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文章目录
提示:这里可以添加系列文章的所有文章的目录,目录需要自己手动添加
例如:第一章 Python 机器学习入门之pandas的使用
提示:写完文章后,目录可以自动生成,如何生成可参考右边的帮助文档
前言
有线通信在有界介质中进行。有界介质会约束或限制信号(但仍然会有少量信号泄漏出去)。无线通信在无界介质中进行。无界介质不会约束信号,信号向四面八方辐射到周围环境中(除非受到某些外部影响的限制或被重定向)。
提示:以下是本篇文章正文内容,下面案例可供参考
一、射频信号的定义
1.射频信号始于发射机产生的交流电信号。交流信号通过铜导体(一般为同轴电缆)传输,以电磁波的形式从天线单元辐射出去。这种电磁波就是无线信号。如果天线中的电子流发生变化(又称电流),天线周围的电磁场也会发生变化。
2.射频电磁信号以受某些特性(如波长、频率、振幅或相位)控制的连续模式从天线辐射出去。电磁信号可以穿过不同材料的介质,也可以在真空中传输。当射频信号在真空中传输时,速度与光速相同:299 792 458 m/s。
二、射频特性
1.波长
射频信号是在正负电压之间不断变化的交流电。交流电的振荡 (或循环) 定义为从上到下再到上 (或从正到负再到正) 的一次变化。
波长是两个连续波峰或两个连续波谷之间的距离。简而言之,波长是射频信号在一个周期内实际经过的距离。
一个完整的波的距离(两个波峰之间的距离)是360度,而波谷位于180度。波穿过水平线的第一个点位于90度,第二个点位于270度。
频率(f):单位为赫兹。
◦ 波长(λ):单位为米。
◦ 光速(c):恒定值为每秒大约 30 万千米 。
• 公式:λ = c/f 与 f = c/λ。
• 通俗理解:射频信号频率越高,波长越短;射频信号波长越长,频率越低 。
射频信号在空间和物质中传输时信号强度会减弱(衰减)。人们常认为波长短的高频信号比波长长的低频信号衰减更快,实际引起衰减主要原因是距离,而非频率和波长。
天线存在接收功率的有效区域即孔径,天线频率越高,孔径捕获射频能量越低,虽波长和频率不导致衰减,但人们仍感觉高频信号衰减快。理论上电磁信号在真空中传输不停歇,穿过大气层时振幅衰减至低于接收无线电的灵敏度阈值,信号能到接收机但难检测。人们认为低频信号比高频信号传播远,实际高频天线孔径捕获能量低于低频天线。接收无线电类似人耳朵,听到汽车音乐时先听到低频,表明低频信号更早进入耳朵 。
高频信号通过物理介质(如砖墙)时,衰减速度比低频信号快;频率越高,信号穿越障碍物能力越差,如2.4GHz信号穿墙后强度比5GHz信号高。
- 2.45GHz 电波:波长约为12cm。5.775GHz 电波:波长仅为5cm左右 。
2.频率
定义:频率是指指定事件在指定时间间隔内发生的次数。
单位:标准测量单位是赫兹(Hz)
示例:事件每秒发生一次,频率为 1Hz;每秒发生 325 次,频率为 325Hz 。同时,电磁波循环频率也用赫兹作单位,射频信号每秒循环次数即其频率。
3.振幅
- 定义:振幅是射频信号的重要特性,可表征为信号强度或功率,在无线传输中用于描述信号强弱,定义为连续波的最大位移,对应波的电场。
- 观察与示例:对比两个信号,波峰和波谷幅度大的信号振幅大,反之则小 。
- 振幅分类及含义:在无线局域网中,振幅分为发射振幅和接收振幅。发射振幅是信号离开无线电发射机时的初始振幅,如接入点发射功率15mW就是发射振幅,电缆和连接器会削弱它,天线多会放大它;接收振幅是无线接口收到射频信号时的信号强度,现场勘测获得的射频信号强度属于接收振幅。
- 不同射频技术要求:不同射频技术对发射振幅要求不同,调幅广播电台发射的窄带信号功率可达50kW,室内802.11接入点发射功率在1mW到100mW之间,且802.11无线接口能接收并解调低至十亿分之一毫瓦的信号 。
4.相位
可以采用距离、时间或度数来测量相位。如果两个同频信号的波峰在同一时刻精确对齐,则称二者同相;如果两个同频信号的波峰在同一时刻没有精确对齐,则称二者异相。
当无线接口收到多个信号时,理解相位对振幅的影响非常重要。如果这些信号的相位差为0,它们的振幅将相互叠加,导致接收信号强度增大,甚至使振幅增加一倍。如果两个射频信号180度异相(一个信号的波峰与另一个信号的波谷精确对齐),二者将相互抵消,导致有效的接收信号强度为0。相位差具有累积效应。接收信号强度既可能增大,也可能减弱,具体取决于两个信号的相位差。
5.射频行为
(1)波传播
波可以在真空中传输,也可以穿过不同介质的材料。射频波的移动方式称为波传播,可能因传播路径上的材料不同而发生很大变化。
(2)吸收
最常见的射频行为当属吸收。如果信号没有从物体上反弹,也没有绕开或穿过物体,则信号被百分之百吸收。大多数材料都会不同程度地吸收一部分射频信号。
砖墙和混凝土墙将吸收大量信号,石膏板则只会吸收少量信号。2.4 GHz信号通过混凝土墙后,功率将降低为原来的1/16;而同样的信号通过石膏板后,功率仅损失1/2。水是另一种能大量吸收信号的介质。吸收是导致衰减(损耗)的主要原因。
相关案例
巴雷特先生在机场航站楼实施无线现场勘测,以确定需要的接入点数量以及合适的安装位置,进而获得必要的射频覆盖。在10天后的一次暴风雪中,航站楼里挤满了因天气原因而延误航班的旅客。延误期间,无线局域网的信号强度和质量在航站楼的许多区域都不太理想。之所以如此,与人体有很大关系。成年人的身体平均含水量为50%~65%。水会吸收信号,导致信号衰减。在无线网络设计中,用户密度是重要因素之一。这不仅与吸收的影响有关,也与占用时长消耗的容量规划有关,相关讨论请参见第13章。
(3)反射
反射分为天波反射和微波反射两大类。频率低于1 GHz的信号会发生天波反射,这种信号的波长极长,并且会从地球电离层带电粒子的表面反弹回来。这就是为什么在晴朗的夜晚,我们可以在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的夏洛特收听到芝加哥WLS-AM电台广播的原因。而微波信号的频率介于1 GHz和3 GHz之间。微波信号属于高频信号,其波长要短得多,因此得名微波。微波可以从金属门之类的小型物体反弹回来。
微波反射是Wi-Fi环境中需要考虑的问题。在室外环境中,微波会被建筑物、道路、水体甚至地球表面等大型物体和光滑表面反射;而在室内环境中,微波会被门、墙体、文件柜等光滑表面反射。所有金属制品必然会引起反射,其他材料(如玻璃和混凝土)同样可能引起反射。
反射的影响:反射可能严重影响遗留的802.11a/b/g无线局域网的性能。从天线辐射出去后,波将展宽并扩散。当部分波被反射时,反射点会出现新的波前(wave front)。如果这些波全部到达接收机,多个反射信号将引发多径效应。
多径会降低所接收信号的强度和质量,甚至导致数据损坏或信号相互抵消。为了在这种环境中补偿多径带来的不利影响,可以采用定向天线与天线分集等硬件解决方案。
部署遗留的802.11a/b/g无线接口时,反射和多径往往是导致性能下降的罪魁祸首。而802.11n/ac无线接口采用多输入多输出(MIMO)天线和高级数字信号处理技术,使得多径具有建设性的影响。
(4)散射
如果电磁信号的波长大于将信号反射出去的介质(或信号通过的介质),就会发生多次反射。
散射分为两类。第一类散射处于较低的水平,对信号质量和强度的影响较小。当射频信号通过物质且各个电磁波被介质内的微小颗粒反射时,就会发生此类散射。大气中的烟雾和沙漠中的沙暴都会引起此类散射。
当射频信号遇到某种凸凹不平的表面并向多个方向反射时,就会发生第二类散射。铁丝网围栏、灰泥墙或老旧石膏墙中的钢丝网、树叶以及岩石地形通常都会引起这类散射。入射到粗糙表面的主信号将消散为多个反射信号,从而导致信号质量严重降低,甚至可能造成接收信号丢失。
(5)折射
射频信号不仅可以经由反射或散射被吸收或反弹,也可能在特定条件下发生弯曲,这种传播行为称为折射。折射的定义如下:当射频信号通过密度不同的介质时会发生弯曲,致使波的方向发生变化。大气条件是引发射频折射的最主要因素。
(6)衍射
衍射是射频信号在物体周围出现的弯曲现象(而折射是信号通过介质时的弯曲现象),即信号遇到障碍物时发生弯曲和扩展。衍射发生的条件完全取决于障碍物的形状、尺寸、材料以及射频信号的确切特性(如极化、相位与振幅)。衍射通常因射频信号被部分阻挡所致,比如坐落在无线电发射机与接收机之间的小山丘或建筑物。
(7)衰减(损耗)
损耗又称衰减,用于描述振幅或信号强度的降低。信号在导线或空气中传输时,强度可能减弱。在通信的有线部分(射频电缆),同轴电缆和其他元件(如连接器)的电阻抗会削弱交流电信号的强度。
射频信号经由天线辐射到空中后,会因吸收、距离或多径的不利影响而衰减。尽管“损耗”一词可能具有负面含义,但衰减并非总是贬义词。如何利用墙体的衰减特性隔离信号,这种情况下,衰减实际上对802.11通信有利。借助室内环境中的自然射频特性来实现更合理的无线局域网设计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
(8)自由空间路径损耗
即便没有障碍物、吸收、反射、衍射等因素造成的衰减,电磁信号在传输过程中也会因物理定律而衰减。由波的自然展宽引起的信号强度减弱称为自由空间路径损耗(FSPL),一般也称为波束发散(beam divergence)。射频信号离开天线后,能量会扩散到更大的区域,导致信号强度减弱。
我们利用气球作为类比来解释自由空间路径损耗。气球在充气前较小,但具有致密的橡胶厚度;气球在充气后将膨胀,橡胶会变得非常薄。射频信号的强度损耗方式与之相同。
6db原则:距离每增加一倍,振幅将减少6db。
自由空间路径损耗的重要性:
所有无线电设备都有所谓的接收灵敏度(receive sensitivity)。无线电接收机能正确解读和接收低至某个固定振幅阈值的信号。如果无线接口收到高于其振幅阈值的信号,就能感知并解读信号。当接收信号的振幅低于无线接口的接收灵敏度阈值时,将导致无线接口无法正确感知并解读信号。
为正确接收并解读信号,接收信号不仅要强到足以被无线接口拾取,也要高于任何射频背景噪声。背景噪声通常称为本底噪声(noise floor),信号必须比背景噪声大。以窃窃私语为例,如果一辆救护车在我们耳语时呼啸而过,那么即便耳语的音量足以让对方听到,对方也可能因为警报器的噪声过大而无法理解我们所说的内容。
由于自由空间路径损耗的影响,设计室内无线局域网或室外无线桥接链路时,不仅要确保射频信号不会衰减到无线接口的接收灵敏度以下,也要确保信号不会衰减到接近或低于本底噪声的水平。在室内环境中,一般通过实施现场勘测来实现这一目标;而在室外环境中,桥接链路需要进行一系列称为链路预算(link budget)的计算。
(9)多径
多径是一种传播现象,指信号沿两条或多条路径同时或相隔极短时间到达接收天线。由于波的自然展宽,反射、散射、衍射、折射等传播行为因环境而异。信号遇到物体时,可能发生反射、散射、折射或衍射,这些传播行为都会导致同一信号沿多条路径传输。
反射通常是高多径环境的主要诱因。
由于反射信号必须行经更长的距离,因此一般晚于主信号到达接收天线。这些信号之间的时间差可以用十亿分之一秒(纳秒)来测量。多条路径之间的时间差称为时延扩展(delay spread)。
那么,多径究竟有哪些影响呢?在模拟电视信号传输时代,多径会造成明显的重影效应,使得主图像右侧出现较弱的重复图像。而在现代数字电视传输中,多径表现为像素化和冻结;在最坏的情况下,会导致图像因数据损坏而完全丢失。
对射频信号而言,多径效应既可能具有建设性的影响,也可能具有破坏性的影响,但大多数情况下具有破坏性影响。由于多条路径之间存在相位差,混合后的信号往往会衰减、放大或损坏。这些效应有时称为瑞利衰落(Rayleigh fading)
多径可能导致以下4种结果:
- 上衰落:信号增强。当多个射频信号同时到达接收机且与主波同相或部分异相时,信号强度(振幅)将增加。0~120度的相位差会引起上衰落(upfade)。受自由空间路径损耗影响,最终接收信号不会强于原始发送信号,是多径建设性影响的示例。
- 下衰落:信号减弱。当多个射频信号与主波异相时,信号强度(振幅)减少。121~179度的相位差会引起下衰落(downfade),是多径破坏性影响的示例。
- 消失:信号相消。当多个射频信号与主波180度异相时,信号将消失(nulling),具有破坏性影响。
- 数据损坏:主信号与反射信号的时延扩展,会导致比特重叠,引发符号间干扰(ISI),最终数据损坏,是多径破坏性影响的典型后果。
坏消息是,高多径环境可能因符号间干扰导致数据损坏;好消息是,接收端可通过802.11标准的循环冗余校验(CRC)检测错误,发送端需重传未通过校验的数据帧。
(10)增益(放大)
3.3.10 增益(放大)
增益又称放大,用于描述振幅或信号强度的增加。增益分为有源增益(active gain)和无源增益(passive gain),使用外部设备可增大信号振幅。
收发器(transceiver)会产生有源增益,在收发器和天线间使用放大器也会产生有源增益。许多收发器能以不同功率电平传输,功率电平越高,信号越强(信号放大)。放大器通常双向起效,能增加输入和输出方向的交流电压,有源增益器件需使用外部电源。
使用天线聚焦射频信号会产生无源增益。天线属无源器件,无需外部电源,其内部工作原理可使信号更集中于某个方向。无论是有源增益(信号到达天线前)还是无源增益(信号从天线辐射出去后),都会增大信号振幅。
可使用两种工具测量信号在给定点的振幅:第一种是频域工具,用于测量有限频谱的振幅,无线局域网工程师使用的频域工具称频谱分析仪;第二种是时域工具,用于测量信号振幅随时间的变化,传统称示波器。图3.15演示了利用这两种工具观察振幅的方式。频谱分析仪是现场勘测常用仪器,示波器很少用于无线局域网部署,射频工程师一般在实验室测试环境中使用。
总结
讨论了射频信号的基本知识。为正确设计和管理无线局域网,必须深入理解以下射频特性和射频行为的原理:
- 电磁波及其产生方式。
- 波长、频率与光速之间的关系。
- 信号强度以及信号衰减或放大的各种方式。
- 两个或多个信号之间的重要关系。
- 信号弯曲、反弹或被吸收后的传播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