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离子储能电池安全IEC、UL、GB测试标准介绍

1、 国际储能电池系统安全标准的特点:
国际上,储能系统的安全标准主要有IEC标准和UL标准。UL标准在北美应用广泛,其电池安全标准全面严谨,具有相当大的影响力。

国家地区标准参考
欧洲EN62619参考IEC62619
日本JISC8715-28参考IEC62619
澳大利亚DRAS/NZS5139(尚未发布)
韩国KBIA-10104-0参考IEC相关标准

在锂电 池运输安全
方面,UN38.3是国际上比较通用的标准,要求锂电池运输,必须通过高模拟、热测试、振动、冲击、55℃外部短路、冲击测试、过充测试,强制放电测试,以确保锂电池运输安全。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采用这个标准。与UN38.3标准相比,IEC62281与UN38.3标准的主要区别在于测试样品的数量和带电状态的要求不同,测试项目基本相同。

1.1 储能电池系统IEC安全标准:
储能系统产品IEC安全标准主要由国际电工委员会IEC标准工作组TC21/SC21A和TC120制定和颁布。
 TC21/SC21A侧重于所有 二次电池的安全标准
 TC120侧重于 电化学能量电网应用的存储(EES/electrical energy storage)系统相关标准
IEC储能系统的主要安全标准有:IEC 62619、IEC 62485-5、IEC 62933-5-1、IEC 62933-5-2、IEC
63056、IEC 62281。

IEC62619规定了工业用二次锂电池的通用测试项目和最低安全要求,IEC将其定位为广泛工业产品应用的“伞形标准”,包括通信基站、不间断电源系统(UPS)、能源存储系统、应急电源灯固定安装产品,以及堆垛机、高尔夫球车、无人驾驶车辆(AGV)、铁路、海运,不包括电力应用的陆路运输。针对各种产品应用,IEC进一步制定专门的锂电池安全标准来应对,例如针对储能系统的IEC63056。

IEC62619强调电池系统应该在合理可预见的滥用情况下进行安全评估,包括外部短路测试、冲击测试、跌落测试、热滥用测试、过充电测试和强制放电测试。此外,在电池短路安全性的评估中,提供了两种可选的测试:电芯短路测试或电池系统热扩散测试网络,这是一种比较折衷的方法。
IEC63056规定了额定电压小于1500V(DC)的储能系统用二次锂电池和电池组的安全要求。
IEC62485-5规定了固定应用中锂电池的安装、使用、检查、维护和处置的安全要求,重点关注固定式锂电池的运行安全
IEC62933-5-2规定了电化学储能系统安全要求系统包括锂电池应用,当它们被集成到电网中时。
IEC62281规定了运输途中的一次、二次锂电池和电池组的安全要求。

综上所述,
IEC储能安全标准层次较为清晰,涵盖内容全面。但由于是国际标准,参与制定的组织和成员关系复杂,涉及国家利益纠纷较多,进展缓慢,滞后于行业发展

1.2 UL 储能系统安全标准:
UL(Underwriter Laboratories
Inc.)安全实验室是美国从事安全测试和鉴定最权威的独立营利性专业机构,其电化学储能的主要安全标准如下:
UL 1973 安全标准ANSI CAN/UL-1973:2018,固定式电池、车辆辅助电源和轻型电轨(LER)应用
UL 9540 储能系统和设备测试标准
UL9540A 评估电池储能系统中的热失控火灾传播

UL1973 涵盖用于光伏、风能存储或 UPS 等固定应用中储能的电池系统,以及用于轻型电动轨道和固定铁路应用(如铁路变电站)的电池系统,并且与
IEC62619
类似,涵盖通用安全要求。但与IEC不同的是,UL不打算编制电网应用储能系统的锂电池安全标准,标准中的电池范围包括锂离子电池以外的其他类型电池,如钠-
B电池和液流电池。2019年新修订的UL1973从结构要求、电气测试、机械测试、环境测试、电池失效测试

UL9540是针对三种储能技术(电化学储能、机械储能和热能储能)的储能系统安全标准,涵盖充放电系统、控制和保护系统、电源转换系统、通信、冷却和热管理系统、消防系统、燃料或液体管道、容器、系统安装等,包括储能系统的离网运行和并网运行。
UL9540A主要用于评估电池储能系统的热失控特性,通过测试数据选择合适的防火防爆机制,是对具体测试方法的标准。目的是帮助供应商明确系统与墙体的分离要求,

综上所述, UL储能安全标准具有覆盖面广、针对性强、适用性强的特点,是目前较为成熟的产品安全标准。

2、国内储能系统产品安全标准:
与IEC和UL不同的是,国标没有将储能系统的安全标准单独成标准,而是在技术规范或运行管理规范中分章规定。以下是与锂电池储能系统安全要求相关的国家标准:

GB/T34131 电化学储能电站用锂离子电池管理系统技术规范

GB/T36276 动力储能用锂离子电池

GB/T36547电化学储能系统接入电网技术规程

GB/T36548电化学储能系统接入电网试验规范

GB/T36558 电力系统电化学储能系统通用技术条件

GB/T36549电化学储能电站运行指标及评价

GB/T51048电化学储能电站设计规范

其中,涉及电池系统安全的标准主要有GB/T3413,1 GB/T36276,
GB/T36558。这些标准对功能性储能行业中的一些常用术语、符号、测试项目和测试方法进行了明确的定义,对国内储能行业的发展起到了引领作用。在电池或电池系统的初始充放电能量、倍率充放电性能、能量保持和回收能力、循环性能等与电池容量相关的测试中,采用恒功率充放电模式进行考核,为电网能量储能应用具有现实意义,促进储能产业的健康发展。

与安全直接相关的测试有充电测试、过放电测试、挤压试验、跌落试验、低气压试验、发热试验、热失控试验、盐雾及高温高湿试验、绝缘性能试验、耐电压性能试验。电池管理系统BMS单独给出了一个技术规范,相关的电磁兼容测试在这个标准中进行了规定,测试时BMS不需要将真实的电池接入系统进行测试。这样的安排有利于BMS产品的单独检验,但对电池系统的检验可能存在偏差。

除国家标准外,国家能源局能源行业、中电联CEC、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CNESA、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等国内相关行业团体联盟CIPAS还发布了行(组)标:NB/T42091电化学储能电站用锂离子电池技术规范:
TCIAPS0003 动力储能系统用二次锂离子单体电池及电池系统安全要求

T/CEC172 动力储能用锂离子电池安全要求及试验方法

T/CNESA1000 电化学储能系统评价规范

T/CNESA1001 电力储能用直流电源连接器通用技术要求

T/CNESA1002 电化学储能系统电池管理系统技术规范

其中NB/T42091早于国家标准发布,TCIAPS0003主要参照IEC62619修改,T/CEC172以国家标准为基础,将电池安全相关规范和测试方法整合为标准文件,除对于个别文章和测试方法,总体上没有太大区别。中关村储能联盟发布的T/CNESA1000结合国家标准和IEC标准,提出了一套完整的评分方法。T/CNESA1001规范了储能系统用直流电源连接机的通用技术要求,对系统中使用的连接器、接线端子、密封件、电缆等进行了详细的结构、电气和环境适应性要求。

3 这些安全标准的比较分析:
除了电池系统的安全,包括储能逆变器(PCS)在内的外部集成系统的安全也是不可或缺的一环。但由于各个国家和地区的电网接入要求不同,这部分不适合直接比较,本研究范围不包括储能和电网的接入部分,即PCS到电网部分,主要研究常见锂离子电池系统的安全标准。所以这方面涉及的标准主要有UL1973、IEC62619、GB/T36276和GB/T34131。为了便于比较标准中各方面的要求,以UL标准为参考,将标准条款分为结构安全、电池本体安全、系统安全和环境安全四大类。

3.1 结构安全要求比较:
UL1973对产品外壳提出了更详细、更具体的要求。例如非金属外壳、金属外壳、壁挂支撑拉手、线缆、端子等都有具体的要求。在这些方面,IEC和GB标准都没有详细的规范要求,只是要求在相关实验中不得使外壳破裂,造成内部材料外露或漏液。UL标准对外壳的可靠保护接地也有规定,而IEC和GB对电池系统没有保护接地规范,按相关电气标准执行,在检验过程中容易被忽视。

3.2 电池安全要求比较:

这里的电池本体安全是指与电池直接相关的测试要求,比如过充过放测试。国家标准按照电池单体、电池模组和电池组(系统)三个层次规定了电池的测试要求和测试方法。UL和IEC表示每次测试的测试对象。在电池本体安全性方面,三者的差别并不算太大。有的地方,国家标准要求更加严格。例如,要求外部短路的线路内阻小于5mΩ,要求温升试验最高温度达到130℃并保持30min。一个重要的区别是UL标准对测试合格的判断更加严格。它不仅要求不应有起火、爆炸和漏液现象,而且规定试验后不应有有毒气体、可燃气体的积聚、外露触电危险和失去保护控制等现象。

与温度相关的安全要求与每个标准有很大差异,UL的充放电极限温度测试:在最大充放电条件下,应保持在规定的极限工作条件内。对温度敏感的关键安全装置应保持在额定温度范围内。同时,可接触表面温度不得超过安全限值。IEC从热滥用方面提出要求,要求BMS对过热充放电进行保护。GB标准与IEC类似,但试验温度提高到130℃。

考虑到实际情况,UL的电池充放电极限温度测试要求更贴近实际工程应用。此外,UL还规定了电池模组的不平衡充电试验,IEC和GB均未规定。在跌落测试方面,UL和IEC根据测试对象的重量进行分级测试,而GB标准统一采用从1.2m高度自由跌落至水泥表面的测试方法,正极或负极朝向向下。这种一刀切的做法很容易实现,但是否符合产品开发的需要还有待商榷。三个标准都有热失控扩散的要求,其中IEC标准可以选择铁芯短路测试作为替代测试。

另外,在美国,UL9540A用于评估电池储能系统的热失控特性,并通过测试数据选择合适的防火防爆机制,是一些测试方法的标准。目的是帮助供应商明确系统与墙体的隔离要求、系统的加热能力、可燃部件、燃烧产生的气体种类及灭火器的选择。IEC和GB没有制定类似的标准。

3.3 环境影响要求比较:
UL标准规定了盐雾试验、防潮试验、外火试验等环境试验,而GB标准规定了盐雾试验、高温高湿试验。需要说明的是,这两项环境测试是根据产品的实际应用环境来确定的,不是必须的项目。IEC62619没有关于环境测试的规定,可能是因为该标准是通用标准,而IEC62485-5还没有发布。不知道有没有这方面的内容。在电磁兼容方面,国家标准在BMS技术规范GB/T34131中规定了测试项目和要求等级。在
UL 和 IEC
中,“对安全起关键作用、依赖电、电路、软件的控制系统进行功能安全分析”包括对BMS的测试。参考标准之一IEC60730-1附录h包括电磁兼容测试项目和测试方法。项目数量超过国家标准。测试方法强调测试各种模式的控制器(BMS属于电子控制器的范畴),检查对被控设备安全性的影响。

3.4 系统要求比较:
在系统安全分析方面,UL和IEC都要求对电子电路软件进行功能安全评估。UL还要求对系统进行风险分析,提供FMEA或故障树分析报告,有利于排查系统的各种风险,如触电风险、火灾风险、机械风险等,将风险控制在适当的低概率。GB标准对此没有规定。在系统元器件安全方面,UL标准指明了关键元器件应满足的标准规范,而IEC和GB标准则没有直接要求。

题外话

初入计算机行业的人或者大学计算机相关专业毕业生,很多因缺少实战经验,就业处处碰壁。下面我们来看两组数据:

2023届全国高校毕业生预计达到1158万人,就业形势严峻;

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公布的数据显示,到2027年我国网络安全人员缺口将达327万。

一方面是每年应届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一方面是网络安全人才百万缺口。

6月9日,麦可思研究2023年版就业蓝皮书(包括《2023年中国本科生就业报告》《2023年中国高职生就业报告》)正式发布。

2022届大学毕业生月收入较高的前10个专业

本科计算机类、高职自动化类专业月收入较高。2022届本科计算机类、高职自动化类专业月收入分别为6863元、5339元。其中,本科计算机类专业起薪与2021届基本持平,高职自动化类月收入增长明显,2022届反超铁道运输类专业(5295元)排在第一位。

具体看专业,2022届本科月收入较高的专业是信息安全(7579元)。对比2018届,电子科学与技术、自动化等与人工智能相关的本科专业表现不俗,较五年前起薪涨幅均达到了19%。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虽是近年新增专业但表现亮眼,已跻身2022届本科毕业生毕业半年后月收入较高专业前三。五年前唯一进入本科高薪榜前10的人文社科类专业——法语已退出前10之列。

“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当前,网络安全已被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成为影响国家安全、社会稳定至关重要的因素之一。

网络安全行业特点

1、就业薪资非常高,涨薪快 2022年猎聘网发布网络安全行业就业薪资行业最高人均33.77万!

img

2、人才缺口大,就业机会多

2019年9月1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官方网站发表:我国网络空间安全人才 需求140万人,而全国各大学校每年培养的人员不到1.5W人。猎聘网《2021年上半年网络安全报告》预测2027年网安人才需求300W,现在从事网络安全行业的从业人员只有10W人。
img

行业发展空间大,岗位非常多

网络安全行业产业以来,随即新增加了几十个网络安全行业岗位︰网络安全专家、网络安全分析师、安全咨询师、网络安全工程师、安全架构师、安全运维工程师、渗透工程师、信息安全管理员、数据安全工程师、网络安全运营工程师、网络安全应急响应工程师、数据鉴定师、网络安全产品经理、网络安全服务工程师、网络安全培训师、网络安全审计员、威胁情报分析工程师、灾难恢复专业人员、实战攻防专业人员…

职业增值潜力大

网络安全专业具有很强的技术特性,尤其是掌握工作中的核心网络架构、安全技术,在职业发展上具有不可替代的竞争优势。

随着个人能力的不断提升,所从事工作的职业价值也会随着自身经验的丰富以及项目运作的成熟,升值空间一路看涨,这也是为什么受大家欢迎的主要原因。

从某种程度来讲,在网络安全领域,跟医生职业一样,越老越吃香,因为技术愈加成熟,自然工作会受到重视,升职加薪则是水到渠成之事。

黑客&网络安全如何学习

今天只要你给我的文章点赞,我私藏的网安学习资料一样免费共享给你们,来看看有哪些东西。

1.学习路线图

行业发展空间大,岗位非常多

网络安全行业产业以来,随即新增加了几十个网络安全行业岗位︰网络安全专家、网络安全分析师、安全咨询师、网络安全工程师、安全架构师、安全运维工程师、渗透工程师、信息安全管理员、数据安全工程师、网络安全运营工程师、网络安全应急响应工程师、数据鉴定师、网络安全产品经理、网络安全服务工程师、网络安全培训师、网络安全审计员、威胁情报分析工程师、灾难恢复专业人员、实战攻防专业人员…

职业增值潜力大

网络安全专业具有很强的技术特性,尤其是掌握工作中的核心网络架构、安全技术,在职业发展上具有不可替代的竞争优势。

随着个人能力的不断提升,所从事工作的职业价值也会随着自身经验的丰富以及项目运作的成熟,升值空间一路看涨,这也是为什么受大家欢迎的主要原因。

从某种程度来讲,在网络安全领域,跟医生职业一样,越老越吃香,因为技术愈加成熟,自然工作会受到重视,升职加薪则是水到渠成之事。

黑客&网络安全如何学习

今天只要你给我的文章点赞,我私藏的网安学习资料一样免费共享给你们,来看看有哪些东西。

1.学习路线图

外链图片转存失败,源站可能有防盗链机制,建议将图片保存下来直接上传

攻击和防守要学的东西也不少,具体要学的东西我都写在了上面的路线图,如果你能学完它们,你去就业和接私活完全没有问题。

2.视频教程

网上虽然也有很多的学习资源,但基本上都残缺不全的,这是我自己录的网安视频教程,上面路线图的每一个知识点,我都有配套的视频讲解。

内容涵盖了网络安全法学习、网络安全运营等保测评、渗透测试基础、漏洞详解、计算机基础知识等,都是网络安全入门必知必会的学习内容。

3.技术文档和电子书

技术文档也是我自己整理的,包括我参加大型网安行动、CTF和挖SRC漏洞的经验和技术要点,电子书也有200多本,由于内容的敏感性,我就不一一展示了。

4.工具包、面试题和源码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为大家总结出了最受欢迎的几十款款黑客工具。涉及范围主要集中在 信息收集、Android黑客工具、自动化工具、网络钓鱼等,感兴趣的同学不容错过。

还有我视频里讲的案例源码和对应的工具包,需要的话也可以拿走。

这些题目都是大家在面试深信服、奇安信、腾讯或者其它大厂面试时经常遇到的,如果大家有好的题目或者好的见解欢迎分享。

参考解析:深信服官网、奇安信官网、Freebuf、csdn等

内容特点:条理清晰,含图像化表示更加易懂。

内容概要:包括 内网、操作系统、协议、渗透测试、安服、漏洞、注入、XSS、CSRF、SSRF、文件上传、文件下载、文件包含、XXE、逻辑漏洞、工具、SQLmap、NMAP、BP、MSF…

img

因篇幅有限,仅展示部分资料,需要点击下方链接即可前往获取

如果你对网络安全入门感兴趣,那么你需要的话可以点击这里👉网络安全重磅福利:入门&进阶全套282G学习资源包免费分享!

  • 20
    点赞
  • 24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电池是一种新型的高能密度电池,因此在能量储存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包括电动汽车、储能系统等。然而,由于电化学反应、温度和压力等因素,锂电池也存在安全隐患。因此,进行储能安全FMEA是必要的。 首先,锂电池在充放电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量,而高温会导致电池内部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升温越来越快,最终形成热失控。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可以使用多种安全防护措施。例如,安装温度和压力传感器,实时监测电池的工作状态,以预测并控制电池内部的温度和压力。 其次,锂电池还存在电池短路、过充、过放、内部短路、外部短路等安全问题。这时需要考虑电池结构和管理系统的设计。例如,为了避免电池短路,可以采用隔膜电极和负极保护膜等材料,设计防护工艺和信号控制系统等措施。 最后,电池的设计和制造过程也需要考虑质量管理和安全标准。例如,通过流程控制、工艺改进、设备升级等手段,减少人为因素和设备问题的影响;设置安全标准,制定符合国际、国内标准电池设计和生产规程。 因此,锂电池储能安全FMEA需要从多个方面考虑,包括电池内部结构设计、安全防护措施、管理系统、质量管理和安全标准等。只有全面、科学地进行安全评估和控制,才能保障锂电池储能系统的安全可靠,实现更加可持续、绿色的能源储存。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