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讲:静态路由的原理和配置

一、路由器的工作原理

首先我们知道路由器是工作在网络层的,那就是三层设备。网络层的功能主要为:不同网段之间通信、最佳路径选择也就是逻辑地址(ip地址)寻址、转发数据。

1、路由器是什么?

●路由器是能将数据包转发到正确的目的地,并且在转发过程中选择最佳路径的设备,用于不同网络之间的通信。(这跟网络层的功能一样)

●它长这样。

image-20220421203451190

2、路由器的工作原理

●整体描述:跨网段通信把数据交给网关,ARP请求目标主机MAC地址,数据封装、解封装后通过路由表选择最佳路径然后转发。

●简介描述:根据路由表转发数据

●步骤:接收数据包-》查看目的地址-》与路由表进行匹配找到端口-》转发到该端口

2.1 图文描述工作过程

img

●第一步:主机1.1段要发送数据包给主机4.1端,因为IP地址不在同一段,主机会将数据包发送给本网段的网关路由器A。

●第二步:路由器A接收到数据包,查看数据IP首部中的目标地址,再查找自己的路由表,数据包的目标IP地址是4.1端,属于4.0网段,路由器A在路由表中查到4.0网段对应的是S0接口,然后将数据从S0口转发出去。

●第三步:网络中的每一个路由器都是按这样的步骤进行转发数据,直达了路由器B,用同样的转发方法从E0口转发出去,4.1主机就可以收到这个数据。

二、路由表结构

1、路由表是什么?

●它是路由器中维护的路由条目的集合,路由器根据路由表做路径选择,里面记录了网段ip地址和对应下一跳接口的接口地址。

●它长这样。

image-20220421210430049

●直连网段:跟路由器直接相连接的网段,配置IP地址,端口UP状态,形成直连路由

●非直连网段:跟路由器不直连相连的网段,需要静态路由或者动态路由,将网段添加到路由表中。

2、静态路由

2.1 静态路由

●由管理员手工配置,是单向的,并且缺乏灵活性,静态路由需要管理员逐条写入,而且不能对网络的改变做出反应,因此一般来说,静态路由用于规模不大、拓扑图相对固定的网络中,如果拓扑图变了,管理员又要手动配置了。

●注意:它是单方向的,如果要在路由器上配置静态路由,它也是只能往一个方向传输,如果对面需要回访,那就需要在路由器上也配置静态路由。

●但当访问internet时,由于地址条目众多,要配置的静态路由也十分的多,但是对于一些网络出口只有一个,即无论到哪的数据包都需要从这个出口转发出去,这时就需要用更简单的配置方法,默认路由。

2.2 特殊的静态路由(默认路由)

●当路由器在路由表中找不到目标的路由条目时,路由器把请求转发到默认路由接口,它是一种特殊的静态路由,同时它的优先级也是最低的,如果同时存在静态路由,它会优先匹配静态路由。

●使用场景:

这个网络只有一个唯一的路径能够到达其它网络,默认路由在某些时候非常有效,当存在末梢网络(Stub Network)时,默认路由会大大简化路由器的配置减轻管理员的工作负担,提高网络性能

●什么叫末梢网络

就是靠近用户主机的最近的一个路由器,也就是网关。

●适当的使用默认路由还可以减小路由表的大小,网络管理员有时候会这样配置路由表,即在路由表中止添加少数的静态路由,同时添加一条默认路由,这样当收到数据包的目的网络没有包含在路由表中时,就按照默认路由来转发(当然默认路由有可能不是最好的路由)

三、路由器转发数据包的封装过程

1、交换机和路由器的区别

●交换机:先查看MAC地址缓存表是否有MAC地址,有—>转发,没有—>广播(泛洪)

工作在数据链路层,根据“MAC地址表”转发数据,硬件转发。

●路由器:先查看路由表中是否有接口,有—>转发,没有–>丢弃。(路由器封装过程中:IP地址不变,MAC地址随着封装在变动)

工作在网络层,根据“路由表”转发数据,路由选择,路由转发。

2、路由器转发数据包的封装过程

image-20220421230613964

●首先了解:源IP:192.168.1.2 目标IP:192.168.2.2

●前提:当Host A主机ping Host B主机,此时中间因为跨网段了,所以需要通过路由器来进行转发。但是传输的时候需要知道目标的MAC地址,点到点进行传输时就需要通过MAC地址来识别下一个设备的位置。所以上图的步骤如下描述。

●第一步:

Host A首先进行广播,使用ARP协议解析出路由器A的MAC地址,然后将路由器A的MAC地址存在自己的ARP缓存表中,再然后将源IP(192.168.1.2)、源MAC(11-11),目标IP(192.168.2.2)、目标MAC(22-22)进行封装,然后送到路由器A的E0接口。

●第二步:

当路由器A的E0接口收到数据包后,先进行解封装,再查看目标IP地址,然后根据对应自己的路由表,查询到对应的转发路线,转发路由为E1,将数据送到接口E1。

●第三步:

到达路由器A的E1口后再次使用ARP协议解析出路由器B的MAC地址,然后将路由器B的MAC地址存在自己的ARP缓存表中,再然后将源IP(192.168.1.2)、源MAC(33-33),目标IP(192.168.2.2)、目标MAC(44-44)进行封装,送到路由器B的E1接口。

●第四步:

到达路由器B的E1接口进行解封装,查看源IP地址,再查看自己的路由表,查找到对应的路线为E0,然后将数据转发至路由器的E0接口

●第五步:

到达路由器B的E0接口,再次进行ARP解析出Host B的MAC地址,并将MAC地址存到自己的ARP缓存表中,然后将源IP(192.168.1.2)、源MAC(55-55),目标IP(192.168.2.2)、目标MAC(66-66)进行封装,封装之后送达到Host B主机中

●小结:路由器的封装过程中,IP地址不变,MAC地址一直在变。

四、路由器的配置

image-20220422134734533

根据以上拓扑图结构,完成PC1、PC2、PC3实现相互通信。

●思路分析:

由拓扑图了解到,PC1和PC2以及PC3的IP都不在同网段,不同网段之间的通信需要通过路由器的转发才能通信,每个路由器都有自己的路由表,参照路由表即可选出数据该往哪个接口转发。路由表需要人工进行配置,且路由器的接口都需要配自己的IP地址。

●命令配置:

PC1,PC2,PC3,三台主机完后IP地址、子网掩码以及网关的配置,(以PC1为例)
image-20220422135623418

AR2路由器的配置:

<Huawei>sys	
<Huawei>system-view             ###进入系统模式
Enter system view, return user view with Ctrl+Z.
[Huawei]sysname AR2             ###修改名称为AR2
[AR2]undo info-center enable    ###去除消息提示
Info: Information center is disabled.
[AR2]int g0/0/0         ###进入g0/0/0接口
[AR2-GigabitEthernet0/0/0]ip add 192.168.20.1 24     ###配置IP地址和掩码
[AR2-GigabitEthernet0/0/0]undo shutdown      ###启动该接口
Info: 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0/0/0 is not shutdown.
[AR2-GigabitEthernet0/0/0]di th      ###  查看该接口状态
[V200R003C00]
#
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0/0/0
 ip address 192.168.20.1 255.255.255.0 
#
return
[AR2-GigabitEthernet0/0/0]int g0/0/1    ### 进入g0/0/1接口
[AR2-GigabitEthernet0/0/1]ip add 10.0.0.1 24     ###配置IP地址和掩码
[AR2-GigabitEthernet0/0/1]undo shutdown      ###启动该接口
Info: 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0/0/1 is not shutdown.

[AR2-GigabitEthernet0/0/1]di th       ###查看该接口状态
[V200R003C00]
#
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0/0/1
 ip address 10.0.0.1 255.255.255.0 
#
return
[AR2-GigabitEthernet0/0/1]q       ###返回上一层模式(系统模式)
[AR2]ip route-static 192.168.10.0 24 10.0.0.2    ###配置到达网段192.168.10.0的静态路由
[AR2]ip route-static 192.168.30.0 24 10.0.0.2    ###配置到达网段192.168.30.0的静态路由
[AR2]dis ip routing-table    ###查看路由表

根据以上配置配置另外两台路由器的的接口IP、子网掩码,以及静态路由

AR1路由器的静态路由配置到达192.168.20.0网段以及到达192.168.30.0 网段的即可

AR3路由器的静态路由配置到达192.168.10.0网段以及到达192.168.20.0 网段的即可

两台路由器配置完成后,即可完成三台主机之间的相互连通。

●注意:在AR2和AR3路由器可能需要配置两个静态路由,可能有点繁琐,所以可这边可以使用默认路由来进行配置。默认路由只需配置一个就可以。

AR2路由器默认路由配置:ip route-static 0.0.0.0 0.0.0.0 10.0.0.2

AR3路由器默认路由配置:ip route-static 0.0.0.0 0.0.0.0 20.0.0.2

●但是AR1不能使用默认路由,为什么呢?

因为如果它配置了默认路由那么PC1的数据传到AR1后,它不知道往哪边去转,如果换给AR2,或者AR3会被它们的默认路由给转回来,等生命周期为0时,数据就被丢弃了。

  • 1
    点赞
  • 8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网络工程实验四 NAT和PAT配置 一、实验环境 一台装有Boson NetSim for CCNP和Boson Network Designer软件的PC机。 二、实验目的 本实验的目的是通过配置静态地址传输,动态地址传输,对NAT的工作原理有初步的 熟悉,把握NAT在路由器上的配置方法,对NAT在网络上的应用有更深的了解。 三、实验步骤 1、通过Boson Network Designer画出实验拓扑图。 2、配置静态NAT,查看配置并用Ping命令检验 3、配置动态NAT,同样查看配置并检验 4、配置动态PAT 四、实验过程 Step1:在Boson Network Designer画出实验拓扑图如图3-1所示。 图3-1 实验拓扑图 Step2:配置各个路由器端口的IP地址,并在RouterB和RouterC上配置到202.116.78 .0网段的静态路由。而在RouterA上分别为RouterB和RouterC配置一条到达内部全局地址 的静态路由。如图4-1,4-2,4-3,4-4,4-5,4-6所示。 图 4-4RouterA各端口和静态路由配置 图 4-5RouterB各端口和静态路由配置 图 4-6RouterC各端口和静态路由配置 Step3:在RouterB上配置静态NAT,将Host_2的内部局部地址10.0.1.2转化为外部全 局地址202.116.65.1。如图4-7所示。 图 4-7在RouterB配置静态NAT 在Host_1主机上使用Ping202.116.65.1检验静态NAT,如图4- 8所示可以Ping通,证明静态NAT配置成功。 图 4-8使用Ping202.116.65.1命令检验静态NAT Step4:在RouterB上配置静态NAT,允许Host_3所在网段通过外部全局地址202.116. 67.1到202.116.67.254地址访问Internet。如图4-9所示。 图 4-9在RouterC上配置动态NAT Step5:配置PAT,先删除所有NAT配置,保留ACL的配置。 以RouterC为例   RouterC(config)#int loop0   RouterC(config-if)#ip add 202.116.65.1 255.255.255.0   RouterC(config-if)#no shut RouterC(config)#ip nat inside source list 1 interface loop0 overload 五、实验总结 在刚开始做实验时用的实验是"利用Cisco路由器模拟器Boson配置实现NAT使内部网接 入Internet"刚开始London使用的是PC机,经过多次尝试都没有成功配置。在老师的指导 下使用路由器代替原来的LondonPC机,但是还是多次尝试未果。 经过仔细思考,分析对本次实验已经了解明白。但是苦于没有一个成功的结果,在网 上搜索之后找到一个同样的NAT实验,原理都是一样的。按照实验步骤一步步做下来终于 得到了一个比较满意的结果。 在静态NAT验证比较好实现,通过使用Ping命令就可以了,而在动态NAT和PAT却不好 进行验证,个人觉得仅仅通过使用show ip nat translations并不能判断配置是否成功,却又找不出什么更好的检验手段。这里还要多 多学习。 六、实验结论 任何一台连接到Internat的设备都需要一个IP地址。需要IP地址的设备数量正在飞速 增长,但是可用的IP地址数量是有限的。对于IP地址空间耗尽的问题,已经提出一些有 助于减轻IP地址扩展问题的解决方案。包括网络地址转化(NAT,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端口地址转换(PAT,Port Address Translation)。 当内部网络中的一台主机想传输数据到外部网络时,它先将数据包传输到NAT路由器 上,路由器检查数据包的报头,获取该数据包的源IP信息,并从它的NAT映射表中找出与 该IP匹配的转换条目,用所选用的内部全局地址(全球唯一的IP地址)来替换内部局部 地址,并转发数据包。 当外部网络对内部主机进行应答时,数据包被送到NAT路由器上,路由器接收到目的 地址为内部全局地址的数据包后,它将用内部全局地址通过NAT映射表查找出内部局部地 址,然后将数据包的目的地址替换成内部局部地址,并将数据包转发到内部主机。 ----------------------- NAT配置实验实验报告全文共5页,当前为第1页。 图 4-1Host_1IP地址 图 4-2Host_1IP地址 图 4-3Host_1IP地址 NAT配置实验实验报告全文共5页,当前为第2页。 NAT配置实验实验报告全文共5页,当前为第3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