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以中药名入诗的诗词

一、直接以中药名入诗的诗词

  1. 辛弃疾《满庭芳·静夜思》(节选):
    • 内容示例:“云母屏开,珍珠帘闭,防风吹散沉香。离情抑郁,金缕织流黄。柏影桂枝相映,从容起、弄水银塘。”
    • 特点:辛弃疾巧妙地运用了云母、珍珠、防风、沉香、金缕、流黄、柏影、桂枝、水银等多种中药名,将离情别绪与中药的意象相融合,形成了独特的艺术效果。
  2. 马传胜《话离别》
    • 内容示例:“紫宛话别,合欢树前。马宝吾友,生地困难。春吃山药,百合做膳。夏暑莲子,扁豆为餐。”
    • 特点:此诗以中药名为线索,通过四季养生的膳食理论,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和离别时的难舍之情。

二、蕴含中医药文化的诗词

  1. 白居易《采地黄者》
    • 内容概述:“麦死春不雨,禾损秋早霜。岁晏无口食,田中采地黄。采之将何用?持以易糇粮。”
    • 特点:白居易通过描绘采地黄者的艰辛生活,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同时也展现了中医药文化在民间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2. 孔平仲《山居杂诗》(节选):
    • 内容示例:“鄙性常山野,尤甘草舍中。钩帘阴卷柏,障壁坐防风。”
    • 特点:孔平仲在诗中巧妙地嵌入了甘草、卷柏、防风等中药名,不仅描绘了山居生活的闲适与宁静,还体现了中医药文化在文人生活中的渗透与影响。

三、其他相关诗词

除了上述直接以中药名入诗的诗词外,还有许多诗词虽然未直接提及中药名,但却蕴含着中医药文化的精髓。例如,唐代诗人杜甫的《春夜喜雨》中“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一句,就体现了中医药文化中“润物无声”的调养理念。

总结

中医药文化的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它们以独特的艺术形式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展现了中医药的博大精深和人文关怀。这些诗词不仅丰富了中华文化的宝库,也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依然风yrlf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