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国内BAT等大厂前端技术体系-携程篇(长文建议收藏)

本文揭秘了携程的前端技术全景,包括MCD持续交付平台、APM性能监控、CRN(Ctrip React Native)和Node.js平台等。MCD经历了从集成到运营的全方位升级,APM专注于性能和异常监控,CRN是携程的跨平台开发框架,Node平台则覆盖了开发、构建、测试、发布和运维的全过程。
摘要由CSDN通过智能技术生成

引言

进入2019年,大前端技术生态似乎进入到了一个相对稳定的环境,React在2013年发布至今已经6年时间了,Vue 1.0在2015年发布,至今也有4年时间了。

整个业界在前端框架不断迭代中,也寻找到了许多突破方向,例如跨平台中的RN、Flutter,服务端GraphQL、Serverless,前端和客户端的融合越来越紧密,前端在Node和Electron的加持下,也扩展了自己的版图到服务端和桌面。

同时,随着前端开发越来越复杂,整个前端研发也经历了人工化->工具化->工程化->智能化的演变。目前各个大厂在工程化实践不断迭代,出现了许多Low/No Code等前端智能化解决方案,工程化实践也深入到研发的各个环节,不断提升前端研发的标准化能力。而且,随着机器学习的加入,各类UI2Code的解决方案也开始出现,前端研发进入了一个完全不同的时代。

随着端上能力的不断增强,现在在端上做的事情越来越多。首先,数据可视化方向,各类图表、地图、3D等等数据可视化的尝试变得越来越多。其次,伴随着人工智能的加持,在端上的人工智能应用也变的普及,减少了服务端的交互,提高了系统的实时响应能力。最后,随着Webassembly等技术的应用,有可能将前端运行能力再提升一个档次,可以进行更为复杂的端上计算。

为了了解当前前端的发展趋势,让我们从国内各大互联网大厂开始,了解他们的最新动态和未来规划。

这是解密大厂前端技术体系的第四篇,前三篇已经讲述了阿里、腾讯、百度在前端技术这几年的技术发展,这一篇讲讲携程。

携程技术全景图

移动技术产品

移动技术产品分为四大模块:

  • 技术平台:MCD(持续交付平台),APM(性能监控平台),MTS(日志排障平台)和MTP(无线技术平台)

  • 通信层:通信工具,消息推送平台,服务端推送

  • 框架层:涵盖App中通用能力,例如设备信息、位置信息、热更新、网络通信、配置、用户行为埋点等等

  • 业务层:通用的业务组件,例如分享功能、多媒体、日历、地图等等

大前端技术框架

携程在大前端技术框架层面主要面向不同应用场景沉淀了三个技术框架:

  • CRN框架:Ctrip React Native,基于RN定制化的框架,并且完善了周边的打包、部署、监控等等能力

  • Node平台:Node服务的框架,涵盖从编码、编译、发布、监控全流程

  • Hybrid平台:用于App内Hybrid WebView框架

新技术探索

  • 新技术:HTTP/2,VOIP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