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真实性如何鉴定

图像真实性鉴定

包括依据图像原始性鉴定方法,判断检材图像是否为原始图像;依据图像完整性鉴定方法,判断检材图像是否经过剪辑处理。

图片资料的真实性鉴定:检验、判断对图片(含数字图片和非数字图片)资料的完整性,以确定其是否经过后期剪辑等加工处理。

数字图片资料的原始性鉴定:检验数字图片资料自身固有的原始特性,判断其是否符合原始记载的特征。

知识架构图:

相关的技术规范:

技术规范详解:

SFT 0123—2021录像真实性鉴定技术规范

1. 编码方式 (Coding Method)

定义:

编码方式指的是将图像或音频数据通过某种算法进行压缩,将其转换为更加紧凑的格式,以便于存储和传输。

作用:
  • 压缩数据量,减少存储空间和网络带宽的使用。

  • 保持质量:尽量压缩时仍然保持图像或音频的可视性或可听性。

常见编码方式:
  • 视频编码: MPEG-4、H.264、H.265。

  • 音频编码: MP3、AAC、WMA。

应用场景:
  • 录像真实性鉴定中,分析编码方式可以帮助确定视频文件的录制设备、格式和压缩程度。也可以揭示文件是否经过重新编码或修改,这有助于发现篡改痕迹。


2. 帧率 (Frame Rate)

定义:

帧率是指每秒显示的图像帧数,单位为帧/秒 (fps)。

作用:

帧率决定了视频的流畅性和动态感。帧率越高,视频越平滑;帧率越低,视频可能会出现跳帧或画面不流畅。

常见帧率:

24 fps、30 fps、60 fps。

应用场景:
  • 分析视频的帧率可以揭示其录制设备及格式是否一致,帧率的异常变化可能表明视频经过剪辑或其他技术修改。


3. 分辨率 (Resolution)

定义:

分辨率是图像或视频的像素数量,通常用水平和垂直方向的像素数表示(如 1920x1080)。

作用:

分辨率决定了图像或视频的清晰度。分辨率越高,细节展示越精细。

常见分辨率:

480p、720p、1080p、4K。

应用场景:
  • 分析分辨率可以帮助确定视频的原始录制设备和压缩程度。如果视频的分辨率存在不一致或压缩过度,可能表明视频经过了剪辑或篡改。


4. 色温 (Color Temperature)

定义:

色温表示光源颜色的冷暖程度,通常以开尔文 (K) 为单位表示。例如,3000K 表示暖黄色光,6000K 表示冷白色光。

作用:

色温影响图像的色调和氛围。

应用场景:
  • 分析色温有助于判断录像的录制时间、地点和环境。如果不同片段的色温差异较大,可能表明视频经过拼接或剪辑。


5. 对比度 (Contrast)

定义:

对比度是指图像中最亮和最暗部分之间的差异。

作用:

对比度决定了图像的层次感和清晰度,较高的对比度可以让图像的亮部和暗部更分明。

应用场景:
  • 对比度的变化可以帮助判断录像的设备设置或是否有后期处理。如果图像的对比度不一致,可能存在篡改的痕迹。


6. 亮度 (Brightness)

定义:

亮度是图像的平均亮度水平,决定了图像的整体明暗程度。

作用:

图像的亮度决定了其可见性和是否容易识别细节。

应用场景:
  • 亮度分析可以帮助确定录像的录制时间或地点。亮度不自然的变化可能表明视频经过剪辑或修改,尤其是不同场景的亮度差异大时。


7. 光影变化 (Shadows and Highlights)

定义:

光影变化指的是图像中光线与阴影的分布和变化。

作用:

光影变化可以增强图像的立体感和真实感。

应用场景:
  • 光影变化分析可以判断图像的拍摄环境和时间。如果光影变化不一致,可能表明图像经过剪辑或不同时段拍摄的画面被拼接。


8. 画面跳跃和闪烁 (Jumping and Flickering)

定义:

画面跳跃或闪烁指的是图像在播放时出现的突然变化或不稳定现象。

原因:
  • 不同视频帧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

  • 视频帧率不稳定。

应用场景:
  • 画面跳跃或闪烁可能表明视频经过剪辑或存在技术问题,通常用于判断视频的连续性和完整性。


9. 视频信号分布 (Video Signal Distribution)

定义:

视频信号分布是指视频信号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情况。

应用场景:
  • 分析视频信号分布可以揭示视频录制时的设备状态、拍摄环境及是否存在篡改或剪辑痕迹。


10. 设备污损 (Device Contamination)

定义:

设备污损是指录制设备上的污点、划痕或其他物理损伤,可能影响录制质量。

应用场景:
  • 通过设备污损痕迹,可以判断视频的录制设备是否存在问题,或者视频是否经过剪辑或修改(例如某些划痕在不同片段出现与否不一致)。


11. 本底噪声 (Background Noise)

定义:

本底噪声是指视频或音频中的背景噪声,通常是设备或环境中的随机噪音。

作用:

本底噪声可以帮助判断录音或录像的真实环境。

应用场景:
  • 分析本底噪声的频率和一致性,可以揭示视频是否经过剪辑或录音是否经过后期处理。例如,噪声的突然变化可能表明视频或音频被篡改或拼接。


###

12. 物理检验 (Physical Examination)

定义:

对模拟录像磁带进行外观检查,分析是否存在机械拆卸、卷带、撕裂、剪接等痕迹。

目的:

评估模拟录像磁带的完整性,判断是否有后期处理。

常见检查内容:
  • 磁带表面有无划痕、污渍或其他损坏。

  • 磁带盒是否有破损或变形。

  • 磁带是否被剪断或拼接。

  • 磁带长度与标注长度是否一致。

  • 磁带规格是否与录制设备相匹配。

应用场景:
  • 物理检验常用于早期的模拟录像(如 VHS 磁带)的真实性鉴定,帮助识别机械性篡改的痕迹。


13. 存储介质检验 (Storage Medium Examination)

定义:

对存储录像数据的介质(如硬盘、U盘等)进行数据恢复和分析,检查文件的删除和残留数据等信息。

目的:

评估存储介质的完整性,判断数据是否被删除、修改或替换。

常见检查内容:
  • 检查存储介质的类型(硬盘、U盘、SD卡等)。

  • 分析介质的容量、文件格式。

  • 检测是否有被删除的文件或残留数据。

  • 查找是否存在备份录像或其他与录像相关的数据。

应用场景:
  • 检查是否有人通过删除或替换数据篡改了原始视频,特别是硬盘录像机 (DVR/NVR) 的录像介质。


14. 录像系统检验 (Video System Examination)

定义:

对录制录像的系统进行检验,包括分析系统的时间基准、系统版本、录制特点等信息。

目的:

评估录像系统的完整性,判断录像数据是否被篡改或伪造。

常见检查内容:
  • 系统类型(如 DVR、NVR、手机等)。

  • 系统的时间基准是否准确。

  • 系统的版本是否升级或修改。

  • 系统的录制特点(如分辨率、帧率、编码格式)。

  • 系统是否具备自动删除功能。

应用场景:
  • 可以帮助评估录像系统是否有自动删除旧视频、是否可能导致关键证据丢失或篡改。


15. 文件属性/元数据检验 (File Attribute/Metadata Examination)

定义:

分析录像文件的属性和元数据信息(如文件名称、大小、创建时间、修改时间、时长、分辨率等)。

目的:

判断录像数据是否被修改或伪造。

常见检查内容:
  • 文件属性和元数据信息是否一致和完整。

  • 元数据信息是否与录像设备的设置相匹配。

  • 文件的时间戳、录制时间与现场陈述是否一致。

应用场景:
  • 可以揭示文件是否被修改或重写,尤其是通过分析创建和修改时间。


16. 单帧画面检验 (Single Frame Examination)

定义:

对录像中的关键帧进行图像分析,判断是否存在篡改痕迹。

目的:

评估画面的完整性,判断是否被修改或伪造。

常见检查内容:
  • 画面是否存在拼接、替换、涂抹等痕迹。

  • 物体的运动轨迹是否自然。

  • 光影变化是否合理。

  • 人物的衣着、表情、动作是否一致。

应用场景:
  • 用于检测视频中是否有通过图像编辑软件进行篡改的痕迹,如将不同时间的画面拼接或涂改关键图像元素。


17. 音频检验 (Audio Examination)

定义:

对录像中的音频进行分析,判断是否存在篡改或伪造。

目的:

分析音频的真实性与完整性。

常见检查内容:
  • 音频是否被剪辑或替换。

  • 音质是否自然清晰。

  • 音量是否一致,是否存在突变。

  • 背景噪声是否与画面一致。

应用场景:
  • 分析音频是否与视频同步,帮助判断是否存在对话剪辑或音轨替换等情况。


18. 视频检验 (Video Examination)

定义:

对录像的关联性、画面清晰度、时间计数、色温、对比度、亮度、光影变化等进行全面分析。

目的:

评估视频的完整性,判断视频是否被修改或伪造。

常见检查内容:
  • 视频的时间计数是否连续。

  • 帧数与时间的关系,是否有跳帧现象。

  • 画面的光影、亮度和对比度是否自然。

  • 是否存在画面跳跃或闪烁。

  • 设备污损是否影响画面质量。

  • 声音与画面是否同步。

应用场景:
  • 视频检验是综合性分析,用于确保视频的各个部分从画面到声音、从时间到事件都符合逻辑,避免篡改或伪造。


19. 录制设备检验 (Recording Device Examination)

定义:

分析录制设备的型号、参数、功能,判断设备的状态和性能。

目的:

确保录制设备的可靠性,判断设备是否可能篡改录像。

常见检查内容:
  • 设备型号、品牌、生产日期。

  • 参数设置(如分辨率、帧率、编码格式)。

  • 是否具备时间水印、自动删除功能。

  • 是否存在维修或更换部件的记录。

应用场景:
  • 检查设备是否被篡改或更改参数,以规避证据的真实性。


20. 其他信号分析 (Other Signal Analysis)

定义:

使用工具对录像中的编码方式、重采样、重压缩等信号特性进行分析。

目的:

评估录像的完整性,判断是否存在数据修改或二次压缩。

常见检查内容:
  • 分析编码方式是否存在异常压缩痕迹。

  • 分析是否经过重采样或二次压缩。

应用场景:
  • 用于分析视频是否被重新编辑或保存,揭示潜在的篡改行为。


21. 数字水印分析 (Digital Watermark Analysis)

定义:

检测并提取数字水印,分析水印的完整性与内容。

目的:

评估录像的完整性,判断是否被篡改。

常见检查内容:
  • 检查水印中的版权信息、时间戳、序列号等。

  • 判断水印是否完整,是否存在修改痕迹。

应用场景:
  • 数字水印通常作为录像的防篡改机制,通过分析水印可以确保视频的原始性。


22. 模拟实验 (Simulation Experiment)

定义:

使用同样的设备和条件重现录像场景,生成模拟样本进行对比分析。

目的:

确认原始录像的录制系统及参数,验证录像的真实性。

常见实验内容:
  • 模拟相同场景下的录制过程。

  • 模拟不同时间、地点和设备的录制过程。

应用场景:
  • 通过模拟实验,可以验证原始录像的参数及其拍摄条件,识别可能的篡改行为。


23. 现场实验 (Field Experiment)

定义:

通过现场录制实验,验证录像与实际环境的一致性。

目的:

对录像中的现场情况进行分析,判断其真实性。

常见实验内容:
  • 现场拍摄环境的调查。

  • 模拟与检材录像一致的录制条件。

应用场景:
  • 确认录像的拍摄地点与实际是否一致,判断是否存在伪造。


24. 剪辑实验 (Editing Experiment)

定义:

使用编辑工具进行模拟剪辑实验,分析录像中的异常现象是否可能是由剪辑操作产生的。

目的:

通过模拟剪辑,分析录像中出现的异常现象(如时间跳跃、图像不连续、声音不同步)是否与剪辑或其他编辑操作相关。

常见实验内容:
  • 模拟剪辑视频的不同部分,分析剪辑点是否符合录像中出现的异常情况。

  • 模拟添加或删除音频片段,验证是否会产生与检材相似的现象。

  • 模拟修改视频画面内容,如替换人物或物体,检查是否能重现类似的篡改痕迹。

应用场景:
  • 剪辑实验可以帮助推断视频中的异常现象(如图像、音频不一致)是否由于人为剪辑导致。例如,若通过剪辑实验可以模拟出相似的效果,则可以推断原视频可能被剪辑过。


25. 辅助检验手段 (Auxiliary Examination Methods)

定义:

借助图像处理、录音处理、人像或物像分析等方法,辅助视频、音频的检验,提升鉴定的准确性。

目的:

提供额外的技术支持,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常见辅助检验手段:
  • 图像处理: 使用图像增强工具来提高图像的分辨率、去除噪声、修复损坏的部分。

  • 录音处理: 增强音频细节,减少背景噪声,或者分析录音中语音的自然性。

  • 录像过程分析: 对录像过程(如录制时间、地点、设备)进行分析,检查是否与录像形成陈述一致。

  • 人像鉴定: 分析视频中人物的身份或特征,进行人像对比。

  • 物像鉴定: 分析视频中物体的类型、形状、位置等特征,以判断是否存在篡改。

  • 语音分析: 分析语音的音高、音色、语调等,判断是否被修改或拼接过。

应用场景:
  • 当录像本身的质量较差或信息不完整时,辅助检验手段可以提高鉴定的准确性。例如,通过人像鉴定,判断视频中的人物是否与案件中的嫌疑人一致。


26. 鉴定意见 (Opinion of Authentication)

定义:

鉴定人对录像真实性的判断和结论。

分类:
  1. 录像原始性鉴定意见: 判断录像是否为原始录制,未经过剪辑或修改。

  2. 录像完整性鉴定意见: 判断录像是否完整,是否存在删除、替换或篡改行为。

常见鉴定意见类型:
  • 肯定原始录像/完整性。

  • 否定原始录像/完整性。

  • 未发现非原始录像或剪辑处理的迹象。

  • 倾向于肯定/否定原始录像或完整性。

  • 无法判断是否为原始录像或经过剪辑。

应用场景:
  • 鉴定意见是整个检验过程的总结,作为法庭证据提供给审判方。基于所有分析方法和实验结果,鉴定人会形成最终的意见,判断视频是否可以作为证据使用。


27. 可追溯性 (Traceability)

定义:

确保鉴定过程和结果可以追溯到原始数据和每一个操作步骤。

目的:

保证鉴定过程的透明度和可靠性,确保每个操作都有据可查,并且结果可以被验证和复核。

实现方式:
  • 记录鉴定过程中的每一步操作、工具和结果。

  • 使用标准化的记录格式,确保所有步骤都清晰透明。

  • 保存原始数据和备份数据,以备后续复核。

应用场景:
  • 在复杂的案件中,可追溯性确保鉴定过程的每一个步骤都是可验证的,保证最终结论的可信度和公正性。


28. 现有技术手段 (Existing Technical Means)

定义:

当前可用的技术方法和工具,用于检测和分析视频、音频的真实性。

作用:

评估鉴定结果的可靠性,判断是否存在超出当前技术手段范围的篡改痕迹。

应用场景:
  • 技术手段的发展决定了鉴定的精确度。如果案件中的篡改手段超出了现有技术的检测能力,则需要明确指出可能存在未知的篡改痕迹。


29. 合理解释 (Reasonable Explanation)

定义:

对录像中的异常现象进行合理的解释,排除与篡改相关的可能性。

目的:

确保鉴定结论的客观性和公正性,在不确定的情况下,排除误解并提供合理的解释。

应用场景:
  • 对于那些无法立即确认的异常现象(如光影不一致或声音不同步),合理解释可以帮助排除篡改的可能性,避免误判。


30. 录像形成陈述 (Video Formation Statement)

定义:

委托人提供的关于录像录制过程的信息,包括录制时间、地点、设备、人员等。

作用:

作为鉴定的重要参考依据,帮助鉴定人分析录像的真实性。

应用场景:
  • 通过录像形成陈述,鉴定人可以将其与录像本身进行对比,分析录像内容与陈述是否一致,进一步判断录像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SFT 0153—2023图片真实性鉴定技术规范

1. 图片元数据 (Picture Metadata)

定义:

图片元数据是图片文件附带的描述性信息,用于记录拍摄时间、地点、设备型号、参数等。

作用:
  • 溯源: 追溯图片的拍摄设备、时间和地点。

  • 分析拍摄条件: 分析拍摄参数,判断图片是否经过处理或编辑。

  • 验证真实性: 通过元数据验证图片是否未经修改。

常见元数据类型:
  • EXIF: 包含拍摄设备型号、参数、时间等信息。

  • IPTC: 包含版权、描述等信息,常用于新闻图片。

  • XMP: 可扩展元数据格式。

应用场景:
  • 图片真实性鉴定: 分析元数据判断图片是否被修改。

  • 版权保护: 使用元数据追溯图片版权信息。


2. 图片采集 (Picture Collection)

定义:

图片采集是将图片从原始载体(如胶片或数字文件)转移到其他媒介的过程。

目的:
  • 数字化: 将模拟照片转为数字格式。

  • 复制: 将数字图片文件复制到其他存储介质,以便于备份或分析。

方法:
  • 模拟图片采集: 使用扫描仪将纸质照片转为数字格式。

  • 数字图片采集: 将数字图片文件从原设备复制到其他存储设备。

应用场景:
  • 保持原始性: 采集过程中需避免对图片的修改,以保持原始性。

  • 数据备份: 确保图片在不同设备上的备份安全。


3. 图片检验和分析 (Picture Examination and Analysis)

定义:

通过技术手段分析图片的物理、技术和内容特征,判断图片的真实性、完整性和来源。

内容:
  • 物理检验: 检查图片的物理特征(如纸张、墨水等)。

  • 技术检验: 分析图片的文件属性、编码方式。

  • 内容检验: 观察图片中的场景、人物等。

目的:
  • 判断真实性: 判断图片是否经过篡改或伪造。

  • 判断完整性: 检查图片是否被剪辑或拼接。

  • 确定来源: 识别图片拍摄时间、地点和设备。

应用场景:
  • 观察法: 通过肉眼检查图片内容。

  • 软件分析: 使用软件分析文件元数据、格式等。


4. 图像真实性鉴定系统 (Image Authentication System)

定义:

一种自动或半自动分析图像真实性的软件工具,基于特征提取和模式识别,帮助分析图像是否被篡改。

功能:
  • 特征提取: 从图像中提取颜色、纹理等特征。

  • 模式识别: 使用算法识别图像中的篡改特征。

  • 结果输出: 生成分析报告或图表。

应用场景:
  • 提高效率: 自动分析大量图片,提高鉴定效率。

  • 减少误差: 减少人为判断误差,提供更精确的结果。


5. 模拟实验 (Simulation Experiment)

定义:

在实验室环境中模拟图片拍摄或篡改过程,以验证分析结果。

目的:s
  • 验证分析结果: 通过模拟真实的拍摄或篡改过程验证分析结论。

  • 评估篡改难度: 通过模拟确定篡改的难度和所需的技术。

应用场景:
  • 模拟拍摄设备: 使用相同型号设备进行拍摄。

  • 模拟篡改操作: 通过编辑软件模拟剪辑或编辑操作。


6. 现场实验 (Field Experiment)

定义:

到图片拍摄现场进行实地勘查,以验证拍摄条件和分析结果。

目的:
  • 验证分析结论: 验证图片内容是否与实际场景一致。

  • 确定拍摄条件: 记录光线、角度、距离等拍摄参数。

应用场景:
  • 拍照取证: 使用相机记录现场环境。

  • 询问证人: 通过现场人员的证言验证图片内容。


7. 剪辑实验 (Editing Experiment)

定义:

通过图片编辑工具进行模拟剪辑实验,验证分析结果或排除其他可能性。

目的:
  • 验证分析结果: 通过模拟剪辑来验证分析是否准确。

  • 评估剪辑难度: 评估进行图片剪辑的技术复杂性。

应用场景:
  • 软件使用: 使用 Photoshop 等软件进行模拟剪辑。

  • 对比分析: 比较模拟结果与原图,找出差异。


8. 其他辅助检验 (Other Auxiliary Inspection Methods)

定义:

除图片分析外,辅助使用其他方法(如录像、设备鉴定)来提高图片真实性鉴定的准确性。

作用:
  • 补充信息: 提供图片分析无法获取的信息,如录像真实性、设备型号等。

  • 验证结果: 通过多种方式验证分析结论。

常见辅助方法:
  • 录像鉴定: 判断录像是否被修改。

  • 人像鉴定: 确定视频或图片中的人物身份。

  • 图像处理: 增强、修复或拼接图像以便进一步分析。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