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cept Modelling(概念建模):业务分析师的“认知地图”

梳理复杂概念,建立清晰理解框架。

做需求分析的时候,有时候你会发现,每个人都在说“客户”“产品”“订单”……但他们的“客户”不一定是你的“客户”,他们的“产品”也未必包含你认为的“产品”。

这时候,Concept Modelling 就是我们的“认知地图”——用一张图,搞清楚大家脑子里的“关键概念”到底长什么样,互相之间是什么关系。

它是我在项目初期必用的工具之一。无论是梳理业务词汇、搭建数据模型、制定规则边界,还是对齐干系人的共识,Concept Modelling 都能帮我避开“词不达意”的陷阱。


什么是 Concept Modelling?

它不是流程图,不是数据表,而是:

  • 从概念的角度出发,定义项目中关键的业务术语和它们之间的关系
  • 把“说不清的东西”画清楚,让大家看到彼此认知里的差异
  • 用结构化语言对齐认知,让讨论真正落地在“一个语境里”

换句话说: 它不是“做图”,是“统一语言”。更准确地说,是构建一套用于表达业务知识的“自然语言语义模型”。


常用的 Concept Modelling方法

在 Concept Modelling 中,我们的目标是构建一个清晰、连贯、可追溯的业务语义网络。这一过程通常从术语的规范化开始,逐步扩展为结构化的语义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关键构件和建模方法:

1. 术语表(Glossary)——语义建模的基础

提供每个核心业务术语的标准定义,确保沟通中不存在“同词不同义”或“同义不同词”的歧义。Glossary 是 Concept Modelling 的第一步,也是其他建模工作的基础,它回答了:“我们在讨论哪些关键概念?这些词分别是什么意思?”

2. 概念实体图(Conceptual Entity Diagram)——定义核心概念之间的结构关系

在术语表的基础上,明确核心“名词概念”(如客户、订单、渠道)之间的“动词关系”(如“一个客户可以拥有多个订单”),用于构建语义的主干框架。

3. 分层模型(Hierarchical Concepts)——组织上下级/泛化关系

将术语表中的概念进一步归类,构建主从或类别结构(如“客户”下可细分为“个人客户”与“企业客户”),用于表达概念之间的继承、分类、泛化等层级关系。

4. 关系图谱(Concept Map)——捕捉复杂、多维的语义关系

以可视化方式呈现概念之间更复杂的语义联结,包括“包含、依赖、等价、角色、组成”等非结构性或多对多的关系,帮助建立整体认知的全景视图。

小贴士:

Glossary 通常是 Concept Modelling 的起点,但两者并不等同。Glossary 是“名词”的标准化;而 Concept Modelling 是“这些名词之间语义结构”的整体构建。换句话说,Glossary 是语义的词汇表,而 Concept Modelling 是语义的认知地图

这些模型共同组成业务系统的“概念蓝图”,为后续的流程设计、数据建模、规则定义等工作提供语言统一、逻辑清晰的基础。相比传统数据模型,Concept Modelling 更注重定义的独立性、语言的可读性与业务语义的完整性。


我的 Concept Modelling 实施流程

  • 识别关键概念(名词概念)

    从访谈、文档、现有系统中提取“频繁出现但定义不清”的词汇。

  • 澄清定义与边界

    对每一个概念提问:“它指的到底是什么?包含哪些?不包含什么?”

    确保它是清晰、无歧义、与技术实现无关的定义。

  • 建立动词概念与其他语义关系

    梳理各概念之间的“动词连接”——例如“客户拥有订单”、“保单属于保险产品”

    并补充分类、组成、角色等非动词关系,为丰富语义做准备。

  • 绘图可视化

    用清晰、通俗的结构画出来,一目了然(不是技术图,不是ERD)

    目的在于支持自然语言的陈述与规则表达。

  • 对齐干系人

    带着图去讨论,确认“我们说的是同一件事”——通过一张图建立共同语境。


一个真实案例

我曾负责一个保险系统的理赔流程优化项目。初期会议上大家频繁提到“客户”“保单”“事故”“报案”,但每个部门理解完全不同。

比如:

  • 市场部说的“客户”是潜在用户,已经填过问卷的也算
  • 核保部说的“客户”是有有效保单的人
  • 理赔部说的“客户”是报过案的被保险人

如果不澄清这些差异,流程怎么画都是错的。

我花两天时间整理了一张 Concept Map:

  • 定义了“客户”“被保险人”“投保人”“受益人”等概念的边界
  • 梳理了“保单”与“客户”“产品”的从属关系
  • 标明了“事故”与“报案”之间的逻辑顺序和关联字段

这张图成为整个系统重构的“概念基线”。不仅让流程设计顺利进行,连后期的数据建模也大幅减少歧义。


Concept Modelling 的价值

  • 消除“语言陷阱”:统一关键术语的定义,避免多义词引发误解;
  • 提高系统建模效率:为数据建模和功能设计打下清晰概念基础;
  • 拉齐干系人共识:不同部门通过同一张图建立“语义对齐”;
  • 支持规则与流程设计:每一个业务规则,都必须基于明确的概念基础;
  • 为后期测试和培训提供标准话术与用语规范
  • 应对监管与合规挑战:为需要精确表达、审计清晰的场景提供语言基础。

我的经验建议

  • “词”比“图”重要:关键不是画得多花哨,而是定义要具体、清晰、可验证;
  • 保持抽象层次一致:不要把“产品分类”跟“价格规则”混在一张图里;
  • 每个概念都要问三个问题:它是什么?它不是什么?它和谁有关?
  • 术语表是强制标配:每个关键概念都要有书面定义,项目交付必须包含;
  • 尽早介入,持续更新:越早开始建模,越能避免后期大量返工;
  • 动词概念不可忽略:名词之间的关系才是结构的核心,动词定义不清,规则就无法落地;
  • 支持自然语言表达:所有建模成果最终都应能支撑业务人员自然语言的准确表达。

最后的共勉

我们 BA,不只是流程工程师,更是认知翻译师。

Concept Modelling 不是写术语,而是建立项目共识的“语义地图”。

只有当我们说的“客户”真的是“同一个客户”,一个系统才可能被共同构建出来。

 

如果你对这些技能感兴趣,接下来我会逐一拆解并深入介绍所有的BA技术,欢迎关注,一起在成长的路上并肩前行。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