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Python中下划线的5种含义_perl 下划线表示什么,2024年最新记得把每一次面试当做经验积累英语

做了那么多年开发,自学了很多门编程语言,我很明白学习资源对于学一门新语言的重要性,这些年也收藏了不少的Python干货,对我来说这些东西确实已经用不到了,但对于准备自学Python的人来说,或许它就是一个宝藏,可以给你省去很多的时间和精力。

别在网上瞎学了,我最近也做了一些资源的更新,只要你是我的粉丝,这期福利你都可拿走。

我先来介绍一下这些东西怎么用,文末抱走。


(1)Python所有方向的学习路线(新版)

这是我花了几天的时间去把Python所有方向的技术点做的整理,形成各个领域的知识点汇总,它的用处就在于,你可以按照上面的知识点去找对应的学习资源,保证自己学得较为全面。

最近我才对这些路线做了一下新的更新,知识体系更全面了。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Python学习视频

包含了Python入门、爬虫、数据分析和web开发的学习视频,总共100多个,虽然没有那么全面,但是对于入门来说是没问题的,学完这些之后,你可以按照我上面的学习路线去网上找其他的知识资源进行进阶。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3)100多个练手项目

我们在看视频学习的时候,不能光动眼动脑不动手,比较科学的学习方法是在理解之后运用它们,这时候练手项目就很适合了,只是里面的项目比较多,水平也是参差不齐,大家可以挑自己能做的项目去练练。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4)200多本电子书

这些年我也收藏了很多电子书,大概200多本,有时候带实体书不方便的话,我就会去打开电子书看看,书籍可不一定比视频教程差,尤其是权威的技术书籍。

基本上主流的和经典的都有,这里我就不放图了,版权问题,个人看看是没有问题的。

(5)Python知识点汇总

知识点汇总有点像学习路线,但与学习路线不同的点就在于,知识点汇总更为细致,里面包含了对具体知识点的简单说明,而我们的学习路线则更为抽象和简单,只是为了方便大家只是某个领域你应该学习哪些技术栈。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6)其他资料

还有其他的一些东西,比如说我自己出的Python入门图文类教程,没有电脑的时候用手机也可以学习知识,学会了理论之后再去敲代码实践验证,还有Python中文版的库资料、MySQL和HTML标签大全等等,这些都是可以送给粉丝们的东西。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这些都不是什么非常值钱的东西,但对于没有资源或者资源不是很好的学习者来说确实很不错,你要是用得到的话都可以直接抱走,关注过我的人都知道,这些都是可以拿到的。

网上学习资料一大堆,但如果学到的知识不成体系,遇到问题时只是浅尝辄止,不再深入研究,那么很难做到真正的技术提升。

需要这份系统化学习资料的朋友,可以戳这里获取

一个人可以走的很快,但一群人才能走的更远!不论你是正从事IT行业的老鸟或是对IT行业感兴趣的新人,都欢迎加入我们的的圈子(技术交流、学习资源、职场吐槽、大厂内推、面试辅导),让我们一起学习成长!

让我们马上开始!

1. 单前导下划线 _var

当涉及到变量和方法名称时,单个下划线前缀有一个约定俗成的含义。 它是对程序员的一个提示 - 意味着Python社区一致认为它应该是什么意思,但程序的行为不受影响。

下划线前缀的含义是告知其他程序员:以单个下划线开头的变量或方法仅供内部使用。 该约定在PEP 8中有定义。

这不是Python强制规定的。 Python不像Java那样在“私有”和“公共”变量之间有很强的区别。 这就像有人提出了一个小小的下划线警告标志,说:

“嘿,这不是真的要成为类的公共接口的一部分。不去管它就好。“

看看下面的例子:

class Test:
   def __init__(self):
       self.foo = 11
       self._bar = 23

如果你实例化此类,并尝试访问在__init__构造函数中定义的foo和_bar属性,会发生什么情况? 让我们来看看:

>>> t = Test()
>>> t.foo
11
>>> t._bar
23

你会看到_bar中的单个下划线并没有阻止我们“进入”类并访问该变量的值。

这是因为Python中的单个下划线前缀仅仅是一个约定 - 至少相对于变量和方法名而言。

但是,前导下划线的确会影响从模块中导入名称的方式。

假设你在一个名为my_module的模块中有以下代码:

# This is my_module.py:

def external_func():
   return 23

def _internal_func():
   return 42

现在,如果使用通配符从模块中导入所有名称,则Python不会导入带有前导下划线的名称(除非模块定义了覆盖此行为的__all__列表):

>>> from my_module import *
>>> external_func()
23
>>> _internal_func()
NameError: "name '_internal_func' is not defined"

顺便说一下,应该避免通配符导入,因为它们使名称空间中存在哪些名称不清楚。 为了清楚起见,坚持常规导入更好。

与通配符导入不同,常规导入不受前导单个下划线命名约定的影响:

>>> import my_module
>>> my_module.external_func()
23
>>> my_module._internal_func()
42

我知道这一点可能有点令人困惑。 如果你遵循PEP 8推荐,避免通配符导入,那么你真正需要记住的只有这个:

单个下划线是一个Python命名约定,表示这个名称是供内部使用的。 它通常不由Python解释器强制执行,仅仅作为一种对程序员的提示。

2. 单末尾下划线 var_

有时候,一个变量的最合适的名称已经被一个关键字所占用。 因此,像class或def这样的名称不能用作Python中的变量名称。 在这种情况下,你可以附加一个下划线来解决命名冲突:

>>> def make_object(name, class):
SyntaxError: "invalid syntax"

>>> def make_object(name, class_):
...    pass

总之,单个末尾下划线(后缀)是一个约定,用来避免与Python关键字产生命名冲突。 PEP 8解释了这个约定。

3. 双前导下划线 __var

到目前为止,我们所涉及的所有命名模式的含义,来自于已达成共识的约定。 而对于以双下划线开头的Python类的属性(包括变量和方法),情况就有点不同了。

双下划线前缀会导致Python解释器重写属性名称,以避免子类中的命名冲突。

这也叫做名称修饰(name mangling) - 解释器更改变量的名称,以便在类被扩展的时候不容易产生冲突。

我知道这听起来很抽象。 因此,我组合了一个小小的代码示例来予以说明:

class Test:
   def __init__(self):
       self.foo = 11
       self._bar = 23
       self.__baz = 23

让我们用内置的dir()函数来看看这个对象的属性:

>>> t = Test()
>>> dir(t)
['_Test__baz', '__class__', '__delattr__', '__dict__', '__dir__',
'__doc__', '__eq__', '__format__', '__ge__', '__getattribute__',
'__gt__', '__hash__', '__init__', '__le__', '__lt__', '__module__',
'__ne__', '__new__', '__reduce__', '__reduce_ex__', '__repr__',
'__setattr__', '__sizeof__', '__str__', '__subclasshook__',
'__weakref__', '_bar', 'foo']

以上是这个对象属性的列表。 让我们来看看这个列表,并寻找我们的原始变量名称foo,_bar和__baz - 我保证你会注意到一些有趣的变化。

  • self.foo变量在属性列表中显示为未修改为foo。
  • self._bar的行为方式相同 - 它以_bar的形式显示在类上。 就像我之前说过的,在这种情况下,前导下划线仅仅是一个约定。 给程序员一个提示而已。
  • 然而,对于self.__baz而言,情况看起来有点不同。 当你在该列表中搜索__baz时,你会看不到有这个名字的变量。

__baz出什么情况了?

如果你仔细观察,你会看到此对象上有一个名为_Test__baz的属性。 这就是Python解释器所做的名称修饰。 它这样做是为了防止变量在子类中被重写。

让我们创建另一个扩展Test类的类,并尝试重写构造函数中添加的现有属性:

class ExtendedTest(Test):
   def __init__(self):
       super().__init__()
       self.foo = 'overridden'
       self._bar = 'overridden'
       self.__baz = 'overridden'

现在,你认为foo,_bar和__baz的值会出现在这个ExtendedTest类的实例上吗? 我们来看一看:

>>> t2 = ExtendedTest()
>>> t2.foo
'overridden'
>>> t2._bar
'overridden'
>>> t2.__baz
AttributeError: "'ExtendedTest' object has no attribute '__baz'"

等一下,当我们尝试查看t2 .__ baz的值时,为什么我们会得到AttributeError? 名称修饰被再次触发了! 事实证明,这个对象甚至没有__baz属性:

>>> dir(t2)
['_ExtendedTest__baz', '_Test__baz', '__class__', '__delattr__',
'__dict__', '__dir__', '__doc__', '__eq__', '__format__', '__ge__',
'__getattribute__', '__gt__', '__hash__', '__init__', '__le__',
'__lt__', '__module__', '__ne__', '__new__', '__reduce__',
'__reduce_ex__', '__repr__', '__setattr__', '__sizeof__', '__str__',
'__subclasshook__', '__weakref__', '_bar', 'foo', 'get_vars']

正如你可以看到__baz变成_ExtendedTest__baz以防止意外修改:

>>> t2._ExtendedTest__baz
'overridden'

但原来的_Test__baz还在:

>>> t2._Test__baz
42

双下划线名称修饰对程序员是完全透明的。 下面的例子证实了这一点:

class ManglingTest:
   def __init__(self):
       self.__mangled = 'hello'

   def get_mangled(self):
       return self.__mangled

>>> ManglingTest().get_mangled()
'hello'
>>> ManglingTest().__mangled
AttributeError: "'ManglingTest' object has no attribute '__mangled'"

现在能在网上找到很多很多的学习资源,有免费的也有收费的,当我拿到1套比较全的学习资源之前,我并没着急去看第1节,我而是去审视这套资源是否值得学习,有时候也会去问一些学长的意见,如果可以之后,我会对这套学习资源做1个学习计划,我的学习计划主要包括规划图和学习进度表。

分享给大家这份我薅到的免费视频资料,质量还不错,大家可以跟着学习

网上学习资料一大堆,但如果学到的知识不成体系,遇到问题时只是浅尝辄止,不再深入研究,那么很难做到真正的技术提升。

需要这份系统化学习资料的朋友,可以戳这里获取

一个人可以走的很快,但一群人才能走的更远!不论你是正从事IT行业的老鸟或是对IT行业感兴趣的新人,都欢迎加入我们的的圈子(技术交流、学习资源、职场吐槽、大厂内推、面试辅导),让我们一起学习成长!

  • 10
    点赞
  • 16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