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组成原理面试-核心概念-问题理解

目录

1.怎么理解计算机组成原理中存储器、控制器、运算器、输入输出设备之间的协作关系和工作流程

2.比、比特等类似几种表示信息存储的单位具体换算

3.介绍计算机的五大功能-数据传送功能、数据存储功能、数据处理功能、操作控制功能、操作判断功能

4.计算机的工作过程/指令的执行过程

5.介绍计算机常见指令

6.机器字长、指令字长、存储字长、数据通路带宽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

7.如何理解原码、补码、反码、移码等机器数,及它们之间的转换

8.介绍存储系统的层次结构,为什么要这样子设计

9.主存与CPU的连接

10.Cache及其替换算法

11.基本分页、基本分段和段页式都是虚拟存储器的内容么?虚拟存储器的原理与页面置换算法?页面置换算法和上面的Cache替换算法是不是异曲同工?Cache与虚拟存储器的工作对象?

12.指令的寻址过程及寻址方式

13.CPU及运算器与控制器的关系、指令和数据的关系及如何区分

14.总线与总线仲裁

15.CPU、存储器、I/O之间的协调工作

16.常见的I/O方式

17.计算机中的数据传输过程

end


1.怎么理解计算机组成原理中存储器、控制器、运算器、输入输出设备之间的协作关系和工作流程

计算机组成原理是研究计算机硬件的基本工作原理和组成结构的学科。在计算机系统中,存储器、控制器、运算器和输入输出设备是四大基本部件,它们之间的协作关系和工作流程可以这样理解:

抽象理解:
存储器(Memory):存储器相当于计算机的“大脑”,用于存储程序和数据。它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和只读存储器(ROM)等。
控制器(Control Unit, CU):控制器是计算机的“指挥系统”,负责解释指令并控制其他部件按照指令执行操作。
运算器(Arithmetic Logic Unit, ALU):运算器是计算机的“计算器”,负责执行所有的算术和逻辑运算。
输入输出设备(I/O Devices):输入输出设备是计算机与外部世界交互的“接口”,包括键盘、鼠标、显示器、打印机等。
工作流程:
输入阶段:用户通过输入设备(如键盘或鼠标)输入数据或指令。
存储阶段:输入的数据或指令被存储到存储器中。
控制阶段:控制器从存储器中取出指令,对其进行解码,并生成控制信号。
执行阶段:控制器发出的控制信号指导运算器执行相应的运算或逻辑操作。
输出阶段:运算结果通过输出设备显示给用户,或存储回存储器供后续使用。

通俗易懂的讲解:
想象一下,计算机就像一个工厂:

存储器:就像工厂的仓库,用来存放原材料(数据)和生产计划(程序)。
控制器:就像工厂的经理,负责阅读生产计划,并告诉工人(其他部件)下一步该做什么。
运算器:就像工厂的机器,根据经理的指示进行加工,比如计算或者逻辑判断。
输入输出设备:就像工厂的大门和展示窗,原材料从这里进来,成品从这里出去,展示给客户看。
当工厂(计算机)开始工作时:

工人(用户)把原材料(数据)通过大门(输入设备)送进工厂。
原材料被存放在仓库(存储器)。
经理(控制器)查看生产计划(指令),然后告诉机器(运算器)怎么加工。
机器加工完成后,成品通过展示窗(输出设备)展示给工人看。
这样,计算机的各个部件就协同工作,完成了从输入到输出的整个流程。

2.比、比特等类似几种表示信息存储的单位具体换算

在计算机科学中,信息存储单位是用来量化存储设备能够存储的数据量。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信息存储单位,从最小的单位开始介绍:

(1)比特(Bit):
比特是信息存储的最小单位,代表一个二进制值,即0或1。
比特是构建更大数据单位的基础。
(2)字节(Byte):
1字节等于8个比特。
字节是最常见的数据存储单位,通常用来表示字符、数字或指令。
例如,英文字母通常占用1字节,而中文字符可能占用2字节或更多。
(3)千字节(Kilobyte, KB):
1千字节等于1024字节(2的10次方字节)。
这个单位常用于描述较小的文件或存储空间。
(4)兆字节(Megabyte, MB):
1兆字节等于1024千字节(2的20次方字节)。
兆字节是描述中等大小的文件或存储空间的常用单位。
(5)吉字节(Gigabyte, GB):
1吉字节等于1024兆字节(2的30次方字节)。
吉字节用于描述较大的存储空间,如个人电脑的硬盘或固态硬盘。
(6)太字节(Terabyte, TB):
1太字节等于1024吉字节(2的40次方字节)。
太字节用于描述非常大的数据集,如企业级服务器或云存储服务。
(7)派字节(Petabyte, PB):
1拍字节等于1024太字节(2的50次方字节)。
拍字节用于描述极其庞大的数据量,如大型数据中心或科学研究项目。
通俗易懂的解释:
想象一下,比特就像乐高积木中的单个积木块,可以是红色或蓝色(代表0或1)。字节就像由8个这样的积木块组成的一个小组合,可以组成更多的图案。随着积木数量的增加,我们可以构建更大更复杂的结构:

千字节就像一个小盒子,可以装下1024个这样的小组合。
兆字节就像一个大箱子,可以装下1024个小盒子。
吉字节就像一个更大的集装箱,可以装下1024个大箱子。
太字节就像一个巨大的仓库,可以装下1024个集装箱。
拍字节就像一个超级大的存储设施,可以装下1024个这样的仓库。

bit-B-KB-MB-GB-TB 

3.介绍计算机的五大功能-数据传送功能、数据存储功能、数据处理功能、操作控制功能、操作判断功能

计算机的五大功能是计算机执行任务的基础,它们涵盖了从数据输入到处理再到输出的全过程。下面是对这五大功能的介绍,既抽象又通俗易懂:

数据传送功能(Data Transfer):
抽象理解:数据传送功能是计算机中数据流动的通道,负责在计算机的不同部件之间传输数据,如从输入设备到内存,或从内存到处理器
通俗易懂:就像城市的交通系统,数据传送功能确保数据能够在计算机的各个部分之间顺利移动,就像车辆在道路上行驶一样。
数据存储功能(Data Storage):
抽象理解:数据存储功能涉及将数据保留在某种介质上,如RAM、硬盘或固态硬盘,以便后续访问和处理。
通俗易懂:这就像家里的书架或储物柜,计算机使用存储设备来保存数据和程序,就像你把书放在书架上或物品放在储物柜里一样。
数据处理功能(Data Processing):
抽象理解:数据处理功能是计算机的核心,涉及对数据执行算术和逻辑运算,这是计算机处理信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所在。
通俗易懂:就像厨房,数据处理功能是计算机“烹饪”数据的地方,通过各种计算和操作,将原始数据转换成有用的信息或结果。
操作控制功能(Operation Control):
抽象理解:操作控制功能由计算机的控制器实现,负责协调和管理计算机的操作流程,确保指令按正确的顺序执行
通俗易懂:这就像乐队的指挥,操作控制功能指挥计算机的各个部分协同工作,确保每项操作都按照既定的节奏和顺序进行。
操作判断功能(Operation Judgment):
抽象理解:操作判断功能涉及计算机根据条件判断和决策,执行分支或循环等控制流指令。
通俗易懂:这就像路口的交通灯,操作判断功能帮助计算机决定下一步该做什么,就像交通灯告诉司机何时停车、何时行驶一样。
通俗易懂的类比:
想象一下,计算机就像一个繁忙的工厂:

数据传送功能:工厂里的传送带,负责将原材料从一个工作站传送到另一个工作站。
数据存储功能:工厂的仓库,用来存放暂时不用的原材料或等待发货的成品。
数据处理功能:工厂的机器,对原材料进行加工,制造出产品。
操作控制功能:工厂的中央控制系统,确保所有机器和传送带按照既定的流程工作。
操作判断功能:工厂里的工人,他们根据产品的需求和指令,决定下一步的行动,比如是否需要更多的原材料或是否需要调整生产流程。

4.计算机的工作过程/指令的执行过程

抽象理解:

  1. 取指令(Instruction Fetch, IF):计算机从存储器中取出当前要执行的指令。

  2. 指令解码(Instruction Decode, ID):控制器对取出的指令进行解码,确定需要执行的操作类型。

  3. 执行(Execution, EX):根据解码结果,运算器执行算术或逻辑运算。

  4. 访问存储器(Memory Access, MEM):如果指令需要读取或写入数据,计算机会访问存储器进行数据的读写。

  5. 写回(Write Back, WB):执行结果被写回存储器或寄存器,供后续使用。

通俗易懂的解释:

想象一下,计算机执行指令的过程就像你在厨房准备一道菜:

  1. 取指令:这就像你从食谱中读取下一步要做什么,比如“加入两勺盐”。

  2. 指令解码:你理解这个指令,知道需要找到盐,并且知道要加多少。

  3. 执行:你开始执行这个动作,比如打开盐罐,用勺子舀盐。

  4. 访问存储器:如果食谱需要你查看之前准备好的材料,比如“加入之前切好的洋葱”,你就去冰箱取出洋葱。

  5. 写回:当你把盐加到锅里后,这个动作就完成了,你可以继续下一步,或者记录下你已经完成了加调料的步骤。

计算机指令执行过程的详细解释:

  1. 指令获取

    • 计算机的控制器从程序计数器(PC)指向的内存地址中取出指令
  2. 指令解码

    • 控制器解析指令,确定需要哪些操作码(Opcode)和操作数(Operands)。
  3. 执行指令

    • 根据解码结果,运算器(ALU)执行所需的算术或逻辑运算。
  4. 访问内存

    • 如果指令需要数据,计算机会从内存中读取数据,或者将数据写入内存。
  5. 结果写回

    • 执行完成后,结果被写回寄存器或内存,为后续指令的执行做准备。
  6. 更新程序计数器

    • 程序计数器更新为下一条指令的地址,这样计算机就知道接下来要执行哪条指令。
  7. 重复过程

    • 计算机不断重复这个过程,直到程序中的所有指令都被执行完毕。

这个过程是计算机执行任何程序的基础,通过这些步骤,计算机能够按照程序员设定的逻辑顺序执行任务。

5.介绍计算机常见指令

存储器容量(Memory Capacity)
抽象理解:存储器容量指的是计算机存储器(RAM)能够存储数据的总量,通常以字节为单位,如GB(千兆字节)或TB(太兆字节)。
通俗易懂:想象你的书架,存储器容量就是书架上可以放多少本书。容量越大,你能同时阅读或参考的书籍就越多。
CPI(Cycles Per Instruction)
抽象理解:CPI是衡量CPU效率的一个指标,表示执行每条指令所需的时钟周期数。CPI越低,说明CPU执行指令的效率越高。
通俗易懂:CPI就像完成一项家务任务所需的步骤数。如果做一顿饭只需要几个简单的步骤(低CPI),那么做饭就更快。
IPS(Instructions Per Second):
抽象理解:IPS是每秒可以执行的指令数,是衡量CPU性能的一个指标。IPS越高,说明CPU的处理能力越强。
通俗易懂:IPS就像你一秒钟能说多少句话。如果你一秒钟能说很多句话(高IPS),那么你表达思想的速度就更快。
FLOPS(Floating Point Operations Per Second):
抽象理解:FLOPS是每秒可以执行的浮点运算次数,常用来衡量计算机进行科学计算和图形处理的能力。FLOPS以每秒浮点运算次数(如每秒千万亿次,TFLOPS)来表示。
通俗易懂:FLOPS就像一个数学老师的计算速度,如果老师一秒钟能解决很多复杂的数学问题(高FLOPS),那么他解决问题的能力就非常强。
通俗易懂的类比:
存储器容量:就像你的房子,容量越大,能放的东西就越多。
CPI:就像完成一项任务所需的步骤,步骤越少,任务完成得越快。
IPS:就像你说话的速度,一秒钟能说更多的话,说明你表达得更快。
FLOPS:就像一个计算器的计算速度,一秒钟能做更多的计算,说明计算器更快。
这些性能指标帮助我们了解计算机在不同方面的处理能力,从而可以根据具体需求选择合适的计算机系统。

6.机器字长、指令字长、存储字长、数据通路带宽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

机器字长、指令字长、存储字长和数据通路带宽是计算机体系结构中的几个关键概念,它们在计算机的设计和性能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下面是这些概念的区别和联系:

机器字长(Machine Word Length):
抽象理解:机器字长是指计算机一次能够处理的数据的位数,它决定了计算机的数据处理能力和精度。

通俗易懂:想象一下,机器字长就像是你用来盛水的杯子的大小,杯子越大,一次能盛的水就越多。
指令字长(Instruction Word Length):
抽象理解:指令字长是指计算机指令的长度,通常以位数来衡量。它影响指令的复杂性和执行速度。

通俗易懂:指令字长就像是一条指令的长度,如果指令很长(指令字长较大),可能包含更多的细节,执行起来可能更复杂。
存储字长(Storage Word Length):
抽象理解:存储字长是指存储器中每个存储单元能够存储的数据位数,它与机器字长有关,但也可能不同。

通俗易懂:存储字长就像是书架上每个格子的大小,格子越大,能放的书就越厚。
数据通路带宽(Data Path Bandwidth):
抽象理解:数据通路带宽是指数据在处理器内部传输的速率,通常以位/秒来衡量。它影响数据处理的速度。

通俗易懂:数据通路带宽就像是水管的直径,水管越粗,水流得就越快。
区别和联系:
区别:
机器字长和存储字长通常与数据处理和存储能力有关,而指令字长主要与指令的复杂性和执行速度有关。
数据通路带宽是一个传输速率的概念,与数据在处理器内部的流动速度有关。
联系:
机器字长通常会影响指令字长和存储字长,因为它们都是以位数来衡量的。
指令字长和存储字长会影响数据通路的设计,因为数据通路需要能够处理相应位数的数据。
数据通路带宽的设计需要考虑机器字长,以确保数据能够快速有效地在处理器内部流动。
通俗易懂的类比:
机器字长:就像你用来盛水的杯子,决定了你能一次处理多少数据。
指令字长:就像一条指令的长度,决定了执行这条指令需要多少步骤。
存储字长:就像书架上的格子大小,决定了每个格子能放多少数据。
数据通路带宽:就像水管的粗细,决定了数据在处理器内部流动的速度。
这些概念相互关联,共同决定了计算机的性能和能力。设计计算机时,需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以达到最佳的性能平衡。

7.如何理解原码、补码、反码、移码等机器数,及它们之间的转换

原码、补码、反码和移码是计算机科学中用于表示和处理有符号整数的不同编码方式。这些编码方式在计算机中处理正数和负数时非常重要。下面我将解释这些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转换:

(1)原码(True Form)
原码是最直观的表示方法,其中最高位(最左边的位)是符号位,0表示正数,1表示负数。其余位表示数值本身。
(2)补码(Complement, One's Complement)
补码是计算机中最常用的表示有符号整数的方式。在补码表示中,正数的补码与其原码相同。负数的补码是其绝对值的原码按位取反(0变1,1变0)后加1。
补码的主要优点是简化了加法和减法的运算,因为可以直接用二进制加法来完成。
(3)反码(Inverted Form, Two's Complement)
反码是补码的一种特例,用于表示负数。正数的反码与其原码相同,而负数的反码是其绝对值的原码按位取反(0变1,1变0),但不再加1。
反码主要用于教学目的,实际计算机中通常使用补码。
(4)移码(Excess Code)
移码是一种特殊的补码,用于表示浮点数的指数部分。移码的特点是所有正数的移码都比其补码大一个固定的偏移量,而负数的移码则小一个偏移量。
(5)转换关系:
原码转反码:
正数:原码与反码相同。
负数:按位取反(包括符号位)。
反码转原码:
正数:反码与原码相同。
负数:按位取反(不包括符号位),符号位为1。
原码转补码:
正数:原码与补码相同。
负数:原码按位取反后加1。
补码转原码:
如果补码的符号位为0,那么补码就是原码。
如果补码的符号位为1,那么将补码按位取反后减1,得到原码。
补码转反码:
正数:补码与反码相同。
负数:补码减1。
反码转补码:
正数:反码与补码相同。
负数:反码加1。
通俗易懂的解释:
想象一下,你有一组数字卡片,每张卡片上都写有一个数字,卡片的颜色表示正数(绿色)或负数(红色)。

原码:就像直接在卡片上写下数字,红色卡片上的数字表示负数,绿色卡片上的数字表示正数。
反码:就像把红色卡片上的数字反过来写(例如,"-5"变成"5"),但卡片仍然是红色的。
补码:就像把红色卡片上的数字反过来写,然后在卡片上加1(例如,"5"变成"6"),这样就能通过加法来计算负数了。
移码:就像给某些卡片加上一个特殊的标记,表示它们是特殊的数字(例如,浮点数的指数部分)。
通过这些编码方式,计算机能够准确地表示和处理正数和负数,即使在只有基本的加法操作的情况下。

8.介绍存储系统的层次结构,为什么要这样子设计

存储系统的层次结构是计算机体系结构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涉及数据存储的多个层次,每个层次都有其特定的速度、容量和成本。下面是存储系统的层次结构及其设计原因的介绍:

存储系统的层次结构:

  1. 寄存器(Registers)

    • 抽象理解:寄存器是CPU内部的存储单元,它们提供最快的数据访问速度,但数量有限,容量较小。
    • 通俗易懂:寄存器就像你的大脑短期记忆,能快速访问信息,但容量有限。
  2. 缓存(Cache)

    • 抽象理解:缓存是位于CPU和主存储器之间的高速存储器(部分位于CPU内),用于暂存可能被频繁访问的数据。
    • 通俗易懂:缓存就像你的便签纸,用来记录你经常需要查看的信息。
  3. 主存储器(Main Memory, RAM)

    • 抽象理解:主存储器是计算机的主要工作存储器,容量较大,但访问速度慢于缓存和寄存器。
    • 通俗易懂:主存储器就像你的书架,可以存放大量书籍,但查找特定书籍可能需要一些时间。
  4. 辅助存储器(Secondary Storage)

    • 抽象理解:辅助存储器包括硬盘驱动器、固态硬盘和光盘等,容量大,成本较低,但访问速度慢。
    • 通俗易懂:辅助存储器就像你的仓库,可以存放大量不常用的物品,但每次取用都需要时间。
  5. 网络存储(Network Storage)

    • 抽象理解:网络存储通过计算机网络提供数据存储和访问服务。
    • 通俗易懂:网络存储就像图书馆,你可以访问大量的书籍,但需要通过网络(图书馆系统)来获取。

为什么要这样设计:

  1. 性能与成本的平衡

    • 不同层次的存储器在速度、容量和成本之间提供了平衡。高速存储器成本较高,容量较小、访存速度快;低速存储器成本较低,容量较大但访存慢。
  2. 局部性原理

    • 计算机程序倾向于访问一小部分数据(时间局部性)和重复访问同一数据(空间局部性)。缓存利用这一原理提高数据访问速度。
  3. 数据持久性

    • 主存储器和辅助存储器提供了数据的持久存储,即使在断电情况下也不会丢失数据。
  4. 可扩展性

    • 存储系统的层次结构允许根据需要增加存储容量,如通过添加硬盘或使用网络存储。
  5. 灵活性

    • 不同类型的存储器适用于不同的应用场景,如快速计算使用寄存器和缓存,大量数据存储使用辅助存储器。

通俗易懂的解释:

想象一下,存储系统就像一个多层书架的图书馆:

  • 寄存器:就像你手边的笔记本,可以快速记录和查阅信息。
  • 缓存:就像图书馆的快速参考区,存放最常查阅的书籍。
  • 主存储器:就像图书馆的主要书架,存放大量书籍,但查找需要时间。
  • 辅助存储器:就像图书馆的地下室仓库,存放不常查阅的旧书,取用较慢。
  • 网络存储:就像城市中的其他图书馆,你可以通过网络借阅书籍,但需要等待。

这样的设计使得计算机能够快速访问最需要的数据,同时以较低的成本存储大量数据,满足不同的使用需求。

9.主存与CPU的连接

主存(Main Memory)与中央处理器(CPU)的连接是计算机体系结构中的一个关键部分,它涉及到数据在处理器和存储器之间的传输。以下是主存与CPU连接的过程及一些采用的方法:

主存与CPU的连接过程:
地址总线(Address Bus):CPU通过地址总线发送它想要访问的主存地址。
控制总线(Control Bus):CPU通过控制总线发送读写信号等控制信息。
数据总线(Data Bus):数据总线是双向的,用于在CPU和主存之间传输数据。
读写操作:
当CPU需要从主存读取数据时,它会发送读信号,并通过地址总线指定地址。
当CPU需要向主存写入数据时,它会发送写信号,并通过数据总线发送数据。

采用的一些方法:
片选(Chip Select, CS):片选是一种用于选择特定存储芯片的方法。在多芯片存储系统中,每  个存储芯片都有一个片选信号线,当CPU想要访问某个芯片时,会激活相应的片选信号。
扩展(Expansion):扩展是指增加更多的存储芯片或模块来增加主存的容量。这可能涉及到地址扩展,即增加地址线的数量,以便能够访问更多的存储位置。

多路复用(Multiplexing):
在有限的数据总线宽度下,多路复用技术允许多个信号共享同一数据总线,通过时间上的分时复用来传输数据。
内存映射I/O(Memory-Mapped I/O):
内存映射I/O是一种技术,其中I/O设备被映射到主存地址空间中。这样,CPU可以通过读写主存地址来与I/O设备通信。
缓存(Caching):
缓存是一种高速存储技术,用于存储最近或频繁访问的数据。CPU内置缓存,以减少对慢速主存的访问次数。
虚拟内存(Virtual Memory):
虚拟内存技术允许操作系统使用硬盘空间作为额外的存储,通过页面置换算法管理主存和辅助存储之间的数据交换。

非易失性内存(Non-Volatile Memory, NVM):
非易失性内存技术,如NOR和NAND闪存,提供了一种即使在断电情况下也能保持数据的存储解决方案。
通俗易懂的解释:
想象一下,主存和CPU之间的连接就像图书馆和读者之间的关系:

地址总线:就像读者向图书管理员提供想要查找书籍的索引号。
控制总线:就像读者告诉管理员他们是想借书(读操作)还是还书(写操作)。
数据总线:就像连接读者和管理员的传送带,用于传递书籍(数据)。
片选:就像在一个大书架上有很多小格子,每个格子都有一个标签,读者通过标签找到他们想要的书。
扩展:就像图书馆增加了更多的书架来存放更多的书籍。
多路复用:就像一个传送带在不同的时间传送不同的书籍给不同的读者。
内存映射I/O:就像图书馆的目录系统,读者可以通过目录找到书籍和杂志的位置。
缓存:就像读者手边的一叠书签,用来标记他们经常查阅的书籍的位置。
虚拟内存:就像图书馆的储藏室,不常用的书籍被存放在那里,需要时再拿出来。
通过这些方法,计算机能够高效地管理数据的存储和访问,满足CPU对数据的需求。
 

10.Cache及其替换算法

Cache 是一种高速的半导体存储器,用于暂时存储可能被频繁访问的数据和指令,以减少CPU访问慢速主存的次数。Cache 的主要目的是利用程序运行时的局部性原理,即程序倾向于重复访问一小部分数据。

Cache替换算法 是当Cache满了之后,决定哪些数据应该被保留,哪些应该被替换的策略。因为Cache的大小有限,不能容纳所有的数据,所以需要有效的替换算法来保证Cache中始终保留最有可能被访问的数据。

常见的Cache替换算法:

  1. 最近最少使用(LRU, Least Recently Used)

    • 抽象理解:LRU算法替换掉最长时间未被访问的数据块。它假设如果数据最近被访问过,那么它在不久的将来很可能再次被访问。
  2. 先进先出(FIFO, First-In First-Out)

    • 抽象理解:FIFO算法按照数据块进入Cache的顺序来替换,最先进入的将最先被替换,类似于队列的工作原理。
  3. 随机替换(Random Replacement)

    • 抽象理解:随机替换算法随机选择一个数据块进行替换,这种方法简单但效率不一定最高。
  4. 最不经常使用(LFU, Least Frequently Used)

    • 抽象理解:LFU算法替换掉在观察期间访问次数最少的数据块,它关注的是数据块的访问频率。
  5. 最远将来使用(MRU, Most Recently Used)

    • 抽象理解:MRU算法替换掉自上次访问以来最久未被访问的数据块,与LRU相反。

通俗易懂的讲解:

想象一下,Cache就像超市里的购物车,它能让你快速拿到你想买的东西,而不需要每次都走到货架上去拿。

  • Cache:就像购物车,它存放着你认为接下来可能会买的东西,这样当你决定购买时,东西就在手边,可以快速结账。

  • Cache替换算法:就像当你的购物车满了,需要决定哪些东西留下,哪些放回货架的策略。

    • LRU:就像你会把最久没看的商品放回货架,因为你认为你不太可能再买它。
    • FIFO:就像你先拿的商品先放回货架,不管它是不是你现在还需要的。
    • 随机替换:就像你随机选择一个商品放回货架,这种方法简单,但可能不是最有效的。
    • LFU:就像你会把访问次数最少的商品放回货架,因为你不经常买它。
    • MRU:就像你会把最近才拿进购物车的商品放回货架,即使你可能很快还会再拿它。

通过这些替换算法,Cache可以更智能地管理存储空间,确保CPU能够快速访问最需要的数据,从而提高计算机的整体性能。

11.基本分页、基本分段和段页式都是虚拟存储器的内容么?虚拟存储器的原理与页面置换算法?页面置换算法和上面的Cache替换算法是不是异曲同工?Cache与虚拟存储器的工作对象?

基本分页(Basic Paging):
基本分页是一种内存管理技术,它将虚拟地址空间划分为固定大小的页(Page),每页映射到物理内存中的一个帧(Frame)。
基本分段(Basic Segmentation):
基本分段同样是一种内存管理技术,但它允许每个段(Segment)有不同的大小,段是按照程序的逻辑结构划分的。
段页式(Segmentation with Paging):
段页式结合了分页和分段的特点,首先将虚拟地址空间分为多个段,每个段内部再采用分页技术。
虚拟存储器(Virtual Memory):
虚拟存储器是一种允许计算机使用比实际物理内存(RAM)更多的内存的技术。它通过将部分数据暂时存储在辅助存储器(如硬盘)上,实现内存空间的扩展。
页面置换算法(Page Replacement Algorithms):
页面置换算法用于决定哪些页面应该被保留在物理内存中,哪些应该被移动到辅助存储器,当物理内存不足以容纳所有活跃页面时。
虚拟存储器的原理:
虚拟存储器的原理基于局部性原理,即程序倾向于访问一小部分数据。通过页面置换算法,系统可以确保最常访问的页面保留在物理内存中。
通俗易懂的讲解:
想象一下,你有一家图书馆,需要管理大量的书籍:

基本分页:就像将书籍按照统一的尺寸切割,每本书的每一部分(页)都放在书架上的固定位置。
基本分段:就像将书籍按照内容主题分堆,每一堆(段)的大小可以根据主题内容的多少来调整。
段页式:就像先将书籍按主题分堆,然后每一堆内部再按统一尺寸切割,便于管理和查找。
虚拟存储器就像图书馆的电子目录系统,它可以显示所有可借阅的书籍,即使有些书实际上存放在图书馆的仓库里。

页面置换算法:就像图书馆的管理员决定哪些书应该放在书架上,哪些书应该放回仓库。当有人想借一本书时,如果书架上没有,管理员会从仓库中取出来,替换掉一本暂时不受欢迎的书。
页面置换算法与Cache替换算法的联系:
页面置换算法和Cache替换算法在原理上有相似之处,它们都基于局部性原理,并且都使用特定的策略来决定哪些数据应该被保留,哪些应该被替换。不过,它们的应用场景不同:

Cache替换算法:用于CPU内部或外部的高速缓存,处理的是CPU指令和数据的快速访问。
页面置换算法:用于虚拟存储器管理,处理的是整个计算机系统的内存页面的加载和替换。
Cache与虚拟存储器的工作对象:
Cache:工作对象是CPU指令和数据,目标是减少CPU访问慢速主存的次数,提高处理速度。
虚拟存储器:工作对象是整个计算机系统的内存页面,目标是扩展可用的内存空间,允许程序使用更多的数据和代码。
尽管它们处理的数据层次和目的不同,但都利用了计算机系统中数据访问的局部性原理,并通过智能的替换策略来优化性能。

12.指令的寻址过程及寻址方式

指令的寻址过程 是指 CPU 在执行指令时确定操作数地址的方式。这个过程涉及以下几个步骤:

取指令(Instruction Fetch):
CPU 通过程序计数器(PC)指向的地址从内存中取出指令。
指令解码(Instruction Decode):
CPU 解码指令,确定需要的操作数和操作类型。
寻址(Addressing):
CPU 根据指令中的寻址方式确定操作数的实际内存地址。
访问操作数(Access Operands):
CPU 访问内存中指定的地址,读取或写入操作数。

寻址方式 是指令中指定操作数地址的方法,常见的寻址方式包括:

立即寻址(Immediate Addressing):
操作数直接包含在指令中。
直接寻址(Direct Addressing):
指令中直接给出操作数的内存地址。
寄存器寻址(Register Addressing):
操作数存储在 CPU 的寄存器中。
寄存器间接寻址(Register Indirect Addressing):
指令给出一个寄存器的地址,操作数在该寄存器所指向的内存位置。
基址寻址(Base Addressing):
使用基址寄存器的内容加上指令中的偏移量来确定地址。
变址寻址(Indexed Addressing):
使用索引寄存器的内容与指令中的偏移量相加以确定地址。
相对寻址(Relative Addressing):
使用相对于当前程序计数器的偏移量来确定地址。
通俗易懂的讲解:
想象一下,你在厨房准备做一道菜,指令的寻址过程就像查找食谱和配料的过程:

取指令:就像你从食谱书或网页上读取下一步要做什么。
指令解码:就像你理解这一步需要哪些配料和工具。
寻址:就像你根据食谱的指示找到这些配料和工具放在哪里。
访问操作数:就像你实际去拿这些配料和工具。
而寻址方式,就像食谱中告诉你配料和工具位置的不同方法:

立即寻址:就像食谱直接告诉你需要的配料数量,比如“2勺盐”。
直接寻址:就像食谱上直接写明了配料在厨房的哪个位置,比如“从第二个抽屉拿面粉”。
寄存器寻址:就像你把常用的配料放在手边的碗里,直接从碗里取用。
寄存器间接寻址:就像你看到碗里的配料快用完了,然后去柜子里找到更多的相同配料。
基址寻址:就像食谱告诉你从基础的调料架开始,然后往右数第二个瓶子是你需要的调料。
变址寻址:就像你根据当前已经使用了多少配料,来决定下一步需要添加多少。
相对寻址:就像你根据已经完成的步骤,来决定下一步要做什么,比如“在上一步的基础上加入更多配料”。
通过这些寻址方式,CPU能够找到指令中需要的数据和指令本身,就像你在厨房根据食谱准备菜肴一样。

13.CPU及运算器与控制器的关系、指令和数据的关系及如何区分

CPU与运算器(ALU)和控制器(CU)的关系
CPU(中央处理器)是计算机的核心部件,负责执行程序中的指令。它通常由两个主要部分组成:运算器(Arithmetic Logic Unit, ALU)和控制器(Control Unit, CU)。
运算器负责执行所有的算术和逻辑运算,如加法、减法、比较等。
控制器负责从内存中取出指令,解码指令,生成控制信号,以协调和管理CPU内部操作和与其他系统的交互。
指令和数据的关系
指令是告诉CPU要执行什么操作的命令,而数据是指令操作的对象,如数值、字符等。
指令和数据都以二进制形式存储在计算机中,但它们的角色不同:指令指导操作,数据被操作。
区分指令和数据:
在CPU执行过程中,程序计数器(PC)跟踪当前正在执行的指令地址。当CPU取出指令时,它会进入指令解码阶段,确定接下来的操作。
一旦指令被解码,CPU会根据指令类型区分操作数是指令还是数据,并执行相应的操作。
通俗易懂的讲解:
想象一下,CPU就像一家餐厅的厨房,运算器和控制器是厨房里的两个重要角色:

运算器(ALU):就像厨师,负责实际的烹饪工作,比如切菜、炒菜等。运算器执行实际的数学计算和逻辑判断。
控制器(CU):就像餐厅经理,负责读取菜单(指令),告诉厨师需要做什么菜(解码指令),并确保所有工作有序进行。

指令和数据的关系:指令就像菜单上的菜品,告诉厨师需要准备什么;数据就像实际的食材和调料,是厨师用来做菜的原料。
区分指令和数据:就像在厨房中,经理需要区分菜单上的指令和实际的食材。经理通过阅读菜单来告诉厨师下一步要做什么菜,而厨师则根据菜单上的指令来使用食材。
在这个过程中:

当经理(控制器)从菜单(内存)上读取到一个新菜品(指令)时,他会告诉厨师(运算器)需要准备什么。
厨师根据指令来选择正确的食材和调料(数据),然后开始烹饪。
通过这样的分工和协作,厨房(CPU)能够高效地为顾客(计算机程序)提供美味的菜肴(处理结果)。

14.流水线技术及指令流水线

流水线技术 是一种通过将任务分解成多个阶段,并让不同的处理单元同时处理不同任务的方法,以提高效率和吞吐量。在计算机体系结构中,流水线技术通常应用于指令的执行过程。

指令流水线 是流水线技术在CPU指令执行过程中的具体应用。它将指令的执行过程分解为多个步骤,每个步骤由不同的硬件部分执行。常见的步骤包括:

  1. 取指令(Instruction Fetch, IF)

    • 从程序计数器指向的内存地址中取出指令。
  2. 指令解码(Instruction Decode, ID)

    • 对取出的指令进行解码,确定操作类型和需要的操作数。
  3. 执行(Execution, EX)

    • 执行指令指定的算术或逻辑运算。
  4. 访问存储器(Memory Access, MEM)

    • 如果需要,访问内存以读取或写入数据。
  5. 写回(Write Back, WB)

    • 将执行结果写回寄存器。

在流水线中,一旦一个指令完成一个阶段,它就会前进到下一个阶段,而新的指令可以进入当前阶段。这样,多个指令可以同时在流水线的不同阶段被处理。

通俗易懂的讲解:

想象一下,你在一家快餐店,流水线技术就像快餐店的工作流程:

  1. 取指令(IF)

    • 就像顾客在菜单上选择他们想要的食物。
  2. 指令解码(ID)

    • 就像收银员根据顾客的点餐,记录下需要准备的食物种类。
  3. 执行(EX)

    • 就像厨师根据点餐开始烹饪食物。
  4. 访问存储器(MEM)

    • 如果需要特别的配料,厨师会去仓库取。
  5. 写回(WB)

    • 就像食物烹饪完成后,服务员将其送到顾客面前。

在这个过程中,不同的工作人员负责不同的任务,而且当一个顾客的食物正在烹饪时,另一个顾客可以点餐。这样,快餐店可以同时为多个顾客服务,提高了效率。

将这个概念应用到CPU中,指令流水线允许CPU在执行一个指令的同时,开始处理另一个指令,大大提高了处理速度和整体性能。就像快餐店的高效服务流程,CPU的流水线技术确保了计算机能够快速连续地处理任务。

14.总线与总线仲裁

总线(Bus) 是计算机体系结构中用于在不同硬件组件之间传输数据、地址和控制信号的通信通道。总线可以是并行的,也可以是串行的,它们按照一定的协议来同步数据传输。

总线仲裁(Bus Arbitration) 是一种控制机制,用于解决多个设备或处理器同时请求使用同一总线资源时的冲突。总线仲裁确保在任何给定时间只有一个设备可以控制总线,从而避免数据损坏和冲突。

总线仲裁通常涉及以下方面:

  1. 请求(Request)

    • 设备或处理器发出请求,表明它们需要使用总线。
  2. 授权(Grant)

    • 仲裁器决定哪个请求应该首先被满足,并授权相应的设备或处理器使用总线。
  3. 优先级(Priority)

    • 设备可能有不同级别的优先权,仲裁器根据这些优先级来决定授权顺序。
  4. 避免冲突(Conflict Avoidance)

    • 确保在任何时刻只有一个设备可以控制总线,避免数据传输的冲突。

通俗易懂的讲解:

想象一下,总线就像一条繁忙的街道,不同的车辆(设备或处理器)需要在街道上行驶(传输数据)。

总线仲裁 就像交通警察,他的工作是确保车辆有序地通过街道,避免交通堵塞和事故。

  1. 请求

    • 就像车辆到达路口,向交通警察发出信号,表示它们想要过马路。
  2. 授权

    • 交通警察观察所有请求,并决定哪辆车可以先走。例如,他可能会让救护车或消防车先行。
  3. 优先级

    • 就像不同类型的车辆有不同的通行优先权,紧急车辆通常会被赋予更高的优先级。
  4. 避免冲突

    • 交通警察确保在任何时刻只有一辆车通过路口,避免发生碰撞。

在计算机中,总线仲裁器使用各种算法(如轮询、优先级编码等)来决定哪个设备可以控制总线。这确保了数据能够安全、有效地在计算机的不同部件之间传输,就像交通警察确保车辆有序通行一样。

15.CPU、存储器、I/O之间的协调工作

CPU、存储器、I/O之间的协调工作 是指在计算机系统中,中央处理器(CPU)、存储器(Memory)、输入/输出设备(I/O)如何协同完成数据的处理和传输任务。

  1. CPU

    • CPU是计算机的大脑,负责解释和执行指令,控制数据流。
  2. 存储器

    • 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和数据,包括CPU执行的指令和处理的数据。
  3. I/O设备

    • 输入设备(如键盘、鼠标)允许用户向系统输入数据。
    • 输出设备(如显示器、打印机)用于展示处理结果或输出数据。

协调工作涉及以下步骤:

  • 指令获取:CPU从存储器中获取指令。
  • 指令执行:CPU执行指令,可能需要从I/O设备读取数据或向I/O设备发送数据。
  • 数据交换:CPU通过总线与存储器和I/O设备交换数据。
  • 控制信号:CPU发出控制信号,以管理数据流向和执行顺序。

通俗易懂的讲解:

想象一下,CPU、存储器和I/O设备就像一个繁忙的餐厅:

  • CPU:就像餐厅的主厨,负责阅读菜单(指令),决定需要烹饪哪些菜肴(数据处理)。

  • 存储器:就像存放食材的冰箱和存储食谱的书架,主厨需要的食材(数据)和食谱(程序)都存放在这里。

  • I/O设备

    • 输入设备就像顾客点餐的菜单,顾客通过菜单告诉厨师他们想要什么。
    • 输出设备就像餐厅的服务员,将烹饪好的菜肴(处理结果)呈现给顾客。

协调工作的过程如下:

  • 指令获取:就像主厨从菜单上读取顾客的点餐指令。
  • 指令执行:主厨根据菜单开始烹饪菜肴。
  • 数据交换:如果主厨需要更多的食材或特殊的调料,他可能会要求服务员从仓库中取来。
  • 控制信号:就像主厨告诉服务员何时上菜,何时清理桌子。

在这个过程中,主厨(CPU)、冰箱和书架(存储器)、服务员(I/O设备)必须密切协作,确保顾客的订单能够快速且准确地完成。同样,在计算机系统中,CPU、存储器和I/O设备通过总线和控制信号紧密协调,以确保数据能够高效地处理和传输。

16.常见的I/O方式

I/O方式 是指计算机中处理输入和输出操作的不同方法。以下是几种常见的I/O方式:

程序查询(Polling):
程序查询是一种轮询方式,CPU 定期检查 I/O 设备的状态,看它是否准备好进行数据交换。
程序中断(Interrupt-driven):
中断驱动方式中,当 I/O 设备准备好数据时,它会向 CPU 发送一个中断信号,CPU 响应这个信号并执行相应的中断服务程序。
直接存储器访问(DMA, Direct Memory Access):
DMA 允许 I/O 设备直接与内存交换数据,无需 CPU 的介入,这可以减少 CPU 的负载并提高数据传输效率。

管道通信(Pipelining):
管道通信是一种将数据传输分解成多个阶段的技术,每个阶段可以并行处理,从而提高数据传输速度。
通道处理(Channel Programming):
在通道处理中,一个专门的硬件(通道)负责管理 I/O 操作,它可以独立于 CPU 执行复杂的 I/O 任务。
消息传递(Message Passing):
消息传递是多处理器系统中 I/O 设备和处理器之间通信的一种方式,通过发送和接收消息来同步操作。
通俗易懂的讲解:
想象一下,I/O方式就像在邮局处理邮件的不同方法:

程序查询(Polling):
就像邮局工作人员每隔一段时间就去检查邮箱,看是否有新的邮件到达。
程序中断(Interrupt-driven):
就像邮局安装了一个门铃,当有新邮件到达时,送信人会按门铃通知工作人员,工作人员随即处理邮件。
直接存储器访问(DMA):
就像邮局有一个自动分拣系统,邮件可以直接从运输车辆分拣到正确的邮箱,无需工作人员手动操作。
管道通信(Pipelining):
就像邮局的自动分拣流水线,邮件在流水线上经过多个检查点,每个检查点负责不同的处理步骤,如分类、盖章等。
通道处理(Channel Programming):
就像邮局有一个专门的机器人,它可以独立完成邮件的分类、打包和发送任务,不需要工作人员的直接干预。
消息传递(Message Passing):
就像邮局使用内部通信系统,工作人员通过发送和接收信息来协调邮件的处理和分发。

17.计算机中的数据传输过程

在计算机系统中,I/O设备将数据传输到内存,然后CPU根据需要从内存中取出这些数据进行处理。这个过程​​​​​​​可以分解为以下几个步骤:

  1. I/O设备传输数据

    • 当I/O操作发生时,如从硬盘读取数据或通过键盘输入,数据首先被传输到内存。
  2. 数据暂存于内存

    • 内存作为临时存储区域,保存从I/O设备接收的数据,等待CPU处理。
  3. CPU从内存中读取数据

    • CPU执行指令时,如果需要数据,它会通过控制逻辑向内存发出读取请求。
  4. 数据传输到CPU

    • 内存响应CPU的请求,将数据通过数据总线传输到CPU。
  5. CPU处理数据

    • 数据被加载到CPU的寄存器中,然后CPU对数据进行计算或处理。
  6. 处理结果写回内存

    • 处理完成后,CPU可能需要将结果写回内存,供后续使用或存储。
  7. 数据输出

    • 如果处理结果需要输出到I/O设备,如显示到显示器或打印到打印机,CPU会再次发起数据传输请求,将数据从内存传输到相应的I/O设备。

通俗易懂的讲解:

想象一下,这个过程就像餐厅的厨房与服务员的工作流程:

  • I/O设备 就像供应商,他们将新鲜的食材(数据)送到餐厅(内存)。

  • 内存 是餐厅的临时存储区,用来存放这些食材,直到厨师(CPU)准备好使用它们。

  • CPU 根据菜单(程序)从存储区取出食材,进行烹饪(处理)。

  • 处理结果写回内存 的过程就像将烹饪好的菜肴暂时放在出菜台上,等待服务员上菜。

  • 数据输出 就像服务员将菜肴(处理结果)端给顾客(显示或打印)。

在这个过程中,内存充当了数据的中转站,I/O设备和CPU通过内存交换数据,确保了数据能够被有效地处理和使用。

18.中断与程序调用

中断 是一种异步事件,它能够打断CPU当前正在执行的程序流程,让CPU转而去执行一个特殊的程序,称为中断服务程序(Interrupt Service Routine, ISR)。中断可以由外部硬件事件(如I/O设备完成数据传输)或内部硬件条件(如算术溢出)触发。

程序调用 是一种同步操作,它是程序中的一个指令,用于调用一个子程序或函数,并在子程序执行完毕后返回到调用点继续执行。程序调用是程序流程控制的一部分,通常用于代码复用和模块化。

中断和程序调用的主要区别在于它们的触发方式和处理流程:

  • 中断是不可预测的,由硬件事件触发,并且具有优先级。
  • 程序调用是可预测的,由软件指令触发,并且不具有中断的优先级。

中断处理过程:

  1. 中断请求

    • 当硬件设备需要CPU注意时,它发送一个中断请求。
  2. 中断识别

    • CPU识别中断源,并根据优先级决定是否立即响应。
  3. 中断响应

    • CPU保存当前程序的状态,如程序计数器和寄存器。
  4. 执行中断服务程序

    • CPU跳转到中断服务程序的入口点执行处理。
  5. 中断返回

    • 中断服务程序执行完毕后,CPU恢复之前程序的状态,并继续执行。

程序调用过程:

  1. 调用指令

    • 程序执行CALL指令,保存返回地址。
  2. 参数传递

    • 如有必要,将参数传递给被调用的子程序。
  3. 子程序执行

    • 子程序执行其任务,完成特定的功能。
  4. 返回指令

    • 子程序执行RET指令,返回到主程序的调用点。
  5. 继续执行

    • 主程序从调用点后继续执行。

通俗易懂的讲解:

想象一下,中断和程序调用就像办公室工作中的紧急情况和日常工作:

  • 中断 就像办公室突然响起的火警,无论员工(CPU)当前在做什么,他们都必须立即停下手头的工作,去处理这个紧急情况(执行中断服务程序)。
  1. 火警响起(中断请求):员工注意到紧急情况。
  2. 评估情况(中断识别):判断是否需要立即行动。
  3. 放下工作(中断响应):员工保存他们当前的工作状态。
  4. 紧急疏散(执行中断服务程序):员工按照紧急预案行动。
  5. 返回工作(中断返回):紧急情况处理完毕后,员工回到工作岗位继续工作。
  • 程序调用 就像员工需要向经理报告工作进展。这是日常工作的一部分,可以计划和预测。
  1. 准备报告(调用指令):员工准备好向经理报告的材料。
  2. 安排会议(参数传递):如果需要,会安排会议时间并告知经理讨论的要点。
  3. 进行报告(子程序执行):员工向经理报告工作进展。
  4. 会议结束(返回指令):报告完毕后,员工和经理结束会议。
  5. 继续工作(继续执行):员工回到工位继续他们的任务。

通过这种方式,中断和程序调用分别处理紧急和计划内的事件,确保了工作的连续性和效率。


end

“在时间的无声流逝里,我终将找到自己对抗虚无的方法。
于大江大河之间,在这个巨大的蓝色星球上,在炽烈和苦寒的切换之中,我的惶恐一定会被抚平。
到那个时候,我又可以出发了。”

2024-8-6

天气:晴  30~40摄氏度

 

这么热的天怎么能学习

  • 14
    点赞
  • 28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打赏
    打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长安er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