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交织技术

一、交织前的消息分组情况

  1. 初始消息分组
    • 我们假设有一系列由若干比特组成的消息分组。这里以 4 个消息分组为例来进行说明。每个消息分组包含多个比特,假设每个消息分组包含  个比特(在这个例子中重点关注其内部比特的交织操作,暂不具体确定  的值)。
  2. 消息分组的标识
    • 我们将这 4 个消息分组分别标记为分组 1、分组 2、分组 3 和分组 4。

二、交织过程

  1. 第 1 比特的处理 - 构建第 1 帧
    • 从 4 个相继的消息分组(分组 1、分组 2、分组 3 和分组 4)中,分别取出第 1 个比特。
    • 这 4 个第 1 比特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新的 4 比特分组,这个新的分组被称作第 1 帧。例如,如果分组 1 的第 1 比特是 ,分组 2 的第 1 比特是 ,分组 3 的第 1 比特是 ,分组 4 的第 1 比特是 ,那么第 1 帧就是 。
  2. 第 2 - 4 比特的处理
    • 对于 4 个消息分组中的第 2 比特,同样按照上述方法,从分组 1、分组 2、分组 3 和分组 4 中分别取出第 2 比特,组成一个新的 4 比特分组(可称为第 2 帧)。
    • 同理,对于第 3 比特和第 4 比特,也分别从这 4 个消息分组中取出相应的比特组成新的分组(第 3 帧和第 4 帧)。

在数字通信中,交织技术有着重要作用。首先,依次传送由第 1 比特组成的帧、第 2 比特组成的帧等等。假设在传输期间,帧 2 丢失,若未采用交织技术,那么就会丢失某一整体消息分组;而采用交织技术后,即便每个消息分组的第 2 比特丢失,借助信道编码,全部消息分组中的消息仍可恢复。简而言之,交织就是把码字的 b 个比特分散到 n 个帧中,从而改变比特间的邻近关系。一般而言,n 值越大,传输性能越好(n 为交织深度)。然而,交织虽能提升传输性能,但也会带来时延问题。这是因为在收发双方都存在先存储后读取数据的处理过程,所以 n 值越大,传输时延也就越大。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必须对性能与时延进行折中考虑。

以 GSM 交织方案的实施为例,交织分两次进行。第一次为比特间交织:语音编码器和信道编码器将每 20 毫秒的语音进行数字化并编码,形成 456 个比特,速率达 22.8 千比特每秒。接着,将这 456 比特按照(57×8)交织矩阵分成 8 组,每组 57 比特,成为经矩阵交织后的离散编码比特分布。第二次交织为块间交织:在一个普通突发脉冲(时隙)中可传输 2 组 57 比特数据。GSM 系统将相邻的两个语音块再次进行交织,每一个 20 毫秒的语音已变为 8 组 57 比特数据,前一个 20 毫秒的第 5、6、7、8 组分别与后一个 20 毫秒的第 1、2、3、4 组相结合,共同构成一个时隙(TS)的语音数据。

三、交织的目的与效果

  1. 目的
    • 在数字通信中,由于传输特性不理想以及干扰和噪声的影响,差错可能会以长突发形式出现。例如,在未交织前,如果某个干扰导致分组 1 中连续多个比特出错,可能会严重影响信息的正确接收。
  2. 效果
    • 通过交织技术,原本可能在同一个消息分组中连续出现的错误比特被分散到了不同的帧中。在接收端,当进行解交织操作恢复原始消息分组时,这些错误比特就变成了随机离散的差错。而信道编码(分组编码和卷积编码)能够较好地纠正随机离散差错,从而改善了整个数据序列的传输质量。

参考:

Matlab通信仿真系列——交织器仿真_matlab交织仿真-CSDN博客

-

OFDM通信系统仿真之交织技术_交织 matlab-CSDN博客

-

交织技术及其在GSM系统中的应用_交织技术的实际应用-CSDN博客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