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跑分全是骗人的?

随着智能手机的发展,跑分作为衡量性能的指标逐渐式微。早期,小米通过跑分策略揭露了一些旗舰机的真实性能,但随后跑分软件的标准不一和作弊现象降低了其公信力。消费者开始关注实际体验,如帧率、散热等。如今,随着高性能游戏的兴起,跑分再次受到关注,但消费者更注重实际表现而非单纯的分数。跑分软件的历史使命已完成,智能手机评价转向更全面的软硬件体验。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本文转载自 雷科技,作者 雷科技数码3C组

你有多久没“跑个分”了?

时至今日,跑分依然是国内厂商宣传性能的必要手段,但它在发布会上的比重已经大大降低,就连最先喊出“不服跑个分?”的小米,也将跑分从调动全场情绪的压轴大戏,变成了一项颇有调侃意味的“历史致敬”。

不仅厂商如此,消费者也亦然。随着2021新机潮的到来,多家新机的跑分成绩纷纷在网上曝光,但当数码媒体兴奋地表示XX处理器又刷新了XX记录的时候,消费者的反应却不再像以往那么强烈。

难道跑分真的已经过时了?

跑分背后的一面

作为跑分的始作俑者,小米的跑分战略在我国智能手机普及初期,无疑对整个行业做出了突出贡献。雷军用“不服跑个分?”,成功揭开了一些旗舰机的遮羞布,让性能代替营销成为了评价手机的重要标准。

但跑分的变质也始于此处,对于一些新晋厂商,跑分成为了他们在手机领域打响名号的招牌,而且不用承担后果。其中风头最盛的无疑是乐视,贾跃亭曾多次用“跑分帝”等词汇形容乐视系列手机,不过消费者实际上手后发现,乐视对处理器的优化也并没有什么突出之处,反而处于行业下风。

当大大小小的厂商都开始用跑分来吹捧自己的时候,消费者购买前后的落差感也就可想而知了,“娱乐兔”等称号的兴起也在此时。不少业界同行也对这种刻意讨好跑分软件的行为表达了不满,就连苹果首席营销官菲尔席勒也表示,很多手机厂商都在跑分环节作弊。

除了跑分作弊之外,跑分软件的标准不一也被众多数码爱好者所诟病。小米安兔兔跑分的虚高、苹果和三星的GeekBench成绩争议、以及华为和3DMark的纠纷,都曾成为数码圈的大热话题,但由于跑分软件本身的标准权重不公开,最后还是不了了之。不过厂商和跑分软件一而再再而三的翻车,也无形降低了跑分软件的公信度。

跑分为何式微?

跑分热度的下降,固然与评测标准不统一有关,但小雷认为,品牌之所以将跑分的宣传权重下调,和手机的软硬件发展也脱不开关系。

从Android 5.0时代(2014年)开始,谷歌彻底开放了针对64位处理器的系统支持和ART虚拟机,大幅改善了安卓平台执行效率低的特点。不过很不幸的是,彼时的安卓机型正好赶上著名的“火龙”高通骁龙810,随后的骁龙820表现也令人失望,那时期,各大品牌的跑分热也来到了高潮,谁都希望跑分数字来证明自己驾驭住了这两颗芯片。但反过来说,消费者也第一次知道了跑分高的手机,有时也不太好用。

从骁龙835开始,品牌就开始有意识地下调关于跑分的宣传。在835可以流畅运行吃鸡和王者荣耀的大背景下,再谈跑分自然没什么意义。厂商开始进行从“硬”到“软”的转变,小米、OPPO、华为等厂商,都和腾讯建立了联合游戏实验室,性能的宣传也从跑分变成了高帧率这种消费者可感知的项目。

就连老罗,也不得不向腾讯低头

当高帧率这最后一枚筹码用完时,手机厂商开始转向别的领域,潜心发掘摄像、音响、震动、系统生态的卖点,大家纷纷参照苹果来建立属于自己的品牌辨识性。彼时品牌辨识度相对薄弱的小米,就为此付出了高昂的学费,小米8仅有八百万台销量,而小米9则只有两百余万,而华为虽然最初游戏领域表现一般,但凭借拍照、续航等优势赢得了消费者的口碑,性能唯一论成为历史。

厂商的性能牌不好使,其实也意味着在中国手机市场在增长触顶后,开始完成从“量”到“质”的转变。旗舰手机芯片已经可以完美满足日常使用需求,再去纠结那一两万的分数领先毫无意义。当消费者体验不到跑分带来的好,那么过度宣传跑分带来的舆论反噬肯定少不了。

不过小雷认为,虽然跑分作为一项比较黑箱的评选,如今已不太受消费者信任。但不可否认的是,小米“不服跑个分”的呐喊,成功的在智能机刚普及的年代,向大家提供了一种相对量化的评测方法,促使一些溢价严重的机型退出了历史舞台。

跑分的变革

不过在这两年,手机的性能权重开始变大。原神、使命召唤移动版等手游,重新树立起了手游画质的新标杆,120Hz高帧率的加入,也让这些游戏有了更加充分的发挥空间,大批用户开始从吃鸡和王者荣耀的世界中走出来,接触到更加绚烂的世界。所以我们看到,近两年关于跑分的热度也开始慢慢复苏。

不过对于大多数消费者,相较于分数本身,如今他们更看重机型的实际表现。帧率、散热等测试开始成为手机评测的日常,这一点也和一些测试软件的门槛降低有着直接关系,毕竟在几年前,你几乎很难看到一款实时检测帧率并且不收费的帧率软件,例如GameBench,它的价格是5000美元/年,并且每月只能使用20小时。

不论如何,跑分已经完成了属于它的历史使命。相较以前,当今的手机发展更加均衡完善,几年前极客们梦想中的“水桶机”如今能轻松买到;大众消费者在市场的充分教育下也更加理性,更加懂得规划自己的需求,跑分能够为代表消费者的日子已经过去了。

但小雷在心中,还是想向那些跑分软件的开发者说一声,辛苦了。

<think>嗯,用户想了解安兔兔的定义和作用,我需要先整理相关的信息。根据提供的引用内容,安兔兔主要是通过测试设备的多个硬件组件来评估整体性能。首先,得明确它的定义,然后点说明作用。 引用里提到测试内容包括CPU、GPU、内存、存储等,比如CPU的计算任务和GPU的图形处理,还有不同版本的改进,比如V5.0的单线程测试。这些都是安兔兔的具体测试项目。作用方面,用户可能需要知道它如何帮助评估设备性能,比如横向对比不同手机,或者判断游戏表现。 需要确保回答结构清晰,定义和作用两部。同时,用户可能对的实际应用场景感兴趣,比如选购设备或优化性能。要记得引用对应的参考文献,比如引用[1]提到测试内容,引用[2]提到控制中枢和游戏表现,引用[3]关于横向评测。 还要注意使用正确的LaTeX格式,不过问题中没有数学公式,所以可能不需要。不过用户的问题里没有涉及数学,所以这部可能可以忽略。最后生成相关问题时要围绕安兔兔,比如测试内容、版本差异、如何解读结果等。</think>### 安兔兔的定义与作用 #### 定义 **安兔兔**是手机、平板等智能设备的综合性性能量化指标,通过运行标准化的测试程序对设备的硬件性能进行多维度评估。其测试覆盖$CPU$(中央处理器)、$GPU$(图形处理器)、内存、存储等核心组件[^1][^3]。 #### 核心作用 1. **硬件性能横向对比** 通过统一的测试标准,用户可直观比较不同设备的性能差异。例如,$CPU$测试通过计算密集型任务(如浮点运算、加密解密)衡量处理能力,而$GPU$测试通过渲染复杂3D场景评估图形处理效率[^1][^3]。 2. **实际应用场景预测** 结果可反映设备运行大型游戏或多任务处理的能力。例如,高$GPU$数通常对应更流畅的游戏画面,而内存读写速度(如UFS存储测试)直接影响应用加载效率[^2]。 3. **技术迭代的量化参考** 安兔兔通过版本更新(如V5.0引入单线程测试)调整测试项目,以适配新技术(如AI加速芯片)和用户需求(如低功耗场景性能评估),帮助开发者优化硬件调度策略[^1]。 4. **消费者购机决策辅助** 数据常被用于评测报告,为用户提供性能参数之外的直观参考,例如判断某设备是否满足游戏或视频剪辑需求[^3]。 相关问题
评论 9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