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芽前除草剂也称土壤处理除草剂。这类除草剂只能在杂草萌芽出苗前或出苗期间使用,如在杂革出苗后使用则对杂草基本无效。在绿叶菜生产中,一般在绿叶菜种植前、播种后出苗前(播后苗前)或绿叶菜生长期而杂草处于萌芽期时作土壤喷雾处理。将除草剂均匀地喷洒到土壤上形在一定厚度的药层,当杂草种子的幼芽、幼苗及其根系被接触吸收而起到杀草作用,如西玛津、扑草净、氟乐灵等,可采用喷雾法、浇洒法、毒土法施用。二甲戊灵、敌草胺等均为芽前除草剂。
2、苗后除草剂苗后除草剂也称茎叶处理除草剂。这类除草剂通常在杂草出苗后的营养生长旺盛期使用,对土壤中还没有萌发的杂草基本无效。在绿叶菜生产中,一般在绿叶菜生长期作茎叶喷雾处理。将除草剂溶液兑水,以细小的雾滴均匀的喷洒在植株上,如盖草能、草甘膦、精吡氟禾草灵、灭草松等。
氯吡嘧磺隆,是一种白色粉末状固体的化学品,可用于小麦、玉米、高粱、水稻、甘蔗、番茄等多种作物防除阔叶杂草和莎草哦。它是乙酰乳酸合成酶抑制剂,通过抑制植物的乙酰乳酸合成酶,阻止支链氨基酸的生物合成,从而阻碍蛋白质的合成,影响DNA的合成及细胞分裂与生长,最终使杂草死亡。
砜吡草唑,这是一种新型广谱、高活性的芽前土壤处理剂,属于异噁唑类除草剂哦。它可以被杂草幼根与幼芽吸收,然后抑制幼苗早期生长,破坏分生组织与胚芽鞘,除草效果特别好呢。而且呀,它对作物相对安全,杀草谱也广,能有效防除很多禾本科杂草和阔叶杂草。
按照除草剂作用机制的不同,可将除草剂分为:光合作用抑制剂、呼吸作用抑制剂、生物合成抑制剂、纤维素合成相关、生长抑制剂、核苷酸合成相关和其他7类(表1)。本文重点介绍除草剂作用机制对应的分子靶标的生理功能、除草剂的作用机制和代表性品种(防治对象和应用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