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数学】1800/1000/660完美搭配使用攻略

为什么很多人刷了三遍考试还是炸了呢?

 

又为什么有些人根本不计较这些所谓“选择”而轻轻松松130+?

 

你肯定想说:“肯定是天赋啊”。我也肯定回答你:肯定不全是。至少大部分不是。😕

 

真正有天赋的人是极少数的。大部分人都是普通人,都是一样的起步:视频复习打基础记笔记,然后辅导资料+大量刷题+总结复盘。而人与人也是在这个过程开始产生差距,而其中脱颖而出的被认为是有”天赋“的人只是在这个摸索过程中学会”学习“的人。

最根本的是你对考研数学认知多少、是否真的对考研数学痛难点有深层次的认知、会不会避坑,又掌握了科学的备考方法没?🧐

 

阶段规划

 

1、基础阶段

 

【建议】越早开始越好。建议五月底之前打好基础,结束第一轮复习,最迟六月底。

 

我大学高数线代都比较拉,所以是最早开始打基础的学科。

 

我是利用“教材+复习全书”的模式,五月底过完。总体来说不会遗漏知识点,但相对来说效率比较低,战线拉得比较长且基础打得不太牢,重点是不太会做题。😫

 

基础阶段后期是偶然认识到“知能行考研数学”这个刷题软件,上手试用后开始一个专题接一个专题刷完,才算把整个基础打牢固,掌握大部分解题方法和技巧。

7e28f1b4349c47b1bef54c41fab9f6fb.png【注意】第一轮复习必须充分准备,牢固掌握和理解数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定理、重要的数学原理和重要的数学结论等。😉

 

 

最值得说也最重要的一条教训和经验是——复习前期打下扎实的基础

俗话说的好: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根基稳固人贤楼高。

很多人都是从视频开始复习基础的,但是 “ 打基础 ≠ 看视频!”🤨

各种经验贴会告诉你:哪位老师适合打基础的时候听、哪位老师强化阶段的课程最好了;又或者某某老师的极限部分比某某某老师的极限讲得更有趣、更通俗易懂、更”有梗“。

 

问题在于视频课容易让人出现认知偏差。因为在课上老师会引导你的思维,这容易导致你错误地认为自己已经理解了解题思路或方法。😖

 

但实际上,一旦你开始自己动手做题,没有老师引导时,“原形毕露”,很多人会发现自己并没有真正理解。此外,很多人习惯在看视频时做笔记,但这其实是一个效率不高的学习方法。

 

结果就是“视频课看得开开心心,一做题哭哭唧唧”,最要命的是还浪费了宝贵的复习时间。☹️

 

正确打基础的方法是分两步走:

① 利用“复习全书+教材”的模式,先快速过一遍知识点

② 通过「知能行考研数学」进行有计划,有目标的训练

快速浏览李永乐的《复习全书基础篇》,如果遇到特别不懂的地方,建议有针对性地回看本科教材。不建议直接啃教材,因为效率较低,容易拉长复习周期。 如果你的基础真的很薄弱,可以参考一些针对零基础的视频。但需要注意的是,开始做题是至关重要的,时间是考研学生最为宝贵的资源,不要浪费太多时间在视频上!

只要了解了基本的知识点,就可以通过知能行来训练打基础。知能行每个专题最开始都是给出了“知识目录”,标好了教材页码和相关视频链接,直接按照它的目录把对应的内容掌握后就开始刷它的题。

 

 

 

知能行每个专题最开始都是给出了“知识目录”,标好了教材页码和相关视频链接,直接按照它的目录把对应的内容掌握后就开始刷它的题。

这是最高效的基础入门方法,毕竟什么都喂到嘴边了,因为它为你提供了所有必要的计划,不需要你浪费时间去收集和购买资料,可以让你将精力集中在夯实自己的基础上。

凡是你掌握不牢固的知识点,知能行会帮你一个不落的找出来,针对每一个细分的知识点,你可以直接跟着它的【复习提要】学

 

在我备考数学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看到答案好像都会,但是只要题型稍稍变化一下,我就不会做了,非常崩溃!😭

这是因为看答案其实没有进行真正的思考,只是机械地重复,没有形成自己的解题思路。但是,知能行通过“引导式学习”完美地解决了我的思维惰性问题,让我系统地学习了解题思路,真正开始了独立思考和解题,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如果遇到卡住的题目,知能行会及时反馈并引导你解题,让你能够快速发现自己的薄弱环节并及时复习加强。 这种强化思考、深入学习的方法才真正能够提高数学水平,用一道题做个示范:

这道题我第一次做没啥思路。

利用提示1将其定位到类型三,回看【知识框架】应将其化为类型一;即提示所说的“幂指函数化为指数形式”。然后自己动手转化得到:

 

然后指数部分是类型一,再回看【知识框架】,是“∞/∞”的类型一极限,不能用等价无穷小替换;也明显不是泰勒;最后锁定使用洛必达,求解出答案。

在解题后,我会看答案解析,包括最后的“注”部分,这些往往是我没有注意到的细节,提醒我注意到这些细节非常重要。🤩

通过这种引导式学习,我逐步加深了对知识点的理解,熟悉了解题方法。哪些提示被使用,反映了我在哪些方面存在欠缺。

通过跟随知能行的引导,反复练习一个知识点或一种题型两三次,我大概就能掌握了。

我最开始全部提示都要用上才可以把题目解出来,然后下次遇到同类型的题,每次提示都用少一个,几次下来就可以完全不依靠提示做出来,因为它已经引导着我在不知不觉中就将解题思路掌握了,这就是知能行打基础厉害的地方!

 

数学这个学科可没有捷径可走,认真动手刷题,会做题才是王道!😋

2、强化阶段

 

整个暑假期间:从七月开始到九月底结束,最迟不过九月底。

知能行开始进入综测阶段,这个阶段每道题都是对自己知识把握的检测。

在这个阶段,我每天安排了三个小时用于数学学习,每天都要完成知能行的综测练习,剩余时间用来刷其他练习册、整理笔记,以及复习之前学过的知识点。

我尝试过使用汤家凤老师的《1800》,李永乐老师的《660》和李林老师的《880》,感觉是

《1800》题型基础,但题量巨大且题型重复率有点高; 《660》经典但只有选择题和填空题,题型不够全无法为考研提供完整的练习; 《880》难度适中题型新颖贴近真题,但不适用基础阶段刷 (因为根本不太会做的)

我当时八月份再开始集中精力备考时,感觉基础打得差不多了,准备开始刷题。一刷《660》,寄,没有解题思路。大部分题完全不知道从哪个地方下手、哪个方向解题。然后换了几个板块刷,还是有这样的问题,就意识到自己没有学到一套系统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当时没有过多慌乱去乱投医找方法,凭借五月初对知能行试用的良好体验,开始高强度刷知能行。跟着知能行刷了一个下午,刷到了等级二。

过程中,我将它给予的专题框架抄在笔记本上,对每种类型排序;之后在做题过程中,若是遇到哪个类型极限的知识点我还不太熟识的,就立即整理在笔记本上。

一个专题刷完,不仅对这部分的题型有了大致了解,同时也被知能行引导着学习了解题方法;最重要的是,这个过程串联起我的整个框架体系。

我个人高强度刷知能行期间,没用过其他习题集;直到把所有专题刷到专题二后,又拿出了曾经非常打击我的《660》。刷了两页就果断不刷了,题型太基础了,我认为不应该浪费时间再刷。

之后是拿了李林的《880》直接进入强化,刷完一个专题就在知能行记录自己的正确率。

我自己刷完知能行的提升是:从《660》大概35%~45%的正确率到《880》几乎80%~90%的正确率。只刷了一次,没有二刷。

对比习题册,知能行让我觉得最有效率的地方在于,它给予你的东西都是同步进行的。期间有新颖的题型或知识点,就立马记录在原先的笔记本中。

我在强化时对知识架构的深化理解,其实就将我需要强化的知识暴露出来,我将它记录在笔记本上。这样,我提前完成了“查漏补缺”的环节,加快了我在冲刺阶段的进度。

同时,知能行会记录每天的正确率,并且如果有知识点遗漏,会通过小黄点提示返回去刷专题直到掌握知识点。它还会记录我的错题,方便我及时复习和重做。

(几乎都是自己做的磕磕绊绊的题目,系统还是有些科技在身)

知能行在短时间内帮助我梳理了整个考研数学的框架,引导我学习解题思路,让我能够不再对着《880》瞎乱戳戳戳而无从下手;

它还帮助我顺利过渡到强化阶段,成功弥补了我在薄弱板块上的不足。这使得我在真题阶段和模拟题阶段都非常顺利,不再感到焦虑。

重点提醒:

我注意到很多同学都有一个毛病,值得提醒一下。他们在刷习题集时,一旦遇到没有思路的题目,就很容易去看答案。他们认为“解题思路就在答案里”,因此认为看答案的学习效率更高。

但是结果往往是拿到新题目时,他们仍然没有思路,不知道从哪个知识点入手。这也是许多人在备考中遇到的一个坎。

这是因为习题集是一个静态的题库,缺乏其他引导。很少有人能够从习题集中选出有针对性的题目来提高自己的弱势板块,也无法思考如何完善知识体系。

如果没有自己思考的过程,神经递质又怎么能被释放呢?神经元又怎么能够构建知识体系呢?

而且考研数学这个知识体系还特别庞大,很多薄弱环节如果不能及时补齐,到了强化后期会因为遗忘,变得千疮百孔。

知能行的“综合测试”可以帮助你反复训练复习中掌握不牢的知识点。在刷题的过程中,它可以及时补充你薄弱的环节,就像神经递质一样传递信息,帮助大脑构建起整个知识面和框架体系。

3、冲刺阶段

九月~十月中。刷题刷题刷题!!!——综测、练习册、笔记本

做题时,也可以将有意思的难题或没有思路的题按照知识点或题型标记好,复习查找就会方便!

(这个功能确实不错,省了大笔时间整理错题)

十月中~十一月中。定时定点刷真题,两天一卷。

及时订正总结整理笔记且复习相应知识点。

十一月中至考研前。知能行综测+各式各样的模拟卷,不用太挑,主流就行,保持手感和速度即可。

我直到考研前一刻,我仍在利用综测进行自我检查,看看是否有遗漏的知识点,通过不断复习错题来确保万无一失。

考研数学战线长,贯穿整个备考过程,划分成:基础阶段、强化阶段、冲刺阶段,但是它们不像国境线那样,有一个清晰的分界线。

阶段划分的目的是为了帮助你更好地规划学习过程,但如果这种划分让你感到焦虑或者盲目追求进度,那就违背了初衷,适得其反了。

重点提醒:

不必过分担忧自己是否赶得上进度,更关键的是学会客观地评估自己是否真正掌握了知识,是否真的心里有一个考研数学的知识框架,是否每次做到新题,能够将其映射到自己已经构建的数学框架中,从而达到巩固知识的效果。

  • 20
    点赞
  • 18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1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1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