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云基础设施走向何方?看看VMware被并购后的市场战略就明白了

最近,VMware砍掉50多个产品,同时从产品永久授权全面转向订阅制的消息在业内引起震动。要知道,VMware在虚拟化领域的市场占有率超过90%以上,是当之无愧的领头羊。如此大幅变革,厂商和用户又该如何选择?

仔细研究VMware这些年的产品路线图,我们不难发现,VMware代表了虚拟化技术在时代的不断演变,从单机、互联网、云计算过渡到如今的数字化转型时代。那么,未来数字(云)基础设施应该是什么样的?这就是今天探讨的主题。

01

VMware产品历史

纵观VMware 的历史,就是一部技术不断迭代,科技向前发展的历史。

在单机时代,为了让单机(尤其是服务器)的性能全面发挥出来,VMware将OS in OS做到极致。服务器虚拟化引擎ESX成为VMware的核心产品之一。长期以来,VMware的服务器虚拟化软件收入占比在65%-70%,是业绩的主要贡献来源。

在互联网时代,计算、网络和存储成为数据中心的三大件。WIN-TEL开放的架构联盟让数据中心打破了大机和小机的封闭状态,释放出x86的魅力。VMware让所有产品虚拟化,推出的SDDC的概念,统一管理原来各自为营的计算、网络和存储,为以后“池化资源”奠定了基础。对应的产品有vSphere、vSAN、NSX,再次让VMware成为软件定义数据中心的龙头企业。

在云计算时代,资源池化大行其道,以OpenStack为代表的基础架构孕育而生,来自开源、回馈社区成为主流的文化。核心是解耦开放、不被厂商绑定、搭积木的产品组合方式。随后几年容器又欣欣向荣,进一步剥离硬件资源与应用之间的关系,构建了以用户视角、以应用为核心的理念,完全屏蔽了硬件基础设施。VMware强势推出的Tanzu,以容器为基础,通过具备云原生能力的基础设施软件搭建物理世界和应用之间的关系。

转眼到了云原生和数字时代,VMware有眼花缭乱的诸多产品体系和销售体系,既可以捆绑销售,也可以单独销售;既可以成为云平台的基础架构,也能成为私有云的核心平台之一。

02

化繁为简 产品统一

2023年,博通从戴尔手里买回来VMware,之后不断整合和消减产品。

更名后的VMware by Broadcom宣布,全面向订阅许可证的过渡,停止销售永久许可证、永久产品的支持和订阅(SnS)续订以及混合购买计划/订阅购买计划积分(HPP/SPP)。原有的50+独立产品精简为4个产品组合和附加产品(Add-ons)的形式,涵盖VMware Cloud Foundation、vSphere、vSAN、NSX、SRM、HCX、vCloud 套件及VMware Aira等VMware产品。

详细来说,VMware所有单点解决方案成为VMware Cloud Foundation (VCF) 或 VMware vSphere Foundation (VVF) 的一部分提供,不能作为独立的单点解决方案购买,细节可见VMware官方博客。

在这个策略之下,原有的渠道商停止销售,除非VMware主动指定销售商(比例不会超过原来的15%)。这意思是,VMware 将考虑产品策略,有意无意地放弃中小型市场,面向中大型客户,全面销售四个产品组合,夯实一个架构下的产品体系。

划重点,50个产品最终变为一个架构下的4个产品组合,VMware真是痛下决心。

为什么会是这样?业内一致认为,此次化繁为简有如下目的。

1

削减不赚钱的单品,集中力量销售4个平台型产品套件。

2

订阅制能带来持续营收,比以前卖license更赚钱,细水长流,随时更新。

3

集中力量投入到核心产品中,尽可能以平台型的产品组合方式销售。

因为,VMware看到,单品的价值渐已消失,平台型云基础设施产品即将成为大趋势。VMware没有必要花费太多的时间和精力浪费在单品虚拟化中,而是集中力量面向未来,整合产品,形成数字时代的统一基础设施架构。

开源、开放正在驱动技术发生变化,云原生将加剧这一变革。极端一点的话就是:“单品已死,平台型云基础设施产品将胜。”

03

 中国独有繁荣市场

沿着VMware的技术变革,我们来看看中国的情况。

在单机、互联网和以数据中心为核心的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中国大多数产品(无论PC还是服务器、网络、存储等)基本被国外产品垄断,中国厂商走在模仿创新的道路上。

到了云时代,一切发生了变化。受益于开源和开放的理念和产品,中国终于和国外处于同一个“起跑线”,诞生了一大批单点创新的公司,知名的公有云厂商除了阿里云、腾讯云、华为云、天翼云这类大厂之外,还有青云、EasyStack、UCloud这类活力十足的创新公司,更有浪潮云、紫光云这类传统公司进入云市场,也诞生了诸多云管平台、虚拟化平台(ZStack、云宏等),超融合(深信服、SmartX等)、软件定义存储产品(大道、衫岩、XSky、七牛等),独立容器产品(DaoCloud、灵雀、时速)等细分领域的厂商。

这近10年以来,以单点创新为核心的云公司,并没有像预期那样,迅速做大做强。几家云计算大厂也没有像互联网时代那样“一统天下”,之所以发生这种变化,是诸多原因造成的。

可以归结于中国市场环境发生的剧烈变化。技术封锁让中国更加重视安全体系和自主创新,各部门出台了一大批利好本土科技公司的政策和法律法规,并排出了“替换”的时间表。本土CPU(NPU、GPU等)、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整机、服务器、网络、存储等单品空前繁荣,要整合这些产品为一个系统中,并不是简单的事情。

如果按照VMware的“单品已死”的观点看,单点创新的公司具有天生的瓶颈,无法为用户交付一体化的平台型基础设施产品,尽管基于云原生可以迅速形成“组合式”的产品架构,但前提是一个稳定、可扩展、容易进化的一体化平台架构底座。如果没有这样的架构底座,一个容器公司想要承接大型数字化项目,需要整合的单品太多,难度太大,更不用说项目的运营和运维了。

那么,大厂是否可以承担这样的使命?当然大厂在人才储备、技术前瞻性、行业经验、技术落地中有足够的经验,也有自上而下“全栈”的产品线和大规模验证的能力。但是,大厂所具备的“封闭性”或者叫“排他行”并不是业内想象中的“开放”。典型的是某些厂商的云基础架构都是自有系统;某些大厂无缝适配自家所有产品,但对“友商”产品却并不兼容。

从用户的角度来看更为清楚。用户的系统除了要符合国家政策之外,在应用和技术层面需要的是数字化转型工具,是“交钥匙”工程,而不是需要针对每个基础设施技术领域进行产品选型与系统集成,更不要说还需要持续管理、运维、升级这些产品或技术组件。

简单来说,用户需要的是一个安全稳定、可靠、持续升级、足够开放的一体化平台体系,这就是数字化转型的新兴基础架构,可帮助用户降本增效,无缝兼容上层各类的应用,并且随着技术的不断变化而演进。

04

云基础设施产品应该是啥样?

“单品已死,平台型云基础设施产品将胜”,这不是危言耸听。

在VMware大幅消减合并50个产品的时候,有评论说,以当前VMware的实力和地位看,它已经是提供应用程序和数据的基础设施,而非应用程序。这就意味着,如果基础设施升级失误(产品整合有误),那用户的应用系统将处于崩溃的边缘。

这对平台型云基础设施产品体系提出来更多的要求。

从技术理念看,平台型云计算设施产品是指一个设计理念,一个架构、一个用户界面、一套运维标准等形成的产品体系,需要秉承“开源 开放”的理念,基于云原生,可以构建统一架构的数字基础设施架构平台。在硬件层面,兼容所有的硬件设施,包括CPU(xpu等)、存储、网络、中间件等;软件和应用层面兼容所有的操作系统和其他核心应用,包括数据库(以及各类数据资源池)以及行业的核心应用(典型如ERP等)。

平台型云基础设施产品必备“稳定性”、“开放性”和“先进性”。

稳定性将给用户提供稳定运行的基础架构,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衍生出不同的产品组合。大到能够处理海量核心交易数据,小到能够帮助用户构建私有云;

开放性则是通过标准化框架与技术兼容硬件和软件,尤其是支持当前的“安全可控”的国产化产品。基于此,构建完整的生态圈。

先进性则是指,平台是面向未来,可以不断演进和进化的架构,可随着技术的不断迭代而迭代,这其实对架构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很多厂商对技术路线理解不透,很难面向未来设计架构,有时候会跟不上时代的变化,被迫“高速上换发动机”。这对用户而言就是灾难。

从这几个角度来说,平台型云基础设施产品可以等同于:持续升级的包含操作系统、计算、存储、网络与云原生的基础设施平台才是面向未来、面向具体场景下的数字云基础设施。

有了这个开放的一体化平台产品,不仅让用户轻易上手、“开箱即用”,还可以兼容各类产品,有效减轻用户的试错成本。总体而言,就是帮助用户降本增效,实现管理变革,尤其是对未来的运营和运维而言,减少人力成本,极大减轻了压力。这也是数字化转型的核心目的。

05

谁将胜出?

回头再看中国以上的所有公司,比如青云、天翼云、UCloud、EasyStack哪一家会有机会?(这里没有太突出大厂,因为目前来看,有些厂商营收太高,并非是纯粹的市场化行为,暂时不表。)

如果不细究,好像所有的云厂商都在走云基础设施产品,从全栈、全场景、全行业、全要素等这几个流行词就能看出来。从市场营销角度来说,没有太大问题。如果仔细看每个厂商的技术体系,几乎真正做到既是云原生架构又是包含计算、存储、网络与云原生核心技术的开放基础设施厂商很少。

中国这些创新公司汇集了云原生领域中最具有聪明才智的一批人,无论是技术实力、商业变现能力还是行业积累,都非常厉害。如果云原生和开源开放带来的机会是一样的,考验的就是耐心、专注和产品落地能力。

耐心和专注其实是说,市场的机会太多了,不能一会做HCI,一会搞存储一会又搞国产数据库。如此折腾,短期内经营数字确实好看,投资人也乐意看到。但别忘了商业变现更讲究长跑,而非1~2年的数字。

产品落地能力,更考验长期的人才积累和在某几个细分领域的技术能力和行业理解能力,唯有这样,才能够持之以恒打动客户。

对于中国厂商而言,前瞻性的战略定位之下,技术能力+产品能力+商业能力,只要判断精准,那么,中国未来的云计算市场中将跑出一两家公司。

而对用户的建议是,如果对某个厂商感兴趣,不妨看看他们在某些社区的贡献程度,再结合他们的产品架构和产品组合能力,基本能判断出这家公司究竟朝着哪方面在努力。

总结本文,“单品已死,平台型云基础设施产品将胜”,不妨3~5年之后再看。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提供的源码资源涵盖了安卓应用、小程序、Python应用和Java应用等多个领域,每个领域都包含了丰富的实例和项目。这些源码都是基于各自平台的最新技术和标准编写,确保了在对应环境下能够无缝运行。同时,源码中配备了详细的注释和文档,帮助用户快速理解代码结构和实现逻辑。 适用人群: 这些源码资源特别适合大学生群体。无论你是计算机相关专业的学生,还是对其他领域编程感兴趣的学生,这些资源都能为你提供宝贵的学习和实践机会。通过学习和运行这些源码,你可以掌握各平台开发的基础知识,提升编程能力和项目实战经验。 使用场景及目标: 在学习阶段,你可以利用这些源码资源进行课程实践、课外项目或毕业设计。通过分析和运行源码,你将深入了解各平台开发的技术细节和最佳实践,逐步培养起自己的项目开发和问题解决能力。此外,在求职或创业过程中,具备跨平台开发能力的大学生将更具竞争力。 其他说明: 为了确保源码资源的可运行性和易用性,特别注意了以下几点:首先,每份源码都提供了详细的运行环境和依赖说明,确保用户能够轻松搭建起开发环境;其次,源码中的注释和文档都非常完善,方便用户快速上手和理解代码;最后,我会定期更新这些源码资源,以适应各平台技术的最新发展和市场需求。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