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模式在开发中占很重要的地位;在大型项目中使用好设计模式往往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就介绍下几种在开发中常用到的设计模式
装饰者模式(Decorator Pattern)
装饰者模式是在不必改变原类文件和使用继承的情况下,动态地扩展一个对象的功能;它是通过创建一个包装对象,也就是装饰来包裹真实的对象
特点
- 装饰对象和真实对象有相同的接口;这样客户端对象就能以和真实对象相同的方式和装饰对象交互
- 装饰对象包含一个真实对象的引用(reference)
- 装饰对象接受所有来自客户端的请求;它把这些请求转发给真实的对象。
- 装饰对象可以在转发这些请求以前或以后增加一些附加功能;这样就确保了在运行时,不用修改给定对象的结构就可以在外部增加附加的功能;在面向对象的设计中,通常是通过继承来实现对给定类的功能扩展
何时使用
- 需要扩展一个类的功能,或给一个类添加附加职责
- 需要动态的给一个对象添加功能,这些功能可以再动态的撤销
- 需要增加由一些基本功能的排列组合而产生的非常大量的功能,从而使继承关系变的不现实
- 当不能采用生成子类的方法进行扩充时;一种情况是,可能有大量独立的扩展,为支持每一种组合将产生大量的子类,使得子类数目呈爆炸性增长。另一种情况可能是因为类定义被隐藏,或类定义不能用于生成子类
优点
- Decorator 模式与继承关系的目的都是要扩展对象的功能,但是 Decorator 可以提供比继承更多的灵活性
- 通过使用不同的具体装饰类以及这些装饰类的排列组合,设计师可以创造出很多不同行为的组合
缺点
- 这种比继承更加灵活机动的特性,也同时意味着更加多的复杂性
- 装饰模式会导致设计中出现许多小类,如果过度使用,会使程序变得很复杂
- 装饰模式是针对抽象组件(Component)类型编程;但是,如果你要针对具体组件编程时,就应该重新思考你的应用架构,以及装饰者是否合适;当然也可以改变 Component 接口,增加新的公开的行为,实现 “半透明” 的装饰者模式;在实际项目中要做出最佳选择
单例模式
单例模式是我们在开发种经常使用到的一种设计模式;单例模式创建的类在当前进程种只有一个实例,并有一个访问它的全局入口
优点
- 内存中只有一个对象实例,节省了内存空间
- 避免了频繁创建实例带来的性能消耗
- 提供了一种全局访问入口,例如读取配置信息
缺点
- 一般静态类不提供接口实现、抽象方法等功能,扩展能力差,修改的话只能在这个单例类里面进行
- 由于静态模式使用了 static 全局变量,所以涉及生命周期的引用,这样很容易引起内存泄露,例如: 传入了一个Activity类,这个时候我们需要 传入的是跟static生命周期一样长的Application Context,否则就不要使用单例模式,例如Dialog对话就不要使用单例模式。
适用场景
- 对象需要保存一些状态信息
- 避免多重读写操作;例如: 多个实例读取了同一资源文件,后续涉及对这个资源文件写入同步的操作
单例模式实现
//单例模式的实现很多中,这里展示一种最常用的实现。代码如下:
public class SingletonDemo {
private static volatile SingletonDemo sInstance = null;
private SingletonDemo(){}
public static SingletonDemo getInstance(){
if(sInstance == null){
synchronized (SingletonDemo.class){
if(sInstance == null){
sInstance = new SingletonDemo();
}
}
}
return sInstance;
}
public void printSomething(){
System.out.println("this is a singleton");
}
}
这种写法的好处有以下几点:
- 构造函数 private,不能直接 new 对象,保证通过 getInstance 方法来创建
- 由于不能直接 new 对象,所以 getInstance 方法必须是一个 static 方法;而静态方法不能访问非静态成员变量,所以这个实例变量也必须是 static 的
- 双重检查锁,使用volatile关键字,重排序被禁止,所有的写操作都将发生在读操作之前;适合于一写多读的场景(即一个线程进行写操作,多个线程进行读操作)
//使用静态内部类的方式实现
public class Singleton{
private Singleton(){}
public static Singleton getInstance(){
return SingletonHolder.sInstance;
}
private static class SingletonHolder{//该类之所以是static是因为sInstance是静态的,如果不设为静态会报错
private static final Singleton sInstance=new Singleton();//重点在于确定是哪个类的单例
}
public void printSomething(){
System.out.println("this is a singleton");
}
}
策略模式
定义: 策略模式定义了一系列算法,并将每一个算法封装起来,而且使他们可以相互替换,策略模式让算法独立于使用的客户而独立改变
最常见的就是关于出行旅游的策略模式,出行方式有很多种,自行车,汽车,飞机,火车等,如果不使用任何模式,代码是这样子的
publicclassTravelStrategy{
enumStrategy{
WALK,
PLANE,
SUBWAY
}
privateStrategystrategy;
publicTravelStrategy(Strategystrategy){
this.strategy=strategy;
}
publicvoidtravel(){
if(strategy==Strategy.WALK){
print("walk");
}elseif(strategy==Strategy.PLANE){
print("plane");
}elseif(strategy==Strategy.SUBWAY){
print("subway");
}
}
publicvoidprint(Stringstr){
System.out.println("出行旅游的方式为:"+str);
}
publicstaticvoidmain(String[]args){
TravelStrategywalk=newTravelStrategy(Strategy.WALK);
walk.travel();
TravelStrategyplane=newTravelStrategy(Strategy.PLANE);
plane.travel();
TravelStrategysubway=newTravelStrategy(Strategy.SUBWAY);
subway.travel();
}
很明显,如果需要增加出行方式就需要在增加新的 else if 语句,那么如何用策略模式来解决这个问题
首先,定义一个策略的接口
publicinterfaceStrategy{
voidtravel();
}
然后根据不同的出行方法来实现该接口
publicclassWalkStrategyimplementsStrategy{
@Override
publicvoidtravel(){
System.out.println("walk");
}
}publicclassPlaneStrategyimplementsStrategy{
@Override
publicvoidtravel(){
System.out.println("plane");
}
}publicclassSubwayStrategyimplementsStrategy{
@Override
publicvoidtravel(){
System.out.println("subway");
}
此外还需要一个包装策略的类,来调用策略中的接口
publicclassTravelContext{
Strategystrategy;
publicStrategygetStrategy(){
returnstrategy;
}
publicvoidsetStrategy(Strategystrategy){
this.strategy=strategy;
}
publicvoidtravel(){
if(strategy!=null){
strategy.travel();
}
}
测试一下代码:
publicclassMain{
publicstaticvoidmain(String[]args){
TravelContexttravelContext=newTravelContext();
travelContext.setStrategy(newPlaneStrategy());
travelContext.travel();
travelContext.setStrategy(newWalkStrategy());
travelContext.travel();
travelContext.setStrategy(newSubwayStrategy());
travelContext.travel();
}
}
以后如果再增加什么别的出行方式,就再继承策略接口即可,完全不需要修改现有的类
策略模式的优点
- 定义一系列算法: 策略模式的功能就是定义一系列算法,实现让这些算法可以相互替换;所以会为这一系列算法定义公共的接口,以约束一系列算法要实现的功能;如果这一系列算法具有公共功能,可以把策略接口实现成为抽象类,把这些公共功能实现到父类里面
- 避免多重条件语句: 根据前面的示例会发现,策略模式的一系列策略算法是平等的,可以互换的,写在一起就是通过 if-else 结构来组织,如果此时具体的算法实现里面又有条件语句,就构成了多重条件语句,使用策略模式能避免这样的多重条件语句
- 更好的扩展性: 在策略模式中扩展新的策略实现非常容易,只要增加新的策略实现类,然后在选择使用策略的地方选择使用这个新的策略实现就好了
策略模式的缺点
- 客户必须了解每种策略的不同: 比如让客户端来选择具体使用哪一个策略,这就可能会让客户需要了解所有的策略,还要了解各种策略的功能和不同,这样才能做出正确的选择,而且这样也暴露了策略的具体实现
- 增加了对象数目: 由于策略模式把每个具体的策略实现都单独封装成为类,如果备选的策略很多的话,那么对象的数目就会很可观
- 只适合扁平的算法结构: 策略模式的一系列算法地位是平等的,是可以相互替换的,事实上构成了一个扁平的算法结构,也就是在一个策略接口下,有多个平等的策略算法,就相当于兄弟算法;而且在运行时刻只有一个算法被使用,这就限制了算法使用的层级,使用的时候不能嵌套使用
小结
以上就是对 Android 开发中常用的装饰者模式、单例模式、策略模式的认识;有需要了解更多设计模式的小伙伴,可以私信发送 “进阶” 即可 免费领取一份 Android 全套进阶技术知识学习文档+大厂面试真题及答案解析 PDF 文档,助你更快的掌握 Android 相关的技术知识
内容展示如下:
架构设计必入技能详解
由于篇幅原因,资料就不完全展示了,以上的资料保证100%免费,最后大家如果觉得手册内容有用的话,可以点赞分享一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