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么是EnOcean
EnOcean是一种基于能量采集的超低功耗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专为无需电池供电的物联网设备而设计。当前市场上的无线通信技术(如Zigbee、低功耗蓝牙等)虽可通过优化降低功耗,并依靠电池实现长时间运行,但仍无法避免定期更换电池的问题。而在智能家居照明控制、工业监测等需要长期稳定运行的应用场景中,电池耗尽可能导致设备失灵,带来安全隐患或使用不便。
EnOcean正是为了解决这一痛点而开发的。它通过采集环境中的能量(如光能、机械能、热能)并将其转换为电能,驱动设备运行;结合超短数据“电报”传输和高效能量管理技术,EnOcean设备能够真正实现自供电运行,无需外部电源或电池,大幅降低维护成本,同时提升系统的可靠性和可持续性。
作为能量采集无线技术的开创者,EnOcean最早是西门子的一个子公司,在2001年从西门子独立出来,致力于推广EnOcean技术。2008年4月,EnOcean与多家企业共同成立了 EnOcean联盟,旨在推广EnOcean技术并确保不同厂商产品间的互操作性。2012年3月,EnOcean被国际电工委员会(IEC)批准为国际标准 ISO/IEC 14543-3-10(信息技术 - 家庭电子系统 - 第3-10部分:优化能量采集的无线短包协议)。
2、EnOcean如何做到能量采集
EnOcean 技术的核心在于从环境中获取能量,主要是通过三种途径:
- 机械能:通过电磁或压电发电机将开关按压等动作转化为电能。例如按下开关时,内置的电磁模块可以产生约50微焦耳的能量,足以发送无线信号。
- 太阳能:利用微型太阳能板(如1平方厘米的面板)采集室内外光能,即使在低光照(50勒克斯)下也能工作。
- 热能:通过热电发生器(Thermoelectric Generator)利用温差(如人体与环境间的温差)发电。
3、EnOcean协议细节
- 在物理层上,EnOcean技术采用幅移键控 (ASK) 无线电调制,频段采用了Sub-G频段,也就是无需申请许可的低于1G的频段。EnOcean在欧洲使用 868 MHz 频段,在北美运行于902 MHz频段,在日本运行于928 MHz频段。其通信距离在开阔地带可达300米,在建筑内可达30米。它的数据传输速率可达125kbps。
- 在数据链路层,EnOcean采用短数据包设计(典型数据帧仅14字节),减少无线干扰,降低功耗。每个设备采用32-bit唯一ID,确保设备间无冲突通信。而且在发送时会采用“发前侦听”机制,避免报文冲突,另外,为了提高成功率,每个报文都会基于一个特定的时间算法重复发送3次。
- 在网络层,它放弃相对复杂的自组织Mesh网络,而是依赖点对点、广播和中继方式扩展通信范围。它采用轻量级、无连接的设计,适用于超低功耗、免维护的传感器网络。
- 在应用层它采用基于 EnOcean 设备配置文件(EEP)。EEP定义了不同类型设备(如开关、传感器、执行器)的数据格式和行为。规定了不同类型设备的通信格式和交互方式,确保不同厂商的EnOcean设备能够互通互联。
4、EnOcean与其他无线通信协议对比
EnOcean对比其他几个主流无线通信协议,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它的自供电能力:通过能量采集,能够利用环境能量(如光能、温差能、机械能)为设备供电,无需电池。这不仅减少了电池的使用和维护成本,也使得设备的使用寿命大大延长,对环境友好。出于对能耗的节省的设计目的,它的典型功耗也是最低的,通信方式也是无连接的点对点方式。
在部署方面,不需要布线和定期更换电池,EnOcean技术使得在已有建筑中安装智能设备变得简单快捷,例如在酒店房间的快速智能改造中,可以在不影响正常运营的情况下在短时间内完成安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