传承历史的种子。试想一下,我们随机找的两个村民,都非常了解相关的历史,难以想象这是巧合!衷心向广大参与华南教育历史基地的工作者致敬,尤其是三师协会的志愿者们,你们的工作成果让人肃然起敬!
  我们拍完照,核对定位和草图,第一站调研工作结束。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午餐

  继续向坪石镇出发,快到管埠村边时途经一家饭店,我们决定在此解决午餐。饭店就在国道边上,对面是一家火力发电厂,巨大的冷却塔上写着“中国华电”的字样,高耸入云的大烟囱不时冒出白烟,但没有异味。
  同车的小乔指着饭店门口的一个像控标志说,这是他去年在此做的像控点,我特地拍了张照片。白色油漆刷的直角像控标志上覆盖了不少沙尘,但结构完整,清晰可见。可见我们的小伙伴们工作认真,产品质量杠杠的!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饭店的门口摆着几张桌子,只有我们这一桌客人,店里的服务员热情地招呼我们进店,一边倒茶一边给我们介绍店里的卖点,据说店里自己养了鸡鸭鹅,都是自己种的玉米来喂养,和别处的家禽不同,是地道的土鸡,青菜也是自己种的。老板是个中年男人,胖胖的身形,神态看着挺喜庆的。老板的家族也是外来的移民,在管埠村已居住了七代人,近二百年历史,算是当地的“土著”了,这个饭店占地面积近300平方米,共有8层,第一层除了做饭店外,还设有一个士多店,老板自家吃饭的餐厅也设在一楼。士多店内有几个刚放学的小孩挤在一起正在看电视。我们点了一份荞头炒腊肉,一份白菜心、一只土鸡,土鸡一半蒸一半焖。大约半个小时菜就做好了,味道还不错,鸡肉有嚼劲,比广州的冰鲜鸡好多了,但是找不到儿时的土鸡味道,倒像从市场买回来的成年鸡经过一段时间喂养后的味道;腊肉的味道还比较正,我这个不爱吃腊肉的人也吃了不少。

管埠村 师范学院

  小乔去年在管埠村做过像控测量,在他的指引下,不一会我们就到了管埠村村口的小广场,看到了师范学院的纪念塔和武江边的码头,据说当年的学生就是从这里上岸的。管埠村的建筑大部分都是坐西南向东北的,大门口向着北方,和传统观念的“坐北朝南”大相径庭,估计主要是地形环境决定的,因为村的西南向是一座小山坡,西北向的地面相对平整,再往北就是武江和7011风景区,房子也只能这样朝向了。
  在村道边有举办户外运动的标识,每隔几十米就有一个。我们还找到了其他的像控标志,看来这地方最近还有其他的测量单位来航拍过。我们一直沿着村道走,来到河丰村委会和党群服务中心(注:管埠村属河丰村委),找到了师范学院的陈列馆,由于是午休时间,无法进入参观。陈列馆的对面是马思聪夫妇的雕像,描述他们正在聚精会神地演奏的情形。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根据文字介绍,管埠村有办学地和师生居住地两个遗址,到底在哪里呢?我们在村里转了一会,很快找到了办学的地址,就在祠堂的隔壁,地址是管埠村1号,门口贴着文物标识牌。建筑物损坏严重,屋顶已经坍塌,墙壁上长了几棵大树,有倒塌的危险。旁边的民居、祠堂的墙和办学地的墙完全连在一起,修复的难度极大。我们绕着房子走了一圈,拍照定位,在草图上记录,办学地考察结束。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但是师生居住地遗址在哪里?我们兜兜转转也没找到,后来到了村卫生站,站里值守的是一个年轻的乡村医生,姓张。我们说明来意后,张医生很热情,马上锁上卫生站的门,带我们往村广场的方向走去。一会的功夫就到了,原来就在办学遗址西边不远处,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口古老的井,井水依然是满的,也很清澈。张医生说他就在这个村里长大,小时候都爱在这井边玩,那时候全村人都喝这口井的水。村里的人基本上都是移民,清末民国初期陆续来到这里定居,虽然村子不大,却有24个姓氏。
  师生居住地只留下了两栋房子,井边这栋房子的墙上写着清泉里三个大字,共分三层,第三层还有木结构的飘台,部分已经损坏;二层的楼板部分做过加固处理,增加了不少木质的顶柱,从门口进入可以一直穿到屋后面。单从建筑物数字化复原的角度看,这两栋房子复原的可行性还不错。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再回到村口准备离开时,几位来自东莞的工作人员在当地人员的带领下,围在纪念柱边,听导游介绍当年的办学历史。

塘口村 理学院

  根据之前的资料记载,理学院曾经在武阳司村办学,后来移至塘口村。我们沿着240国道继续北上,途经坪石新城,对岸是著名的金鸡岭景区,天公作美,能见度很高,虽然隔得远,金鸡岭的细节清晰可见。一座座新建的居住楼在坪石新城拔地而起,人来人往,车水马龙,咋一看还以为到了县城。在坪石新城的尽头左拐,沿着武江下坡走一小段就到了塘口村的入口,村口有一硬化的小广场,几名工作人员正忙着搭建舞台和音响设备。武江边立着铁质的古驿道指示牌,理学院的指向非常清晰。沿着武江边往村里走,遇到几位老人家和清洁道路的工人,道路的垃圾主要是竹叶、树叶和炼树果实,卫生状况保持得不错,道路以石板铺彻,房子沿江而建,每隔几十米就有一个码头,时值枯水期,河底的岩石裸露着,河水冲刷留下长条的石坑。沿岸种植竹林和乔木,走在林荫下,凉风习习,非常惬意,令人想起“兰亭序”的茂林修竹。朱氏宗祠正在施工,屋顶和窗口都是木质结构,工人正在修缮屋顶,也有加固地面的柱廊。据了解,这是理学院的实验室所在地,想象当年的师生在祠堂里面查阅资料、撰写论文,在战争的年代依然硕果累,令人敬佩。理学院人才荟萃,包括物理学教授卢鹤绂、地理学家吴尚时、曾昭璇等,前年规划处领导还提起过如何用视频动画的方式科普吴尚时教授关于红色岩系研究成果,由于地质知识储备不够未能实现,今年得争取开个头,既要宣传当年的先师名家,也要从微观层面把代表性的作品展示给公众。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2019年的工作中已经对朱氏宗祠进行三维重建,等宗祠修缮完成后要考虑进行适当的更新;理学院的罗家门楼保存得比较好,可以考虑做成三维模型,再关联理学院的人物和事迹进行宣传。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原计划还要到塘口村滩头六组3号的理学院的门楼,在塘口村内兜兜转转都没有找到,时间来不及了只好搁置。

长尾洞 培联中学
  告别理学院,原路返回坪石新城,在河西大道过武江,然后左转向北来到培联中学纪念地。远远就看见了矗立在江边的纪念牌,纪念牌是典型的中式建筑风格,六根混凝土的柱子支撑起牌坊,中间写着“培正培道中学”,柱子表面的采用仿木质纹理,牌坊的对面立着纪念柱和纪念园的规划设计方案,堆积了不少铁质的展示牌,地面已经平整但未铺设地砖,遇上下雨天,参观颇为不便。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这个纪念牌建模难度不大,且特征比较明显,宣传效果较好,可列入今年的建模计划。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铁岭 文学院

  铁岭文学院违约107国道和240国道的交汇处,修复工程已经完成,是一栋完整的2层小楼,入口处设有纪念柱,背面建有小广场,休息的凳子和亭子,地面铺彻青砖,颇有民国之风;东北方向的山坡也经过修缮,完全消灭了地质灾害隐患,这栋小楼的外墙刷了橙色的漆,在正门的门楣上隐约可见蓝色底的青天白日徽章,据说是当年的装修工人略懂文物,自认为应保留原貌,因此在刷油漆时特意留了一手。一楼旁边的窗口开着,估计是为了通风,在窗口可以闻到浓浓的油漆味,透过窗口可以看到内部的地板铺设完整,上楼的楼梯间也重新用木板复原,颜色和外墙漆色基本一致。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广同会馆 定友图书馆

  顺着武江继续往前走,就到了遗址相对密集的路段,首先是广同会馆,这个片区的主体施工基本结束,广场上布置了不少木质的连廊,还有一些地方继续围蔽,在广同会馆后面立着一幅巨大的地图,标识了当年办学的旧址,字迹非常模糊,完全无法阅读,不知是因为渗水还是故意为之(作为从事地图行业的人,遇到看不清的地图,总有把它变得清晰易读的冲动。。。)。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王亚男与李约瑟的雕像后面正在重建一座两层的楼的建筑物,主体已经完工,但未挂牌,不知是何用途。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定友图书馆已经完成修复并对外开放,图书馆前立着杜定友先生的雕像。杜先生一生从事图书馆的建设,以馆为家,拼尽全力保护书籍的事迹早已深入人心。定友图书馆内开着恒温空调,上班日来的人很少,当天共有11人进馆,我们一行贡献了3人。从去年开通至今共接待了11000人,开馆的前半月接待人数是5000人,后劲似乎太足。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图书馆的修复以内部加装钢结构和砖墙的方式进行加固,馆内设置了阅读室、墙上悬挂了图书馆的介绍等历史资料,设备齐全,环境非常适合读书。
  我们在参观的过程中,保安也对我们进行拍照,据说图书馆目前是由市政府的一家投资公司管理,挂在国土管理部门下面,要求每天上传进馆人员的情况。
  保安大哥是地道的土著,在他的介绍下我们得知,中山大学办公厅和研究院的旧址已经拆除,位置就在坪石中心学校教学楼的位置;先修班设在裴家湾祠堂,根据指引我们很快找到了遗址,循例拍照、定位、核对,完成调研。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三星坪 工学院

  沿着107国道向武江上游走两三公里到达三星坪,这是工学院的办学旧址这边残留的遗址建筑以砖墙为主,相对稳固,比师范学院的建筑好得多。门口挂着三师协会坪石工作站的牌牌,还有华南理工大学的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牌匾。
  三星坪码头是当年学生乘船到此上岸的地方,2009年完成了码头修复,修复的质量和好,基本没有出现石阶松动的现象;校长许崇清的故居也在路边靠江边的位置;沿着江边重新铺设了游径、观景平台和台阶,几个小孩在观景平台地下追逐嬉戏。从江边拾级而上到达国道边,还修建了小广场和公厕,配套齐全,三三两两的村民坐在石凳上休息聊天,这些微改造给当地环境注入了新的活力,当地的村民非常支持。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稍稍值得吐槽的是,刚修建的台阶已经出现部分下沉和断裂。。。,和12年前修复的三星坪码头差距明显。

武阳司 法学院

  看完三星坪已是下午6点多了,夕阳西下,好在天色还不太暗,我们决定继续赶往法学院。法学院距离工学院大约6公里,在所有的学院里面算是位置最为偏僻的一处了。
  进入武阳司的村道后,可见两家颇具规模的企业,从名称上看,都与开采锆石有关。在武阳司村有一小段极为狭窄的路段,大约有10来米长,路两旁都是民居,观后镜几乎是擦着墙壁开过去。穿过这段狭窄的路就到了法学院的遗址了,里面还挺宽敞,让我想起桃花源记里面所描述的那样,“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武阳司村村容整洁,民居依山而建,东临武江,虽然不像桃花源那样“土地平旷”,但是错落有致;虽然偏僻,但是人气明显比塘口村更旺些。
  李达教授故居外已搭好脚架,正在开展修复;亚南书舍、法学院的门楼遗址都在路边,已经完成修复;沿着李达教授故居侧面的山坡往上不远处,是资本论与中国经济学教育历史陈列馆,门口陈列着王亚南的雕像,王先生右手抚书,左手微抬,仿佛正在给学生上课。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资本论与中国经济学教育历史陈列馆
亚南书舍

  江边的石块刻着法学院的简介、主要任课老师等信息,字迹刻得有点浅,不容易阅读。
  调研完法学院,已经是傍晚7点多了,为了确保行车安全,我们取消了考察王亚南先生当年上课的线路,直接返回坪石镇。

后记

  半天时间走马观花地看了一遍各学院的遗址,主要的成果是拍照记录当前遗址的状态,定位,初步形成今年的工作思路:
  1.编制地图。出发前参考了省建院编制的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历史游径地图,水系和道路过于简略了,定位比较困难,拟今年重新编制一版,尺寸方面拟采用十六开或者八开,以地貌晕渲衬底,水系和道路要准确,确保研学基地的山山水水位置准确,能起到定位的作用。
  2.把复原的概念从传统的测绘观念继续延伸,以前我们过于重视测绘新技术、高精度的应用,但是历史的传承,讲好研学基地的故事也是复原的重要内容,要采取多种方式、手段,尽可能地扩大受众面,比如游戏的互动方式,可以利用测绘技术制作遗址分布游戏,玩家拖动遗址在地图摆放出正确的分布;把各学院的代表老师、突出贡献的学生以及他们的成果制作成可交互的游戏;把各类游戏制作成短视频在抖音上传播等等。
  3.这次调研还有几个地方没有达到目的:一是塘口村的天文台旧址;二是岭南农学院的办学旧址没找到。三是王亚南住在肖家湾,上课在车田坝的历史线路没有走。四是清洞村河铁岭都有文学院,他们之间的先后关系如何没有找到可靠的资料。有待下次继续了。

一种不知名的树
  刚进入坪石地界时,我们注意到了一种挺特别的乔木,树冠呈三角形,开满了白色的花,叶子甚少,树枝的结构有点像木棉树,但分支明显多于木棉,在村里、山坡上都有分布。初看此树,让我想起三国演义描述刘备家门口的桑树那样“童童如车盖”。管埠村张医生说是“蓬龙树”(音译),木质很脆,无法作为家具使用。离开坪石时我特别留意过,离开高速口后再没见过此类树种。
方言
  所接触的坪石群众不论老人小孩,镇里村里的都能讲一口流利的普通话,颇令人诧异。据饭店老板介绍,坪石都是清末民初的移民居多,因此方言很多,但是地方的人几乎都能说方言也能说普通话,这是比较奇特的现象,我们所经历的镇村里面,大多数讲方言,少数人能讲不易听懂的普通话,但这些移民既能融入当地,又能传承好原有的方言,殊为不易。
风水宝地
  坪石的位置确有得天独厚之处,武江从湖南流向广东在此处入粤,奔腾向南,直通珠三角和广州,从而联通东南亚和世界,京广铁路穿过坪石的中心,火车笛声此起彼伏,一片繁忙;同时,坪石地处山区,远离省城。既得水陆交通之便利,也可闹中取静,暂离战火。也就不难理解当初的教育系统选址于此了。
调研线路草图
  本次调研线路草图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省建院制作的游径图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打赏
    打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ljincheng2020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