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文明之光》第2册总结

        《文明之光》系列大致按照从地球诞生到近现代的顺序讲述了人类文明进程的各个阶段,每个章节相对独立,全景式地展现了人类文明发展历程中的多样性。《文明之光》系列第二册讲述了从近代科学兴起,到工业革命时代,以及原子能应用这一历史阶段。

1.艾萨克·牛顿—理性时代的开拓者

        牛顿是一位空前绝后的划时代人物,在他之前,科学在欧洲并未深入人心,人类对自然规律的了解还非常有限,自然科学尤其是物理学和天文学的体系相当不完整,数学的工具也非常弱;在他之后,欧洲进入了崇尚科学的理性时代。经典的物理学和天文学完全建立了起来,人们对数学的认识从静止的变量,上升到变化的函数。没有牛顿的工作,我们无法制造出今天各种复杂的机械、发动机、火箭和光学仪器,对于大部分数学问题,我们也无法找到答案,我们对字宙的认识也将是肤浅的。正是牛顿的贡献,为后来的工业革命奠定了科学基础。

        牛顿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科学家。1978年,美国评出了世界历史上最有影响力的100位人物”,牛顿名列第二。为什么世界会给予牛顿如此之高的评价,是因为他开创了科学的时代、理性的时代。在中国“五四”运动中曾经提出欢迎“赛先生”的口号,可以说中国的科学时代自“五四’开始,而西方乃至全人类的科学时代自牛顿开始。

2.荷英时代—为什么荷英统治世界

        为什么英、荷会统治世界?这是金沙江创投的合伙人林仁俊先生留给我研究的课题。

        荷兰和英国的崛起始于大航海时代和地理大发现的后期,这就产生了一个新的问题:为什么大航海的先驱葡萄牙和西班牙没能统治世界,而是很快落伍了?为了说明这个问题,我们先来看看这两个伊比利亚国家的兴衰。

        荷兰、英国和美国崛起并主导世界长达四百多年,从近代到现代的世界历史,很大程度上就是这三个国家的历史。这其中因素很多,并非任一单一原因可以解释。人们一般会把某大国的崛起归结为国家(军事的)强大、经济发达、政治稳定,以及国民和政府之间的相互信任,等等。但是这些都不是荷兰、英国和美国主导世界最根本的原因,这些因素可以建成一个强大的国家,却不能保证主导世界。荷兰和英国首先解决了政治体制问题,相比当时另外两个殖民大国葡萄牙和西班牙,荷兰和英国首先赢在了体制上,这种政治体制不仅沿用至今,而且还在世界上得到普及。我们可以给这种体制找出很多毛病,但是既然它已经被全世界大部分国家所接受,那么英国和荷兰主导了世界上大部分的事务,也在情理之中。

        当然,今天很多人会强调创新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性,不过思想的创新比技术的创新更重要。17世 纪,荷兰率先崛起,靠的是他们创造出的一系列现代商业法则和金融制度,这包括信托责任、联合股份公司、股票交易所、现代银行和信用制度。英国不仅继承了这一切,而且通过推行自由贸易,建立起全球的市场,虽然这项工作后来是由美国主导,到了21世纪才完成。对于经济活动,英国人将原先需要通过权力来管理和经营的工商业变成了市场经济,让从业者自由竞争,通过看不见的手来调节。

3.科学时代—从笛卡尔到达尔文

        高中时期是通过平面解析几何了解到笛卡尔这位伟大的数学家。考研期间,通过张宇老师进一步又了解到了笛卡尔和公主的爱情故事,心型线等。

        自古希腊时起,人类便奠定了科学研究方法的基础,但是那个时代的各种文明(包括希腊文明本身)对科学方法的应用是自发的,而不是自觉的人类甚至对什么是科学、什么不是科学的理解也很含糊,那是一个科学与巫术共存的时代。而中世纪则更是充斥着黑暗与迷信的非理性。牛顿是划分迷信和科学、非理性与理性的里程碑。在他前后,伽利略、卡尔和拉瓦锡等众多科学巨人和牛顿一起开创了人类的科学时代。他们不仅对科学本身做出了重大的贡献,更重要的是确立了科学的方法。有了这些科学的方法,人类才能不断进步。而在确立科学的方法上,第一个要提到的就是为牛顿的工作奠定了基础的笛卡尔。

        要了解西方为什么近代以来在科学上一直领先,要了解为什么中国GDP已经是世界第二,却还没有一个科技诺贝尔奖获得者(从诺贝尔奖设立以来,世界上还没有另一个GDP排在前三名的国家长期不拥有诺贝尔奖科技获得者),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是否遵循科学的方法。科学的方法在近代文明中起了巨大的作用,而这一点恰恰是我们过去忽略的。一旦急功近利,人们就很容易盲从一个正确的结论而忽视得到这个结论的方法和过程。从伽利略到我们这章讲到的焦耳,这之间的全部物理学发现,今天我国的大学生恐怕用不了一年就能全部掌握。但是,大部分人却无法取得他们那样的成就,这里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未必每个人都掌握了从笛卡尔到今天许多世界级科学大师所倡导和遵循的科学方法,并且坚持按照这种方法做事。在过去的两百多年里,世界的科技水平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这和遵循科学的方法有着莫大的关系。

        英国学者波普尔将科学的方法概括为:从发现问题人手,到提出假说尝试解决,通过证伪来消除错误,最后产生新的问题。而在这个过程中,常常被忽视的是证伪的环境,正是这个环节保证了科学的发展。

4.缩短的距离—交通和信息的进步

        交通和通信的重要性可以从一场战争说起。1870-1871年,一场战争改变了欧洲的格局,即当时刚刚崛起的普鲁士和欧洲最大的国家法国之间的普法战争。在将近一年的战争中,普鲁士军队在名将老毛奇(HelmuthKarl von Moltke,1800-1891)的指挥下大获全胜。普法战争的起因过程和结果在历史书上都有详细的描述。而至于为什么是普鲁士获胜这成为了后来军事专家研究的课题。一般的结论不外乎普鲁士军队组织得好,毛奇指挥得好,等等。不过毛奇早就给出了答案,他在自己的军事论著中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影响至今的作战指导思想,即被后人称为“毛奇式的外线战略”的战略战术。而运用这种指导思想的前提,却是看似跟军事并无太大关系的两项发明--铁路和电报。至于什么是外线战略,我们后面再讲,现在先来看看铁路和电报的发明。

        人类在交通和通信上的进步使得人与人的距离不断缩短。就在普法战争结束的第二年,法国著名科幻小说家凡尔纳(Jules Verne,1828-1905)出版了著名小说《环游地球八十天》。在书中,主人公福克乘坐火车蒸汽船和热气球等当时最先进的交通工具,用八十天完成了环游地球的壮举。这比当年麦哲伦的船队经过两年半的时间环球一周要快了很多。但是在今天看来,这个速度则太慢了。上个世纪70年代,超音速的协和客机开始商业运营,它做了这样一个广告:一个在巴黎工作的女高管,早上送女儿去幼儿园,然后乘坐协和客机到五千七百公里以外的纽约去开公司董事会议,路上只用了三个小时。会后赶到机场乘协和飞机返回巴黎,还赶得及在幼儿园关门前接上女儿回家。有了最现代化的交通工具往返于被大西洋隔开的两个大都市在一天之内就能完成了。

        1971年,美国联邦快递公司(FedEx)成立,当时该公司的宗旨是24小时内将文件送达世界任何一个城市;而自从有了互联网,这个时间则被缩短成几秒钟。科技的进步和文明的发展,而非政治和战争,才是让我们生活得更美好的原因。

        电报和电话进入中国都比较早,但是由于时局动荡,政治经济落后,中国的电信业直到改革开放后才真正得到快速发展,并且后来居上,成为全球最大的电信国家。与此同时,中国也成为世界上铁路系统最发达的国家。

5.闪烁的能量—电的发现和使用

        没有电的生活是现代人无法想象的,不过,电的使用只是近两百年的事情。在人类历史上,这恰恰是社会经济发展最快的两百年,这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电。然而,人类对电的认识却经历了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

        电的发现和应用极大地节省了人类的体力,并且延伸了人类的脑力。电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是方方面面的,但是可以概括成三个方面,首先是作为动力或者能量,这是我们这一章所讲的核心;其次是靠电的特殊属性,催生出一大批新工业,包括化工、材料、冶金和建筑业等;最后,电是今天最有活力的信息产业的基本条件,计算机和通信产业都离不开电。电的发现和使用可以邂美人类早期火的使用。火的使用促进了人类的进化和文明的发展,而电的使用让我们从黑暗走向光明。

6.打开潘多拉的盒子—原子能的使用

核能本身是双刃剑,既能毁灭世界,也能造福人类,潘多拉盒子里的魔鬼不在于核能本身,而藏在人类自己身上。哈恩、西拉德、玻尔和爱因斯坦等人如果活到了今天,他们或许不会再有任何罪恶感,而是庆幸自己的发现。因为当全球正在为大量使用传统的化石燃料而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和气候变化时,幸好有了他们的发现,有了核能,我们才有了可以全面替代传统能源的新能源。而对全人类来讲,在全面掌握了核反应、核辐射和核能的特点(包括优点和危险)之后,当这些核电站的运营变得更加透明之后,人们的核恐惧便会慢慢消除。

        再过几十年,等人类回首再看待原子能时,可能会觉得今天对核的恐惧是多么的可笑,就如同现在人们会觉得19世纪末对电的恐惧非常可笑一样。通过和平利用原子能,人类会把文明进一步向前推进。爱因斯坦、迈特纳、哈恩、玻尔和费米等科学家给人类带来的不是潘多拉的盒子,而是火种,他们是近代的普罗米修斯。原子能的发现和使用再次证明一个真理,人类的文明的推进靠的是这些在不同层面上创造文明(科学发现是最高层次)的人,而不是那些发动战争的人。

7.两个人的竞争—苏美航天发展的历程

        军事的需求往往会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而这些技术民用化之后又促进了人类文明的进步。美苏太空争霸导致了太空技术的飞速发展,而在这背后,很大程度上是两个天才的默默竞争,一个是冯·布劳恩,另一个是科罗廖夫。

冯·布劳恩不仅是世界上第一个把航天器送出大气层的人,还把人类送上了月球。他设计的土星五号火箭,在他去世30多年后的今天,依然保持着世界最大火箭的纪录。我们很难讲他们二人谁的本事更大,但是毫无疑问,他们是人类历史上迄今为止最伟大的火箭专家。当我们提到他们时,自然还会想到加加林和阿姆斯特朗,以及几十万直接和间接服务于太空探索壮举的人们。

科罗廖夫以囚徒的身份,在没有人身自由的情况下,忘我地工作,为他的祖国贡献了许许多多个世界第一。他生前(因为保密的原因)默默无闻,没有得到他应得的掌声和荣誉,也没有享受到普通人的快乐。他在去世后才为人所知,前苏联为他举行了国葬,他的陵墓在红场的墓园内。2007年,在科罗廖夫诞辰100周年之际,俄罗斯为他举行了大型的纪念活动,也可谓是荣于身后了。

相比科罗廖夫,冯·布劳恩是幸运的,他虽然为纳粹服务过,但是他的新国家对他和他的同事们完全信任,将最机密最重要的任务交给了他。而他那些去了前苏联的德国同胞,因为得不到信任,早在太空竞赛真正开始前就被排斥在了门外。相信移民,重用移民,这是美国强大的重要原因。单比较这一点,前苏联就已经输了。

美苏太空竟赛产生了很多正面结果。它首先让人类飞出了地球。虽然人类目前只能在月球上短暂停留,距离真正的太空旅行乃至太空殖民还相差甚远,但是人类的太空探索只有短短几十年的历史,相比人类的历史只是一瞬间而已。当我们的远古祖先第一次抱着漂浮的树干漂过一条湍急的河流时,一定想不到自己的后代能够远渡重洋到达新的大陆。在哥伦布看来,原始人过河的行为再简单不过,但这却是探索未知的开始。当然,哥伦布也无法想象今天登月的壮举。或许几万年后,我们的后代可以自如地在太空旅行时,他们到达月球就如同我们过河一样,他们应该知道我们今天人类半个多世纪的努力是千里之行的第一步。历史将永远记住这些名字:科罗廖夫、冯·布劳恩、加加林和阿姆斯特朗。

在本章的最后,我们再回过头来提一下本章开头提到的年轻的中国人钱学森。他后来回到了中国,成为了中国的航天之父。他师承冯·卡门,而冯·卡门和冯·布劳恩其实没有太多的关联,因此过去一个流行的说法是中国的航天得益于美国(和德国)早期的研究是不对的,或许这个说法把冯·卡门和冯·布劳恩混为一谈了。中国航天的成就,虽然多少得到了前苏联专家的一些帮助,但主要是靠自己的努力实现的。

8.写在最后

        《文明之光》第2册,更侧重于讲的是人类的科学发展史。为什么是牛顿、笛卡尔、达尔文、孟德尔等等这些人对人类的科学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读这本书深深的被众多科学家对真理探索的兴趣、求知欲、追求真理的精神所折服。另一方面,他们探索真理的科学方法值得我们去学习,我最大的感触是在研究的过程中,实践、实验的重要性。一定要通过大量的实验去验证理论,对实验进行分析,这样一个科学的探索过程。

参考:读《文明之光》第2册总结

  • 20
    点赞
  • 24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