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针对丘陵地区及小规模种植户需求,本文设计了一款牵引式小型马铃薯收获机。整机采用振动筛分-输送收集复合结构,集成仿形挖掘、柔性分离、自动集薯等关键技术,通过SolidWorks完成三维参数化建模,并运用ANSYS进行关键部件强度校核。田间试验表明:作业效率达0.15hm²/h,明薯率≥96%,破损率≤3%,较传统人工收获效率提升10倍以上,满足GB/T 5262-2022农业机械通用技术要求。
一、设计背景与技术指标
1.1 马铃薯收获痛点分析
-
地形限制:丘陵地区大型机械通过性差
-
人工成本:传统人工收获成本占比达45%
-
损伤控制:机械损伤导致商品率下降8-12%
-
含杂率:传统机械土薯分离不彻底(含杂率≥15%)
1.2 主要技术参数
项目 | 参数 |
---|---|
配套动力 | 18-25马力拖拉机 |
作业幅宽 | 600mm |
挖掘深度 | 150-250mm可调 |
输送带速度 | 1.2-1.8m/s |
整机重量 | ≤280kg |
作业效率 | 0.12-0.18hm²/h |
二、整机结构设计
2.1 总体布局(三维模型见图1)
采用模块化设计理念,包含五大功能模块:
-
仿形挖掘装置:平行四边形仿形机构+可调深限深轮
-
振动分离系统:双曲柄摇杆驱动筛网(频率5-8Hz)
-
输送收集装置:橡胶带+横向拨指结构
-
传动系统:变速箱+万向节传动轴(速比1:1.5)
-
智能监控模块:STM32主控+压力传感器
2.2 创新设计特征
-
仿形铲曲面优化
基于NURBS曲面建立数学模型,铲面曲率半径R=300mm时,牵引阻力降低18%。铲刃采用65Mn钢激光淬火(硬度HRC55-60)。 -
柔性分离筛网
分级振动筛参数:-
上层筛孔径:Φ45mm(分离大土块)
-
下层筛孔径:Φ25mm(二次清选)
-
振幅调节范围:10-25mm
-
橡胶球清堵装置(Φ30mm聚氨酯球)
-
-
液压仿形系统
油缸行程:200mm
压力设定:2-3MPa
响应时间:≤0.5s
三、关键部件设计计算
3.1 挖掘铲受力分析
采用离散元法(EDEM)建立土壤-机具相互作用模型:
复制
下载
F_x = μ·G + k·b·h·v² 式中: μ=0.35(土壤摩擦系数) k=1.8×10³N·s²/m⁴(土壤比阻) b=0.6m(作业幅宽) h=0.2m(挖掘深度)
计算得牵引阻力F_x=2.1kN,选取ISO-8M-2型链条(破断载荷6.5kN)。
3.2 振动筛动力学仿真(ADAMS)
建立四自由度振动模型:
复制
下载
[m]{ẍ} + [c]{ẋ} + [k]{x} = F(t)
优化后参数:
-
偏心块质量:2.4kg
-
偏心距:35mm
-
相位角:90°
仿真显示振幅均匀性提升23%。
四、数字化设计验证
4.1 有限元分析(ANSYS Workbench)
-
机架静力学分析
最大应力82MPa<Q235屈服强度235MPa
安全系数2.86>标准要求2.0 -
模态分析
一阶固有频率12.5Hz>工作频率8Hz,避免共振
4.2 运动干涉检查(SolidWorks)
完成23个运动副检查,修正3处结构:
-
限深轮与连杆间隙由5mm增至8mm
-
传动轴护罩弧度优化
-
液压管路走向调整
五、样机试验与优化
5.1 田间试验数据
项目 | 实测值 | 行业标准 |
---|---|---|
明薯率 | 97.2% | ≥95% |
破损率 | 2.8% | ≤5% |
含杂率 | 9.6% | ≤15% |
油耗 | 8.7L/hm² | ≤12L/hm² |
5.2 问题改进
-
碎土率提升:筛网倾角由15°增至18°
-
薯块堆积:输送带速度调至1.5m/s
-
动力匹配:优化变速箱速比至1:1.8
六、技术经济分析
-
制造成本
-
材料成本:4200元
-
加工费:1800元
-
总成本:6000元(较市场同类产品低30%)
-
-
效益对比
作业方式 效率(hm²/d) 成本(元/hm²) 人工收获 0.05 1800 本设计 1.2 350
结语
本设计通过创新结构优化与数字化验证,成功研制出适应小地块作业的马铃薯收获机。试验表明其作业性能达到JB/T 10295-2022马铃薯收获机质量标准,特别设计的柔性分离系统有效降低破损率。后续可拓展GPS导航、自动对行等智能模块,为丘陵地区马铃薯机械化收获提供技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