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来自深入了解java虚拟机一书,中间穿插一点自己的理解,与顺序整合。
1 、概述
java运行时区域中,程序计数器(PC寄存器),虚拟机栈(java栈),本地方法栈,三个区域为线程私有区域,线程结束,区域毁灭,每个栈中内存分配,在类结构确定下来时就已知了。因此这几个区域内存分配回收都具有确定性,不多考虑回收问题。
方法区与java堆,线程公有,内存分配和回收都是动态的,垃圾收集器所关注的也是这部分内存。
2、如何判断对象是否活着
- 引用计数算法
给对象中添加引用计数器,每当有地方引用,计数器值+1,引用失效时,计数器-1。任何时刻计数器为0的对象就是不可能在被使用的对象。
——主流Java虚拟机并未采用这种算法,因为很难解决相互循环应用问题。
public class ReferenceCountingGC{
public Object instance = null;
public static void testGC(){
ReferenceCountingGC objA = new ReferenceCountingGC();
ReferenceCountingGC objB = new ReferenceCountingGC();
objA.instance = objB;
objB.instance = objA;
objA = null;
objB = null;
}
}
- 可达性分析算法
以一系列成为“GC Roots”的对象作为起始点,从起始节点向下搜索,走过的路径成为引用链,当一个对象无法到达GC Roots时候,则此对象为不可用对象,被判定为可回收对象。
可作为GC Roots的对象包括,虚拟机栈(java栈中的本地变量表)中引用的对象。方法区中类静态属性引用的对象,常量引用的对象。
3、垃圾收集算法
-
标记-清除算法
首先标记出所需要回收的对象,在标记完成后统一回收所有被标记的对象。
缺点:一是标记和清除的效率不高,二是清除后会产生大量不连续的内存碎片,在对较大对象进行内存分配,连续内存空间不足时,需要提前触发垃圾收集动作。 -
复制算法
将可用内存按容量划分为两个区域,每次使用其中的一块。当一块内存用完了,将存活的对象复制到另一块区域,然后一次性清除掉原内存块的所有对象。
现在商业虚拟机都采用这种收集算法来回收新生代。新生代对象98%是朝生夕死,所以并不需要1:1划分内存。只是划分较大的Eden空间,和较小两亏Survivor空间。
-
标记-整理算法
复制收集算法在对象存活率搞的时候,需要进行较多的复制,效率将会变低,所以在老年代不能直接采用这种算法
根据老年代的特点,提出的标记-整理算法。与标记-清除算法在标记过程是一样的,只不过,在标记后,存活的对象都向一端移动,然后直接清除边界以外的内存
-
分代收集算法
根据对象活动周期不同将内存划分为几块,一般将java堆划分为新生代和老年代,根据各个年代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收集算法。
新生代中每次垃圾收集都有大量对象死去,那么就采用复制算法,老年代中存活率高,那就采用标记-清除算法,或者是标记整理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