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法与数据结构》学习笔记 4-6 优化的堆排序(原地堆排序)

《算法与数据结构》学习笔记 4-6 优化的堆排序(原地堆排序)

原地堆排序的思想

通过上一节的学习,我们知道一个数组通过 heapify ,即通过一半的元素执行 Shift Down 的操作可以逐渐地整理成一个最大堆。

于是,我们有了下面的操作:

原地堆排序原理简介

理解这个原理的关键之处:对堆顶元素执行了 Shift Down 操作以后,就会把这个堆中的最大的元素挪到堆顶。

此时,因为用到了索引,并且须要用到索引为 0 的数组元素,因此我们就要将最大堆中数组的索引从 0 开始计算,重新写一套堆的 API。

此时,任一一个节点的下标满足下面的性质,如果它们的相应节点存在的话:

parent(i)=(i1)/2

leftchild(i)=2\*i+1

rightchild(i)=2\*i+2

并且最后一个非叶子节点的索引是: (count1)/2

上面的规律,可以自己在纸上画一个完全二叉树就可以很清晰地发现。

原地堆排序的代码实现

原地堆排序的代码实现:

/**
 * 原地堆排序
 * Created by liwei on 17/5/15.
 */
public class HeapSort3 implements ISortAlgorithm {
    @Override
    public String getName() {
        return "原地堆排序";
    }


    /**
     * 原地堆排序的目标就是,不再借助 MaxHeap 这个数据结构进行排序,减少了空间复杂度
     * 注意:此时我们的数组索引从 0 开始定义(自己在纸上画一下图,就能清晰地明白算法实现的含义)
     *
     * @param arr 待排序数组
     */
    @Override
    public void sort(int[] arr) {
        int length = arr.length;
        // 将一个无序的数组组成了一个最大堆,第 1 个元素就是最大值
        for (int i = (length - 1) / 2; i >= 0; i--) {
            shiftDown(arr, length, i);
        }

        // 代码逻辑非常简单明确,完全可以自己写出来
        // 
        for (int i = length - 1; i > 0; i--) {
            swap(arr, 0, i);
            shiftDown(arr, i, 0);
        }
    }


    /**
     * 从索引为 0 开始,up 为止 [0,up] 的数组元素进行 shift down 的操作
     *
     * @param arr 
     * @param up 这里的 up 定义为形成堆这个数据结构的最大下标(从索引 0 就放元素),
     *           即在区间 [0,up] 范围内 Shift Down
     * @param index 对索引是 index 的元素执行 Shift Down 操作
     */
    private void shiftDown(int[] arr, int up, int index) {
        // 如果有右孩子的节点,并且右孩子节点比左孩子节点的值要大
        // 此时可以忽略左孩子节点的存在,拿右孩子节点的数值和自己比较

        // 只要它有左孩子,就不是叶子节点,就可能 shift down,注意:这里是小于号
        while (2 * index + 1 < up) {
            int j = 2 * index + 1;
            if (j + 1 < up && arr[j] < arr[j + 1]) {
                j = j + 1;
            }
            if (arr[index] < arr[j]) {
                swap(arr, index, j);
                index = j; // 留意
            } else {
                break;
            }
        }
    }

    private void swap(int[] arr, int index1, int index2) {
        int temp = arr[index1];
        arr[index1] = arr[index2];
        arr[index2] = temp;
    }

}

说明:首先进行一次 heapify 的过程:从索引为 (count1)/2 的节点开始执行 Shift Down。
heapify 过程的代码框架几乎是套路,一定要熟悉,只不过我们要弄清楚,我们的最大堆是从索引为 0 的位置开始存放元素,还是从索引为 1 的地方开始存放元素。

// 将一个无序的数组组成了一个最大堆,第 1 个元素就是最大值
for (int i = (length - 1) / 2; i >= 0; i--) {
    shiftDown(arr, length, i);
}

到此为止,堆的排序算法就已经介绍完了,下一节我们对之前学习过的排序算法作一个总结。

  • 1
    点赞
  • 1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