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String
1.基本特性
底层实现原理
jdk8及以前,使用的是char[]
jdk8以后,使用的是byte[]+字符编码标识。
2、不可变性
(1)通过字面量的方式给一个字符串赋值,是直接声明在字符串常量池中。
(2)字符串常量池中是不会存储相同内容的字符串的。
(3)intern():如果字符串常量池中没有对应的字符串的话,则在字符串常量池中生成,并返回此对象的地址。如果存在对应的字符串,则直接返回字符串常量池中的地址。
3、内存分配
jdk6及以前:字符串常量池存放在永久代中。
jdk6之后:调整到了Java堆内。
String s1 = "abc";//直接声明在字符串常量池中
String s2 = "abc";//和s1指向同一个对象,即字符串常量池中的“abc”;
s2 += "de";//此时s2会指向字符串常量池中的新生成的“abcde”,并不会修改原来的“abc”;
String s3=s1.replace('a','f');
//使用此方法也需要重新指定内存区域赋值,不会对原有的value有影响,体现了字符串的不可变性。
二、字符串的拼接
1、常量与常量的拼接结果在字符串常量池,原理是编译器优化。(注意,如果变量是用final修饰,它也属于常量)
2、只要其中有一个是变量,结果就不是在常量池中,而是由StringBuilder拼接后通过toString()方法返回。
例如下面这个例子:
如下的s1 + s2 的执行细节:
① StringBuilder s = new StringBuilder();
② s.append(“a”)
③ s.append(“b”)
④ s.toString() --> 约等于 new String(“ab”)
3、如果拼接的结果调用intern()方法,则主动将常量池中还没有的字符串对象放池中,并返回此对象地址。
4、如何保证变量s指向的是字符串常量池中的数据呢?
方式一: String s = "abc";//字面量定义的方式
方式二: 调用intern()
String s = new String("abc").intern();
String s = new StringBuilder("abc").toString().intern();
二、new String()创建了多少个对象
1、new String(“ab”)会创建几个对象?答案:2个
一个对象是:new关键字在堆空间创建的
另一个对象是:字符串常量池中的对象"ab"。 字节码指令:ldc
2、new String(“a”) + new String(“b”)?答案:6个
这里首先是变量的字符串拼接,所以会先创建一个StringBuilder
对象1:new StringBuilder()
对象2: new String(“a”)
对象3: 常量池中的对象"a"
对象4: newString(“b”)
对象5: 常量池中的对象"b"
最后再由StringBuilder的toString()方法返回,而toString()方法也创建了一个对象,但是要注意这里是没有常量池对象"ab" 的。
对象6 :new String(“ab”)
三、实例分析
String s = new String("1");
s.intern();
String s2 = "1";
System.out.println(s == s2);//jdk6:false jdk7/8:false
String s3 = new String("1") + new String("1");
s3.intern();
String s4 = "11";
System.out.println(s3 == s4);//jdk6:false jdk7/8:true
接下来一步一步仔细分析分析:
String s = new String("1");
堆空间new String(“1”)
常量池中声明对象"1"
s指向堆空间的new String(“1”)
s.intern();
字符串常量池中已经有了对象"1",所以在这里的操作没什么效果
String s2 = "1";
这里s2指向字符串常量池中的"1"对象,到这里不管是jdk6或者jdk7/8,s和s2都不相等。接下来继续看
String s3 = new String("1") + new String("1");
通过前面的介绍我们已经知道这里的原理是如何的了
s3指向的是StringBuilder通过toString()方法返回的new String(“11”) ,即指向的是堆空间
但是这里并没有在常量池中生成"11"对象,前面我们已经解释了
s3.intern();
这一步在这里就很关键了
我们都知道intern()方法会先检查字符串常量池中是否存在"11",此时这里没有
jdk6:由于jdk6的字符串常量池并不是在堆空间,所以intern()方法就会在字符串常量池中声明"11"对象,这里的"11"对象是新创建出来的。
jdk7/8:由于jdk7/8的字符串常量池是在堆空间,所以当intern()方法检查完字符串常量池后,发现没有"11"对象,但是此时堆空间有new String(“11”) 对象,所以在字符串常量池中"11"对象存放的是new String(“11”) 的地址,而不是创建出来的。
String s4 = "11";
s4指向字符串常量池中"11"对象,但是由于jdk7/8字符串常量池中"11"对象存放的其实是堆空间的new String(“11”)的地址,所以也就和s3是一样的。
我们可以看一下下面的图
四、总结
通过上面的例子,其实我们可以发现难点是在intern()方法这里,我们对他进行一个总结:
jdk1.6中,将这个字符串对象尝试放入字符串常量池中。
如果字符串常量池中有,则不会放入,而是返回已有的字符串常量池中对象的地址。
如果没有,会把此对象复制一份(创建一份新的),放入字符串常量池中,并返回字符串常量池中对象的地址。
jdk1.7以后,将这个字符串对象尝试放入字符串常量池中。
如果字符串常量池中有,则不会放入,而是返回已有的字符串常量池中对象的地址。
如果没有,会把此对象的引用地址复制一份,放入字符串常量池中,并返回字符串常量池中的引用地址。
所以我们可以发现,在做这类题目的时候,我们要重点看代码中intern()方法之前,在字符串常量池中是否存在了对象,只要这点判断好了,基本就不会出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