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关系型数据库和 NoSQL 数据库
1.1 数据库主要分为两大类:关系型数据库与 NoSQL 数据库
关系型数据库,是建立在关系模型基础上的数据库,其借助于集合代数等数学概念和方法来处理数据库中的数据主流的 MySQL、Oracle、MS SQL Server 和 DB2 都属于这类传统数据库。
NoSQL 数据库,全称为 Not Only SQL,意思就是适用关系型数据库的时候就使用关系型数据库,不适用的时候也没有必要非使用关系型数据库不可,可以考虑使用更加合适的数据存储。主要分为临时性键值存储(memcached、Redis)、永久性键值存储(ROMA、Redis)、面向文档的数据库(MongoDB、CouchDB)、面向列的数据库(Cassandra、HBase),每种 NoSQL 都有其特有的使用场景及优点。
1.2 为什么还要用 NoSQL 数据库呢?
主要是由于随着互联网发展,数据量越来越大,对性能要求越来越高,传统数据库存在着先天性的缺陷,即单机(单库)性能瓶颈,并且扩展困难。这样既有单机单库瓶颈,却又扩展困难,自然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海量数据存储及其性能要求,所以才会出现了各种不同的 NoSQL 产品,NoSQL 根本性的优势在于在云计算时代,简单、易于大规模分布式扩展,并且读写性能非常高
1.3 RDBMS和NOSQL的特点及优缺点:
二 Remote Dictionary Server 简介
2.1 什么是redis
在2009年发布,开发者是意大利的萨尔瓦多·桑菲利波普(Salvatore Sanfilippo),他本想为自己的公司开发一个用于替换MySQL的产品Redis,但是没有想到他把Redis开源后大受欢迎,短短几年,Redis就有了很大的用户群体,目前国内外使用的公司众多,比如:阿里,百度,新浪微博,知乎网,GitHub,Twitter 等Redis是一个开源的、遵循BSD协议的、基于内存的而且目前比较流行的键值数据库(key-valuedatabase),是一个非关系型数据库,redis 提供将内存通过网络远程共享的一种服务,提供类似功能的还有memcached,但相比memcached,redis还提供了易扩展、高性能、具备数据持久性等功能。
Redis 在高并发、低延迟环境要求比较高的环境使用量非常广泛
2.2 Redis特性
速度快: 10W QPS,基于内存,C语言实现
单线程
持久化
支持多种数据结构
支持多种编程语言
功能丰富: 支持Lua脚本,发布订阅,事务,pipeline等功能
简单: 代码短小精悍(单机核心代码只有23000行左右),单线程开发容易,不依赖外部库,使用简单
主从复制
支持高可用和分布式
单线程为何如此快?
纯内存
非阻塞
避免线程切换和竞态消耗
2.3 Redis应用场景
Session 共享:常见于web集群中的Tomcat或者PHP中多web服务器session共享
缓存:数据查询、电商网站商品信息、新闻内容
计数器:访问排行榜、商品浏览数等和次数相关的数值统计场景
微博/微信社交场合:共同好友,粉丝数,关注,点赞评论等
消息队列:ELK的日志缓存、部分业务的订阅发布系统
地理位置: 基于GEO(地理信息定位),实现摇一摇,附近的人,外卖等功能
2.4 缓存的实现流程
数据更新操作流程
数据读操作流程
三 Redis的安装
官方下载地址:http://download.redis.io/releases/
三台(172.25.254.10 ,172.25.254.20,172.25.254.30)
安装编译工具
执行编译命令
This systems seems to use systemd. #提示系统使用的是systemd的初始化方式
Please take a look at the provided example service unit files in this directory,
and adapt and install them. Sorry!
解决报错
[root@redis1 utils]# vim /etc/redis/6379.conf
监听端口(所有)
安全模式关
四 Redis的基本操作
五 Redis 主从复制
5.1 环境配置
redis1 master
redis2 slave
redis3 slave
5.2 配置主从同步
redis2和3上和1一样
vim /etc/redis/6379.conf
监听端口
安全模式关闭
配置slave节点
测试
5.3 主从同步过程
slave节点发送同步亲求到master节点
slave节点通过master节点的认证开始进行同步
master节点会开启bgsave进程发送内存rbd到slave节点,在此过程中是异步操作,也就是说
master节点仍然可以进行写入动作
slave节点收到rdb后首先清空自己的所有数据
slave节点加载rdb并进行数据恢复
在master和slave同步过程中master还会开启新的bgsave进程把没有同步的数据进行缓存
然后通过自有的replactionfeedslave函数把未通过内存快照发动到slave的数据一条一条写入到
slave中
六 Redis的哨兵(高可用)
实验环境:我们用主两从来实现Redis的高可用架构
6.1 Redis哨兵
Sentinel 进程是用于监控redis集群中Master主服务器工作的状态,在Master主服务器发生故障的时候,
可以实现Master和Slave服务器的切换,保证系统的高可用,此功能在redis2.6+的版本已引用,Redis的
哨兵模式到了2.8版本之后就稳定了下来。一般在生产环境也建议使用Redis的2.8版本的以后版本
每个哨兵(Sentinel)进程会向其它哨兵(Sentinel)、Master、Slave定时发送消息,以确认对方是否”活”
着,如果发现对方在指定配置时间(此项可配置)内未得到回应,则暂时认为对方已离线,也就是所谓的”
主观认为宕机” (主观:是每个成员都具有的独自的而且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的意识),英文名称:
Subjective Down,简称SDOWN
有主观宕机,对应的有客观宕机。当“哨兵群”中的多数Sentinel进程在对Master主服务器做出SDOWN 的
判断,并且通过 SENTINEL is-master-down-by-addr 命令互相交流之后,得出的Master Server下线判
断,这种方式就是“客观宕机”(客观:是不依赖于某种意识而已经实际存在的一切事物),英文名称是:
Objectively Down, 简称 ODOWN
通过一定的vote算法,从剩下的slave从服务器节点中,选一台提升为Master服务器节点,然后自动修改
相关配置,并开启故障转移(failover)
Sentinel 机制可以解决master和slave角色的自动切换问题,但单个 Master 的性能瓶颈问题无法解决,类
似于MySQL中的MHA功能
Redis Sentinel中的Sentinel节点个数应该为大于等于3且最好为奇数
sentinel中的三个定时任务
每10秒每个sentinel对master和slave执行info
发现slave节点
确认主从关系
每2秒每个sentinel通过master节点的channel交换信息(pub/sub)
通过sentinel__:hello频道交互
交互对节点的“看法”和自身信息
每1秒每个sentinel对其他sentinel和redis执行pi
6.2 哨兵的实验过程
master(172.25.254.10)
创建sentinel监控监控master主机,2表示必须得到2票
复制配置文件到其他阶段
启动服务
注意:/etc/redis/sentinel.conf 文件在用哨兵程序调用后会更改其配置文件,如果需要重新做需要删掉文
件重新编辑
6.3. 在整个架构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
在生产环境中如果master和slave中的网络出现故障,由于哨兵的存在会把master提出去
当网络恢复后,master发现环境发生改变,master就会把自己的身份转换成slave
master变成slave后会把网络故障那段时间写入自己中的数据清掉,这样数据就丢失了。
解决:
master在被写入数据时会持续连接slave,mater确保有2个slave可以写入我才允许写入
如果slave数量少于2个便拒绝写入
#在matster中设定
[root@redis2 ~]# redis-cli
127.0.0.1:6379> CONFIG GET min-slaves-to-write
1) "min-slaves-to-write"
2) "0"
127.0.0.1:6379> CONFIG set min-slaves-to-write 2
OK
127.0.0.1:6379> CONFIG GET min-slaves-to-write
1) "min-slaves-to-write"
2) "2"
#如果要永久保存写到配置文件中/etc/redis/6379.conf
七 Redis Cluster(无中心化设计)
7.1 Redis Cluster 工作原理
在哨兵sentinel机制中,可以解决redis高可用问题,即当master故障后可以自动将slave提升为master,
从而可以保证redis服务的正常使用,但是无法解决redis单机写入的瓶颈问题,即单机redis写入性能受
限于单机的内存大小、并发数量、网卡速率等因素。
redis 3.0版本之后推出了无中心架构的redis cluster机制,在无中心的redis集群当中,其每个节点保存
当前节点数据和整个集群状态,每个节点都和其他所有节点连接
Redis Cluster特点如下
- 所有Redis节点使用(PING机制)互联
- 集群中某个节点的是否失效,是由整个集群中超过半数的节点监测都失效,才能算真正的失效
- 客户端不需要proxy即可直接连接redis,应用程序中需要配置有全部的redis服务器IP
- redis cluster把所有的redis node 平均映射到 0-16383个槽位(slot)上,读写需要到指定的redis
node上进行操作,因此有多少个redis node相当于redis 并发扩展了多少倍,每个redis node 承担
16384/N个槽位 - Redis cluster预先分配16384个(slot)槽位,当需要在redis集群中写入一个key -value的时候,会使
用CRC16(key) mod 16384之后的值,决定将key写入值哪一个槽位从而决定写入哪一个Redis节点
上,从而有效解决单机瓶颈。
假如三个主节点分别是:A, B, C 三个节点,采用哈希槽 (hash slot)的方式来分配16384个slot 的话它们
三个节点分别承担的slot 区间可以是:
节点A覆盖 0-5460
节点B覆盖 5461-10922
节点C覆盖 10923-16383
7.2 创建redis cluster的前提
1.每个redis node节点采用相同的硬件配置、相同的密码、相同的redis版本。
2.每个节点必须开启的参数
cluster-enabled yes #必须开启集群状态,开启后redis进程会有cluster显示
cluster-config-file nodes-6380.conf #此文件有redis cluster集群自动创建和维护,不需要任何手
动操作
3.所有redis服务器必须没有任何数据
4.先启动为单机redis且没有任何key value
7.3 部署redis cluster
在所有redis主机中
7.4 redis-cli --cluster 参数说明
Cluster Manager Commands:
create host1:port1 ... hostN:portN #创建集群
--cluster-replicas <arg> #指定master的副本数
check <host:port> or <host> <port> #检测集群信息
info <host:port> or <host> <port> #查看集群信息
fix <host:port> or <host> <port> #修复集群
reshard <host:port> or <host> <port> #在线热迁移集群指定主机的slots数据
rebalance <host:port> or <host> <port> #平衡各集群主机的slot数量
add-node new_host:new_port existing_host:existing_port #添加主机
del-node host:port node_id #删除主机
import host:port #导入外部redis服务器的数据到当前集群
7.5. 创建redis-cluster
[root@redis-master1 ~]# redis-cli --cluster create -a 123456 \
> 172.25.254.10:6379 172.25.254.20:6379 172.25.254.30:6379 \
> 172.25.254.110:6379 172.25.254.120:6379 172.25.254.130:6379 \
> --cluster-replicas 1
>>> Performing hash slots allocation on 6 nodes...
Master[0] -> Slots 0 - 5460 #哈希槽分配
Master[1] -> Slots 5461 - 10922
Master[2] -> Slots 10923 - 16383
Adding replica 172.25.254.120:6379 to 172.25.254.10:6379 #主从分配情况
Adding replica 172.25.254.130:6379 to 172.25.254.20:6379
Adding replica 172.25.254.110:6379 to 172.25.254.30:6379
检测redis集群状态
redis-cli -a 123456 --cluster info 172.25.254.10:6379
edis-cli -a 123456 --cluster check 172.25.254.10:6379
#检测集群
Warning: Using a password with '-a' or '-u' option on the command line interface
may not be safe.
172.25.254.10:6379 (5ab2e93f...) -> 0 keys | 5461 slots | 1 slaves.
172.25.254.20:6379 (ba504e78...) -> 0 keys | 5462 slots | 1 slaves.
172.25.254.30:6379 (1fcaeb1d...) -> 0 keys | 5461 slots | 1 slaves.
写入数据
redis-cli -a 123456
Warning: Using a password with '-a' or '-u' option on the command line interface
may not be safe.
127.0.0.1:6379> set key1 value1 #被分配到20的hash槽位上
(error) MOVED 9189 172.25.254.20:6379
7.6 集群扩容
添加master
[root@redis-master1 ~]# redis-cli -a 123456 --cluster add-node
172.25.254.40:6379 172.25.254.10:6379
分配槽位
[root@redis-master1 ~]# redis-cli -a 123456 --cluster reshard
172.25.254.10:6379
添加salve
[root@redis-master1 ~]# redis-cli -a 123456 --cluster add-node
172.25.254.140:6379 172.25.254.10:6379 --cluster-slave --cluster-master-id
009571cb206a89afa6658b60b2d403136056ac09
7.7 clsuter集群维护
添加节点的时候是先添加node节点到集群,然后分配槽位,删除节点的操作与添加节点的操作正好相
反,是先将被删除的Redis node上的槽位迁移到集群中的其他Redis node节点上,然后再将其删除,如
果一个Redis node节点上的槽位没有被完全迁移,删除该node的时候会提示有数据且无法删除。
移除要下线主机的哈希槽位
[root@redis-master2 ~]# redis-cli -a 123456 --cluster reshard 172.25.254.20:6379
删除master
[root@redis-master2 ~]# redis-cli -a 123456 --cluster del-node
172.25.254.120:6379 d458f34fa900d83212c021dc1e65396e490b5495
[root@redis-master2 ~]# redis-cli -a 123456 --cluster del-node
172.25.254.10:6379 5ab2e93f4f0783983676f7bd118efaacfb202bd1