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面试内容-基础篇-查找和排序

基础篇

  • 基础篇要点:算法、数据结构、基础设计模式

1. 二分查找

要求
• 能够用自己语言描述二分查找算法
• 能够手写二分查找代码
• 能够解答一些变化后的考法
算法描述

  1. 前提:有已排序数组 A(假设已经做好)
  2. 定义左边界 L、右边界 R,确定搜索范围,循环执行二分查找(3、4两步)
  3. 获取中间索引 M = Floor((L+R) /2) --(例如JS会用到Floor)
  4. 中间索引的值 A[M] 与 待搜索的值 T 进行比较
    ① A[M] == T 表示找到,返回中间索引
    ② A[M] > T,中间值右侧的其它元素都大于 T,无需比较,中间索引左边去找,M - 1 设置为右边界,重新查找
    ③ A[M] < T,中间值左侧的其它元素都小于 T,无需比较,中间索引右边去找, M + 1 设置为左边界,重新查找
  5. 当 L > R 时,表示没有找到,应结束循环

算法实现

public static int binarySearch(int[] a, int t) {
	int l = 0, r = a.length - 1, m;
	while (l <= r) {
		m = (l + r) / 2;
		if (a[m] == t) {
			return m;
		} else if (a[m] > t) {
			r = m - 1;
		} else {
			l = m + 1;
		}
	}
return -1;
}

测试代码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int[] array = {1, 5, 8, 11, 19, 22, 31, 35, 40, 45, 48, 49, 50};
	int target = 47;
	int idx = binarySearch(array, target);
	System.out.println(idx);
}

解决整数溢出问题
当 l 和 r 都较大时,l + r 有可能超过整数范围,造成运算错误,解决方法有两种:
int m = l + (r - l) / 2;
还有一种是:位运算,运算效率比上面这种方法要高(要求是正数)
int m = (l + r) >>> 1;
其它考法

  1. 有一个有序表为 1,5,8,11,19,22,31,35,40,45,48,49,50 当二分查找值为 48 的结点时,查找成功需要比较的次数
  2. 使用二分法在序列 1,4,6,7,15,33,39,50,64,78,75,81,89,96 中查找元素 81 时,需要经过( )次比较
  3. 在拥有128个元素的数组中二分查找一个数,需要比较的次数最多不超过多少次

对于前两个题目,记得一个简要判断口诀:奇数二分取中间,偶数二分取中间靠左
对于后一道题目,需要知道公式:
2n = N ==> n = log2(N) ==> n = log10N / log102
其中 n - 1 为查找次数,N 为元素个数(>0)

2. 冒泡排序

要求
• 能够用自己语言描述冒泡排序算法
• 能够手写冒泡排序代码
• 了解一些冒泡排序的优化手段

  • 算法描述
  1. 依次比较数组中相邻两个元素大小,若 a[j] > a[j+1],则交换两个元素,两两都比较一遍称为一轮冒泡,结果是让最大的元素排至最后
  2. 重复以上步骤,直到整个数组有序

算法实现

public static void bubble(int[] a) {
	for (int j = 0; j < a.length - 1; j++) {
		// 一轮冒泡
		boolean swapped = false; // 记录是否发生了交换
		for (int i = 0; i < a.length - 1 - j; i++) {
			System.out.println("比较次数" + i);
			if (a[i] > a[i + 1]) {
				Utils.swap(a, i, i + 1);
				swapped = true;
			}
		}
		System.out.println("第" + j + "轮冒泡" + Arrays.toString(a));
		// 如果一轮冒泡没有发生交换
		// 则说明数据已经排序完成
		if (!swapped) {
			break;
		}
	}
}

• 优化点1:每经过一轮冒泡,内层循环就可以减少一次
• 优化点2:如果某一轮冒泡没有发生交换,则表示所有数据有序,可以结束外层循环

进一步优化

public static void bubble_v2(int[] a) {
	int n = a.length - 1;
	while (true) {
		int last = 0; // 表示最后一次交换索引位置
		for (int i = 0; i < n; i++) {
			System.out.println("比较次数" + i);
			if (a[i] > a[i + 1]) {
				Utils.swap(a, i, i + 1);
				last = i;
			}
		}
		// 内层循环退出时
		// last记录的就是本轮内层循环最后一次发生索引交换的位置
		n = last;
		System.out.println("第轮冒泡" + Arrays.toString(a));
		if (n == 0) {
			break;
		}
	}
}

• 每轮冒泡时,最后一次交换索引可以作为下一轮冒泡的比较次数,如果这个值为零,表示整个数组有序,直接退出外层循环即可

3. 选择排序

要求
• 能够用自己语言描述选择排序算法
• 能够比较选择排序与冒泡排序
• 理解非稳定排序与稳定排序

  • 算法描述
  1. 将数组分为两个子集,排序的和未排序的,每一轮从未排序的子集中选出最小的元素,放入排序子集
  2. 重复以上步骤,直到整个数组有序

算法实现

public static void selection(int[] a) {
	for (int i = 0; i < a.length - 1; i++) {
		// i 代表每轮选择最小元素要交换到的目标索引
		int s = i; // 代表最小元素的索引
		for (int j = s + 1; j < a.length; j++) {
			if (a[s] > a[j]) { // j 元素比 s 元素还要小, 更新 s
				s = j;
			}
		}
		// s和i指向同一个数据时
		// 不需要交换
		if (s != i) {
			swap(a, s, i);
		}
		System.out.println(Arrays.toString(a));
	}
}

• 优化点:为减少交换次数,每一轮可以先找最小的索引,在每轮最后再交换元素

  • 与冒泡排序比较
  1. 二者平均时间复杂度都是 O(n2)
  2. 选择排序一般要快于冒泡,因为其交换次数少
  3. 但如果集合有序度高,冒泡优于选择
  4. 冒泡属于稳定排序算法,而选择属于不稳定排序
    • 稳定排序指,按对象中不同字段进行多次排序,不会打乱同值元素的顺序
    • 不稳定排序则反之

稳定排序与不稳定排序

System.out.println("=================不稳定================");
Card[] cards = getStaticCards();
System.out.println(Arrays.toString(cards));
selection(cards, Comparator.comparingInt((Card a) -> a.sharpOrder).reversed());
System.out.println(Arrays.toString(cards));
selection(cards, Comparator.comparingInt((Card a) -> a.numberOrder).reversed());
System.out.println(Arrays.toString(cards));
System.out.println("=================稳定=================");
cards = getStaticCards();
System.out.println(Arrays.toString(cards));
bubble(cards, Comparator.comparingInt((Card a) -> a.sharpOrder).reversed());
System.out.println(Arrays.toString(cards));
bubble(cards, Comparator.comparingInt((Card a) -> a.numberOrder).reversed());
System.out.println(Arrays.toString(cards));

都是先按照花色排序(♠♥♣♦),再按照数字排序(AKQJ…)
• 不稳定排序算法按数字排序时,会打乱原本同值的花色顺序
[[♠7], [♠2], [♠4], [♠5], [♥2], [♥5]]
[[♠7], [♠5], [♥5], [♠4], [♥2], [♠2]]
原来 ♠2 在前 ♥2 在后,按数字再排后,他俩的位置变了
• 稳定排序算法按数字排序时,会保留原本同值的花色顺序,如下所示 ♠2 与 ♥2 的相对位置不变
[[♠7], [♠2], [♠4], [♠5], [♥2], [♥5]]
[[♠7], [♠5], [♥5], [♠4], [♠2], [♥2]]

4. 插入排序

要求
• 能够用自己语言描述插入排序算法
• 能够比较插入排序与选择排序

  • 算法描述
  1. 将数组分为两个区域,排序区域和未排序区域,每一轮从未排序区域中取出第一个元素,插入到排序区域(需保证顺序)
  2. 重复以上步骤,直到整个数组有序
  • 算法实现
// 修改了代码与希尔排序一致
public static void insert(int[] a) {
	// i 代表待插入元素的索引
	for (int i = 1; i < a.length; i++) {
		int t = a[i]; // 代表待插入的元素值
		int j = i;
		System.out.println(j);
		while (j >= 1) {
				if (t < a[j - 1]) { // j-1 是上一个元素索引,如果 > t,后移
				a[j] = a[j - 1];
				j--;
			} else { // 如果 j-1 已经 <= t, 则 j 就是插入位置
				break;
			}
		}
		// 待插入的元素归位
		// 进入下一个待插入元素的循环
		a[j] = t;
		System.out.println(Arrays.toString(a) + " " + j);
	}
}
  • 与选择排序比较
  1. 二者平均时间复杂度都是
  2. 大部分情况下,插入都略优于选择
  3. 有序集合插入的时间复杂度为 O(n)
  4. 插入属于稳定排序算法,而选择属于不稳定排序
    提示
    插入排序通常被同学们所轻视,其实它的地位非常重要。小数据量排序,都会优先选择插入排序

5. 希尔排序

要求
• 能够用自己语言描述希尔排序算法

  • 算法描述
  1. 首先选取一个间隙序列,如 (n/2,n/4 … 1),n 为数组长度
  2. 每一轮将间隙相等的元素视为一组,对组内元素进行插入排序,目的有二
    ① 少量元素插入排序速度很快
    ② 让组内值较大的元素更快地移动到后方
  3. 当间隙逐渐减少,直至为 1 时,即可完成排序

算法实现

private static void shell(int[] a) {
	int n = a.length;
	for (int gap = n / 2; gap > 0; gap /= 2) {
		// i 代表待插入元素的索引
		for (int i = gap; i < n; i++) {
			int t = a[i]; // 代表待插入的元素值
			int j = i;
			while (j >= gap) {
				// 每次与上一个间隙为 gap 的元素进行插入排序
				if (t < a[j - gap]) { // j-gap 是上一个元素索引,如果 > t,后移
					a[j] = a[j - gap];
					j -= gap;
				} else { // 如果 j-1 已经 <= t, 则 j 就是插入位置
					break;
				}
			}
			a[j] = t;
			System.out.println(Arrays.toString(a) + " gap:" + gap);
		}
	}
}

参考资料
• https://en.wikipedia.org/wiki/Shellsort

6. 快速排序

要求
• 能够用自己语言描述快速排序算法
• 掌握手写单边循环、双边循环代码之一
• 能够说明快排特点
• 了解洛穆托与霍尔两种分区方案的性能比较

  • 算法描述
  1. 每一轮排序选择一个基准点(pivot)进行分区
  2. 让小于基准点的元素的进入一个分区,大于基准点的元素的进入另一个分区
  3. 当分区完成时,基准点元素的位置就是其最终位置
  4. 在子分区内重复以上过程,直至子分区元素个数少于等于 1,这体现的是分而治之的思想 (divide-and-conquer)
  5. 从以上描述可以看出,一个关键在于分区算法,常见的有洛穆托分区方案、双边循环分区方案、霍尔分区方案

单边循环快排(lomuto 洛穆托分区方案)

  1. 选择最右元素作为基准点元素
  2. j 指针负责找到比基准点小的元素,一旦找到则与 i 进行交换
  3. i 指针维护小于基准点元素的边界,也是每次交换的目标索引
  4. 最后基准点与 i 交换,i 即为分区位置
public static void quick(int[] a, int l, int h) {
	if (l >= h) {
		return;
	}
	int p = partition(a, l, h); // p 索引值
	quick(a, l, p - 1); // 左边分区的范围确定
	quick(a, p + 1, h); // 左边分区的范围确定
}

private static int partition(int[] a, int l, int h) {
	int pv = a[h]; // 基准点元素-右边第一个元素
	// i记录左边界
	int i = l;
	
	for (int j = l; j < h; j++) {
		if (a[j] < pv) {
			// 这里判断可以不要,但是应该要想到
			// i = j的时候交换没有意义
			if (i != j) {
				swap(a, i, j);
			}
			i++;
		}
	}
	if (i != h) {
		swap(a, h, i);
	}
	System.out.println(Arrays.toString(a) + " i=" + i);
	// 返回值代表了基准点元素所在的正确索引,用它确定下一轮分区的边界
	return i;
}

双边循环快排(不完全等价于 hoare 霍尔分区方案)

  1. 选择最左元素作为基准点元素
  2. j 指针负责从右向左找比基准点小的元素,i 指针负责从左向右找比基准点大的元素,一旦找到二者交换,直至 i,j 相交
  3. 最后基准点与 i(此时 i 与 j 相等)交换,i 即为分区位置
    要点
  4. 基准点在左边,并且要先 找 j 后找 i
  5. while( i < j && a[j] > pv ) j–,如果不判断i < j ,i指针会跑到j的右边去
  6. while ( i < j && a[i] <= pv ) i++,如果不判断等于,第一轮循环可能把基准数给换到右边
private static void quick(int[] a, int l, int h) {
	if (l >= h) {
		return;
	}
	int p = partition(a, l, h);
	quick(a, l, p - 1);
	quick(a, p + 1, h);
}

private static int partition(int[] a, int l, int h) {
	// 基准值 = 左侧开始
	int pv = a[l];
	// 左侧指针 和 右侧指针
	int i = l;
	int j = h;
	while (i < j) {
		// j 从右找小的
		while (i < j && a[j] > pv) {
			j--;
		}
		// i 从左找大的
		while (i < j && a[i] <= pv) {
			i++;
		}
		// 上面两个内循环结束
		// 说明找到 左边较大值 和 右边较小值(与基准值比)
		swap(a, i, j);
	}
	swap(a, l, j);
	System.out.println(Arrays.toString(a) + " j=" + j);
	return j;
}

快排特点

  1. 平均时间复杂度是 O(nlog2n),最坏时间复杂度 O(n2)
  2. 数据量较大时,优势非常明显
  3. 属于不稳定排序
    洛穆托分区方案 vs 霍尔分区方案
    • 霍尔的移动次数平均来讲比洛穆托少3倍
    • https://qastack.cn/cs/11458/quicksort-partitioning-hoare-vs-lomuto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