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背景
2024年研究生第一学期选修了闵帆老师的《论文写作》课程,课程中闵帆老师以其专业的角度和独到的看法为学生教授了论文写作相关的知识内容。写此博客旨在此总结我在该课程上学到的一些套路。
二、论文写作套路总结
-
学术论文应该认识到它其实就是对当前工作的阶段性总结,当有一个创新点时就应该着手进行论文撰写,并可以通过结合自己的工作从一个创新的扩充到两三个创新点。
-
研究生阶段的学术论文撰写应当越早越好,如果本科未经历过科研,那么最好从拟录取开始就开始进组动手做实验写论文,研究生如果要保证毕业这个最基本的条件,最迟应当在研一的下半学期就开始。
-
要想写好论文,产生很多的idea,发好期刊应该时刻在脑子中琢磨钻研科研这个事儿,在宿舍,教室,茶馆,山上等各个地方都可以写论文,不拘泥于某个地方某个环境,将科研的思路融入日常生活。
-
研究生写论文时应该放弃使用word,学会使用Latex来写论文,用Latex写作可以不用纠结于格式,而专心于论文内容,要做的只是要到latex的模板,然后填入相应的内容,格式排版会自动编译生成,且对数学公式的支持十分强大,引用参考文献时不会出现word中“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
-
写英文文献时要解决英文句子的语法问题时有两种方法。
- 借鉴法:找多篇顶刊的文章,摘抄里面的简单句,然后总结该句的句型,不断积累,并应用到自己的文章中。
- 倒腾法:即利用翻译软件翻译表达自己意思的英文为中文,再翻译成英文句子不断倒腾,直到最终两边中英文句子都不再改变。
-
可以少量的借助chatGPT来修改自己的语句,但不要让其大批量的生成句子,因其很可能是在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逻辑不通。
-
给论文取题目时,要尽量保证题目有吸引力,易于理解,题目中的词语尽量使用行业中流行的术语;英文标题中尽量避免使用“base on” 短语,因为它看起来没有巨大的创新性,可以使用through,with等词汇来表示技术或方法;另外题目的长度应该控制在40~60个字母之间。
-
论文的摘要是论文除了标题外最关键的部分,很多读者在选看文献时也是一看标题二看摘要就结束了;自己的论文摘要应体现描述的问题及其重要性,同时包含已有的工作和已有的工作的不足之处,可以使用However开头,但指责无需太多强烈,然后包含本文所做的工作和使用到的技术/步骤/方面/优势/贡献等等,最后要给出本文的实验内容,结果,以及文章的意义等。
-
论文的关键词是用于检索论文的一种重要的方式,现在是摘要的一种内容补充,一般要35个关键词,每个词由13个单词组成,并将其按照字母表进行排序。
-
引言相关
在英文论文中就是讲述完整的故事,引言相当于就是摘要的扩展版,读完引言,审稿人就可以大致判断论文好坏。读者也通常会在阅读完引言后决定是否引用该论文。
- 与摘要保持相同节奏,即摘要的每一句,在后面的引言中都扩展为一段,也可将摘要中相应的句子稍微修改移过来。
- 保证每段5~10句,某一段落太短就融合,太长就拆分,避免太短有零零散散的感觉或太长时段落读起来太累。
- 引言的结构可以采用what、why、how三个角度来分段落进行叙述。
-
文献综述相关
- 论文的大多数的参考文献都应该在文献综述部分进行引用。
- 有每篇文献都有文献综述的观念。
- 引用参考文献时,应先写一个完整句子,再加上引用,且避免将参考文献的引用作为句子的主语或宾语。
- 为了避免有堆砌的感觉,避免以年份为主线的综述,且一次引用文献时应该不超过3篇。
-
实验相关
实验是最重要的一部分,新idea的验证,提出方法的优劣均需要通过实验数据来说明问题。对于机器学习领域的论文,做实验时需要注意:
- 数据集:数量得多,涉及覆盖的领域得广,质量得有权威性,某些领域数据集较为珍贵时,可以使用人造数据集。
- 写作方式:采用自问自答的形式,实验前提出问题,实验结果之后列出问题并且逐个回答。最后在内部比较参数变化所导致的性能优劣,这一块借助图表来展示,效果更加直观。
-
结论相关
- 结尾一般5句较为合适,内容太多时可在该部分前的Discussions中进行阐述。
- 结论应当比摘要更加具体,比如具体到论文的某个算法,性质,定理,实验结果等等,好处是可以将结论与摘要区分开来。
- 也可以将“进一步工作”列出个三五条,可能会引起部分读者的关注,便于他们继续按照该思路往下进行研究探索,这一步写的好坏也会影响引用的次数。
三、小结
上了闵帆老师的论文写作课后,个人从学术论文的定义,到写计算机学术论文的方法以及注意事项,以及写论文工具等都有了比较全面的认识,自己也从什么都不懂的小白变成了对科研论文写作有一些感觉了,感谢闵老师的辛勤付出与耐心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