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类安全服务包括认证(鉴别)服务、访问控制服务、数据保密性服务、数据完整性服务和抗不可否认性服务。
认证(鉴别)服务:在网络交互过程中,对收发双方的身份及数据来源进行验证。
访问控制服务:防止未授权用户非法访问资源,包括用户身份认证和用户权限确认。
数据保密性服务:防止数据在传输过程中被破解、泄露。
数据完整性服务:防止数据在传输过程中被篡改。
不可否认性服务:也称为抗抵赖服务或确认服务。防止发送方与接收方双方在执行各自操作后,否认各自所做的操作。
从上述对安全服务的详细描述中我们不难看出,OSI参考模型安全服务紧扣安全技术目标。八类安全机制包括加密机制、数字签名机制、访问控制机制、数据完整性机制、认证机制、业务流填充机制、路由控制机制和公证机制。
加密机制:加密机制对应数据保密性服务。加密是提高数据安全性的最简便方法。通过对数据进行加密,有效提高了数据的保密性,能防止数据在传输过程中被窃取。常用的加密算法有对称加密算法(如DES算法)和非对称加密算法(如RSA算法)。
数字签名机制:数字签名机制对应认证(鉴别)服务。数字签名是有效的鉴别方法,利用数字签名技术可以实施用户身份认证和消息认证,它具有解决收发双方纠纷的能力,是认证(鉴别)服务最核心的技术。在数字签名技术的基础上,为了鉴别软件的有效性,又产生了代码签名技术。常用的签名算法有RSA算法和DSA算法等。
访问控制机制:访问控制机制对应访问控制服务。通过预先设定的规则对用户所访问的数据进行限制。通常,首先是通过用户的用户名和口令进行验证,其次是通过用户角色、用户组等规则进行验证,最后用户才能访问相应的限制资源。一般的应用常使用基于用
OSI安全体系结构的五类安全服务以及八类安全机制
最新推荐文章于 2023-12-26 10:49:46 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