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Firewalls
显示一个服务的状态:systemctl status firewalld
在开机时启用一个服务:systemctl enable firewalld
在开机时禁用一个服务:systemctl disable firewalld
查看服务是否开机启动:systemctl is-enabled firewalld
查看已启动的服务列表:systemctl list-unit-files|grep enabled
查看启动失败的服务列表:systemctl --failed
配置firewalld-cmd
查看版本: firewall-cmd --version
查看帮助: firewall-cmd --help
显示状态: firewall-cmd --state
查看所有打开的端口: firewall-cmd --zone=public --list-ports
更新防火墙规则: firewall-cmd --reload
查看区域信息: firewall-cmd --get-active-zones
查看指定接口所属区域: firewall-cmd --get-zone-of-interface=eth0
拒绝所有包:firewall-cmd --panic-on
取消拒绝状态: firewall-cmd --panic-off
查看是否拒绝: firewall-cmd --query-panic
那怎么开启一个端口呢
添加
firewall-cmd --zone=public --add-port=80/tcp --permanent (–permanent永久生效,没有此参数重启后失效)
重新载入
firewall-cmd --reload
查看
firewall-cmd --zone= public --query-port=80/tcp
删除
firewall-cmd --zone= public --remove-port=80/tcp --permanent
修改端口启用
在每次修改 端口和服务后 /etc/firewalld/zones/public.xml 文件就会被修改 所以也可以在文件中之间修改 然后重新加载
获取 firewalld 状态
firewall-cmd --state
输出区域 全部启用的特性。如果生略区域,将显示默认区域的信息。
firewall-cmd [–zone=] --list-all
获取默认区域的网络设置
firewall-cmd --get-default-zone
设置默认区域
firewall-cmd --set-default-zone=
流入默认区域中配置的接口的新访问请求将被置入新的默认区域。当前活动的连接将不受影响。
获取活动的区域
firewall-cmd --get-active-zones
这条命令将用以下格式输出每个区域所含接口:
: …: …
根据接口获取区域
firewall-cmd --get-zone-of-interface=
这条命令将输出接口所属的区域名称。
修改接口所属区域
firewall-cmd [–zone=] --change-interface=
这个选项与 –add-interface 选项相似,但是当接口已经存在于另一个区域的时候,该接口将被添加到新的区域。
从区域中删除一个接口
firewall-cmd [–zone=] --remove-interface=
查询区域中是否包含某接口
firewall-cmd [–zone=] --query-interface=
返回接口是否存在于该区域。没有输出。
列举区域中启用的服务
firewall-cmd [ --zone= ] --list-services
启用应急模式阻断所有网络连接,以防出现紧急状况
firewall-cmd --panic-on
禁用应急模式
firewall-cmd --panic-off
查询应急模式
firewall-cmd --query-panic
此令返回应急模式的状态,没有输出。可以使用以下方式获得状态输出:
firewall-cmd --query-panic && echo “On” || echo “Off”
service iptables status可以查看到iptables服务的当前状态。
二,iptable***
ptables具有Filter, NAT, Mangle, Raw四种内建表:
1. Filter表
Filter表示iptables的默认表,因此如果你没有自定义表,那么就默认使用filter表,它具有以下三种内建链:
- INPUT链 – 处理来自外部的数据。
- OUTPUT链 – 处理向外发送的数据。
- FORWARD链 – 将数据转发到本机的其他网卡设备上。
2. NAT表
NAT表有三种内建链:
- PREROUTING链 – 处理刚到达本机并在路由转发前的数据包。它会转换数据包中的目标IP地址(destination ip address),通常用于DNAT(destination NAT)。
- POSTROUTING链 – 处理即将离开本机的数据包。它会转换数据包中的源IP地址(source ip address),通常用于SNAT(source NAT)。
- OUTPUT链 – 处理本机产生的数据包。
3. Mangle表
Mangle表用于指定如何处理数据包。它能改变TCP头中的QoS位。Mangle表具有5个内建链:
- PREROUTING
- OUTPUT
- FORWARD
- INPUT
- POSTROUTING
4. Raw表
Raw表用于处理异常,它具有2个内建链:
- PREROUTING chain
- OUTPUT chain
IPTABLES 规则(Rules)
牢记以下三点式理解iptables规则的关键:
- Rules包括一个条件和一个目标(target)
- 如果满足条件,就执行目标(target)中的规则或者特定值。
- 如果不满足条件,就判断下一条Rules。
数据包的常见控制类型:
- ACCEPT – 允许防火墙接收数据包
- DROP – 防火墙丢弃包
- QUEUE – 防火墙将数据包移交到用户空间
- RETURN – 防火墙停止执行当前链中的后续Rules,并返回到调用链(the calling chain)中
链
INPUT:处理入站数据包
OUTPUT:处理出站数据包
FORWARD:处理转发数据包
PREROUTING:在进行路由选择前处理数据
POSTROUTING:在进行路由选择后处理数据
添加
格式:iptables [-t table] -A chain CRETIRIA -j ACTION
将新规则加入到表table(默认filter)的chain链的最后位置
插入
格式:iptables [-t table] -I chain pos CRETIRIA -j ACTION
将新规则插入到table表(默认filter)chain链的pos位置。原来之后的规则都往后推一位。pos的有效范围为:1 ~ num+1
替换
格式:iptables [-t table] -R chain pos CRETIRIA -j ACTION
用新规则替换table表(默认filter)chain链的pos位置的规则。pos的有效范围为:1 ~ num
删除
格式:iptables [-t table] -D chain pos
删除table表(默认filter)chain链的pos位置的规则。pos的有效范围为:1 ~ num
指定网口:
-i :数据包所进入的那个网络接口,例如 eth0、lo等,需与INPUT链配合
-o: 数据包所传出的那么网络接口,需与OUTPUT链配合
指定协议:
-p:tcp, udp, icmp或all
指定IP网络:
-s:来源网络。可以是IP或网络
IP: 192.168.0.100
网络: 192.168.0.0/24 或 192.168.0.0/255.255.255.0 均可
可以在前加 ! 表示取反
-d:目标网格。同 -s
指定端口:
–sport:指定来源端口。可以是单个端口,还可以是连续的端口,例如:1024:65535。
–dport:指定目标端口。同–sport
注意:要指定了tcp或udp协议才会有效。
指定MAC地址:
-m mac –mac-source aa:bb:cc:dd:ee:ff
指定状态:
-m state –state STATUS
DROP,丢弃
ACCEPT,接受
REJECT,拒绝
LOG,跟踪记录,将访问记录写入 /var/log/messages
保存配置
将新设置的规则保存到文件
格式:iptables-save [-t table]
将当前的配置保存到 /etc/sysconfig/iptables
其它
格式:iptables [-t table] [-FXZ]
-F :请除所有的已制订的规则
-X :除掉所有用户“自定义”的chain
-Z :将所有的统计值清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