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ring总结

基础概述

概述

Spring是一个轻量级的Java开源框架,是为了简化企业级系统开发而诞生的。Spring的核心是控制反转(IOC)和面向切面编程(AOP)。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 轻量:从大小和开销两方面而言Spring都是轻量的
  • 控制反转:应用IOC,一个对象依赖的其他对象会通过被动的方式传递进来,而不是这个对象自己创建或者查找依赖对象
  • 面向切面:Spring将业务逻辑从系统服务中分离开来,实现内聚开发
  • 容器:它包含并且管理系统对象的生命周期和配置
  • 框架:实现了使用简单的组件配置组合成一个复杂的系统

Spring模块

下面逐一介绍这几大模块:

  • 核心容器:核心容器包括spring-core, spring-beans,spring-context, spring-context-support, 和spring-express。其中spring-core和spring-beans模块提供框架的基础部分,包括控制反转和依赖注入。BeanFactory是一个复杂的工厂模式的实现。上下文(spring-context)模块建立在Core和Bean模块的基础之上:它提供了一种框架风格来访问对象,类似于JNDI注册表。Context模块继承了Bean模块的特点并增加了对国际化、事件传播、资源加载等的支持。ApplicationContext接口是Context模块的焦点。spring-context-support支持将第三方库集成到Spring应用中,例如缓存,JavaMail、模板引擎等。spring-expression模块为运行时查询和操作对象提供了强大的表达式语言,它是JSP2.1中的EL语言的扩展,这种语言支持设置和获取属性值,属性赋值,方法调用,访问数组,逻辑和算术运算符,还支持列表投影、选择和常见的聚合。
  • 面向切面:Spring的AOP封装包提供了符合AOP Alliance规范的面向切面的编程实现,让你可以定义,例如方法拦截器和切点,从逻辑上讲,从而减弱代码的功能耦合,清晰的被分离开。
  • 消息传送:Spring FrameWork 4包括一个spring-messaging模块,它是从Spring集成项目的关键抽象,如Message, MessageChannel,MessageHandle。该模块该包含一组注释映射消息的方法,类似Spring MVC基于注释的编程模型。
  • 数据访问/集成:这一层包括JDBC、ORM、OXM、JMS和事务模块。spring-jdbc模块提供了一个JDBC抽象层从而消除了令人乏味的JDBC编程和解析数据库提供商特定的错误。spring-tx模块支持类的编程和声明式事务管理,实现特殊的接口和你的POJO(Plain Old Java Objects)。spring-orm模块提供了流行的对象-关系映射集成层API,包括JPA、JDO和Hibernate。使用spring-orm模块可以使这ORM框架结合Spring提供的其他特性,比如前面提到的简单的声明式事务管理。spring-oxm模块提供了一个抽象层,支持对象/XML映射的实现,如JAXB、 Castor、XMLBeans、 JiBX和XStream。
  • 测试层:spring-test模块支持单元测试和包含Junit或者TestNG的集成测试,它提供了Spring的ApplicationContext一致性装载和这些上下文的缓存机制,它还提供了可用于测试代码隔离的模拟对象。

BeanFactory

 

BeanFactory 有三个子类:ListableBeanFactory、HierarchicalBeanFactory 和 AutowireCapableBeanFactory。但是从上图中我们可以发现最终的默认实现类是 DefaultListableBeanFactory,他实现了所有的接口。那为何要定义这么多层次的接口呢?查阅这些接口的源码和说明发现,每个接口都有他使用的场合,它主要是为了区分在 Spring 内部在操作过程中对象的传递和转化过程中,对对象的数据访问所做的限制。例如 ListableBeanFactory 接口表示这些 Bean 是可列表的,而 HierarchicalBeanFactory 表示的是这些 Bean 是有继承关系的,也就是每个 Bean 有可能有父 Bean。AutowireCapableBeanFactory 接口定义 Bean 的自动装配规则。这四个接口共同定义了 Bean 的集合、Bean 之间的关系、以及 Bean 行为。
 

ApplicationContext

ApplicationContext 是 Context 的顶级父类,他除了能标识一个应用环境的基本信息外,他还继承了五个接口,这五个接口主要是扩展了 Context 的功能。下面是 Context 的类结构图:

从上图中可以看出 ApplicationContext 继承了 BeanFactory,这也说明了 Spring 容器中运行的主体对象是 Bean,另外 ApplicationContext 继承了 ResourceLoader 接口,使得 ApplicationContext 可以访问到任何外部资源。

ApplicationContext 的子类主要包含两个方面:

  • ConfigurableApplicationContext 表示该 Context 是可修改的,也就是在构建 Context 中用户可以动态添加或修改已有的配置信息,它下面又有多个子类,其中最经常使用的是可更新的 Context,即 AbstractRefreshableApplicationContext 类。
  • WebApplicationContext 顾名思义,就是为 web 准备的 Context 他可以直接访问到 ServletContext,通常情况下,这个接口使用的少。

 

相较于BeanFactorty,ApplicationContext还提供了以下的功能:

  • MessageSource, 提供国际化的消息访问  
  • 资源访问,如URL和文件  
  • 事件传播特性,即支持aop特性
  • 载入多个(有继承关系)上下文 ,使得每一个上下文都专注于一个特定的层次,比如应用的web层 
  • BeanFacotry延迟加载,如果Bean的某一个属性没有注入,BeanFacotry加载后,直至第一次使用调用getBean方法才会抛出异常;而ApplicationContext则在初始化自身是检验,这样有利于检查所依赖属性是否注入;所以通常情况下我们选择使用 ApplicationContext。应用上下文则会在上下文启动后预载入所有的单实例Bean。通过预载入单实例bean ,确保当你需要的时候,你就不用等待,因为它们已经创建好了。
  • BeanFactory和ApplicationContext都支持BeanPostProcessor、BeanFactoryPostProcessor的使用,但两者之间的区别是:BeanFactory需要手动注册,而ApplicationContext则是自动注册。(Applicationcontext比 beanFactory 加入了一些更好使用的功能。而且 beanFactory 的许多功能需要通过编程实现而 Applicationcontext 可以通过配置实现。比如后处理 bean , Applicationcontext 直接配置在配置文件即可而 beanFactory 这要在代码中显示的写出来才可以被容器识别。 )

core组件

Core 组件作为 Spring 的核心组件,他其中包含了很多的关键类,其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定义了资源的访问方式。从上图可以看出 Resource 接口封装了各种可能的资源类型,也就是对使用者来说屏蔽了文件类型的不同。对资源的提供者来说,如何把资源包装起来交给其他人用这也是一个问题,我们看到 Resource 接口继承了 InputStreamSource 接口,这个接口中有个 getInputStream 方法,返回的是 InputStream 类。这样所有的资源都被可以通过 InputStream 这个类来获取,所以也屏蔽了资源的提供者。另外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加载资源的问题,也就是资源的加载者要统一,从上图中可以看出这个任务是由 ResourceLoader 接口完成,他屏蔽了所有的资源加载者的差异,只需要实现这个接口就可以加载所有的资源,他的默认实现是 DefaultResourceLoader。

Context 和 Resource 是如何建立关系的?

 

从上图可以看出,Context 是把资源的加载、解析和描述工作委托给了 ResourcePatternResolver 类来完成,他相当于一个接头人,他把资源的加载、解析和资源的定义整合在一起便于其他组件使用。

 spring Ioc

IOC就是控制反转。就是对象的创建权反转交给Spring,由容器控制程序之间的依赖关系,作用是实现了程序的解耦合,而非传统实现中,由程序代码直接操控。(依赖)控制权由应用代码本身转到了外部容器,由容器根据配置文件去创建实例并管理各个实例之间的依赖关系,控制权的转移,是所谓反转,并且由容器动态的将某种依赖关系注入到组件之中。BeanFactory 是Spring IoC容器的具体实现与核心接口,提供了一个先进的配置机制,使得任何类型的对象的配置成为可能,用来包装和管理各种bean。
最直观的表达就是,IOC让对象的创建不用去new了,可以由spring自动生产,这里用的就是java的反射机制,通过反射在运行时动态的去创建、调用对象。spring就是根据配置文件在运行时动态的去创建对象,并调用对象的方法的。

DI机制(Dependency Injection,依赖注入):可以说是IoC的其中一个内容,在容器实例化对象的时候主动的将被调用者(或者说它的依赖对象)注入给调用对象。比如对象A需要操作数据库,以前我们总是要在A中自己编写代码来获得一个Connection对象,有了 spring我们就只需要告诉spring,A中需要一个Connection,至于这个Connection怎么构造,何时构造,A不需要知道。

IOC 容器的初始化

  1. Resource资源定位,这个Resouce指的是BeanDefinition的资源定位,这个过程就是容器找数据的过程。
  2. BeanDefinition的载入过程,这个载入过程是把用户定义好的Bean表示成Ioc容器内部的数据结构,而这个容器内部的数据结构就是BeanDefition。
  3. 向IOC容器注册这些BeanDefinition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将前面的BeanDefition保存到HashMap中的过程。

Resource定位

我们一般使用外部资源来描述Bean对象,所以IOC容器第一步就是需要定位Resource外部资源。Resource的定位其实就是BeanDefinition的资源定位,它是由ResourceLoader通过统一的Resource接口来完成的,这个Resource对各种形式的BeanDefinition的使用都提供了统一接口。

载入

第二个过程就是BeanDefinition的载入,BeanDefinitionReader读取,解析Resource定位的资源,也就是将用户定义好的Bean表示成IOC容器的内部数据结构也就是BeanDefinition,在IOC容器内部维护着一个BeanDefinition Map的数据结构,通过这样的数据结构,IOC容器能够对Bean进行更好的管理。

主要分成这么几步:

  • 构造一个BeanFactory,也就是IOC容器
  • 调用XML解析器得到document对象 
  •  按照Spring的规则解析BeanDefition

在配置文件中每一个都对应着一个BeanDefinition对象。

注册

第三个过程则是注册,即向IOC容器注册这些BeanDefinition,这个过程是通过BeanDefinitionRegistery接口来实现的。

目前ApplicationContext中有两种类型的结构,一个是DefaultListableBeanFactory,它是Spring IOC容器,另一种是若干个BeanDefinitionHolder,这里面包含实际的Bean对象,AbstractBeanDefition。在DefaultListableBeanFactory中定义了一个Map对象,保存所有的BeanDefition。这个注册的过程就是把前面解析得到的Bean放入这个Map的过程。

上面提到的过程一般是不包括Bean的依赖注入的实现,Bean的载入和依赖注入是两个独立的过程,依赖注入是发生在应用第一次调用getBean向容器所要Bean时。

当然我们可以通过设置预处理,即对某个Bean设置lazyinit属性,那么这个Bean的依赖注入就会在容器初始化的时候完成。

经过这 (Resource定位,载入,注册)三个步骤,IOC容器的初始化过程就已经完成了。

spring beans生命周期

与上图类似,整个流程如下:

 

  1. 实例化一个Bean--也就是我们常说的new;
  2. 按照Spring上下文对实例化的Bean进行配置--也就是IOC注入
  3. 如果这个Bean已经实现了BeanNameAware接口,会调用它实现的setBeanName(String)方法,此处传递的就是Spring配置文件中Bean的id值;
  4. 如果这个Bean已经实现了BeanFactoryAware接口,会调用它实现的setBeanFactory(setBeanFactory(BeanFactory)传递的是Spring工厂自身(可以用这个方式来获取其它Bean,只需在Spring配置文件中配置一个普通的Bean就可以);
  5. 如果这个Bean已经实现了ApplicationContextAware接口,会调用setApplicationContext(ApplicationContext)方法,传入Spring上下文(同样这个方式也可以实现步骤4的内容,但比4更好,因为ApplicationContext是BeanFactory的子接口,有更多的实现方法)
  6. 如果这个Bean关联了BeanPostProcessor接口,将会调用postProcessBeforeInitialization(Object obj, String s)方法,BeanPostProcessor经常被用作是Bean内容的更改,并且由于这个是在Bean初始化结束时调用的方法,也可以被应用于内存或缓存技术;注:(1.BeanFactory和ApplicationContext两个容器对待bean的后置处理器稍微有些不同。ApplicationContext容器会自动检测Spring配置文件中那些bean所对应的Java类实现了BeanPostProcessor接口,并自动把它们注册为后置处理器。在创建bean过程中调用它们,所以部署一个后置处理器跟普通的bean没有什么太大区    2.BeanFactory容器注册bean后置处理器时必须通过代码显示的注册,在IoC容器继承体系中的ConfigurableBeanFactory接口中定义了注册方法)
  7. 如果Bean在Spring配置文件中配置了init-method属性会自动调用其配置的初始化方法。(或者使用@PostConstruct注解)
  8. 以上工作完成以后就可以应用这个Bean了,那这个Bean是一个Singleton的,所以一般情况下我们调用同一个id的Bean会是在内容地址相同的实例,当然在Spring配置文件中也可以配置非Singleton。
  9. 当Bean不再需要时,会经过清理阶段,如果Bean实现了DisposableBean这个接口,会调用那个其实现的destroy()方法;
  10. 如果这个Bean的Spring配置中配置了destroy-method属性,会自动调用其配置的销毁方法。

bean的作用域

Spring Framework支持五种作用域,分别阐述如下表。

注:

  • 五种作用域中,request、session和global session三种作用域仅在基于web的应用中使用(不必关心你所采用的是什么web应用框架),只能用在基于web的Spring ApplicationContext环境。 
  • Singleton是单例类型,就是在创建起容器时就同时自动创建了一个bean的对象,不管你是否使用,他都存在了,每次获取到的对象都是同一个对象。注意,Singleton作用域是Spring中的缺省作用域。要在XML中将bean定义成singleton,可以这样配置:
<bean id="ServiceImpl" class="cn.csdn.service.ServiceImpl" scope="singleton">
  • 当一个bean的作用域为Prototype,表示一个bean定义对应多个对象实例。Prototype作用域的bean会导致在每次对该bean请求(将其注入到另一个bean中,或者以程序的方式调用容器的getBean()方法)时都会创建一个新的bean实例。Prototype是原型类型,它在我们创建容器的时候并没有实例化,而是当我们获取bean的时候才会去创建一个对象,而且我们每次获取到的对象都不是同一个对象。根据经验,对有状态的bean应该使用prototype作用域,而对无状态的bean则应该使用singleton作用域。
  • 当一个bean的作用域为Request,表示在一次HTTP请求中,一个bean定义对应一个实例;即每个HTTP请求都会有各自的bean实例,它们依据某个bean定义创建而成。当处理请求结束,request作用域的bean实例将被销毁。
  • 当HTTP Session最终被废弃的时候,在该HTTP Session作用域内的bean也会被废弃掉。
  • global session作用域类似于标准的HTTP Session作用域,不过仅仅在基于portlet的web应用中才有意义。Portlet规范定义了全局Session的概念,它被所有构成某个portlet web应用的各种不同的portlet所共享。在global session作用域中定义的bean被限定于全局portlet Session的生命周期范围内。

自动装配

在Spring框架中共有5种自动装配:

(1)no:这是Spring框架的默认设置,在该设置下自动装配是关闭的,开发者需要自行在bean定义中用标签明确的设置依赖关系。

(2)byName:该选项可以根据bean名称设置依赖关系。当向一个bean中自动装配一个属性时,容器将根据bean的名称自动在配置文件中查询一个匹配的bean。如果找到的话,就装配这个属性,如果没找到的话就报错。

(3)byType:该选项可以根据bean类型设置依赖关系。当向一个bean中自动装配一个属性时,容器将根据bean的类型自动在在配置文件中查询一个匹配的bean。如果找到的话,就装配这个属性,如果没找到的话就报错。

(4)constructor:构造器的自动装配和byType模式类似,但是仅仅适用于与有构造器相同参数的bean,如果在容器中没有找到与构造器参数类型一致的bean,那么将会抛出异常。

(5)autodetect:该模式自动探测使用构造器自动装配或者byType自动装配。首先,首先会尝试找合适的带参数的构造器,如果找到的话就是用构造器自动装配,如果在bean内部没有找到相应的构造器或者是无参构造器,容器就会自动选择byTpe的自动装配方式。

spring aop

AOP代理

代理是使用非常广泛的设计模式。简单来说,代理是一个看其他像另一个对象的对象,但它添加了一些特殊的功能
Spring AOP是基于代理实现的。AOP 代理是一个由 AOP 框架创建的用于在运行时实现切面协议的对象
Spring AOP默认为 AOP 代理使用标准的 JDK 动态代理。这使得任何接口(或者接口的集合)可以被代理。Spring AOP 也可以使用 CGLIB 代理。这对代理类而不是接口是必须的。
如果业务对象没有实现任何接口那么默认使用CGLIB

AOP里面几个关键词

(1)切面(Aspect):一个关注点的模块化,这个关注点可能会横切多个对象。事务管理是J2EE应用中一个关于横切关注点的很好的例子。 在Spring AOP中,切面可以使用通用类(基于模式的风格) 或者在普通类中以 @Aspect 注解(@AspectJ风格)来实现。

(2)连接点(Joinpoint):在程序执行过程中某个特定的点,比如某方法调用的时候或者处理异常的时候。 在Spring AOP中,一个连接点 总是 代表一个方法的执行。 通过声明一个org.aspectj.lang.JoinPoint类型的参数可以使通知(Advice)的主体部分获得连接点信息。

(3)通知(Advice):在切面的某个特定的连接点(Joinpoint)上执行的动作。通知有各种类型,其中包括“around”、“before”和“after”等通知。 通知的类型将在后面部分进行讨论。许多AOP框架,包括Spring,都是以拦截器做通知模型, 并维护一个以连接点为中心的拦截器链。

(4)切入点(Pointcut):匹配连接点(Joinpoint)的断言。通知和一个切入点表达式关联,并在满足这个切入点的连接点上运行(例如,当执行某个特定名称的方法时)。 切入点表达式如何和连接点匹配是AOP的核心:Spring缺省使用AspectJ切入点语法。

(5)引入(Introduction):(也被称为内部类型声明(inter-type declaration))。声明额外的方法或者某个类型的字段。 Spring允许引入新的接口(以及一个对应的实现)到任何被代理的对象。例如,你可以使用一个引入来使bean实现 IsModified 接口,以便简化缓存机制。

(6)目标对象(Target Object): 被一个或者多个切面(aspect)所通知(advise)的对象。也有人把它叫做 被通知(advised) 对象。 既然Spring AOP是通过运行时代理实现的,这个对象永远是一个 被代理(proxied) 对象。

(7)织入(Weaving):把切面(aspect)连接到其它的应用程序类型或者对象上,并创建一个被通知(advised)的对象。 这些可以在编译时(例如使用AspectJ编译器),类加载时和运行时完成。 Spring和其他纯Java AOP框架一样,在运行时完成织入。

切入点(pointcut)和连接点(join point)匹配的概念是AOP的关键,这使得AOP不同于其它仅仅提供拦截功能的旧技术。 切入点使得定位通知(advice)可独立于OO层次。 例如,一个提供声明式事务管理的around通知可以被应用到一组横跨多个对象中的方法上(例如服务层的所有业务操作)。

 

在 Spring AOP 中, 所有的方法执行都是 join point. 而 point cut 是一个描述信息, 它修饰的是 join point, 通过 point cut, 我们就可以确定哪些 join point 可以被织入 Advice. 因此 join point 和 point cut 本质上就是两个不同纬度上的东西.
advice 是在 join point 上执行的, 而 point cut 规定了哪些 join point 可以执行哪些 advice

通知有哪些类型

通知(advice)是你在你的程序中想要应用在其他模块中的横切关注点的实现。Advice主要有以下5种类型:

  1. 前置通知(Before Advice): 在连接点之前执行的Advice,不过除非它抛出异常,否则没有能力中断执行流。使用 @Before 注解使用这个Advice。
  2. 返回之后通知(After Retuning Advice): 在连接点正常结束之后执行的Advice。例如,如果一个方法没有抛出异常正常返回。通过 @AfterReturning 关注使用它。
  3. 抛出(异常)后执行通知(After Throwing Advice): 如果一个方法通过抛出异常来退出的话,这个Advice就会被执行。通用 @AfterThrowing 注解来使用。
  4. 后置通知(After Advice): 无论连接点是通过什么方式退出的(正常返回或者抛出异常)都会执行在结束后执行这些Advice。通过 @After 注解使用。
  5. 围绕通知(Around Advice): 围绕连接点执行的Advice,就你一个方法调用。这是最强大的Advice。通过 @Around 注解使用。

spring 中使用的设计模式

Spring框架中使用到了大量的设计模式,下面列举了比较有代表性的:

  • 代理模式—在AOP和remoting中被用的比较多。
  • 单例模式—在spring配置文件中定义的bean默认为单例模式。
  • 模板方法—用来解决代码重复的问题。比如. RestTemplate, JmsTemplate, JpaTemplate。
  • 工厂模式—BeanFactory用来创建对象的实例。
  • 适配器--spring aop
  • 装饰器--spring data hashmapper
  • 观察者-- spring 时间驱动模型
  • 回调--Spring ResourceLoaderAware回调接口

单例模式

Spring默认将所有的Bean设置成 单例模式,即对所有的相同id的Bean的请求,都将返回同一个共享的Bean实例。这样就可以大大降低Java创建对象和销毁时的系统开销。

使用Spring将Bean设置称为单例行为,则无需自己完成单例模式。

可以通过singleton=“true|false” 或者 scope=“?”来指定

工厂模式

工厂模式隐藏了创建类的细节,返回值必定是接口或者抽象类,而不是具体的某个对象,工厂类根据条件生成不同的子类实例。当得到子类的实例后,就可以调用基类中的方法,不必考虑返回的是哪一个子类的实例。

观察者

 spring中Observer模式常用的地方是listener的实现。如ApplicationListener。

 

spring 事务

事务的种类和各自的区别

spring支持编程式事务管理和声明式事务管理两种方式:

  • 编程式事务管理使用TransactionTemplate或者直接使用底层的PlatformTransactionManager。对于编程式事务管理,spring推荐使用TransactionTemplate。
  • 声明式事务管理建立在AOP之上的。其本质是对方法前后进行拦截,然后在目标方法开始之前创建或者加入一个事务,在执行完目标方法之后根据执行情况提交或者回滚事务。声明式事务最大的优点就是不需要通过编程的方式管理事务,这样就不需要在业务逻辑代码中掺杂事务管理的代码,只需在配置文件中做相关的事务规则声明(或通过基于@Transactional注解的方式),便可以将事务规则应用到业务逻辑中。
  • 显然声明式事务管理要优于编程式事务管理,这正是spring倡导的非侵入式的开发方式。声明式事务管理使业务代码不受污染,一个普通的POJO对象,只要加上注解就可以获得完全的事务支持。和编程式事务相比,声明式事务唯一不足地方是,后者的最细粒度只能作用到方法级别,无法做到像编程式事务那样可以作用到代码块级别。
     

事务的隔离级别

  1. PROPAGATION_REQUIRED ,默认的spring事务传播级别,使用该级别的特点是,如果上下文中已经存在事务,那么就加入到事务中执行,如果当前上下文中不存在事务,则新建事务执行。所以这个级别通常能满足处理大多数的业务场景。
  2. PROPAGATION_SUPPORTS ,从字面意思就知道,supports,支持,该传播级别的特点是,如果上下文存在事务,则支持事务加入事务,如果没有事务,则使用非事务的方式执行。所以说,并非所有的包在transactionTemplate.execute中的代码都会有事务支持。这个通常是用来处理那些并非原子性的非核心业务逻辑操作。应用场景较少。
  3. PROPAGATION_MANDATORY , 该级别的事务要求上下文中必须要存在事务,否则就会抛出异常!配置该方式的传播级别是有效的控制上下文调用代码遗漏添加事务控制的保证手段。比如一段代码不能单独被调用执行,但是一旦被调用,就必须有事务包含的情况,就可以使用这个传播级别。
  4. PROPAGATION_REQUIRES_NEW ,从字面即可知道,new,每次都要一个新事务,该传播级别的特点是,每次都会新建一个事务,并且同时将上下文中的事务挂起,执行当前新建事务完成以后,上下文事务恢复再执行。这是一个很有用的传播级别,举一个应用场景:现在有一个发送100个红包的操作,在发送之前,要做一些系统的初始化、验证、数据记录操作,然后发送100封红包,然后再记录发送日志,发送日志要求100%的准确,如果日志不准确,那么整个父事务逻辑需要回滚。怎么处理整个业务需求呢?就是通过这个PROPAGATION_REQUIRES_NEW 级别的事务传播控制就可以完成。发送红包的子事务不会直接影响到父事务的提交和回滚。
  5. PROPAGATION_NOT_SUPPORTED ,这个也可以从字面得知,not supported ,不支持,当前级别的特点就是上下文中存在事务,则挂起事务,执行当前逻辑,结束后恢复上下文的事务。这个级别有什么好处?可以帮助你将事务极可能的缩小。我们知道一个事务越大,它存在的风险也就越多。所以在处理事务的过程中,要保证尽可能的缩小范围。比如一段代码,是每次逻辑操作都必须调用的,比如循环1000次的某个非核心业务逻辑操作。这样的代码如果包在事务中,势必造成事务太大,导致出现一些难以考虑周全的异常情况。所以这个事务这个级别的传播级别就派上用场了。用当前级别的事务模板抱起来就可以了。
  6. PROPAGATION_NEVER ,该事务更严格,上面一个事务传播级别只是不支持而已,有事务就挂起,而PROPAGATION_NEVER传播级别要求上下文中不能存在事务,一旦有事务,就抛出runtime异常,强制停止执行!这个级别上辈子跟事务有仇。
  7. PROPAGATION_NESTED ,字面也可知道,nested,嵌套级别事务。该传播级别特征是,如果上下文中存在事务,则嵌套事务执行,如果不存在事务,则新建事务。

事务回滚属性:

  • 默认情况下只有未检查异常(RuntimeException和Error类型的异常)会导致事务回滚. 而受检查异常不会.
  • 事务的回滚规则可以通过@Transactional 注解的 rollbackFor 和 noRollbackFor 属性来定义,这两个属性被声明为 Class[] 类型的, 因此可以为这两个属性指定多个异常类。
  • rollbackFor: 遇到时必须进行回滚
  • noRollbackFor: 一组异常类,遇到时必须不回滚

spring MVC

SpringMVC流程

  1. 用户发送请求至前端控制器DispatcherServlet。
  2. DispatcherServlet收到请求调用HandlerMapping处理器映射器。
  3. 处理器映射器找到具体的处理器(可以根据xml配置、注解进行查找),生成处理器对象及处理器拦截器(如果有则生成)一并返回给DispatcherServlet。
  4. DispatcherServlet调用HandlerAdapter处理器适配器。
  5. HandlerAdapter经过适配调用具体的处理器(Controller,也叫后端控制器)。
  6. Controller执行完成返回ModelAndView。
  7. HandlerAdapter将controller执行结果ModelAndView返回给DispatcherServlet。
  8. DispatcherServlet将ModelAndView传给ViewReslover视图解析器。
  9. ViewReslover解析后返回具体View。
  10. DispatcherServlet根据View进行渲染视图(即将模型数据填充至视图中)。
  11. DispatcherServlet响应用户。
  • 第一步: 用户发起请求到前端控制器(DispatcherServlet)
  • 第二步:前端控制器请求处理器映射器(HandlerMappering)去查找处理器(Handle):通过xml配置或者注解进行查找
  • 第三步:找到以后处理器映射器(HandlerMappering)像前端控制器返回执行链(HandlerExecutionChain)
  • 第四步:前端控制器(DispatcherServlet)调用处理器适配器(HandlerAdapter)去执行处理器(Handler)
  • 第五步:处理器适配器去执行Handler
  • 第六步:Handler执行完给处理器适配器返回ModelAndView
  • 第七步:处理器适配器向前端控制器返回ModelAndView
  • 第八步:前端控制器请求视图解析器(ViewResolver)去进行视图解析
  • 第九步:视图解析器像前端控制器返回View
  • 第十步:前端控制器对视图进行渲染
  • 第十一步:前端控制器向用户响应结果

看到这些步骤我相信大家很感觉非常的乱,这是正常的,但是这里主要是要大家理解springMVC中的几个组件:

前端控制器(DispatcherServlet):接收请求,响应结果,相当于电脑的CPU。

处理器映射器(HandlerMapping):根据URL去查找处理器

处理器(Handler):(需要程序员去写代码处理逻辑的)

处理器适配器(HandlerAdapter):会把处理器包装成适配器,这样就可以支持多种类型的处理器,类比笔记本的适配器(适配器模式的应用)

视图解析器(ViewResovler):进行视图解析,多返回的字符串,进行处理,可以解析成对应的页面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