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1,计算机网络就是一些互联的、自治的计算机系统的集合。计算机网络使各计算机更加紧密。
2,计算机网络最基本和最重要的功能是数据通信。
3,计算机网络按传输技术分为广播式网络和点对点式网络,传统上,局域网使用广播技术,而广域网使用点对点交换技术。
4,局域网只有一个IP网段,不需要路由选择,只需Mac寻址。
5,计算机网络从逻辑功能上分为通信子网和资源子网。通信子网对应于OSI参考模型的下三层,包括物理层、数据链路层和网络层。
6,目前局域网接入广域网主要通过路由器来实现。
7,广域网覆盖范围较广、结点较多,为了保证可靠性和可扩展性,广域网通常采用网状结构。
8,传播时延取决于传播介质及收发双方的距离。
9,典型的数据链路层协议有SDLC、HDLC、PPP、STP和帧中继等。
10,OSI参考模型有7层,自下而上依次为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低三层统称为通信子网,高三层统称为资源子网。
11,会话层(Session Layer)允许不同主机上的各个进程之间进行会话,负责管理主机间的会话进程,包括建立、管理及终止进程间的会话。表示层的功能有数据解密与加密、压缩、格式转换等。
12,应用程典型的协议有用于文件传输的FTP、用于电子邮件的SMTP、用于万维网的HTTP等。
13,将数据分成一个个数据块传输,由于每块均需加入控制信息,因此实际上会使有效数据在PDU中所占的比例更小。
14,每层只能调用紧邻下层提供的服务(通过服务访问点),而不能跨层调用。
15,国际标准化组织ISO设计了OSI模型,但实际执行的国际标准是TCP/IP标准。
16,数据链路层在不可靠的物理介质上提供可靠的传输。数据链路层不具有拥塞控制的功能,网络层和传输层才具有拥塞控制的功能。
17,OSI参考模型在网络层支持无连接和面向连接的通信,但在传输层仅支持面向连接的通信;TCP/IP模型在网络层仅有无连接的通信,而在传输层支持无连接和面向连接的通信。
二、物理层
1,放大器的原理是将衰减的信号放大;而中继器的原理是信号再生,而非简单地将衰减的信号放大。
2,中继器两端的网络部分是网段,而不是子网。使用中继器连接的几个网段仍然是一个局域网;由于中继器工作在物理层,因此它不能连接两个具有不同速率的局域网。
3,如果某个网络设备具有存储转发功能,那么可以认为它能连接两个不同的协议;若该网络设备没有存储转发功能,那么认为它不能连接两个不同的协议。
三、数据链路层
1,链路管理:数据链路层连接的建立、维持和释放过程称为链路管理,它主要用于面向连接的服务。
2,流量控制并不是数据链路层特有的功能,许多高层协议中也提供此功能,只不过控制的对象不同而已。
3,传输过程中产生差错的原因:信道噪声等原因。
4,组帧即定义数据格式。
5,数据链路层在物理层提供的不可靠的物理连接上实现结点到结点的可靠性传输。
6,连接是建立在确认机制的基础上的,因此数据链路层没有无确认的面向连接服务。
7,无确认的无连接服务是指源及其向目标机器发送独立的帧,目标机器并不对这些帧进行确认。事先并不建立逻辑连接,事后也不用释放逻辑连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