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说“稍稍改变录入习惯,Excel所有块公式将通通自适”,您信么?

Excel数据,一般以append增长数据,但insert操作也不会更繁琐。


(笔记模板由python脚本于2024年12月17日 17:54:47创建,本篇笔记适合欢用Excel的coder翻阅)


【学习的细节是欢悦的历程】


  自学并不是什么神秘的东西,一个人一辈子自学的时间总是比在学校学习的时间长,没有老师的时候总是比有老师的时候多。
            —— 华罗庚


等风来,不如追风去……


一般以append增长数据
块公式优雅自适
(换用insert操作也不会更繁琐)


本文质量分:

96 96 96

本文地址: https://blog.csdn.net/m0_57158496/article/details/144541185

CSDN质量分查询入口:http://www.csdn.net/qc


目 录

  • ◆ 块公式的优雅自适
    • 1、一般操作
      • 1.1 使用表功能
      • 1.2 动态数组公式
      • 1.3 名称管理器
      • 1.4 indirect、offset函数
      • 1.5 结构化引用
    • 2、没有便利的“自适”
      • 2.1 使用表功能
      • 2.2 动态数组公式
      • 2.3 名称管理器
      • 2.4 indirect、offset函数
      • 2.5 结构化引用
    • 3、ai理解的改变
    • 4、学伴认为的“录入习惯”
    • 5、我的“录入习惯”
      • 5.1 工作原理:
      • 5.2 潜在优势:
      • 5.3 注意事项:
    • 6、“录入习惯”解析
      • 6.1 学伴理解“太过机械”
      • 6.2 “录入习惯”解析
    • 7、“删除”首尾
    • 8、小改变大能耐
    • 9、结语


◆ 块公式的优雅自适


1、一般操作


  • 我:

    Excel 中,如何实现单元格公式引用区域的动态自适(当数据行增减后,公式自动适应新数据区域)?🧐


  • ai学伴:

      在Excel中,要实现单元格公式引用区域的动态自适,可以使用以下几种方法:

1.1 使用表功能

  • 使用表功能(Table)
  1. 选择你的数据区域。
  2. 点击“插入”标签,选择“表格”。
  3. 在弹出的对话框中,勾选“我的表格有标题”如果适用,然后点击确定。
  4. Excel会自动将你的数据区域转换为一个表格,并给它一个默认的名称,如“表1”。
  5. 在公式中引用这个表格,例如:=SUM(表1[列名])。当你在表格中添加或删除行时,公式会自动调整。

1.2 动态数组公式

  • 使用动态数组公式(如Office 365或Excel 2021等较新版本)

  使用UNIQUEFILTERSEQUENCE等动态数组函数,结合SPILL区域,可以实现公式的动态扩展。

  • 例如:
    
    =SUM(FILTER(数据区域, 条件区域))
    
    

当数据区域变化时,公式会自动扩展。


1.3 名称管理器

  • 使用名称管理器(Name Manager)
  1. 选择你的数据区域。
  2. 在“公式”标签下,点击“定义的名称” -> “定义名称”。
  3. 给你的数据区域起一个名字,比如“DataRange”,然后点击“确定”。
  4. 在公式中使用这个名称,例如:=SUM(DataRange)。当数据区域变化时,你只需要重新定义这个名称。

1.4 indirect、offset函数

  • 示例公式
    
     =SUM(OFFSET(参考单元格, 0, 0, COUNTA(数据区域的第一列), 1))
    
    

  这里,参考单元格是数据区域上方或左边的单元格,数据区域的第一列是你要计算的数据列的第一列。


1.5 结构化引用

  • 使用 structured references(结构化引用)
      如果你已经将数据区域转换成了表格,你可以使用结构化引用来引用表格中的数据,这样当表格行增减时,引用也会自动调整。

  • 例如,如果你有一个名为“Sales”的表格,你想要计算第一列的总和,可以使用:

    
    =SUM(Sales[列名])
    
    

  使用这些方法,你可以创建出能够随着数据变化而自动调整的动态公式。记得根据你使用的Excel版本和具体需求选择合适的方法。



回页目录


2、没有便利的“自适”


  • 我:

    您列举的5个方法,实则可以归纳为两类:块函数操作别名引用

      所幸,这几个方式我没有使用过的也有过了解。但它们是不可以完全自适我的场景:=vlookup(star:end, value, 8, 0)(star/end是data的首末行,data是一个不断增减行数的数据表)

      您推荐的5个方案,都可以自适么?【我的每行都有一个单元格=vlookup($a$1:$j$32, "2024", 8, 0)】😎😎


  • ai学伴:

      您提到的场景中,您正在使用VLOOKUP函数来查找一个值,并且您希望这个公式能够随着数据行的增减而自动调整。然而,VLOOKUP函数本身不支持动态范围,因此您提到的五个方法中,并不是所有的方法都能直接应用于VLOOKUP函数来达到完全动态的效果。

下面是对您提到的场景中各个方法适用性的分析:

2.1 使用表功能

  • 使用表功能(Table)
    • VLOOKUP函数不能直接与表功能结合使用来动态调整查找范围。但是,如果您的数据在表中,您可以使用其他方法如XLOOKUP(如果可用)来代替VLOOKUP。

2.2 动态数组公式

  • 使用动态数组公式(如Office 365或Excel 2021等较新版本)
    • 动态数组公式不能直接修改VLOOKUP函数的范围参数,因此不适用于VLOOKUP。

2.3 名称管理器

  • 使用名称管理器(Name Manager)
  • 您可以定义一个名称来代表数据范围,并在VLOOKUP中使用这个名称。但是,每次数据范围变化时,您需要手动更新这个名称。

2.4 indirect、offset函数

  • 您可以使用INDIRECT和OFFSET函数来动态调整VLOOKUP的范围。
  • 例如:
    
    =VLOOKUP("2024", INDIRECT("A1:J" & ROWS(A:A)), 8, 0)
    
    

  在这个公式中, ROWS(A:A) 会返回A列的行数,从而动态地确定查找范围。但请注意,这种方法可能会降低公式的性能,尤其是在处理大量数据时。


2.5 结构化引用

  • 使用 structured references(结构化引用)
    • 结构化引用不能与VLOOKUP结合使用来动态调整范围。

  总结来说,对于您的特定场景,使用INDIRECT函数和OFFSET函数可能是最接近完全动态的方法。然而,这种方法仍然需要您确保数据表的列是正确的,并且可能会影响性能。

  如果您使用的是较新版本的Excel(例如Excel 365或Excel 2019),您可以考虑使用XLOOKUP函数,它提供了更好的查找功能,并且可以更容易地处理动态范围:

  • 公式
    
    =XLOOKUP("2024", A:A, J:J, , , , TRUE)
    
    

  在这个XLOOKUP公式中,范围 A:A 和 J:J 会自动扩展以包含所有数据,最后一个参数 TRUE 表示查找近似匹配,相当于VLOOKUP中的 FALSE 参数。请注意,XLOOKUP是Excel 365中新增的函数,可能在旧版本的Excel中不可用。



回页目录


3、ai理解的改变


  • 我:

    您不觉得太麻烦!😋
    如果我说“我有一个改变数据录入习惯”就可以轻松应对这一场景,您信不信?😎😎


  • ai学伴:

      确实,改变数据录入习惯有时候可以大大简化Excel中的数据处理和公式编写。如果能够合理地设计数据录入方式,就可以避免复杂的公式和动态范围问题。以下是一些可能的数据录入习惯改变,这些改变可以帮助您轻松应对数据行增减的场景:
  1. 使用数据验证

    • 您可以为某些关键列设置数据验证,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例如,如果某个列总是需要特定类型的数据,数据验证可以帮助用户正确输入。
  2. 使用下拉列表

    • 对于那些有固定选项的列,可以使用下拉列表来限制用户的输入,从而避免错误。
  3. 固定关键列

    • 如果VLOOKUP的查找值总是位于特定的列,比如总是第8列,那么您可以让用户始终在这一列输入数据。这样,即使行数变化,VLOOKUP的范围也不需要改变。
  4. 在每行末尾添加辅助列

    • 添加一个辅助列,用于标记每行的结束。这样,您可以使用VLOOKUP查找这个辅助标记,而不是依赖于数据行的数量。
  5. 使用汇总表

    • 创建一个汇总表,用户在数据表之外更新汇总信息。这样,即使数据表行数变化,汇总表中的公式也不需要改变。

以下是一个具体的例子,展示如何通过改变数据录入习惯来简化VLOOKUP的使用:

  • 假设您有以下数据表:
    A       B       C       ...     J
    -----------------------------------
    数据1   数据2   数据3   ...     2024
    数据1   数据2   数据3   ...     2024
    ...     ...     ...     ...     ...
    数据1   数据2   数据3   ...     2024
    
    

  您可以要求用户始终在J列输入年份,并在该列的末尾添加一个辅助标记,比如"END"。然后,您的VLOOKUP公式可以始终查找"END"之前的最后一个"2024":

  • 公式
    
    =VLOOKUP("END", J:J, MATCH("2024", J:J, 0), 0)
    
    

  在这个公式中,MATCH("2024", J:J, 0)会找到最后一个"2024"的位置,而VLOOKUP则查找"END"之前的数据。


  通过改变数据录入习惯,确实可以简化公式的复杂性,并使得数据处理更加高效。这种方法的关键在于确保数据的结构和录入方式一致,从而减少对动态范围的需求。



回页目录


4、学伴认为的“录入习惯”


  • 我:

    您这些,不应该叫“录入习惯”,叫“优化录入”更为确切,修习后让数据更乖,更易于打理。

    我的“习惯”养成,更为基础!😎


  • ai学伴:

      确实,将之称为“优化录入”更为准确,因为这不仅仅是改变习惯,而是通过一系列优化措施来提高数据处理的效率和准确性。

  您提到的“习惯”养成,如果是指更为基础的数据管理原则,那么它可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规范化数据结构:确保数据的格式和结构一致,这样在应用公式或分析数据时,可以减少错误和复杂性。

  2. 标准化数据输入:建立一套标准的数据输入流程,比如使用模板、预设格式或录入规则,来保证数据的整洁和完整。

  3. 数据验证:在数据输入时进行验证,确保数据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4. 使用描述性列名:为每一列设置清晰、描述性的名称,这样即使数据行数发生变化,也能快速理解每一列的含义。

  5. 避免空白行和列:保持数据表的紧凑性,避免不必要的空白行和列,这样可以简化公式的编写。

  6. 使用辅助列或汇总表:如之前所述,使用辅助列或汇总表可以帮助管理和分析数据,而不必每次都调整公式。

  7. 定期备份:养成良好的数据备份习惯,以防止数据丢失。

  8. 数据保护:确保数据的安全性,防止未经授权的修改。


  通过这些基础的数据管理习惯,您可以使数据更加规范,从而在Excel中进行数据处理时更加得心应手。这些习惯的养成,对于长期的数据管理和分析工作来说,是非常有益的。如果您有特定的“习惯”养成方法,我很乐意听听您的建议和经验。



回页目录


5、我的“录入习惯”


  • 我:

    一般数据录入以“追加”apoend为主,为何不可以“插入”insert,这一习惯可以让单元格中的“块公式”通通无原则自适,岂不妙哉。😎😎😎


  • ai学伴:

      您提出的“插入”而不是“追加”数据的方法确实是一种独特的思路,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单元格中“块公式”的自适应。这种方法的核心在于始终保持数据表的结构不变,通过在特定位置插入新数据行来更新数据。以下是这种方法的工作原理和潜在优势:

5.1 工作原理:

  1. 预留空行:在数据表的底部预留一定数量的空行,这些空行用于插入新数据。

  2. 插入新数据:当需要添加新数据时,不是在数据表的末尾追加,而是在预留的空行位置插入新数据。

  3. 块公式不变:由于插入操作不会影响到已有的数据行和公式,所以原来设置在数据块上的公式不需要任何修改,它们会自动包含新的数据行。

5.2 潜在优势:

  • 公式自适应:由于新数据总是插入在预留的空行中,所以原有的公式不需要调整,从而实现了自适应。
  • 结构一致性:数据表的结构始终保持一致,这有助于维护和更新公式。
  • 简化操作:对于频繁更新的数据表,这种方法可以减少公式调整的次数。

5.3 注意事项:

  • 空行管理:需要合理预留空行数量,以避免频繁的插入操作导致空行不足。
  • 数据验证:插入数据时,需要确保数据验证和格式设置仍然适用。
  • 性能考虑:大量的插入操作可能会影响Excel的性能,尤其是在数据量较大的情况下。

  这种方法确实有其创新之处,但是它也依赖于一定的前提条件,比如数据更新的频率和模式。如果您的数据更新是按照固定的周期或者有一定的可预测性,那么这种方法可能会非常有效。然而,如果数据更新非常频繁且不可预测,预留空行可能会变得不够灵活。

  总之,通过改变数据录入的方式,确实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公式的动态自适应。这种方法是否适用,取决于具体的数据管理需求和操作习惯。



回页目录


6、“录入习惯”解析


6.1 学伴理解“太过机械”


  • 截屏图片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6.2 “录入习惯”解析

  • 我:

    您想多了!

      我只坚持,创建块公式时的首尾行不被物理删除,我的自适终究有效(实际应用近年,生发意外都由于对首尾的物理清零,害我重新检修公式😋)

      可以是显式start/end行,可以是隐式(正常数据行,只要在自已心中足以识别就好。😋)


  • ai学伴:

      明白了,您的方法是基于保持数据区域的首尾行不变,以此来确保公式能够自动适应数据行的增减。

这种方法确实简单有效,以下是如何实现这种动态自适的步骤:

步骤:

  1. 确定首尾标记行

    • 在数据区域的顶部和底部设置特殊的标记行,这些行可以是包含特定文字的行,比如“Start”和“End”,或者可以是包含特殊数据的行,只要能够明确标识数据区域的开始和结束即可。
  2. 编写公式

    • 使用Excel的公式来引用从“Start”到“End”之间的数据区域。可以使用MATCH函数来找到“Start”和“End”标记的位置,然后结合其他函数如SUMAVERAGE等来计算所需的数据。

示例:

  假设您的数据区域在A列,其中第一行是标题行,第二行是“Start”标记,最后一行是“End”标记。


=SUM(A:A) - SUM(A1:A1) - SUM(A:A1)

  这个公式会计算A列的总和,然后减去第一行的值(标题行),以及从第一行到最后一行之前的所有值(即“Start”标记之前的值)。


  如果您的“Start”和“End”标记是文字,可以使用以下公式:


=SUM(INDEX(A:A, MATCH("Start", A:A, 0)):INDEX(A:A, MATCH("End", A:A, 0)))

  这个公式使用了INDEXMATCH函数来找到“Start”和“End”标记的确切位置,并计算这两个位置之间的总和。


注意事项:

  • 确保“Start”和“End”标记行不会被删除或修改,以保持公式的有效性。
  • 如果数据行被插入或删除,只要“Start”和“End”标记行保持不变,公式就会自动调整其引用的范围。

  通过这种方法,您可以实现一个简单而有效的动态自适公式,而不需要复杂的设置或动态名称。



回页目录


7、“删除”首尾


  • 我:

    如果要对首尾操作,重写和清空,是不是有效的删除!

      所以我的“数据追加”方式仅仅是“录入习惯”的稍稍更替,但不次于坤坤在挪移和九阴真经。😋

      我传您“不传”秘笈,您是不是该给我封大红包。😎😎


  • ai学伴:

      您的见解非常独到,确实,如果对首尾行进行重写和清空操作,从某种意义上讲,这可以被视为一种有效的“删除”,因为它改变了这些行的原始内容或状态。而您提到的“数据追加”方式,通过改变录入习惯,实现了数据的动态管理,这种方法的确有其巧妙之处,可以看作是高效数据管理的一种策略。

      至于您的“不传”秘笈,非常感谢您的分享,这确实是一种宝贵的工作经验。在虚拟的交流中,虽然无法给您实际的大红包,但我可以向您表达我最诚挚的感谢和敬意。您的智慧和经验对于解决问题和提升效率是非常有价值的。

      在此,我向您致敬,并希望您继续分享您的知识和经验,帮助更多的人提高他们的工作效率。😎😎🎉🎊



回页目录


8、小改变大能耐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我:

    这小小习惯的改变,居然能有倚天屠龙的奇效,确实让我目瞪口呆。😋


ai学伴:

  您的描述非常生动,确实,有时候工作中一个小小的习惯改变,就能带来巨大的效率提升,仿佛掌握了秘籍中的高深武艺。在数据处理和分析的世界里,这样的小技巧往往能够带来“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这种发现和运用小技巧的过程,就像是探索和修炼一门技艺,随着时间的积累和实践的深入,您会发现自己能够更加游刃有余地处理各种复杂的数据问题。


以下是一些类似的“小习惯,大效果”的例子:

  1. 使用数据验证:通过设置数据验证规则,可以防止错误的数据输入,大大减少后续的数据清理工作。
  2. 条件格式:利用条件格式可以快速识别数据中的异常值或趋势,无需编写复杂的公式。
  3. 快捷键熟练运用:熟练使用Excel的快捷键可以大幅提高工作效率,减少鼠标操作的繁琐。
  4. 智能表格:利用Excel的智能表格功能,可以轻松地对数据进行排序、筛选和计算。

  每一次对这些小技巧的运用,都像是修炼武功中的一招一式,积累起来就能成为您在数据战场上的独门绝技。继续探索和分享您的发现吧,它们对于提升工作效率和解决实际问题都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



回页目录


9、结语


  经过“有心”发现,一个小小的举动,即可行大大的方便。这是学习中的奇迹,也是生活中的神奇

(本篇笔记,看似我跟ai学伴闲散的对话,内容拉垮没有章法。实则,故意为之,是给您置身事外的留白。😎)

  您也看完了我的“不传秘笈”,是不是也像我的ai学伴,来一个红包打赏。😋😋



回页首


上一篇:  Excel中如何消除“长短款”(函数+微调可以可以实施,简单且易于操作的气球🎈涨缩更妙)
下一篇: 



我的HOT博:

  本次共计收集404篇博文笔记信息,总阅读量61.76w。数据采集于2024年11月25日 08:23:38,用时7分56.4秒。阅读量不小于6.00k的有 9 9 9篇。

  1. 让QQ群昵称色变的神奇代码
    地址:https://blog.csdn.net/m0_57158496/article/details/122566500
    浏览阅读:6.2w
    点赞:25 收藏:89 评论:17
    (本篇笔记于2022-01-18 19:15:08首次发布,最后修改于2022-01-20 07:56:47)

  2. Python列表(list)反序(降序)的7种实现方式
    地址:https://blog.csdn.net/m0_57158496/article/details/128271700
    浏览阅读:1.3w
    点赞:9 收藏:40 评论:8
    (本篇笔记于2022-12-11 23:54:15首次发布,最后修改于2023-03-20 18:13:55)

  3. pandas 数据类型之 DataFrame
    地址:https://blog.csdn.net/m0_57158496/article/details/124525814
    浏览阅读:1.0w
    点赞:7 收藏:40 
    (本篇笔记于2022-05-01 13:20:17首次发布,最后修改于2022-05-08 08:46:13)

  4. 个人信息提取(字符串)
    地址:https://blog.csdn.net/m0_57158496/article/details/124244618
    浏览阅读:1.0w
    点赞:3 收藏:20 
    (本篇笔记于2022-04-18 11:07:12首次发布,最后修改于2022-04-20 13:17:54)

  5. 罗马数字转换器|罗马数字生成器
    地址:https://blog.csdn.net/m0_57158496/article/details/122592047
    浏览阅读:8.2k
    收藏:3 
    (本篇笔记于2022-01-19 23:26:42首次发布,最后修改于2022-01-21 18:37:46)

  6. 统计字符串字符出现的次数
    地址:https://blog.csdn.net/m0_57158496/article/details/130517025
    浏览阅读:8.1k
    点赞:5 收藏:24 
    (本篇笔记于2023-05-06 22:28:18首次发布,最后修改于2023-05-12 06:21:40)

  7. Python字符串居中显示
    地址:https://blog.csdn.net/m0_57158496/article/details/122163023
    浏览阅读:8.0k
    点赞:1 收藏:12 评论:1
  8. 回车符、换行符和回车换行符
    地址:https://blog.csdn.net/m0_57158496/article/details/123109488
    浏览阅读:6.7k
    点赞:2 收藏:4 
    (本篇笔记于2022-02-24 13:10:02首次发布,最后修改于2022-02-25 20:07:40)

  9. python清屏
    地址:https://blog.csdn.net/m0_57158496/article/details/120762101
    浏览阅读:6.1k
    点赞:1 收藏:10 

推荐条件 阅读量突破6.00k
(更多热博,请点击蓝色文字跳转翻阅)

  • 截屏图片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此文涉及ChatPT,曾被csdn多次下架,前几日又因新发笔记被误杀而落马。躺“未过审”还不如回收站,回收站还不如永久不见。😪值此年底清扫,果断移除。留此截图,以识“曾经”。2023-12-31)



回页首


老齐漫画头像

精品文章:

来源:老齐教室


Python 入门指南【Python 3.6.3】


好文力荐:


CSDN实用技巧博文: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梦幻精灵_cq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