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QL性能变差的原因

SQL重新解析后,跟以前相比,性能突然变差,通常是下列原因:
  1. 表和索引的优化统计信息被删除,或者重新收集后统计信息不准确。重新收集统计信息通常是由于收集策略(方法)不正确引起。比如对分区表使用analyze命令而不是用dbms_stats包、收集统计信息时采样比例过小等等。 Oracle 优化器严重依赖于统计信息,如果统计信息有问题,则很容易导致SQL不能使用正确的执行计划。
  2. SQL绑定变量窥探(bind peeking),同时绑定变量对应的列上有直方图;或者绑定变量的值变化范围过大、分区数据分布极不均匀:
  1) 绑定变量的列上有直方图:
  假如表orders存储所有的订单,state列有3种不同的值:0表示未处理,1表示处理成功完成,2表示处理失败。State列上有一个索引,表中绝大部分数据的state列为1,0和2占少数。有下面的SQL:
1 select * from orders where state=:b1
  这里:b1是变量,在大多数情况下这个值为0,则应该使用索引,但是如果SQL被重新解析,而第一次执行时应用传给变量b1值为1,则不会使用索引,采用全表扫描的方式来访问表。对于绑定变量的SQL,只在第一次执行时才会进行绑定变量窥探,并以此确定执行计划,该 SQL 后续执行时全部按这个执行计划。这样在后续执行时,b1变量传入的值为0的时候,仍然是第一次执行时产生的执行计划,即使用的是全表扫描,这样会导致性能很差。
  2) 绑定变量的值变化范围过大:
  同样假如orders表有一列created_date表示一笔订单的下单时间,orders表里面存储了最近1年的数据,有如下的SQL:
1 Select * from orders where created_date >=:b1;
  假如大多数情况下,应用传入的b1变量值为最近几天内的日期值,那么 SQL 使用的是created_date列上的索引,而如果b1变量值为5个月之前的一个值,那么就会使用全表扫描。与上面描述的直方图引起的问题一样,如果SQL第1次执行时传入的变量值引起的是全表扫描,那么将该SQL后续执行时都使用了全表扫描,从而影响了性能。
  3) 分区数据量不均匀:
  对于范围和列表分区,可能存在各个分区之间数据量极不均匀的情况下。比如分区表orders按地区area进行了分区,P1分区只有几千行,而P2分区有200万行数据。同时假如有一列product_id,其上有一个本地分区索引,有如下的SQL:
1 select * from orders where area=:b1 and product_id =:b2
  这条SQL由于有area条件,因此会使用分区排除。如果第1 次执行时应用传给b1变量的值正好落在P1分区上,很可能导致SQL采用全表扫描访问,如前面所描述的,导致SQL后续执行时全部使用了全表扫描。
  3. 其他原因,比如表做了类似于MOVE操作之后,索引不可用,对索引进行了更改。
  综上所述, SQL 语句性能突然变差,主要是因为绑定变量和统计信息的原因。注意这里只讨论了突然变差的情况,而对于由于数据量和业务量的增加性能逐步变差的情况不讨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