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 基本分段存储管理方式
- 一、分段存储管理方式的引入
- 二、分段系统的基本原理
- 三、信息共享
- 四、段页式存储管理方式
一、分段存储管理方式的引入
分页存储管理方式存在的问题:
段间离散,段内连续!
二、基本分段存储管理方式的原理
分段存储管理的原理
- 作业分为若干个段。每段分配一个连续的内存区,由于各段的长度不等,这些区域也就大小不一。作业各段间不要求连续。
- 基本分段式存储管理的原理
在段式存储管理原理的基础上,将整个作业的全部段装入内存。 - 请求分段式存储管理的原理
在段式存储管理原理的基础上,不要求将整个作业的全部段装入内存。值装入作业的几段即可运行,其余段根据运行需要再装入内存。
2、基本分段存储管理的实现
地址变换机构
- 在系统中设置段表寄存器,用于存放段表的起始地址和段表长度,以实现从进程的逻辑地址到物理地址的变换。
- 当段表存放在内存中时,每访问一个数据,都需访问两次内存,降低了计算机的速率。
解决方法:设置联想寄存器,用于保存最近常用的段表项。
3、分页和分段的主要区别
相似点:
- 采用离散分配方式,通过地址映射机构实现地址变换
不同点:
- 页是信息的物理单位,分页是为了满足系统的需要;段是信息的逻辑单位,含有意义相对完整的信息,是为了满足用户的需要。
- 页的大小固定且由系统确定,由系统把逻辑地址分为页号和页内地址,由机器硬件实现;段的长度不固定,取决于用户程序,编译程序对源程序编译时根据信息的性质划分。
- 分页的作业地址空间是一维的;分段的作业地址空间是二维的。
三、信息共享
- 分段系统的一个突出优点是易于实现段的共享和保护,允许若干个进程共享一个或多个分段,,且对段的保护十分简单易行。
- 分页系统中虽然也能实现程序和数据的共享,但远不如分段系统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