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droid-黑科技保活实现原理揭秘,20天内看完这套GitHub标星18k+的Android资料

mAtmInternal.onForceStopPackage(packageName, doit, evenPersistent, userId);
// 清理 service
// 清理 broadcastreceiver
// 清理 providers
// 清理其他
return didSomething;
}

这个方法实现很清晰:

先杀死这个 App 内部的所有进程,然后清理残留在 system_server 内的四大组件信息;我们关心进程是如何被杀死的,因此继续跟踪 killPackageProcessesLocked,这个方法最终会调用到 ProcessList 内部的 removeProcessLocked 方法, removeProcessLocked 会调用 ProcessRecord 的 kill 方法,我们看看这个 kill:

void kill(String reason, boolean noisy) {
if (!killedByAm) {
Trace.traceBegin(Trace.TRACE_TAG_ACTIVITY_MANAGER, “kill”);
if (mService != null && (noisy || info.uid == mService.mCurOomAdjUid)) {
mService.reportUidInfoMessageLocked(TAG,
"Killing " + toShortString() + " (adj " + setAdj + "): " + reason,
info.uid);
}
if (pid > 0) {
EventLog.writeEvent(EventLogTags.AM_KILL, userId, pid, processName, setAdj, reason);
Process.killProcessQuiet(pid);
ProcessList.killProcessGroup(uid, pid);
} else {
pendingStart = false;
}
if (!mPersistent) {
killed = true;
killedByAm = true;
}
Trace.traceEnd(Trace.TRACE_TAG_ACTIVITY_MANAGER);
}
}

这里我们可以看到,首先杀掉了目标进程,然后会以 uid为单位杀掉目标进程组。

如果只杀掉目标进程,那么我们可以通过双进程守护的方式实现保活;

关键就在于这个 killProcessGroup,继续跟踪之后发现这是一个 native 方法,它的最终实现在 libprocessgroup中,代码如下:

int killProcessGroup(uid_t uid, int initialPid, int signal) {
return KillProcessGroup(uid, initialPid, signal, 40 /retries/);
}

注意这里有个奇怪的数字:40。

我们继续跟踪:

static int KillProcessGroup(uid_t uid, int initialPid, int signal, int retries) {
// 省略
int retry = retries;
int processes;
while ((processes = DoKillProcessGroupOnce(cgroup, uid, initialPid, signal)) > 0) {
LOG(VERBOSE) << "Killed " << processes << " processes for processgroup " << initialPid;
if (retry > 0) {
std::this_thread::sleep_for(5ms);
–retry;
} else {
break;
}
}
// 省略
}

瞧瞧我们的系统做了什么骚操作?循环 40 遍不停滴杀进程,每次杀完之后等 5ms,循环完毕之后就算过去了。

看到这段代码,我想任何人都会蹦出一个疑问:假设经历连续 40 次的杀进程之后,如果 App 还有进程存在,那不就侥幸逃脱了吗?

2 实现方法

那么,如何实现这个目的呢?

我们看这个关键的 5ms。假设,App 进程在被杀掉之后,能够以足够快的速度(5ms 内)启动一堆新的进程,那么系统在一次循环杀掉老的所有进程之后,sleep 5ms 之后又会遇到一堆新的进程;如此循环 40 次,只要我们每次都能够拉起新的进程,那我们的 App 就能逃过系统的追杀,实现永生。

是的,炼狱般的 200ms,只要我们熬过 200ms 就能渡劫成功,得道飞升。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玩过打地鼠这个游戏,整个过程非常类似,按下去一个又冒出一个,只要每次都能足够快地冒出来,我们就赢了。

现在问题的关键就在于:

如何在 5ms 内启动一堆新的进程?

再回过头来看原来的保活方式,它们拉起进程最开始通过 am命令,这个命令实际上是一个 java 程序,它会经历启动一个进程然后启动一个 ART 虚拟机,接着获取 ams 的 binder 代理,然后与 ams 进行 binder 同步通信。

这个过程实在是太慢了,在这与死神赛跑的 5ms 里,它的速度的确是不敢恭维。

后来,MarsDaemon 提出了一种新的方式,它用 binder 引用直接给 ams 发送 Parcel,这个过程相比 am命令快了很多,从而大大提高了成功率。其实这里还有改进的空间,毕竟这里还是在 Java 层调用,Java 语言在这种实时性要求极高的场合有一个非常令人诟病的特性:

垃圾回收(GC);虽然我们在这 5ms 内直接碰上 gc 引发停顿的可能性非常小,但是由于 GC 的存在,ART 中的 Java 代码存在非常多的 checkpoint;

想象一下你现在是一个信使有重要军情要报告,但是在路上却碰到很多关隘,而且很可能被勒令暂时停止一下,这种情况是不可接受的。因此,最好的方法是通过 native code 给 ams 发送 binder 调用;

当然,如果再底层一点,我们甚至可以通过 ioctl 直接给 binder 驱动发送数据进而完成调用,但是这种方法的兼容性比较差,没有用 native 方式省心。

通过在 native 层给 ams 发送 binder 消息拉起进程,我们算是解决了「快速拉起进程」这个问题。但是这个还是不够。还是回到打地鼠这个游戏,假设你摁下一个地鼠,会冒起一个新的地鼠,那么你每次都能摁下去最后获取胜利的概率还是比较高的;

但如果你每次摁下一个地鼠,其他所有地鼠都能冒出来呢?这个难度系数可是要高多了。如果我们的进程能够在任意一个进程死亡之后,都能让把其他所有进程全部拉起,这样系统就很难杀死我们了。

新的黑科技保活中通过 2 个机制来保证进程之间的互相拉起:

2 个进程通过互相监听文件锁的方式,来感知彼此的死亡。
通过 fork 产生子进程,fork 的进程同属一个进程组,一个被杀之后会触发另外一个进程被杀,从而被文件锁感知。

具体来说,创建 2 个进程 p1, p2,这两个进程通过文件锁互相关联,一个被杀之后拉起另外一个;同时 p1 经过 2 次 fork 产生孤儿进程 c1,p2 经过 2 次 fork 产生孤儿进程 c2,c1 和 c2 之间建立文件锁关联。这样假设 p1 被杀,那么 p2 会立马感知到,然后 p1 和 c1 同属一个进程组,p1 被杀会触发 c1 被杀,c1 死后 c2 立马感受到从而拉起 p1,因此这四个进程三三之间形成了铁三角,从而保证了存活率。

分析到这里,这种方案的大致原理我们已经清晰了。

基于以上原理,我写了一个简单的 PoC,代码在这里:
https://github.com/tiann/Leoric

有兴趣的可以看一下。

为了文章的严谨性(注一位读者Rikka的回复):

文章中说需要“在 5ms 内启动一堆新的进程”,但其实并不需要。

AMS 在执行杀进程时是一个 ProcessRecord 一个地来的( https://android.googlesource.com/platform/frameworks/base/+/4f868ed/services/core/java/com/android/server/am/ActivityManagerService.java#5766),也就是最终会执行多次 libprocessgroup 里的 killProcessgroup。

这样只要在杀死属于某个 cgroup 的进程时,另外的进程只要成功启动一次 android:process 是另外的的进程即可活下来。因为新对应新的 ProcessRecord,不会在上面那个循环里被杀死。此外,循环四十次反而给了超长的时间来启动新的,观察 log 可以发现 killProcessgroup 的间隔长达几十到一百多 ms。

3 改进空间

本方案的原理还是比较简单直观的,但是要实现稳定的保活,还需要很多细节要补充;特别是那与死神赛跑的 5ms,需要不计一切代价去优化才能提升成功率。

具体来说,就是当前的实现是在 Java 层用 binder 调用的,我们应该在 native 层完成。笔者曾经实现过这个方案,但是这个库本质上是有损用户利益的,因此并不打算公开代码,这里简单提一下实现思路供大家学习:

如何在 native 层进行 binder 通信?

libbinder 是 NDK 公开库,拿到对应头文件,动态链接即可。

难点:依赖繁多,剥离头文件是个体力活。

如何组织 binder 通信的数据?

通信的数据其实就是二进制流;具体表现就是 (C++/Java) Parcel 对象。native 层没有对应的 Intent Parcel,兼容性差。

方案:

Java 层创建 Parcel (含 Intent),拿到 Parcel 对象的 mNativePtr(native peer),传到 Native 层。
native 层直接把 mNativePtr 强转为结构体指针。
fork 子进程,建立管道,准备传输 parcel 数据。
子进程读管道,拿到二进制流,重组为 parcel。

4 如何应对?

今天我把这个实现原理公开,并且提供 PoC 代码,并不是鼓励大家使用这种方式保活,而是希望各大系统厂商能感知到这种黑科技的存在,推动自己的系统彻底解决这个问题。

两年前我就知道了这个方案的存在,不过当时鲜为人知。

最近一个月我发现很多 App 都使用了这种方案,把我的 Android 手机折腾的惨不忍睹;毕竟本人手机上安装了将近 800 个 App,假设每个 App 都用这个方案保活,那这系统就没法用了。

系统如何应对?

如果我们把系统杀进程比喻为斩首,那么这个保活方案的精髓在于能快速长出一个新的头;因此应对之法也很简单,只要我们在斩杀一个进程的时候,让别的进程老老实实呆着别搞事情就 OK 了。具体的实现方法多种多样,不赘述。

用户如何应对?

在厂商没有推出解决方案之前,用户可以有一些方案来缓解使用这个方案进行保活的流氓 App。

这里推荐两个应用给大家:

冰箱
Island

通过冰箱的冻结和 Island 的深度休眠可以彻底阻止 App 的这种保活行为。当然,如果你喜欢别的这种“冻结”类型的应用,比如小黑屋或者太极的阴阳之门也是可以的。

其他不是通过“冻结”这种机制来压制后台的应用理论上对这种保活方案的作用非常有限。

自我介绍一下,小编13年上海交大毕业,曾经在小公司待过,也去过华为、OPPO等大厂,18年进入阿里一直到现在。

深知大多数初中级安卓工程师,想要提升技能,往往是自己摸索成长,但自己不成体系的自学效果低效又漫长,而且极易碰到天花板技术停滞不前!

因此收集整理了一份《2024年最新Android移动开发全套学习资料》送给大家,初衷也很简单,就是希望能够帮助到想自学提升又不知道该从何学起的朋友,同时减轻大家的负担。
img
img
img
img

由于文件比较大,这里只是将部分目录截图出来,每个节点里面都包含大厂面经、学习笔记、源码讲义、实战项目、讲解视频
如果你觉得这些内容对你有帮助,可以添加下面V无偿领取!(备注Android)
img

文末

我总结了一些Android核心知识点,以及一些最新的大厂面试题、知识脑图和视频资料解析。

需要的小伙伴私信【学习】我免费分享给你,以后的路也希望我们能一起走下去。(谢谢大家一直以来的支持,需要的自己领取)

直接点击链接也可以领取哦!

Android学习PDF+架构视频+面试文档+源码笔记

部分资料一览:

  • 330页PDF Android学习核心笔记(内含8大板块)

  • Android学习的系统对应视频

  • Android进阶的系统对应学习资料

  • Android BAT大厂面试题(有解析)

(img-ZXq0eAXy-1710506257892)]

[外链图片转存中…(img-kBIBIqEe-1710506257892)]

  • Android学习的系统对应视频

  • Android进阶的系统对应学习资料

[外链图片转存中…(img-hbrG8GUv-1710506257893)]

  • Android BAT大厂面试题(有解析)

  • 24
    点赞
  • 1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