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P 基础知识

目录

一,基本概念

二,TCP可靠通信的实现

1.三次握手,四次挥手                                                                                          

2,PPP点对点协议

3,校验和

4,确认应答与序列号

5,超时重传

6,滑动窗口: 累计应答和流量控制

7,拥塞控制

三,TCP编程步骤


一,基本概念

1,TCP的概念

            TCP: Transport Control Protocol传输控制协议,是一种面向连接的传输层协议。
                 在通信之前要先建立连接  ==> "三次握手"
                 它能提供高可靠性通信(即数据无误,数据无丢失,数据无失序,数据无重复)


二,TCP可靠通信的实现

 

1.三次握手,四次挥手                                                                                          

 

SYN标记位,表示“请求建立新连接”

Seq(sequence number):序号,占32位,用来标识从TCP源端向目的端发送的字节流,发起方发送数据时对此进行标记。

Ack(acknowledgement number):确认号,占32位,只有ACK标志位为1时,确认序号字段才有效,Ack=Seq+1。

SYN、Seq、Ack都在TCP报文段的TCP首部中。

 FIN为标记位,表示“请求释放连接”和“已经准备好释放连接了”。

 2,PPP点对点协议

点到点协议(Point to Point Protocol,PPP)是为在同等单元之间传输数据包这样的简单链路设计的链路层协议。PPP具有动态分配IP地址错误检测身份验证功能可用于多种类型的物理介质上,包括串口线、电话线、移动电话和光纤(例如SDH),PPP也用于Internet接入。

PPP采用7EH作为一帧的开始和结束标志(F);其中地址域(A)和控制域(C)取固定值(A=FFH,C=03H) ;协议域(两个字节)取0021H表示IP分组,取8021H表示网络控制数据,取C021H表示链路控制数据;帧校验域(FCS)也为两个字节,它用于对信息域的校验。若信息域中出现7EH,则转换为(7DH,5EH)两个字符。当信息域出现7DH时,则转换为(7DH,5DH)。当信息流中出现ASCII码的控制字符(即小于20H),即在该字符前加入一个7DH字符。

 

3,校验和

计算方式:在数据传输的过程中,将发送的数据段都当做一个16位的整数。将这些整数加起来。并且前面的进位不能丢弃,补在后面,最后取反,得到校验和。

4,确认应答与序列号

保证数据有序无重复

序列号:TCP传输时将每个字节的数据都进行了编号,这就是序列号。

确认应答:TCP传输的过程中,每次接收方收到数据后,都会对传输方进行确认应答。也就是发送ACK报文。这个ACK报文当中带有对应的确认序列号,告诉发送方,接收到了哪些数据,下一次的数据从哪里发。

5,超时重传

简单理解就是发送方在发送完数据后等待一个时间,时间到达没有接收到ACK报文,那么对刚才发送的数据进行重新发送。由于TCP传输时保证能够在任何环境下都有一个高性能的通信,因此这个最大超时时间(也就是等待的时间)是动态计算的。

6,滑动窗口: 累计应答和流量控制

TCP 头里有一个字段叫 Window,也就是窗口大小。

(1)累计应答

        有了窗口,就可以指定窗口大小,窗口大小就是指无需等待确认应答,而可以继续发送数据的最大值。

        窗口的实现实际上是操作系统开辟的一个缓存空间,发送方主机在等到确认应答返回之前,必须在缓冲区中保留已发送的数据。如果按期收到确认应答,此时数据就可以从缓存区清除。

(2)流量控制   

有了累积应答之后,发送方也不能无脑的发数据给接收方,要考虑接收方处理能力。如果一直无脑的发数据给对方,但对方处理不过来,那么就会导致触发重发机制,从而导致网络流量的无端的浪费。

TCP 头里有一个字段叫 Window,也就是窗口大小。

这个字段是接收端告诉发送端自己还有多少缓冲区可以接收数据。于是发送端就可以根据这个接收端的处理能力来发送数据,而不会导致接收端处理不过来。

所以,通常窗口的大小是由接收方的决定的。发送方发送的数据大小不能超过接收方的窗口大小,否则接收方就无法正常接收到数据。

发送方缓存的数据,根据处理的情况分成四个部分,其中深蓝色方框是发送窗口,紫色方框是可用窗口:

#1 是已发送并收到 ACK确认的数据:1~31 字节

#2 是已发送但未收到 ACK确认的数据:32~45 字节

#3 是未发送但总大小在接收方处理范围内(接收方还有空间):46~51字节

#4 是未发送但总大小超过接收方处理范围(接收方没有空间):52字节以后

7,拥塞控制

TCP传输的过程中,发送端开始发送数据的时候,如果刚开始就发送大量的数据,那么就可能造成一些问题。网络可能在开始的时候就很拥堵,如果给网络中在扔出大量数据,那么这个拥堵就会加剧。拥堵的加剧就会产生大量的丢包,就对大量的超时重传,严重影响传输。

所以TCP引入了慢启动的机制,在开始发送数据时,先发送少量的数据探路。探清当前的网络状态如何,再决定多大的速度进行传输。这时候就引入一个叫做拥塞窗口的概念。发送刚开始定义拥塞窗口为 1,每次收到ACK应答,拥塞窗口加 1。在发送数据之前,首先将拥塞窗口与接收端反馈的窗口大小比对,取较小的值作为实际发送的窗口。

三,TCP编程步骤

 服务端:创建套接字socket,绑定(bind)网络地址,设置监听(listen),等待接受连接请求(accept),写(send,write)或者读(read,recv)信息,关闭连接(close)

客服端:创建套接字socket,请求连接服务端(connect),写(send,write)或者读(read,recv)信息,关闭连接(close)

服务端代码实现: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ys/types.h>          /* See NOTES */
#include <sys/socket.h>
#include <string.h>
#include <arpa/inet.h>
#include <netinet/in.h>
#include <unistd.h>
#include <stdlib.h>


int tcp_server_init(const char *ip_addr, const char *port)
{
	int r;
	/*step1: socket创建一个流式套接字*/
	int sockfd = socket(AF_INET, SOCK_STREAM, 0);
	if(sockfd == -1)
	{
		perror("socket failed");
		return -1;
	}

	/*step2: bind 绑定一个网络地址*/
	struct sockaddr_in  sAddr;//定义一个服务器的网络地址
	memset(&sAddr, 0 ,sizeof(sAddr));
	sAddr.sin_family = AF_INET;//IPV4协议 
	sAddr.sin_addr.s_addr = inet_addr(ip_addr);//right!!
	sAddr.sin_port = htons(atoi(port));//right!!
	r = bind(sockfd, (struct sockaddr*)&sAddr,sizeof(sAddr));
	if(r == -1)
	{
		perror("bind failed");
		return -1;
	}

	/*step3: listen 设置监听数*/
	r =  listen(sockfd, 24);
	if(r == -1)
	{
		perror("listen failed");
		return -1;
	}
	return sockfd;
}

char *a_to_A(char *str)
{
	for(int i=0;i<strlen(str);i++)
	{
		if(str[i]>='a' && str[i]<='z')
		{
			str[i]-=32;
		}
	}
	return str;
}

void connect_handler(int sock_fd)
{
	
	while(1)
	{	
		char buf[64]={0};
		int r = read(sock_fd, buf, 64);
		if(r == 0)
			break;
		write(sock_fd,a_to_A(buf),strlen(buf)+1);
	}
	close(sock_fd);
}

int main(int argc, char **argv)
{
	int sockfd = tcp_server_init(argv[1], argv[2]);

	/*step4: accept 等待被连接*/
	while(1)
	{
		struct sockaddr_in cAddr;//用来保存客户端的网络地址
		socklen_t addrlen = sizeof(cAddr);
		int accept_fd = accept(sockfd, (struct sockaddr *)&cAddr, &addrlen);
		if(accept_fd > 0)
		{
			printf("connect form %s[%d]\n",inet_ntoa(cAddr.sin_addr), ntohs(cAddr.sin_port));	
			pid_t pid = fork();//并发服务器
			if(pid > 0)
			{
				close(accept_fd);
			}
			else //生成一个子进程去提供服务
			{
				connect_handler(accept_fd);
				exit(0);
			}
		}
	}
}

客户端代码实现: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ys/types.h>          /* See NOTES */
#include <sys/socket.h>
#include <string.h>
#include <arpa/inet.h>
#include <netinet/in.h>
#include <unistd.h>
#include <pthread.h>
#include <stdlib.h>

int tcp_client_init()
{
	int r;
	/*step1: socket创建一个流式套接字*/
	int sockfd = socket(AF_INET, SOCK_STREAM, 0);
	if(sockfd == -1)
	{
		perror("socket failed");
		return -1;
	}
	return sockfd;
}


void *read_socket(void *arg)
{
	int sockfd = *(int*)arg;
	while(1)
	{
		char buf[128];
		read(sockfd, buf, 128);
		puts(buf);
	}
}

int main(int argc, char **argv)
{
	int sockfd = tcp_client_init();

	pthread_t tid;
	if(pthread_create(&tid, NULL, read_socket, &sockfd))
	{
		perror("pthread_create failed");
		return -1;
	}

	struct sockaddr_in  sAddr;//定义一个服务器的网络地址
	memset(&sAddr, 0 ,sizeof(sAddr));
	sAddr.sin_family = AF_INET;//IPV4协议 
	sAddr.sin_addr.s_addr = inet_addr(argv[1]);//right!!
	sAddr.sin_port = htons(atoi(argv[2]));//right!!
	int r = connect(sockfd, (struct sockaddr *)&sAddr,sizeof(sAddr));
	if(r == -1)
	{
		perror("connect failed");
		return -1;
	}

	while(1)
	{
		char str[64];
		gets(str);
		if(strcmp(str,"quit") == 0)
		{
			break;
		}
		write(sockfd,str,strlen(str)+1);
	}

	close(sockfd);
}

  • 0
    点赞
  • 1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打赏
    打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amireux512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