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泡排序是一种简单的排序算法,它重复地遍历要排序的数列,一次比较两个元素,如果他们的顺序错误就把他们交换过来。遍历数列的工作是重复地进行直到没有再需要交换,也就是说该数列已经排序完成。
以下是一个使用Python实现的冒泡排序的例子:
def bubble_sort(arr):
n = len(arr)
# 遍历所有数组元素
for i in range(n):
# 最后i个元素已经到位,无需再次遍历
for j in range(0, n-i-1):
# 如果当前元素大于下一个元素,则交换它们
if arr[j] > arr[j+1] :
arr[j], arr[j+1] = arr[j+1], arr[j]
# 测试冒泡排序函数
arr = [64, 34, 25, 12, 22, 11, 90]
bubble_sort(arr)
print ("排序后的数组:")
for i in range(len(arr)):
print ("%d" %arr[i]),
在这个例子中,bubble_sort
函数接受一个列表arr
作为输入,然后使用两个嵌套的for循环来遍历列表并进行比较和交换。外层循环控制所有的遍历,内层循环负责每轮遍历中的比较和交换。当内层循环完成一轮遍历后,最大的元素就会“冒”到列表的最后。
冒泡排序的时间复杂度为O(n^2),其中n是列表的长度。这是因为对于每个元素,我们可能需要与其后面的所有元素进行比较和交换。尽管冒泡排序在某些情况下可能不是最优的选择,特别是当处理大型数据集时,但它易于理解和实现,对于初学者来说是一个很好的起点。
值得注意的是,冒泡排序在最好的情况下(即列表已经排序)的时间复杂度为O(n),但这种情况很少发生。通常,我们讨论冒泡排序的时间复杂度时,我们指的是其平均和最坏情况,即O(n^2)。
冒泡排序的一个优化是,如果在一次遍历中没有发生任何交换,那么列表已经排序完成,我们可以提前终止算法。这可以避免不必要的比较和交换操作。下面是优化后的冒泡排序代码:
def bubble_sort_optimized(arr):
n = len(arr)
swapped = True
while swapped:
swapped = False
for i in range(n - 1):
if arr[i] > arr[i + 1]:
arr[i], arr[i + 1] = arr[i + 1], arr[i]
swapped = True
n -= 1
# 测试优化后的冒泡排序函数
arr = [64, 34, 25, 12, 22, 11, 90]
bubble_sort_optimized(arr)
print("排序后的数组:")
for i in range(len(arr)):
print("%d" % arr[i]),
在这个优化版本中,我们添加了一个swapped
变量来跟踪是否在一次遍历中发生了交换。如果在遍历中没有交换发生,那么swapped
将保持为False
,我们可以提前退出循环,因为这意味着列表已经排序完成。同时,我们减少了内层循环的范围,因为在每次遍历后,最大的元素都会“冒”到列表的最后,所以我们可以减少一次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