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ubernetes是一个容器编排引擎,主要用于容器化应用程序的部署、拓展和管理。
k8s组件
- node:一个结点就是一个虚拟机,一个结点可以运行多个pod。
- pod:k8s的最小调度单元。
- 一个pod包含一个(或多个)容器。
- pod创建了容器的运行环境,容器可以共享运行环境的资源,比如网络、存储等。
- pod创建时会分配一个本地ip
- pod不稳定,容易创建和销毁,比如发生故障后pod会被自动销毁,销毁后pod的一切消失
- service:service将一组pod封装成一个服务,并提供一个统一的入口来访问这些pod。对服务调用者来说,这些被封装的pod是透明的。
- service分为外部服务和内部服务
- 内部服务可能是一些数据库,用户不可直接访问
- 外部服务可能是一些前端页面,用户直接访问
- service是跨结点的
- ingress:管理外部访问集群内部服务的入口和方式。除此之外,还可以配置域名,负载均衡,ssl等。
- ConfigMap:将配置信息封装起来,供应用程序读取和使用。
- 优点是把配置信息和应用程序分离开,保证容器化应用程序的可移植性。
- 例如,当数据库的ip和端口发生变化,只需要修改ConfigMap里的配置信息,不需要重新修改、编译、部署应用程序。
- 明文存储
- secret:和ConfigMap类似,但使用base64编码,用来存储敏感信息。
- volumes:将需要持久化存储的资源挂载到集群的本地磁盘或远程存储。
- Deployment:定义和管理应用程序的副本数量(部署在不同node)和更新策略,简化应用程序的部署和更新。
- pod是在容器上加了一层抽象,Deployment是在pod上加一层抽象
- 一个Deployment一般包含的是多个相同的pod
- 主要用于应用程序
- StatefulSet:和Deployment类似,但是,它额外保证了每个副本都有自己稳定的网络标识符和持久化存储。
- 主要用于数据库、缓冲和消息队列等有状态的应用
- 另一种解决方案是把有状态的应用从k8s剥离,单独部署,例如单独部署数据库集群
k8s架构
- Master-Worker架构,Master-Node管理集群,Worker-Node运行程序。
- 工作结点(Worker-Node)必备组件:
- container-runtime:运行容器和pod的软件,负责拉取镜像、创建容器、启动和停止容器等。常见的容器运行时是Docker-Engine
- kubelet:管理和维护pod,接收新的pod规范,监控工作结点的运行情况,并汇报给apiserver
- k-proxy:为pod提供网络代理和负载均衡服务
- Master-Node必备组件:
- kube-apiserver:提供k8s集群的API接口服务,所有的通信都需要经过这个接口服务。它是整个系统的入口,类似于网关。还有认证、授权和访问控制等功能。
- Scheduler:调度器,监控集群所有结点的资源使用情况,将pod调度到合适的结点上运行
- Controller Manager:控制器、管理器。监控集群中各种资源对象的状态,根据状态作出响应。例如,当某个pod发生故障,要对这个故障进行处理
- etcd:高可用键值(k-v)存储系统。存储集群中所有资源对象的状态信息
- Cloud Controller Manager:云服务商提供的控制器,与云平台交互
环境搭建
- minikube:轻量级的Kubernetes发行版,可以运行单节点简单集群
- 和k8s集群交互方式:
- 网页用户页面:Dashboard
- API接口:程序封装
- 命令行工具:kubectl(常用)
- 反向代理:将客户端的请求转发到内部网络中的服务器,并将从服务器收到的响应返回给客户端。客户端并不知道实际的服务器地址,只知道反向代理的地址。这种架构模式可以提高安全性、负载均衡、缓存以及内容过滤等。
- 通过Ingress资源可以实现反向代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