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盒子模型的理解
对一个文档进行布局的时候,浏览器的渲染引擎会根据标准之一的CSS基础框盒模型,将所有的元素表示为一个个矩形的盒子。
盒子组成:content,padding,border,margin
content
,即实际内容,显示文本和图像
boreder
,即边框,围绕元素内容的内边距的一条或多条线,由粗细、样式、颜色三部分组成
padding
,即内边距,清除内容周围的区域,内边距是透明的,取值不能为负,受盒子的background
属性影响
margin
,即外边距,在元素外创建额外的空白,空白通常指不能放其他元素的区域
盒子模型的分类:W3C标准盒子模型和IE怪异盒子模型
标准盒子模型
-
盒子总宽度 = width + padding + border + margin;
-
盒子总高度 = height + padding + border + margin
怪异盒子模型
-
盒子总宽度 = width + margin;
-
盒子总高度 = height + margin;
CSS选择器
CSS规则的第一部分,主要是元素和其他部分组合起来告诉浏览器哪个HTML元素应当是被选为应用规则中的CSS属性值的方式。选择器所选择的元素,叫做“选择器的对象”。
关于css属性选择器常用的有:
-
id选择器(#box),选择id为box的元素
-
类选择器(.one),选择类名为one的所有元素
-
标签选择器(div),选择标签为div的所有元素
-
后代选择器(#box div),选择id为box元素内部所有的div元素
-
子选择器(.one>one_1),选择父元素为.one的所有.one_1的元素
-
相邻同胞选择器(.one+.two),选择紧接在.one之后的所有.two元素
-
群组选择器(div,p),选择div、p的所有元素
-
伪类选择器:
:link :选择未被访问的链接 :visited:选取已被访问的链接 :active:选择活动链接 :hover :鼠标指针浮动在上面的元素 :focus :选择具有焦点的 :first-child:父元素的首个子元素
伪元素选择器:
:first-letter :用于选取指定选择器的首字母
:first-line :选取指定选择器的首行
:before : 选择器在被选元素的内容前面插入内容
:after : 选择器在被选元素的内容后面插入内容
属性选择器:
[attribute] 选择带有attribute属性的元素
[attribute=value] 选择所有使用attribute=value的元素
[attribute~=value] 选择attribute属性包含value的元素
[attribute|=value]:选择attribute属性以value开头的元素
优先级
import>内联>ID选择器>类选择器>标签选择器
继承属性
1.字体系列属性
2.文本系列属性
3.元素可见性
4.表格布局属性
5.列表属性
6.引用
7.光标属性
无继承属性
1.display
2.文本属性:vertical-align,text-decoration
3.盒子模型的属性
4.背景属性
5.定位属性
6.生成内容属性
7.轮廓样式属性
8.页面样式属性
em/px/rem/vh/vw
传统的项目开发中,我们只会用到px
、%
、em
这几个单位,它可以适用于大部分的项目开发,且拥有比较良好的兼容性
从CSS3
开始,浏览器对计量单位的支持又提升到了另外一个境界,新增了rem
、vh
、vw
、vm
等一些新的计量单位
利用这些新的单位开发出比较良好的响应式页面,适应多种不同分辨率的终端,包括移动设备等
px
像素,所谓像素就是呈现在我们显示器上的一个个小点,每个像素点都是大小等同的,所以像素为计量单位被分在了绝对长度单位中
有些人会把px
认为是相对长度,原因在于在移动端中存在设备像素比,px
实际显示的大小是不确定的
这里之所以认为px
为绝对单位,在于px
的大小和元素的其他属性无关
em
em是相对长度单位。相对于当前对象内文本的字体尺寸。如当前对行内文本的字体尺寸未被人为设置,则相对于浏览器的默认字体尺寸(1em = 16px
)
为了简化 font-size
的换算,我们需要在css
中的 body
选择器中声明font-size
= 62.5%
,这就使 em 值变为 16px*62.5% = 10px
这样 12px = 1.2em
, 10px = 1em
, 也就是说只需要将你的原来的px
数值除以 10,然后换上 em
作为单位就行了
rem
rem,相对单位,相对的只是HTML根元素font-size
的值
vh、vw
vw ,就是根据窗口的宽度,分成100等份,100vw就表示满宽,50vw就表示一半宽。(vw 始终是针对窗口的宽),同理,vh
则为窗口的高度
总结
px:绝对单位,页面按精确像素展示
em:相对单位,基准点为父节点字体的大小,如果自身定义了font-size
按自身来计算,整个页面内1em
不是一个固定的值
rem:相对单位,可理解为root em
, 相对根节点html
的字体大小来计算
vh、vw:主要用于页面视口大小布局,在页面布局上更加方便简单
设备像素、css像素、设备独立像素、dpr、ppi
背景
在css
中我们通常使用px作为单位,在PC浏览器中css
的1个像素都是对应着电脑屏幕的1个物理像素。这会造成一种错觉,我们会认为css
中的像素就是设备的物理像素,但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css
中的像素只是一个抽象的单位,在不同的设备或不同的环境中,css
中的1px所代表的设备物理像素是不同的。当我们做移动端开发时,同为1px的设置,在不同分辨率的移动设备上显示效果却有很大差异,这背后就涉及了css像素、设备像素、设备独立像素、dpr、ppi的概念。
介绍
CSS像素
css像素适用于web编程,以px为后缀,是长度单位。在css规范里,px是一个相对单位,相对的是设备像素
设备像素
物理像素。指设备能控制显示的最小物理单位,不一定是一个小正方形区块,也没有标准的宽高,只是用于显示丰富色彩的一个“点”而已。可以参考公园里的景观变色彩灯,一个彩灯(物理像素)由红、蓝、绿小灯组成,三盏小灯不同的亮度混合出各种色彩。从屏幕在工厂生产出的那天起,它上面设备像素点就固定不变了,单位为pt。
设备独立像素
与设备无关的逻辑像素,代表可以通过程序控制使用的虚拟像素,是一个总体概念,包括了CSS像素。
在javaScript
中可以通过window.screen.width/ window.screen.height
查看
比如我们会说“电脑屏幕在 2560x1600分辨率下不适合玩游戏,我们把它调为 1440x900”,这里的“分辨率”(非严谨说法)指的就是设备独立像素。
dpr
设备像素比,代表设备独立像素到设备像素的转换关系,在JavaScript
中可以通过 window.devicePixelRatio
获取。
当设备像素比为1:1时,使用1(1×1)个设备像素显示1个CSS像素
当设备像素比为2:1时,使用4(2×2)个设备像素显示1个CSS像素
当设备像素比为3:1时,使用9(3×3)个设备像素显示1个CSS像素
ppi
每英寸像素,表示每英寸所包含的像素点数目,更确切的说法应该是像素密度。数值越高,说明屏幕能以更高密度显示图像。
CSS隐藏页面元素
display:none
将元素设置为display:none
后,元素在页面上将彻底消失
元素本身占有的空间就会被其他元素占有,也就是说它会导致浏览器的重排和重绘
消失后,自身绑定的事件不会触发,也不会有过渡效果
特点:元素不可见,不占据空间,无法响应点击事件
visibility:hidden
从页面上仅仅是隐藏该元素,DOM结果均会存在,只是当时在一个不可见的状态,不会触发重排,但是会触发重绘
给人的效果是隐藏了,所以他自身的事件不会触发
特点:元素不可见,占据页面空间,无法响应点击事件
opacity:0
opacity
属性表示元素的透明度,将元素的透明度设置为0后,在我们用户眼中,元素也是隐藏的
不会引发重排,一般情况下也会引发重绘
由于其仍然是存在于页面上的,所以他自身的的事件仍然是可以触发的,但被他遮挡的元素是不能触发其事件的
需要注意的是:其子元素不能设置opacity来达到显示的效果
特点:改变元素透明度,元素不可见,占据页面空间,可以响应点击事件
BFC
块级格式化上下文,是页面中的一块渲染区域,有自己的一套渲染规则:
- 内部的盒子会在垂直方向上一个接一个的放置
- 对于同一个BFC的俩个相邻的盒子的margin会发生重叠,与方向无关。
- 每个元素的左外边距与包含块的左边界相接触(从左到右),即使浮动元素也是如此
- BFC的区域不会与float的元素区域重叠
- 计算BFC的高度时,浮动子元素也参与计算
- BFC就是页面上的一个隔离的独立容器,容器里面的子元素不会影响到外面的元素,反之亦然
BFC的目的是形成一个相对于外界完全独立的空间,让内部的子元素不会影响到外部的元素
触发条件
包含不限于:
- 根元素,即HTML元素
- 浮动元素:float值为left、right
- overflow值不为 visible,为 auto、scroll、hidden
- display的值为inline-block、inltable-cell、table-caption、table、inline-table、flex、inline-flex、grid、inline-grid
- position的值为absolute或fixed
应用场景
防止margin重叠和塌陷
清除内部浮动
自适应多栏布局
元素水平垂直居中
问题分为两大类:居中元素宽高已知/未知
实现方式
-
利用定位+margin:auto
-
利用定位+margin:负值
-
利用定位+transform
-
table布局
-
flex布局
-
grid布局
利用定位+margin:auto
<style>
.father{
width:500px;
height:300px;
border:1px solid #0a3b98;
position: relative;
}
.son{
width:100px;
height:40px;
background: #f0a238;
position: absolute;
top:0;
left:0;
right:0;
bottom:0;
margin:auto;
}
</style>
<div class="father">
<div class="son"></div>
</div>
父级设置为相对定位,子级绝对定位 ,并且四个定位属性的值都设置了0,那么这时候如果子级没有设置宽高,则会被拉开到和父级一样宽高
这里子元素设置了宽高,所以宽高会按照我们的设置来显示,但是实际上子级的虚拟占位已经撑满了整个父级,这时候再给它一个margin:auto
它就可以上下左右都居中了
利用定位+margin:负值
设置父元素为相对定位, 子元素移动自身50%实现水平垂直居中
<style>
.father {
position: relative;
width: 200px;
height: 200px;
background: skyblue;
}
.son {
position: absolute;
top: 50%;
left: 50%;
margin-left:-50px;
margin-top:-50px;
width: 100px;
height: 100px;
background: red;
}
</style>
<div class="father">
<div class="son"></div>
</div>
实现思路:
- 初始位置为方块1的位置
- 当设置left、top为50%的时候,内部子元素为方块2的位置
- 设置margin为负数时,使内部子元素到方块3的位置,即中间位置
利用定位+transform
<style>
.father {
position: relative;
width: 200px;
height: 200px;
background: skyblue;
}
.son {
position: absolute;
top: 50%;
left: 50%;
transform: translate(-50%,-50%);
width: 100px;
height: 100px;
background: red;
}
</style>
<div class="father">
<div class="son"></div>
</div>
translate(-50%, -50%)
将会将元素位移自己宽度和高度的-50%
这种方法其实和最上面被否定掉的margin负值用法一样,可以说是margin
负值的替代方案,并不需要知道自身元素的宽高
table布局
设置父元素为display:table-cell
,子元素设置 display: inline-block
。利用vertical
和text-align
可以让所有的行内块级元素水平垂直居中
<style>
.father {
display: table-cell;
width: 200px;
height: 200px;
background: skyblue;
vertical-align: middle;
text-align: center;
}
.son {
display: inline-block;
width: 100px;
height: 100px;
background: red;
}
</style>
<div class="father">
<div class="son"></div>
</div>
flex弹性布局
<style>
.father {
display: flex;
justify-content: center;
align-items: center;
width: 200px;
height: 200px;
background: skyblue;
}
.son {
width: 100px;
height: 100px;
background: red;
}
</style>
<div class="father">
<div class="son"></div>
</div>
css3
中了flex
布局,可以非常简单实现垂直水平居中
这里可以简单看看flex
布局的关键属性作用:
-
display: flex时,表示该容器内部的元素将按照flex进行布局
-
align-items: center表示这些元素将相对于本容器水平居中
-
justify-content: center也是同样的道理垂直居中
grid网格布局
<style>
.father {
display: grid;
align-items:center;
justify-content: center;
width: 200px;
height: 200px;
background: skyblue;
}
.son {
width: 10px;
height: 10px;
border: 1px solid red
}
</style>
<div class="father">
<div class="son"></div>
</div>
总结
内联元素居中布局
水平居中
- 行内元素可设置:text-align: center
- flex布局设置父元素:display: flex; justify-content: center
垂直居中
- 单行文本父元素确认高度:height === line-height
- 多行文本父元素确认高度:display: table-cell; vertical-align: middle
块级元素居中布局
水平居中
- 定宽: margin: 0 auto
- 绝对定位+left:50%+margin:负自身一半
垂直居中
- position: absolute设置left、top、margin-left、margin-top(定高)
- display: table-cell
- transform: translate(x, y)
- flex(不定高,不定宽)
- grid(不定高,不定宽),兼容性相对比较差
如何实现两栏布局,右侧自适应?三栏布局中间自适应呢?
背景(使用情况)
两栏布局
两栏布局实现效果就是将页面分割成左右宽度不等的两列,宽度较小的列设置为固定宽度,剩余宽度由另一列撑满,适用于内容上具有明显的主次关系的网页。
三栏布局
三栏布局按照左中右的顺序进行排列,通常中间列最宽,左右两列次之。
两栏布局
两栏布局非常常见,往往是以一个定宽栏和一个自适应的栏并排展示存在
实现思路也非常的简单:
- 使用 float 左浮左边栏
- 右边模块使用 margin-left 撑出内容块做内容展示
- 为父级元素添加BFC,防止下方元素飞到上方内容
<style>
.box{
overflow: hidden; 添加BFC
}
.left {
float: left;
width: 200px;
background-color: gray;
height: 400px;
}
.right {
margin-left: 210px;
background-color: lightgray;
height: 200px;
}
</style>
<div class="box">
<div class="left">左边</div>
<div class="right">右边</div>
</div>
还可以使用flex弹性布局
<style>
.box{
display: flex;
}
.left {
width: 100px;
}
.right {
flex: 1;
}
</style>
<div class="box">
<div class="left">左边</div>
<div class="right">右边</div>
</div>
三栏布局
三栏布局中间自适应的方法有:
- 两边使用 float,中间使用 margin
- 两边使用 absolute,中间使用 margin
- 两边使用 float 和负 margin
- display: table 实现
- flex实现
- grid网格布局
两边使用float,中间使用margin
需要将中间的内容放在html结构最后,否则右侧会沉在中间内容的下方
<style>
.wrap {
background: #eee;
overflow: hidden; <!-- 生成BFC,计算高度时考虑浮动的元素 -->
padding: 20px;
height: 200px;
}
.left {
width: 200px;
height: 200px;
float: left;
background: coral;
}
.right {
width: 120px;
height: 200px;
float: right;
background: lightblue;
}
.middle {
margin-left: 220px;
height: 200px;
background: lightpink;
margin-right: 140px;
}
</style>
<div class="wrap">
<div class="left">左侧</div>
<div class="right">右侧</div>
<div class="middle">中间</div>
</div>
原理如下:
- 两边固定宽度,中间宽度自适应。
- 利用中间元素的margin值控制两边的间距
- 宽度小于左右部分宽度之和时,右侧部分会被挤下去
这种实现方式存在缺陷:
-
主体内容是最后加载的。
-
右边在主体内容之前,如果是响应式设计,不能简单的换行展示
两边使用 absolute,中间使用 margin
基于绝对定位的三栏布局:注意绝对定位的元素脱离文档流,相对于最近的已经定位的祖先元素进行定位。无需考虑HTML中结构的顺序
<style>
.container {
position: relative;
}
.left,
.right,
.main {
height: 200px;
line-height: 200px;
text-align: center;
}
.left {
position: absolute;
top: 0;
left: 0;
width: 100px;
background: green;
}
.right {
position: absolute;
top: 0;
right: 0;
width: 100px;
background: green;
}
.main {
margin: 0 110px;
background: black;
color: white;
}
</style>
<div class="container">
<div class="left">左边固定宽度</div>
<div class="right">右边固定宽度</div>
<div class="main">中间自适应</div>
</div>
实现思路:
- 左右两边使用绝对定位,固定在两侧。
- 中间占满一行,但通过 margin和左右两边留出10px的间隔
两边使用 float 和负 margin
<style>
.left,
.right,
.main {
height: 200px;
line-height: 200px;
text-align: center;
}
.main-wrapper {
float: left;
width: 100%;
}
.main {
margin: 0 110px;
background: black;
color: white;
}
.left,
.right {
float: left;
width: 100px;
margin-left: -100%;
background: green;
}
.right {
margin-left: -100px; /* 同自身宽度 */
}
</style>
<div class="main-wrapper">
<div class="main">中间自适应</div>
</div>
<div class="left">左边固定宽度</div>
<div class="right">右边固定宽度</div>
实现过程:
- 中间使用了双层标签,外层是浮动的,以便左中右能在同一行展示
- 左边通过使用负 margin-left:-100%,相当于中间的宽度,所以向上偏移到左侧
- 右边通过使用负 margin-left:-100px,相当于自身宽度,所以向上偏移到最右侧
缺点:
- 增加了 .main-wrapper 一层,结构变复杂
- 使用负 margin,调试也相对麻烦
使用 display: table 实现
<table>
标签用于展示行列数据,不适合用于布局。但是可以使用 display: table
来实现布局的效果
<style>
.container {
height: 200px;
line-height: 200px;
text-align: center;
display: table;
table-layout: fixed;
width: 100%;
}
.left,
.right,
.main {
display: table-cell;
}
.left,
.right {
width: 100px;
background: green;
}
.main {
background: black;
color: white;
width: 100%;
}
</style>
<div class="container">
<div class="left">左边固定宽度</div>
<div class="main">中间自适应</div>
<div class="right">右边固定宽度</div>
</div>
实现原理:
- 层通过 display: table设置为表格,设置 table-layout: fixed`表示列宽自身宽度决定,而不是自动计算。
- 内层的左中右通过 display: table-cell设置为表格单元。
- 左右设置固定宽度,中间设置 width: 100% 填充剩下的宽度
使用flex实现
<style type="text/css">
.wrap {
display: flex;
justify-content: space-between;
}
.left,
.right,
.middle {
height: 100px;
}
.left {
width: 200px;
background: coral;
}
.right {
width: 120px;
background: lightblue;
}
.middle {
background: #555;
width: 100%;
margin: 0 20px;
}
</style>
<div class="wrap">
<div class="left">左侧</div>
<div class="middle">中间</div>
<div class="right">右侧</div>
</div>
实现过程:
- 仅需将容器设置为
display:flex;
, - 盒内元素两端对其,将中间元素设置为
100%
宽度,或者设为flex:1
,即可填充空白 - 盒内元素的高度撑开容器的高度
优点:
- 结构简单直观
- 可以结合 flex的其他功能实现更多效果,例如使用 order属性调整显示顺序,让主体内容优先加载,但展示在中间
gird网格布局
<style>
.wrap {
display: grid;
width: 100%;
grid-template-columns: 300px auto 300px;
}
.left,
.right,
.middle {
height: 100px;
}
.left {
background: coral;
}
.right {
background: lightblue;
}
.middle {
background: #555;
}
</style>
<div class="wrap">
<div class="left">左侧</div>
<div class="middle">中间</div>
<div class="right">右侧</div>
</div>
flexbox(弹性盒布局模型),以及适用场景
定义
Flexible Box
简称 flex
,意为”弹性布局”,可以简便、完整、响应式地实现各种页面布局
采用Flex布局的元素,称为flex
容器container
,它的所有子元素自动成为容器成员,称为flex
项目item。
容器中默认存在两条轴,主轴和交叉轴,呈90度关系。项目默认沿主轴排列,通过flex-direction
来决定主轴的方向,每根轴都有起点和终点,这对于元素的对齐非常重要。
属性
容器属性:
- flex-direction
- flex-wrap
- flex-flow
- justify-content
- align-items
- align-content
flex-direction
决定主轴的方向(即项目的排列方向)
.container {
flex-direction: row | row-reverse | column | column-reverse;
}
属性对应如下:
- row(默认值):主轴为水平方向,起点在左端
- row-reverse:主轴为水平方向,起点在右端
- column:主轴为垂直方向,起点在上沿。
- column-reverse:主轴为垂直方向,起点在下沿
flex-wrap
弹性元素永远沿主轴排列,那么如果主轴排不下,通过flex-wrap
决定容器内项目是否可换行
.container {
flex-wrap: nowrap | wrap | wrap-reverse;
}
属性对应如下:
- nowrap(默认值):不换行
- wrap:换行,第一行在下方
- wrap-reverse:换行,第一行在上方
默认情况是不换行,但这里也不会任由元素直接溢出容器,会涉及到元素的弹性伸缩
flex-flow
是flex-direction
属性和flex-wrap
属性的简写形式,默认值为row nowrap
.box {
flex-flow: <flex-direction> || <flex-wrap>;
}
justify-content
定义了项目在主轴上的对齐方式
.box {
justify-content: flex-start | flex-end | center | space-between | space-around;
}
属性对应如下:
- flex-start(默认值):左对齐
- flex-end:右对齐
- center:居中
- space-between:两端对齐,项目之间的间隔都相等
- space-around:两个项目两侧间隔相等
align-items
定义项目在交叉轴上如何对齐
.box {
align-items: flex-start | flex-end | center | baseline | stretch;
}
属性对应如下:
- flex-start:交叉轴的起点对齐
- flex-end:交叉轴的终点对齐
- center:交叉轴的中点对齐
- baseline: 项目的第一行文字的基线对齐
- stretch(默认值):如果项目未设置高度或设为auto,将占满整个容器的高度
align-content
定义了多根轴线的对齐方式。如果项目只有一根轴线,该属性不起作用
.box {
align-content: flex-start | flex-end | center | space-between | space-around | stretch;
}
属性对应如吓:
- flex-start:与交叉轴的起点对齐
- flex-end:与交叉轴的终点对齐
- center:与交叉轴的中点对齐
- space-between:与交叉轴两端对齐,轴线之间的间隔平均分布
- space-around:每根轴线两侧的间隔都相等。所以,轴线之间的间隔比轴线与边框的间隔大一倍
- stretch(默认值):轴线占满整个交叉轴
容器成员属性如下:
order
flex-grow
flex-shrink
flex-basis
flex
align-self
order
定义项目的排列顺序。数值越小,排列越靠前,默认为0
.item {
order: <integer>;
}
flex-grow
上面讲到当容器设为flex-wrap: nowrap;
不换行的时候,容器宽度有不够分的情况,弹性元素会根据flex-grow
来决定
定义项目的放大比例(容器宽度>元素总宽度时如何伸展)
默认为0
,即如果存在剩余空间,也不放大
.item {
flex-grow: <number>;
}
如果所有项目的flex-grow
属性都为1,则它们将等分剩余空间
flex
flex
属性是flex-grow
, flex-shrink
和 flex-basis
的简写,默认值为0 1 auto
,也是比较难懂的一个复合属性
.item {
flex: none | [ <'flex-grow'> <'flex-shrink'>? || <'flex-basis'> ]
}
一些属性有:
- flex: 1 = flex: 1 1 0%
- flex: 2 = flex: 2 1 0%
- flex: auto = flex: 1 1 auto
- flex: none = flex: 0 0 auto,常用于固定尺寸不伸缩
flex:1
和 flex:auto
的区别,可以归结于flex-basis:0
和flex-basis:auto
的区别
当设置为0时(绝对弹性元素),此时相当于告诉flex-grow
和flex-shrink
在伸缩的时候不需要考虑我的尺寸。
gird网格布局
介绍
Grid
布局即网格布局,是一个二维的布局方式,由纵横相交的两组网格线形成的框架性布局结构,能够同时处理行与列
擅长将一个页面划分为几个主要区域,以及定义这些区域的大小、位置、层次等关系
属性
gird布局属性分为容器属性和项目属性
容器属性有:
display 属性
在元素上设置display:grid
或 display:inline-grid
来创建一个网格容器
-
display:grid 则该容器是一个块级元素
-
display: inline-grid 则容器元素为行内元素
grid-template-columns 属性,grid-template-rows 属性
grid-template-columns
属性设置列宽,grid-template-rows
属性设置行高
.wrapper {
display: grid;
/* 声明了三列,宽度分别为 200px 200px 200px */
grid-template-columns: 200px 200px 200px;
grid-gap: 5px;
/* 声明了两行,行高分别为 50px 50px */
grid-template-rows: 50px 50px;
}
以上表示固定列宽为 200px 200px 200px,行高为 50px 50px
写重复的单元格宽高,通过使用repeat()函数,可以简写重复的值
- 第一个参数是重复的次数
- 第二个参数是重复的值
可以简写为
.wrapper {
display: grid;
grid-template-columns: repeat(3,200px);
grid-gap: 5px;
grid-template-rows:repeat(2,50px);
}
除了上述的repeact
关键字,还有:
- auto-fill:示自动填充,让一行(或者一列)中尽可能的容纳更多的单元格
grid-template-columns: repeat(auto-fill, 200px)
表示列宽是 200 px,但列的数量是不固定的,只要浏览器能够容纳得下,就可以放置元素
- fr:片段,为了方便表示比例关系
grid-template-columns: 200px 1fr 2fr
表示第一个列宽设置为 200px,后面剩余的宽度分为两部分,宽度分别为剩余宽度的 1/3 和 2/3
- minmax:产生一个长度范围,表示长度就在这个范围之中都可以应用到网格项目中。第一个参数就是最小值,第二个参数就是最大值
minmax(100px, 1fr)
表示列宽不小于100px
,不大于1fr
- auto:由浏览器自己决定长度
grid-template-columns: 100px auto 100px
表示第一第三列为 100px,中间由浏览器决定长度
grid-row-gap 属性, grid-column-gap 属性, grid-gap 属性
grid-row-gap
属性、grid-column-gap
属性分别设置行间距和列间距。grid-gap
属性是两者的简写形式
grid-row-gap: 10px
表示行间距是 10px
grid-column-gap: 20px
表示列间距是 20px
grid-gap: 10px 20px
等同上述两个属性
内容太多,感觉也不是非常重点,不再过多赘述了吧
CSS新特性
选择器
结构伪类选择器和伪元素选择器
结构伪类选择器
结构伪类选择器主要根据文档结构来选择器元素, 常用于根据父级选择器里面的子元素
E:first-child 这个选择器用于匹配父元素中的第一个子元素E
E:last-child 这个选择器用于匹配父元素中的最后一个子元素E
E:nth-child 这个选择器用于匹配某个父元素的一个或多个特定的子元素
E:first-of-type 这个选择器用于指定类型为E 的第一个
E:last-of-type
E:nth-of-type(n)
伪元素选择器
伪元素选择器可以帮助我们利用CSS创建新标签元素,而不需要HTML标签,从而简化HTML结构。
::before
p::before {
content: "前面插入的内容";
color: red;
}
<body>
<p>我表示段落</p>
<p>我表示段落</p>
<p>我表示段落</p>
<p>我表示段落</p>
</body>
上面这个代码执行后的效果为:
虽然HTML结构里并没有“前面插入的内容”,但是因为利用css的伪类选择器::before,从而将“前面插入的内容”这段文字插在了p元素前面。
::after
新样式
边框
css3
新增了三个边框属性,分别是:
-
border-radius:创建圆角边框
-
box-shadow:为元素添加阴影
-
border-image:使用图片来绘制边框
背景
background-clip
用于确定背景画区,有以下几种可能的属性:
- background-clip: border-box; 背景从border开始显示
- background-clip: padding-box; 背景从padding开始显示
- background-clip: content-box; 背景显content区域开始显示
- background-clip: no-clip; 默认属性,等同于border-box
通常情况,背景都是覆盖整个元素的,利用这个属性可以设定背景颜色或图片的覆盖范围
background-origin
当我们设置背景图片时,图片是会以左上角对齐,但是是以border
的左上角对齐还是以padding
的左上角或者content
的左上角对齐? border-origin
正是用来设置这个的
- background-origin: border-box; 从border开始计算background-position
- background-origin: padding-box; 从padding开始计算background-position
- background-origin: content-box; 从content开始计算background-position
默认情况是padding-box
,即以padding
的左上角为原点
background-size
background-size属性常用来调整背景图片的大小,主要用于设定图片本身。有以下可能的属性:
- background-size: contain; 缩小图片以适合元素(维持像素长宽比)
- background-size: cover; 扩展元素以填补元素(维持像素长宽比)
- background-size: 100px 100px; 缩小图片至指定的大小
- background-size: 50% 100%; 缩小图片至指定的大小,百分比是相对包 含元素的尺寸
background-break
元素可以被分成几个独立的盒子(如使内联元素span跨越多行),background-break
属性用来控制背景怎样在这些不同的盒子中显示
- background-break: continuous; 默认值。忽略盒之间的距离(也就是像元素没有分成多个盒子,依然是一个整体一样)
- background-break: bounding-box; 把盒之间的距离计算在内;
- background-break: each-box; 为每个盒子单独重绘背景
文字
word-wrap:
normal使用浏览器默认的换行;break-all允许在单词内换行
text-overflow:
设置或检索当当前行超过指定容器的边界时如何显示,clip修剪文本,ellipsis显示省略符号来代表被修剪的文本
text-shadow
可向文本应用阴影。能够规定水平阴影、垂直阴影、模糊距离,以及阴影的颜色
text-shadow
CSS3里面开始支持对文字的更深层次的渲染,具体有三个属性可供设置:
-
text-fill-color: 设置文字内部填充颜色
-
text-stroke-color: 设置文字边界填充颜色
-
text-stroke-width: 设置文字边界宽度
颜色
css3
新增了新的颜色表示方式rgba
与hsla
-
rgba分为两部分,rgb为颜色值,a为透明度
-
hala分为四部分,h为色相,s为饱和度,l为亮度,a为透明度
transition过渡
可以被指定为一个或多个CSS
属性的过渡效果,多个属性之间用逗号进行分隔,必须规定两项内容:
- 过度效果
- 持续时间
语法如下:
transition: CSS属性,花费时间,效果曲线(默认ease),延迟时间(默认0)
上面为简写模式,也可以分开写各个属性
transition-property: width;
transition-duration: 1s;
transition-timing-function: linear;
transition-delay: 2s;
transform转换
transform
属性允许你旋转,缩放,倾斜或平移给定元素
transform-origin
:转换元素的位置(围绕那个点进行转换),默认值为(x,y,z):(50%,50%,0)
使用方式:
- transform: translate(120px, 50%):位移
- transform: scale(2, 0.5):缩放
- transform: rotate(0.5turn):旋转
- transform: skew(30deg, 20deg):倾斜
animation动画
动画这个平常用的也很多,主要是做一个预设的动画。和一些页面交互的动画效果,结果和过渡应该一样,让页面不会那么生硬
animation也有很多的属性
- animation-name:动画名称
- animation-duration:动画持续时间
- animation-timing-function:动画时间函数
- animation-delay:动画延迟时间
- animation-iteration-count:动画执行次数,可以设置为一个整数,也可以设置为infinite,意思是无限循环
- animation-direction:动画执行方向
- animation-paly-state:动画播放状态
- animation-fill-mode:动画填充模式
渐变
颜色渐变是指在两个颜色之间平稳的过渡,css3
渐变包括
- linear-gradient:线性渐变
background-image: linear-gradient(direction, color-stop1, color-stop2, ...);
- radial-gradient:径向渐变
linear-gradient(0deg, red, green);
CSS3动画有哪些
是什么
为可层叠样式表建议的允许可扩展标记语言(XML)元素使用css动画的模块,是元素从一种样式逐渐过渡为另一种样式的过程
常见的动画效果有很多,如平移、旋转、缩放等等,复杂动画则是多个简单动画的组合
css
实现动画的方式,有如下几种:
- transition 实现渐变动画
- transform 转变动画
- animation 实现自定义动画
实现方式
transition 实现渐变动画
有以下的属性:
- property:填写需要变化的css属性
- duration:完成过渡效果需要的时间单位(s或者ms)
- timing-function:完成效果的速度曲线
- delay: 动画效果的延迟触发时间
transform 转变动画
包含四个常用的功能:
- translate:位移
- scale:缩放
- rotate:旋转
- skew:倾斜
animation 实现自定义动画
animation
是由 8 个属性的简写,分别如下:
属性 | 描述 | 属性值 |
---|---|---|
animation-duration | 指定动画完成一个周期所需要时间,单位秒(s)或毫秒(ms),默认是 0 | |
animation-timing-function | 指定动画计时函数,即动画的速度曲线,默认是 "ease" | linear、ease、ease-in、ease-out、ease-in-out |
animation-delay | 指定动画延迟时间,即动画何时开始,默认是 0 | |
animation-iteration-count | 指定动画播放的次数,默认是 1 | |
animation-direction 指定动画播放的方向 | 默认是 normal | normal、reverse、alternate、alternate-reverse |
animation-fill-mode | 指定动画填充模式。默认是 none | forwards、backwards、both |
animation-play-state | 指定动画播放状态,正在运行或暂停。默认是 running | running、pauser |
animation-name | 指定 @keyframes 动画的名称 |
回流和重绘
是什么
在HTML
中,每个元素都可以理解成一个盒子,在浏览器解析过程中,会涉及到回流与重绘:
-
回流:布局引擎会根据各种样式计算每个盒子在页面上的大小与位置
-
重绘:当计算好盒模型的位置、大小及其他属性后,浏览器根据每个盒子特性进行绘制
具体的浏览器解析渲染机制如下所示:
-
解析HTML,生成DOM树,解析CSS,生成CSSOM树
-
将DOM树和CSSOM树结合,生成渲染树(Render Tree)
-
Layout(回流):根据生成的渲染树,进行回流(Layout),得到节点的几何信息(位置,大小)
-
Painting(重绘):根据渲染树以及回流得到的几何信息,得到节点的绝对像素
-
Display:将像素发送给GPU,展示在页面上
在页面初始渲染阶段,回流不可避免的触发,可以理解成页面一开始是空白的元素,后面添加了新的元素使页面布局发生改变
当我们对 DOM
的修改引发了 DOM
几何尺寸的变化(比如修改元素的宽、高或隐藏元素等)时,浏览器需要重新计算元素的几何属性,然后再将计算的结果绘制出来
当我们对 DOM
的修改导致了样式的变化(color
或background-color
),却并未影响其几何属性时,浏览器不需重新计算元素的几何属性、直接为该元素绘制新的样式,这里就仅仅触发了重绘
如何触发
回流触发时机
回流这一阶段主要是计算节点的位置和几何信息,那么当页面布局和几何信息发生变化的时候,就需要回流,如下面情况:
- 添加或删除可见的DOM元素
- 元素的位置发生变化
- 元素的尺寸发生变化(包括外边距、内边框、边框大小、高度和宽度等)
- 内容发生变化,比如文本变化或图片被另一个不同尺寸的图片所替代
- 页面一开始渲染的时候(这避免不了)
- 浏览器的窗口尺寸变化(因为回流是根据视口的大小来计算元素的位置和大小的)
还有一些容易被忽略的操作:获取一些特定属性的值
offsetTop、offsetLeft、 offsetWidth、offsetHeight、scrollTop、scrollLeft、scrollWidth、scrollHeight、clientTop、clientLeft、clientWidth、clientHeight
这些属性有一个共性,就是需要通过即时计算得到。因此浏览器为了获取这些值,也会进行回流
除此还包括getComputedStyle
方法,原理是一样的
重绘触发时机
触发回流一定会触发重绘
可以把页面理解为一个黑板,黑板上有一朵画好的小花。现在我们要把这朵从左边移到了右边,那我们要先确定好右边的具体位置,画好形状(回流),再画上它原有的颜色(重绘)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其他引起重绘行为:
-
颜色的修改
-
文本方向的修改
-
阴影的修改
浏览器优化机制
由于每次重排都会造成额外的计算消耗,因此大多数浏览器都会通过队列化修改并批量执行来优化重排过程。浏览器会将修改操作放入到队列里,直到过了一段时间或者操作达到了一个阈值,才清空队列
当你获取布局信息的操作的时候,会强制队列刷新,包括前面讲到的offsetTop
等方法都会返回最新的数据
因此浏览器不得不清空队列,触发回流重绘来返回正确的值
如何减少
- 如果想设定元素的样式,通过改变元素的
class
类名 (尽可能在 DOM 树的最里层) - 避免设置多项内联样式
- 应用元素的动画,使用
position
属性的fixed
值或absolute
值(如前文示例所提) - 避免使用
table
布局,table
中每个元素的大小以及内容的改动,都会导致整个table
的重新计算 - 对于那些复杂的动画,对其设置
position: fixed/absolute
,尽可能地使元素脱离文档流,从而减少对其他元素的影响 - 使用css3硬件加速,可以让
transform
、opacity
、filters
这些动画不会引起回流重绘 - 避免使用 CSS 的
JavaScript
表达式
响应式设计及基本原理和如何实现
响应式网站设计(Responsive Web design)是一种网络页面设计布局,页面的设计与开发应当根据用户行为以及设备环境(系统平台、屏幕尺寸、屏幕定向等)进行相应的响应和调整
描述响应式界面最著名的一句话就是“Content is like water”
响应式网站常见特点:
-
同时适配PC + 平板 + 手机等
-
标签导航在接近手持终端设备时改变为经典的抽屉式导航
-
网站的布局会根据视口来调整模块的大小和位置
实现方式
响应式设计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媒体查询检测不同的设备屏幕尺寸做处理,为了处理移动端,页面头部必须有meta
声明viewport
<meta name="viewport" content="width=device-width, initial-scale=1, maximum-scale=1, user-scalable=no”>
属性对应如下:
-
width=device-width: 是自适应手机屏幕的尺寸宽度
-
maximum-scale:是缩放比例的最大值
-
inital-scale:是缩放的初始化
-
user-scalable:是用户的可以缩放的操作
实现响应式布局的方式有如下:
- 媒体查询
- 百分比
- vw/vh
- rem
媒体查询
CSS3
中的增加了更多的媒体查询,就像if
条件表达式一样,我们可以设置不同类型的媒体条件,并根据对应的条件,给相应符合条件的媒体调用相对应的样式表
使用@Media
查询,可以针对不同的媒体类型定义不同的样式,如:
@media screen and (max-width: 1920px) { ... }
当视口在375px - 600px之间,设置特定字体大小18px
@media screen (min-width: 375px) and (max-width: 600px) {
body {
font-size: 18px;
}
}
通过媒体查询,可以通过给不同分辨率的设备编写不同的样式来实现响应式的布局,比如我们为不同分辨率的屏幕,设置不同的背景图片
百分比
通过百分比单位 " % " 来实现响应式的效果
比如当浏览器的宽度或者高度发生变化时,通过百分比单位,可以使得浏览器中的组件的宽和高随着浏览器的变化而变化,从而实现响应式的效果
height
、width
属性的百分比依托于父标签的宽高,但是其他盒子属性则不完全依赖父元素:
-
子元素的top/left和bottom/right如果设置百分比,则相对于直接非static定位(默认定位)的父元素的高度/宽度
-
子元素的padding如果设置百分比,不论是垂直方向或者是水平方向,都相对于直接父亲元素的width,而与父元素的height无关。
-
子元素的margin如果设置成百分比,不论是垂直方向还是水平方向,都相对于直接父元素的width
-
border-radius不一样,如果设置border-radius为百分比,则是相对于自身的宽度
可以看到每个属性都使用百分比,会照成布局的复杂度,所以不建议使用百分比来实现响应式
vw/vh
vw
表示相对于视图窗口的宽度,vh
表示相对于视图窗口高度。 任意层级元素,在使用vw
单位的情况下,1vw
都等于视图宽度的百分之一
rem
rem
是相对于根元素html
的font-size
属性,默认情况下浏览器字体大小为16px
,此时1rem=16px
做优化,CSS提高性能
- 内联首屏关键CSS
- 异步加载CSS
- 资源压缩
- 合理使用选择器
- 减少使用昂贵的属性
- 不要使用@import
内联首屏关键CSS
在打开一个页面,页面首要内容出现在屏幕的时间影响着用户的体验,而通过内联css
关键代码能够使浏览器在下载完html
后就能立刻渲染
而如果外部引用css
代码,在解析html
结构过程中遇到外部css
文件,才会开始下载css
代码,再渲染
所以,CSS
内联使用使渲染时间提前
注意:但是较大的css
代码并不合适内联(初始拥塞窗口、没有缓存),而其余代码则采取外部引用方式
异步加载CSS
在CSS
文件请求、下载、解析完成之前,CSS
会阻塞渲染,浏览器将不会渲染任何已处理的内容
前面加载内联代码后,后面的外部引用css
则没必要阻塞浏览器渲染。这时候就可以采取异步加载的方案,主要有如下:
- 使用javascript将link标签插到head标签最后
- 设置link标签media属性为noexis,浏览器会认为当前样式表不适用当前类型,会在不阻塞页面渲染的情况下再进行下载。加载完成后,将
media
的值设为screen
或all
,从而让浏览器开始解析CSS - 通过rel属性将link元素标记为alternate可选样式表,也能实现浏览器异步加载。同样别忘了加载完成之后,将rel设回stylesheet
资源压缩
利用webpack
、gulp/grunt
、rollup
等模块化工具,将css
代码进行压缩,使文件变小,大大降低了浏览器的加载时间
合理使用选择器
css
匹配的规则是从右往左开始匹配,例如#markdown .content h3
匹配规则如下:
- 先找到h3标签元素
- 然后去除祖先不是.content的元素
- 最后去除祖先不是#markdown的元素
如果嵌套的层级更多,页面中的元素更多,那么匹配所要花费的时间代价自然更高
所以我们在编写选择器的时候,可以遵循以下规则:
- 不要嵌套使用过多复杂选择器,最好不要三层以上
- 使用id选择器就没必要再进行嵌套
- 通配符和属性选择器效率最低,避免使用
减少使用昂贵的属性
在页面发生重绘的时候,昂贵属性如box-shadow
/border-radius
/filter
/透明度/:nth-child
等,会降低浏览器的渲染性能
不要使用@import
css样式文件有两种引入方式,一种是link
元素,另一种是@import
@import
会影响浏览器的并行下载,使得页面在加载时增加额外的延迟,增添了额外的往返耗时
而且多个@import
可能会导致下载顺序紊乱
比如一个css文件index.css
包含了以下内容:@import url("reset.css")
那么浏览器就必须先把index.css
下载、解析和执行后,才下载、解析和执行第二个文件reset.css
其他
- 减少重排操作,以及减少不必要的重绘
- 了解哪些属性可以继承而来,避免对这些属性重复编写
- cssSprite,合成所有icon图片,用宽高加上backgroud-position的背景图方式显现出我们要的icon图,减少了http请求
- 把小的icon图片转成base64编码
- CSS3动画或者过渡尽量使用transform和opacity来实现动画,不要使用left和top属性
如何实现单行/多行文本溢出的省略样式
在日常开发展示页面,如果一段文本的数量过长,受制于元素宽度的因素,有可能不能完全显示,为了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把溢出的文本显示成省略号
对于文本的溢出,我们可以分成两种形式:单行文本溢出和多行文本溢出
实现方式
单行文本溢出省略
理解也很简单,即文本在一行内显示,超出部分以省略号的形式展现
实现方式也很简单,涉及的css
属性有:
- text-overflow:规定当文本溢出时,显示省略符号来代表被修剪的文本
- white-space:设置文字在一行显示,不能换行
- overflow:文字长度超出限定宽度,则隐藏超出的内容
overflow
设为hidden
,普通情况用在块级元素的外层隐藏内部溢出元素,或者配合下面两个属性实现文本溢出省略
white-space:nowrap
,作用是设置文本不换行,是overflow:hidden
和text-overflow:ellipsis
生效的基础
text-overflow
属性值有如下:
- clip:当对象内文本溢出部分裁切掉
- ellipsis:当对象内文本溢出时显示省略标记(...)
多行文本溢出省略
多行文本溢出的时候,我们可以分为两种情况:
- 基于高度截断
- 基于行数截断
基于高度截断
伪元素 + 定位
核心的css
代码结构如下:
- position: relative:为伪元素绝对定位
- overflow: hidden:文本溢出限定的宽度就隐藏内容)
- position: absolute:给省略号绝对定位
- line-height: 20px:结合元素高度,高度固定的情况下,设定行高, 控制显示行数
- height: 40px:设定当前元素高度
- ::after {} :设置省略号样式
代码如下所示:
<style>
.demo {
position: relative;
line-height: 20px;
height: 40px;
overflow: hidden;
}
.demo::after {
content: "...";
position: absolute;
bottom: 0;
right: 0;
padding: 0 20px 0 10px;
}
</style>
<body>
<div class='demo'>这是一段很长的文本</div>
</body>
实现原理很好理解,就是通过伪元素绝对定位到行尾并遮住文字,再通过 overflow: hidden
隐藏多余文字
这种实现具有以下优点:
- 兼容性好,对各大主流浏览器有好的支持
- 响应式截断,根据不同宽度做出调整
一般文本存在英文的时候,可以设置word-break: break-all
使一个单词能够在换行时进行拆分
基于行数截断
纯css
实现也非常简单,核心的css
代码如下:
- -webkit-line-clamp: 2:用来限制在一个块元素显示的文本的行数,为了实现该效果,它需要组合其他的WebKit属性)
- display: -webkit-box:和1结合使用,将对象作为弹性伸缩盒子模型显示
- -webkit-box-orient: vertical:和1结合使用 ,设置或检索伸缩盒对象的子元素的排列方式
- overflow: hidden:文本溢出限定的宽度就隐藏内容
- text-overflow: ellipsis:多行文本的情况下,用省略号“…”隐藏溢出范围的文本
<style>
p {
width: 400px;
border-radius: 1px solid red;
-webkit-line-clamp: 2;
display: -webkit-box;
-webkit-box-orient: vertical;
overflow: hidden;
text-overflow: ellipsis;
}
</style>
<p>
这是一些文本这是一些文本这是一些文本这是一些文本这是一些文本
这是一些文本这是一些文本这是一些文本这是一些文本这是一些文本
</p >
可以看到,上述使用了webkit
的CSS
属性扩展,所以兼容浏览器范围是PC
端的webkit
内核的浏览器,由于移动端大多数是使用webkit
,所以移动端常用该形式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文本为一段很长的英文或者数字,则需要添加word-wrap: break-word
属性
还能通过使用javascript
实现配合css
,实现代码如下所示:
css结构如下:
p {
position: relative;
width: 400px;
line-height: 20px;
overflow: hidden;
}
.p-after:after{
content: "...";
position: absolute;
bottom: 0;
right: 0;
padding-left: 40px;
background: -webkit-linear-gradient(left, transparent, #fff 55%);
background: -moz-linear-gradient(left, transparent, #fff 55%);
background: -o-linear-gradient(left, transparent, #fff 55%);
background: linear-gradient(to right, transparent, #fff 55%);
}
javascript代码如下:
$(function(){
//获取文本的行高,并获取文本的高度,假设我们规定的行数是五行,那么对超过行数的部分进行限制高度,并加上省略号
$('p').each(function(i, obj){
var lineHeight = parseInt($(this).css("line-height"));
var height = parseInt($(this).height());
if((height / lineHeight) >3 ){
$(this).addClass("p-after")
$(this).css("height","60px");
}else{
$(this).removeClass("p-after");
}
});
})
如何使用css完成视差滚动效果
视差滚动是指多层背景以不同的速度移动,形成立体的运动效果,带来非常出色的视觉体验。我们可以把网页解刨成:背景层、内容层、悬浮层。当滚动鼠标滑轮的时候,各个图层以不同的速度移动,形成视觉差的效果
实现方式
使用css
形式实现视觉差滚动效果的方式有:
- background-attachment
- transform:translate3D
background-attachment
作用是设置背景图像是否固定或者随着页面的其余部分滚动
值分别有如下:
- scroll:默认值,背景图像会随着页面其余部分的滚动而移动
- fixed:当页面的其余部分滚动时,背景图像不会移动
- inherit:继承父元素background-attachment属性的值
完成滚动视觉差就需要将background-attachment
属性设置为fixed
,让背景相对于视口固定。及时一个元素有滚动机制,背景也不会随着元素的内容而滚动。也就是说,背景一开始就已经被固定在初始的位置。
transform:translate3D
- transform: css3 属性,可以对元素进行变换(2d/3d),包括平移 translate,旋转 rotate,缩放 scale,等等
- perspective: css3 属性,当元素涉及 3d 变换时,perspective 可以定义我们眼睛看到的 3d 立体效果,即空间感
CSS如何画一个三角形?原理是什么?
在前端开发的时候,我们有时候会需要用到一个三角形的形状,比如地址选择或者播放器里面播放按钮。
实现过程
盒子模型矩形
<style>
.border {
width: 50px;
height: 50px;
border: 2px solid;
border-color: #96ceb4 #ffeead #d9534f #ffad60;
}
</style>
<div class="border"></div>
将border
设置50px,
白色区域则为width
、height
,这时候只需要你将白色区域部分宽高逐渐变小,最终变为0。这时候就已经能够看到4个不同颜色的三角形,如果需要下方三角形,只需要将上、左、右边框设置为0就可以得到下方的红色三角形,但这种方式,虽然视觉上是实现了三角形,但实际上,隐藏的部分任然占据部分高度,需要将上方的宽度去掉。
最终实现代码如下:
.border {
width: 0;
height: 0;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 0 50px 50px;
border-color: transparent transparent #d9534f;
}
如果想要实现一个只有边框是空心的三角形,由于这里不能再使用border
属性,所以最直接的方法是利用伪类新建一个小一点的三角形定位上去
.border {
width: 0;
height: 0;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 0 50px 50px;
border-color: transparent transparent #d9534f;
position: relative;
}
.border:after{
content: '';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 0 40px 40px;
border-color: transparent transparent #96ceb4;
position: absolute;
top: 0;
left: 0;
}
伪类元素定位参照对象的内容区域宽高都为0,则内容区域即可以理解成中心一点,所以伪元素相对中心这点定位,将元素定位进行微调以及改变颜色,代码如下:
.border:after {
content: '';
border-style: solid;
border-width: 0 40px 40px;
border-color: transparent transparent #96ceb4;
position: absolute;
top: 6px;
left: -40px;
}
原理分析:
边框是实现三角形的部分,边框实际上并不是一个直线,如果我们将四条边设置不同的颜色,将边框逐渐放大,可以得到每条边框都是一个梯形
当分别取消边框的时候,发现下面几种情况:
- 取消一条边的时候,与这条边相邻的两条边的接触部分会变成直的
- 当仅有邻边时, 两个边会变成对分的三角
- 当保留边没有其他接触时,极限情况所有东西都会消失
通过上图的变化规则,利用旋转、隐藏,以及设置内容宽高等属性,就能够实现其他类型的三角形
如设置直角三角形,如上图倒数第三行实现过程,我们就能知道整个实现原理,代码如下:
.box {
/* 内部大小 */
width: 0px;
height: 0px;
/* 边框大小 只设置两条边*/
border-top: #4285f4 solid;
border-right: transparent solid;
border-width: 85px;
/* 其他设置 */
margin: 50px;
}
让Chrome支持小于12px 的文字方式有哪些?区别?
Chrome 中文版浏览器会默认设定页面的最小字号是12px,英文版没有限制。原由 Chrome 团队认为汉字小于12px就会增加识别难度。
- 中文版浏览器
与网页语言无关,取决于用户在Chrome的设置里(chrome://settings/languages)把哪种语言设置为默认显示语言
- 系统级最小字号
浏览器默认设定页面的最小字号,用户可以前往 chrome://settings/fonts 根据需求更改
而我们在实际项目中,不能奢求用户更改浏览器设置
对于文本需要以更小的字号来显示,就需要用到一些小技巧
解决方案
常见的方案:
- zoom
- -webkit-transform:scale()
- -webkit-text-size-adjust:none
zoom
zoom的字面意思是“变焦”,可以改变页面上元素的尺寸,属于真实尺寸
其支持的值类型有:
- zoom:50%,表示缩小到原来的一半
- zoom:0.5,表示缩小到原来的一半
使用 zoom
来”支持“ 12px 以下的字体
-webkit-transform:scale()
针对chrome
浏览器,加webkit
前缀,用transform:scale()
这个属性进行放缩
注意的是,使用scale
属性只对可以定义宽高的元素生效,所以,下面代码中将span
元素转为行内块元素
实现代码如下:
<style type="text/css">
.span1{
font-size: 12px;
display: inline-block;
-webkit-transform:scale(0.8);
}
.span2{
display: inline-block;
font-size: 12px;
}
</style>
<body>
<span class="span1">测试10px</span>
<span class="span2">测试12px</span>
</body>
-webkit-text-size-adjust:none
该属性用来设定文字大小是否根据设备(浏览器)来自动调整显示大小
属性值:
- percentage:字体显示的大小;
- auto:默认,字体大小会根据设备/浏览器来自动调整;
- none:字体大小不会自动调整
html { -webkit-text-size-adjust: none; }
这样设置之后会有一个问题,就是当你放大网页时,一般情况下字体也会随着变大,而设置了以上代码后,字体只会显示你当前设置的字体大小,不会随着网页放大而变大了
所以,我们不建议全局应用该属性,而是单独对某一属性使用。
对Css预编语言的理解?有哪些区别?
Css
作为一门标记性语言,语法相对简单,对使用者的要求较低,但同时也带来一些问题
需要书写大量看似没有逻辑的代码,不方便维护及扩展,不利于复用,尤其对于非前端开发工程师来讲,往往会因为缺少 Css
编写经验而很难写出组织良好且易于维护的 Css
代码
Css
预处理器便是针对上述问题的解决方案
预处理语言:
扩充了 Css
语言,增加了诸如变量、混合(mixin)、函数等功能,让 Css
更易维护、方便
本质上,预处理是Css
的超集
包含一套自定义的语法及一个解析器,根据这些语法定义自己的样式规则,这些规则最终会通过解析器,编译生成对应的 Css
文件
有哪些预编处理器:sass,less,stylus
sass
这一最强大的 Css
框架,目前受 LESS
影响,已经进化到了全面兼容 Css
的 Scss
文件后缀名为.sass
与scss
,可以严格按照 sass 的缩进方式省去大括号和分号
stylus
Stylus
是一个Css
的预处理框架,2010 年产生,来自 Node.js
社区,主要用来给 Node
项目进行 Css
预处理支持
所以Stylus
是一种新型语言,可以创建健壮的、动态的、富有表现力的Css
。比较年轻,其本质上做的事情与SASS/LESS
等类似
区别
虽然各种预处理器功能强大,但使用最多的,还是以下特性:
- 变量(variables)
- 作用域(scope)
- 代码混合( mixins)
- 嵌套(nested rules)
- 代码模块化(Modules)
基本使用区别:
less和scss
.box {
display: block;
}
sass
.box
display: block
stylus
.box
display: block
嵌套
三者的嵌套语法都是一致的,甚至连引用父级选择器的标记 & 也相同
区别只是 Sass 和 Stylus 可以用没有大括号的方式书写
less
.a {
&.b {
color: red;
}
}
变量
变量无疑为 Css 增加了一种有效的复用方式,减少了原来在 Css 中无法避免的重复「硬编码」
less
声明的变量必须以@
开头,后面紧跟变量名和变量值,而且变量名和变量值需要使用冒号:
分隔开
@red: #c00;
strong {
color: @red;
}
sass
声明的变量跟less
十分的相似,只是变量名前面使用@
开头
$red: #c00;
strong {
color: $red;
}
stylus
声明的变量没有任何的限定,可以使用$
开头,结尾的分号;
可有可无,但变量与变量值之间需要使用=
在stylus
中我们不建议使用@
符号开头声明变量
red = #c00
strong
color: red
作用域
Css
预编译器把变量赋予作用域,也就是存在生命周期。就像 js
一样,它会先从局部作用域查找变量,依次向上级作用域查找
sass
中不存在全局变量
$color: black;
.scoped {
$bg: blue;
$color: white;
color: $color;
background-color:$bg;
}
.unscoped {
color:$color;
}
编译后
.scoped {
color:white;/*是白色*/
background-color:blue;
}
.unscoped {
color:white;/*白色(无全局变量概念)*/
}
所以,在sass
中最好不要定义相同的变量名
less
与stylus
的作用域跟javascript
十分的相似,首先会查找局部定义的变量,如果没有找到,会像冒泡一样,一级一级往下查找,直到根为止
@color: black;
.scoped {
@bg: blue;
@color: white;
color: @color;
background-color:@bg;
}
.unscoped {
color:@color;
}
编译后:
.scoped {
color:white;/*白色(调用了局部变量)*/
background-color:blue;
}
.unscoped {
color:black;/*黑色(调用了全局变量)*/
}
混入
混入(mixin)应该说是预处理器最精髓的功能之一了,简单点来说,Mixins
可以将一部分样式抽出,作为单独定义的模块,被很多选择器重复使用
可以在Mixins
中定义变量或者默认参数
在less
中,混合的用法是指将定义好的ClassA
中引入另一个已经定义的Class
,也能使用够传递参数,参数变量为@
声明
.alert {
font-weight: 700;
}
.highlight(@color: red) {
font-size: 1.2em;
color: @color;
}
.heads-up {
.alert;
.highlight(red);
}
编译后
.alert {
font-weight: 700;
}
.heads-up {
font-weight: 700;
font-size: 1.2em;
color: red;
}
Sass
声明mixins
时需要使用@mixinn
,后面紧跟mixin
的名,也可以设置参数,参数名为变量$
声明的形式
@mixin large-text {
font: {
family: Arial;
size: 20px;
weight: bold;
}
color: #ff0000;
}
.page-title {
@include large-text;
padding: 4px;
margin-top: 10px;
}
stylus
中的混合和前两款Css
预处理器语言的混合略有不同,他可以不使用任何符号,就是直接声明Mixins
名,然后在定义参数和默认值之间用等号(=)来连接
error(borderWidth= 2px) {
border: borderWidth solid #F00;
color: #F00;
}
.generic-error {
padding: 20px;
margin: 4px;
error(); /* 调用error mixins */
}
.login-error {
left: 12px;
position: absolute;
top: 20px;
error(5px); /* 调用error mixins,并将参数$borderWidth的值指定为5px */
}
代码模块化
模块化就是将Css
代码分成一个个模块
scss
、less
、stylus
三者的使用方法都如下所示
@import './common';
@import './github-markdown';
@import './mixin';
@import './variab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