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简单搭建Hbase分布式存储系统

开启三台虚拟机 master slave1 slave2

上传hbase安装包到/opt/software

没有的就创建 mkdir /opt/software

解压Hbase包到src下

tar -zxvf hbase-1.2.1-bin.tar.gz -C /usr/local/src

修改包名

cd /usr/local/src

mv hbase-1.2.1 hbase

修改环境变量

# set hbase environment

export HBASE_HOME=/usr/local/src/hbase # hbase 安装目录

export PATH=$PATH:$HBASE_HOME/bin # 将 hbase 的 bin 目录添加到系统环境变量

生效环境变量

三台虚拟机修改 hbase-env.sh文件

export JAVA_HOME=/usr/local/src/java

export HADOOP_HOME=/usr/local/src/hadoop

export HADOOP_CONF_DIR=${HADOOP_HOME}/etc/hadoop

export HBASE_MANAGES_ZK=false

export HBASE_LOG_DIR=${HBASE_HOME}/logs

export HBASE_PID_DIR=${HBASE_HOME}/pid

slave1和slave2同上

修改hbase-site.xml

<property>

 <name>hbase.rootdir</name>                        

 <value>hdfs://master:8020/hbase</value>

</property>

<property>

 <name>hbase.master.info.port</name>

 <value>16010</value>

</property>

<property>

 <name>hbase.zookeeper.property.clientPort</name>

 <value>2181</value>

</property>

<property>

<name>hbase.tmp.dir</name>

<value>/usr/local/src/hbase/tmp</value>

</property>

<property>

 <name>zookeeper.session.timeout</name>

 <value>120000</value>

</property>

<property>

 <name>hbase.cluster.distributed</name>

 <value>true</value>

</property>

<property>

 <name>hbase.zookeeper.quorum</name>

 <value>master,slave1,slave2</value>

</property>

<property>

 <name>hbase.zookeeper.property.dataDir</name>

 <value>/usr/local/src/hbase/tmp/zookeeper-hbase</value>

</property>

hbase.rootdir:指定 HBase 的存储目录。

hbase.master.info.port:浏览器的访问端口

hbase.zookeeper.property.clientPort: 指定 zk 的连接端口。

hbase.tmp.dir:指定 hbase 在本地下生成文件路径,类似于 hadoop.tmp.dir。

zookeeper.session.timeout:RegionServer 与 Zookeeper 间的连接超时时间

hbase.cluster.distributed:HBase 是否为分布式模式。

hbase.zookeeper.quorum:默认值是 localhost,列出 zookeepr ensemble 中的servers。

hbase.zookeeper.property.dataDir:这里表示HBase在ZooKeeper上存储数据的位置。

修改regionservers

 vi regionservers

为了让 Hbase 读取到 hadoop 的配置,将 core-site.xml 和 hdfs-site.xml 两个文件拷贝到 $HBASE_HOME/conf/ 目录下 

cp /usr/local/src/hadoop/etc/hadoop/core-site.xml /usr/local/src/hbase/conf/

cp /usr/local/src/hadoop/etc/hadoop/hdfs-site.xml /usr/local/src/hbase/conf/

三台虚拟机登录hadoop

分发hbaseslave12

scp -r /usr/local/src/hbase hadoop@slave1:/usr/local/src

scp -r /usr/local/src/hbase hadoop@slave2:/usr/local/src

HBase 集群启动 master依次开启节点

zookeeper启动 hdfs启动

在master开启hbase节点

在web上查看集群 端口号16010

  • 1
    点赞
  • 6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打赏
    打赏
  • 0
    评论
首先,搭建HBase分布式环境是为了确保能够正常连接和使用HBase数据库。在搭建HBase分布式环境之前,我们需要进行以下几个步骤。 1. 安装Hadoop集群:HBase是基于Hadoop的分布式数据库,因此需要先安装Hadoop集群。可以使用Apache Hadoop或者Cloudera CDH等发行版安装Hadoop集群。 2. 配置HDFS:在Hadoop集群中,需要配置HDFS(分布式文件系统)用于存储HBase的数据。通过编辑Hadoop的核心配置文件core-site.xml和hdfs-site.xml,配置HDFS的相关参数。 3. 安装ZooKeeper:HBase使用ZooKeeper来管理集群中的节点和协调分布式的一致性。因此,需要在集群中安装ZooKeeper,并配置ZooKeeper的相关参数。 4. 下载和安装HBase:从Apache官网下载HBase的二进制包,并将其解压到所有节点上。然后,通过编辑HBase的配置文件hbase-site.xml,配置HBase的相关参数,包括HDFS和ZooKeeper的地址等。 5. 启动Hadoop集群和ZooKeeper:在所有节点上启动Hadoop集群和ZooKeeper,确保它们能够正常运行。 6. 启动HBase集群:在主节点上运行HBase的start-hbase.sh脚本,来启动HBase集群。通过运行HBase自带的命令行工具hbase shell,可以连接到HBase,创建表格并进行操作。 通过以上步骤,我们可以成功搭建HBase分布式环境,并确保能够正常连接和使用HBase数据库。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还可以根据具体需求进行性能调优和集群的扩展等操作,以满足更高的数据处理需求。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BigQiaooo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